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自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可持續發展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各國紛紛制定本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具體落實措施。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取決于該國或該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其生態和地理條件下人民和體制的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低可以通過生存支持系統、發展支持系統、環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智力支持系統五大系統來衡量。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和培育,都離不開這五大支持系統的共同作用和綜合貢獻,而其中任何一個支持系統的失敗都會破壞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能力。為了實現遼寧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對遼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然后有針對性地加強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本文將首先圍繞五大支持系統對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做一整體判斷和初步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闡述如何加強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本文以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公布的數字作為分析依據,除區域生態水平和區域管理能力指標外,所有指標均為1999年的數字。
一、遼寧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一)生存支持系統
生存支持系統又稱基礎支持系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按人平均的資源數量和質量對于該空間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發展的支撐能力。生存支持系統反映了資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它以供應人口并保證其生理延續為標識。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能夠滿足當代人和以后各代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則該國或該地區就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初步條件,如果在自然狀態下不能被滿足,則應依靠科技進步尋求替代資源來滿足人口對資源的需求。可見,生存支持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1999年,遼寧生存支持系統總指數為45.17,在全國居第14位,說明資源對人口的承載能力一般。其中,生存資源稟賦指數為46.72,居全國第21位,說明遼寧生存資源稟賦較差;農業投入水平指數為23.14,居全國第21位,說明遼寧農業投入水平相對較低;資源轉化效率指數為49.93,居全國第5位,說明遼寧資源轉化效率較高;生存持續能力指數為60.87,居全國第13位,說明遼寧生存可持續能力較好。在總數35個源指標中,人均耕地、單位播種面積用電量、單位播種面積化肥施用量、農戶人均生產費用支出、單位播種面積農業財政支出、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農業勞動生產力、化肥利用效率、人均農業生產總產值、單位播種面積農業總產值、農村人均收入、中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水平以上農業勞動者比例12個指標居全國前10名,其中,化肥利用效率居全國第1位,說明遼寧在以上諸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居全國后10位的有人均水資源、光合有效輻射、≥10℃積溫、年均霜日4個指標,說明遼寧的水資源相對短缺,氣候資源相對較差。
(二)發展支持系統
發展支持系統又稱動力支持系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人力、技術和資本可以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總體能力。發展支持系統反映了區域的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要求這種能力在不危及其他子系統的前提下,應當與人的進一步需求同步提升和增長。發展支持系統的基本特征表現為:人們已不滿足于初步利用自然狀態下的“第一生產力”(即直接利用太陽能所提供的光合作用生產力),而是進一步通過消耗不可再生資源,應用多要素的組合能力,產生更多的中間產品,形成足夠龐大的社會分工體系,以滿足除了生存必需的食物、飲用水外的更高更多的需求。發展支持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牽引。
1999年,遼寧發展支持系統總指數為47.61,居全國第9位,說明遼寧的發展能力較強。其中,區域發展成本指數為56.56,居全國第6位,說明遼寧的發展成本較高;區域發展水平指數為40.72,居全國第9位,說明遼寧發展水平較高;區域發展質量指數為45.56,居全國第20位,說明遼寧的發展質量較差。在總數60個源指標中,地形限制系數、資源組合優勢度、外資占全國份額、進出口總額占全國份額、外貿依存度、通達率、省會距最近出海港距離、潛勢率、交通通訊投資占基建投資比、交通通訊投資密度、交通通訊投資占全國份額、人力資本系數、萬人擁有智力資源量、人口對發展的壓力、人口對經濟的壓力比、發展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