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知識經濟的社會文化觀與現代管理會計
一、知識、知識經濟問題的社會文化觀
關于知識經濟問題,是我國學術界當前正在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但總的說來,討論的重點主要集中于它的技術層面,很少涉及到它的社會文化層面。
什么是知識經濟?現有相關文獻的闡述大同小異,多是引用“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下的定義。
我個人的認識是:“知識經濟是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其基本特點表現為它是以人的創造性知識(廣義理解的知識)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經濟的發展不再屬于資源依賴型,而轉化為知識依賴型(依賴于人的知識的發展程度)。由于地球上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的頭腦中的知識卻可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因而知以經濟作為知識依賴型的經濟,自然就可保待長期持續發展。”
現在的問題是:上述關于知識經濟的界定中,廣義理解的創造性知識怎樣才能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呢?這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胄先是一個社會文化問題。即涉及到“非人性化”(dehumanized)與“人性化”humanized)的問題,如果知識經濟只涉及到非人性化的技術問題,那就只能稱之為技術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創造性知識是人的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是人的大腦的產物。但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人,而是作為“社會人”以至“文化人”而存在,總是生活在定的社會關系中。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的大腦能個能獨立自主、精神煥發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從而相應地產生創造性知識,是有條件的。也就是說,它首先同人們所處的大環境、人們所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條件有著直接的聯系。這是因為,“創造性思維不同于一般思維,往往表現為具有超常性(不墨守成規)、它有個性(獨出心裁)、富有開拓精神、獨創性與靈活性。”而要使真正具有上述特征的創造性思維得以自由馳騁,從加使異彩紛呈的創造性知識得以源源不斷地大量涌現,又有賴于與此相適應的催人奮進的社會大環境的激發和孕育才有可能實現。這也正是至今仍有許多人總是帶著極其美好和仰慕的心情,追思我國公元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和西歐14世紀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代的根本原因所在。因為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兩個黃金時代,都是真正的“思想大解放,科學、藝術處于大變革、大發展、大創造的時代,也是科學、藝術上英才輩出、群星燦爛的時代。”這兩個中、西文化史上黃金時代所產生的訂多出類拔萃的大師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閃耀的思想光輝,可以看作是他們所處的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反映,至今仍熠熠生輝,令人無限敬仰。
關于創造性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輩出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我國晚清大學者龔自珍對此也有極為深切的感受。從他所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九州生氣情風雷,萬馬齊暗誠可哀。我愿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可以看到,其中的前兩句充分反映了他對封建社會末期的思想禁錮壓抑了創造性人才成長的無限惋惜和哀嘆。而后兩句則充分表達了”他強烈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為創造性人才茁壯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的熱切追求和無限向往,因而他的這一寓意極為深刻的詩篇,就是今天讀來,也足以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由于知識是人的頭腦的產物,是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緊密聯系的,因而它就決不可能是單純的自然科學技術問題,而應首先看作是社會文化問題。發展知識經濟,使它真正為人民造福,首先要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格的獨立和人的尊嚴,突出人的主體地位,做到以人為本、技術為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為促進知識經濟迅速而
[1] [2] [3] [4]
【論知識經濟的社會文化觀與現代管理會計】相關文章:
論知識經濟與飯店效益管理04-28
知識經濟與現代會計04-30
論胡適的文化觀論文12-08
博弈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04-29
論現代社會道德關系的發展05-01
論現代成本管理觀念論文04-27
論知識經濟對會計體系的沖擊和挑戰04-27
論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革新04-30
論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業務創新04-27
論知識經濟與環境建設的關系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