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主要是結構問題
自1997年下半年以來物價連續同比下降,許多人認為總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至今物價已連續20多個月走低,人們認為總量矛盾更加尖銳,治理通貨緊縮,解決總量矛盾已是當務之急。物價指數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量指標是實質經濟的外在表現,這種表現反映的是符號經濟運行走勢,它只能反映實質經濟內在失衡的程度,并不能反映實質經濟的運行走向,運行的質量。物價走高走低本身不能說明經濟運行走勢的好壞,離開了發展階段結構轉換的方向、內容,除了告訴我們結構矛盾存在,經濟處于非均衡狀態,什么也說明不了。從實質經濟看問題,從發展看運行,只存在結構矛盾,沒有總量矛盾,符號經濟中的所謂總量矛盾,不過是實質經濟中結構性矛盾的外在表現。首先,在轉軌期物價本身沒有可比性。物價指數不是通脹通縮指數。從計劃價格這種不是價格的價格,通過雙軌制,逐步向市場價格這種真正的價格轉變,是一個商品化、市場化的歷史過程。這種轉變是我國生產方式、交換方式變革的必然產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商品價格逐漸反映價值和供求,愈來愈像價格,但至今還沒有到位。隨著交換關系的深化、交換范圍的擴大,商品價值的質和量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其貨幣表現也在發生變化,而且隨著改革開放度的加大,質變快于量變。從時間序列上看不同時點上的價格不是同質的東西,因而轉軌快時沒有可比性,轉軌慢時可比性也很小。今日物價與昨日之物價孰高孰低不可同日而語,和兩年同期相比更是無稽之談。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期還遠沒有結束,物價指數還能不能當通脹或通縮指數來使用,這是必須明確的大問題。不能用美國的理論解釋、解決中國的問題。水100℃可以沸騰,但必須在一個大氣壓下,氣壓不同沸點則不同。物價指數可以作通脹指數,但必須在轉軌完成之后。隨著成本要素的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核算范圍的擴大,成本價格、商品價格上升是必然的正常的。因而1994年、1995兩位數的物價騰升并不是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扣除正常的價格補位之后,還有相當大的空間是計劃需求膨脹造成的,根本不是市場行為。由各級政府計劃需求膨脹向需求正常過渡實際上只有1996、1997、1998三年,還沒有到位,沒有真正著陸。按符號經濟的總量統計以1978年為100,1998年總物價指數還高于1994年。1994年為310.2點,1998年為370.9點,只是比1996、1997年低,比1995、1994年都高。1994年被視為兩位數通脹,1998、1999年又被視為通縮。真是不可思議。可見脹、縮之論沒什么實際意義。只不過是用人家的理論解釋自己的問題,把自己弄糊涂了。這種脹、縮之論也只是說說而已。實際調控對策、有效的措施,還必須是結構性的,而不是什么總量的。過去沒有多發票子,現在也沒有少發票子,貨幣的貶值和升值不過是隨著交換關系變化而變化,貨幣職能和流通速度呈現不同變化而已。它是結構矛盾轉化的果而不是因。一個人氣色不好,是得了胃病,治胃病吃胃藥,為什么非要說是治氣色抹脂粉呢?何必把抬牛腿,硬說成拔牛毛呢?我看脹縮之論可以休矣。
當前物價下降是總量指標,就具體物價而言有降也有漲,剩余產品物價下降,短缺產品如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壟斷產品、新產品,準公品、住宅、服務等產品,有的價格正在上升,有的原來很高,降也有限。而目前的統計中,物價樣本結構落后于消費結構的變化,權重失當,使價格本身的可比性下降,在消費品零售額上升10%(扣除物價因素),進口增長兩位數的情況下,物價還在下降,就很說明問題。不改變目前物價統計樣本權重,下降幾個百分點中多少是誤差,說不清楚。在結構調整期,幾個百分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這些統計符號實質意義有多大,確實要重新估量。
第二、總量矛盾只存在于符號經濟之中。在符號經濟之中總量矛盾是一個永恒的主要矛盾。在實質經濟之中沒有總量矛盾,只有結構性矛盾。在運行中哪一個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這是我們從事調控應該明確的問題。
當前物
[1] [2] [3]
【當前主要是結構問題】相關文章:
當前我國產業組織結構的問題與對策04-30
當前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4-28
問題當前僅有愛是不夠的04-29
對當前物價問題的幾點思考04-30
當前倉庫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05-01
我國當前財稅體制問題的探討04-30
需求、結構與市場摩擦--當前失業問題的一個傳統理論解釋04-27
對當前電力發展問題的若干思考04-30
主述位結構與大學英語寫作05-02
主述位結構與英漢翻譯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