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營銷與超市新競爭優勢的形成
知識營銷與超市新競爭優勢的形成
摘要: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我國超市必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會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超市原有的競爭手段已無法使其保持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種全新的營銷理念及競爭手段,這就是知識營銷。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以及與世界經濟的不斷接軌,超級市場(下稱超市)這種開架陳列、敞開售貨、明碼定價、定量包裝、自我服務、自助購物、電腦一次性自動結算的全新零售方式已由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逐步進入了我國各大中城市,其發展已漸成燎原之勢。超市改變了以往“大型綜合商場加小型專業商店”為主導的城市商業傳統零售業態的沉悶格局,為我國城市零售商業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超市在這些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眾商家一哄而上,幾乎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經營模式和近乎雷同的競爭方法與手段,致使其已有的競爭優勢難以長久地保持下去,而競爭優勢的喪失,勢必會給任何一家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對這一問題的密切關注和積極探索,可能會對我國超市深層次的發展以及新的競爭優勢的形成,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一、我國超市的發展現狀及競爭優勢分析
1.超市發展現狀概觀
超市在我國的產生,始于80年代中后期,由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率先導入,其初始形態為大中型百貨商場里設立的自選商場或自選柜臺以及城市小商品批發市場里的自選攤位。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及至90年代中期,超市對城市零售市場并未形成重要影響,所經營商品的深度、廣度及關聯度都處于較低層次,而與城市居民生活的關系也遠不如現在這樣密切。但到90年代后期特別是近幾年,超市在我國城市零售業中異軍突起,成為各種零售業中發展最快,最具市場活力與市場競爭力的一種獨特的業態形式。
從超市發展規模上看,近幾年我國超市經營規模日趨擴大,連鎖化程度日益提高,其銷售額和門店數大幅度增加。經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資料統計得知,1998年和1999年以“超市”命名的年銷售額超過一億元的超市只有23家和30家,分別擁有門店數僅為69.55個、64個,平均每個門店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192萬元、1361.93萬元。1998年銷售額最高者是上海聯華超市有限公司,當年銷售額達38億元,門店數359個;但根據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最新資料統計,截至2001年上半年,銷售額排名前五名的連鎖企業當中,連鎖超市的銷售占到了前四名的位次,他們分別是:上海聯華超市(銷售總額75.89億元)、上海農工商超市(銷售總額38.95億元)、上海華聯超市(銷售總額36.06億元)、北京華聯綜合超市(銷售總額32.08億元),其中上海聯華超市的門店數已達1020家。
從超市經營商品的結構看,許多超市正在突破以食品為主的傳統格局,向品種多樣化發展。除食品外,日用百貨、洗滌化妝用品、服裝、小家電乃至大家電、圖書、音像制品、藥品、醫療器械都正在或已經進入超市。
從超市的投資主體及業制、業態結構來看,則呈現出多元化和復合化的趨勢,超市的投資主體由最初單一的國合商業到目前外資、私營經濟的大量介入,洋超市與私營超市在許多城市已屢見不鮮;同時,90年代以來,零售業制和業態日益多樣化,業制和業態的整合日趨立體化、復合化,其中連鎖超市以其獨特的優勢深受商家青睞。
2.超市競爭優勢分析
超市的空間優勢。超市營業方式在物理空間一定的情況下,給予了顧客以更大的心理空間。具體表現為超市商品多樣化,給顧客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同時超市購物具有自助服務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