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V:中學歷史教學方式新探
目前,中學歷史教學出現了一些新的改革趨勢,即從過去的單純依靠教師死板的滿堂灌教學,逐步轉變為 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也采用了一些掛圖、幻燈等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 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認識。然而,由于每一章節的每個部分不可能都采取這種方式來展現當時的情境。因此, 要想每節課都充分再現歷史情境,真正做到輕松、愉快地教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何徹底地改變這種修修補補的教學模式,充分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的樂趣,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比較 易于理解過去尤其是數千數百年前的陳年舊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從中培養他們理性思考歷史問題 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筆者認為,歷史教學應該大膽借鑒音樂電視(MTV)的做法,即將每一章節的教學內 容制作成一集或幾集的歷史電視,我們姑且把它稱為HTV(History Television)。
把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制作成HTV,歷史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
首先,歷史學科每一章節內容都是一個或幾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它們具有一定的情節。這一點是其他學科 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學中,有時也不得不對某些情節進行渲染。這是制作HTV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當今 歷史題材影視劇得以風靡的重要原因。據粗略統計,從商周到明清,歷代有名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才子佳 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銀屏。如《東周列國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艷后呂雉》、《三 國演義》、《隋唐演義》、《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水滸傳》、《朱元璋》、《戲說乾隆》……凡 此種種,不一而足。應該說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是學生學習了解歷史知識的較好途徑,但是由于這些電視 劇中情節虛實混雜,不僅學生無法分辨,就是專家學者也不可能去考證這些歷史劇中情節的虛實。因此如果把 這些娛樂大眾的消遣品作為一種正確無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顯然是不嚴肅的。況且這些歷史影視劇特別是電視 連續劇往往是長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國演義》就長達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學完歷史?再 者,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注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人學士,對歷史的其他方面如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普 通民眾則關心不夠。僅講偉人、能人、名人,忽視眾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主人”這一 偉大論斷。所以依靠現有的有關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來進行形象化教學,顯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為教學所用的HTV,就必須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說,在介紹歷史人物、講述故事情節時要借鑒歷 史劇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講究精練、注意必須與史實相吻合。具體說來,要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內容不宜過多 ,以教材中所述為主,不宜作更多的發揮,否則便難免有重蹈歷史劇覆轍之嫌;時間不宜過長,一節課的內容 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同時老師也可作適當的歸納和分析。
其次,已經發掘的遺址、化石或留存下來的遺跡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制作HTV不僅需要通 過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對于歷史上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講述,則最好把相關的遺跡、遺址、化石 拍攝下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腦海中就有了直觀的印象,而不必等課程 早已結束時再組織學生外出去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因為到那時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已經是見似已見、學似已 學,兩者已難劃等號了。何況中華之大,歷史遺跡之多,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分布,要組織學生全部去實 地考察、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而HTV就能解決這個難題。
另外,歷史課的教學目的也決定了HTV教學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再現歷史知 識,使學生了解昨天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接觸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認識社會發展的轉跡。可以說,主要的 任務是感性認識而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