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淺議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

時間:2023-05-03 03:41:10 歷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議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

  【摘要】審美教育對于歷史教學和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歷史教師,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呢?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在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

淺議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審美教育;全面和諧發展

  審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美育與德、智、體、勞育一起是使人得到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蘇霍姆林斯基在《怎樣培養真正的人》里說過:“沒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我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孩子去觀察美,同時去思考美和人的高尚品格。”為了培育新世紀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人,我們要充分重視審美教育。而作為歷史老師,在歷史教學中,加強美育的滲透,通過培養正確的審美價值意識,可以幫助學生追求內心世界的豐富與提高,引導他們的人格健康和諧地發展。那么在歷史課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審美因素

  正所謂史之所存、美之所在。歷史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因素。如人物品格美、先進文化美、人文精神美、民族精神美、創新意識美等等。歷史教材中人物品格美的內容很豐富,如在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時,通過對明清時期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明清進步思想家們站在時代前列,不畏強權、勇于斗爭、敢于承擔歷史重任的優秀品質。在講辛亥革命和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時,激發學生學習孫中山愈挫愈勇的精神和適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高貴品質。歷史教材中的先進文化美也很多,如在講古代中國輝煌燦爛的文學時,通過對古代輝煌燦爛的文學成就的學習,讓學生領略我國光輝燦爛的文學風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美感教育,以一些杰出的文學家身上具有的熱愛祖國、關懷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講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時,通過分析19世紀以來世界文學取得的成就和它們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影響,教育學生繼承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為國家、社會與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人格、情感教育。歷史教材中人文精神美的內容也很豐富,如在講文藝復興時,通過對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的學習時,培養學生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懷。在講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時,通過對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學習,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繼承古典文化。歷史教材中民族精神美的內容極其廣泛,如在講巴黎公社時,通過對巴黎公社戰士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斗爭精神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情操、意志品質的教育,從而激發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轉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在講抗日戰爭時,通過對日本全面侵華和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并最終取得勝利的一系列史實的講述,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發民族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樹立強國之志、人文意識。歷史教材中創新意識美的內容也很豐富,如在講近代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時通過對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事跡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科學真理需要勇于探索、執著追求的精神,科學理論需要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有在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通過對社會主義時期的百家爭鳴和兩千年前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比較,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勤于思考,獨立思考的意識和素質。由此可見,歷史教材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加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對于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創造教學手段的藝術美

  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過去性、具體性和多樣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手段的重要性。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變得越來越先進,如果能把現代科技和教學手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視聽手段,能很好地創造教學手段的藝術美。如在學習孔子和早期儒家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幻燈介紹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孔子文化展”的一些內容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孔府、孔廟、孔林”的圖片,通過這些“活著”的歷史,盡量地從時空上將孔子拉近,消除歷史的距離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臨近孔子,了解孔子。在學習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時,在導入本課時,多媒體播放希臘文化的資料片,由學生講述所熟悉的希臘神話故事,通過故事中諸神的人格化,導出希臘是歐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發源地,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努力創造歷史教學手段的藝術美,廣泛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再現歷史事物和場景,增強歷史的真實性和課堂的新穎性、生動性,使得歷史課更加的生動優美,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三、努力設計教學過程的過程美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努力設計教學過程的過程美,主要體現在設計愉快、優美的教學過程和融洽、民主的學習氛圍。如在學習“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多黨合作制,并與西方的一黨制、多黨制區別開來,可以采取召開辯論會的方法,設正反方觀點雙方進行爭論,再由學生評論,評出最佳辯手等。最后由教師歸納、小結,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愉悅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又如在學習“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和“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時,可以結合學生對《漢武大帝》《武則天》《大明宮詞》等一些電視劇的了解,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歷史劇表演(每一組分別代表漢唐、宋、明清時期),鼓勵創新。通過每個小組的演示和小組間交流,最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總結出所代表朝代君權與相權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從漢朝到清朝君主專制的逐漸加強。通過創新演練,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成功。

  四、努力創造歷史課外活動的活動美

  課堂教學是歷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歷史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比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歷史文化遺址或專門的考古發掘等,如在學習“充滿魅力的戲曲藝術”時,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蘇州的昆曲博物館,讓他們領略我們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或者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歷史訪問,如訪問一些革命前輩、著名歷史事件的參加者或目睹者,如走訪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的老紅軍、八路軍戰士,這是最好的愛國主義形式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競賽、觀看重大的歷史表演活動等等,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審美想象力。因此,歷史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之外,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學生的課外學習,努力創造歷史課外活動的活動美,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充實他們的歷史知識和熏陶他們的道德情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總之,在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全面發展的今天,美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幫助他們積淀一些積極的情感,為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礎,促進他們的全面和諧發展。正如列寧所說:“美育不僅能讓人感受美,而且能驅使人去追求美,去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并堅強其克服困難的意志,實現美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蘇]巴班斯基.論教學過程最優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3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淺議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試論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9

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聲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4-29

歷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淺議04-30

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5-02

淺議“史詩”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04-30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論文05-02

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探討論文05-02

小語教學中審美與素質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