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審計質量的控制
論審計質量的控制王允平張莉
[內容提要]隨著市場經濟和證券市場的進一步深入發展,社會各界,包括投資者和公司管理人員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為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努力完善會計準則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是根本,同時加強審計力度,嚴把審計質量關,亦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手段。本文從審計環境、審計人員和審計過程三個方面的控制分析了如何進行有效的審計質量控制。
[關鍵詞]審計質量審計環境脫鉤改制審計風險三級復核制度
引言
審計質量是指審計業務的優劣程度,即審計結果達到審計目的的有效程度。具體表現為審計人員的質量和審計過程的質量,最終體現為審計報告的質量。其核心就是審計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會計報表的可信性。概括的講,審計質量具有如下特性:
1.全局性。審計質量的好壞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且涉及到整個審計過程。每一項具體審計工作,從簽定具體審計業務約定書開始,直到制定審計方案,出具審計報告均需以審計質量為立足點,綜合考慮審計人員的素質,審計力量的組織形式,審計業務的管理方式以及審計技術的應用效率等內部因素,同時亦應密切關注被審計單位的配合情況以及法律保障是否強健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2.一致性。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頒布實施的《獨立審計準則》是判斷審計質量優劣的最權威標準,任何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都必須遵照執行。
3.不確定性。由于審計業務的復雜性導致不同人對某一具體審計業務質量高低的判斷可能大相徑庭。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對《獨立審計準則》的理解不同,對審計工作的要求不同,就可能對審計質量產生不同的評判。即使是嚴格遵守《獨立審計準則》的審計服務,相對于不同的客戶,其滿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4.限制性。受成本效益原則的影響,審計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預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的審計程序經常由于審計成本的制約而不得不放棄執行。因此,可以這樣說,令人滿意的審計質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
審計質量控制向來是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重頭戲。近幾年,由于審計質量問題引起的法律訴訟案件層出不窮,暴露出歷年來我國審計質量控制環節的薄弱。難怪社會上流傳“注冊會計師離不開,信不過,靠不住”。因此,扭轉社會各界對注冊會計師的看法,充分有效地發揮注冊會計師作為國家經濟警察的監督作用,已成當務之急。借助這股改革的春風,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控制審計質量。
一、審計環境控制
開展高質量的審計工作,離不開高效有序的審計環境。這也是政府審計部門和民間審計機構共同致力于發展和完善的方向。本文在此就法律環境和經濟環境做分別討論。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