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會計階級性淺議
會計作為對經濟 "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是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發展到以協作為基本形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后,它就成為經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獨立的經營管理職能。"控制",在中外文字中都不生僻。《資本論》第二卷郭、王譯本和《馬恩全集》第二十四卷譯本都譯為"控制",把它單純理解并轉化為"監督",總覺得難于概全面欠貼切,參考《資本論》有關章節的論述。“控制”似應理解為對經濟過程的管理,監督和調節,就其本質來講,它是緊密地聯系著經濟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又從認識到實踐不斷反復發展的一個辯證過程;就其廣義內容來說,大致包括計劃目標的選定(予測),實際過程的計量、記錄和監督,實際過程經濟信息的匯集、整理和傳送,實際與計劃目標差異的檢查和分析,為實現計劃目標采取措施的決定(決策),觀念總結理解并轉化為“反映”似又失之廣泛和一般。因“觀念總結”不僅意味著必須 “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而且著重于 “思維的統一”,即“概括”和“綜合”。具體地說,就是經過會計程序分類匯集而形成總括性的財務成本指標體系,即以會計報表為中心的會計資料。沒有這樣的綜合性的經濟信息或概括性的數據,要對經濟過程進行管理、監督和調節,那是不可能想象的。如果說會計在實踐中是對經濟過程的控制,那么,與之相對稱,在觀念上則是對過程的概括、綜合和總結。
在一個經濟集合體中,盡管會計是一個獨立的經營管理職能,可是它并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單獨活動的。它是統一的生產指揮系統或經營管理系統中多種職能之一。在這個意義上,會計也可說是工業 “司令官”(或廠長、經理)進行指揮、管理、協調的主要手段或工具之一。無論在實踐上或理論上,如果將會計監督過分強調到與生產指揮系統相對立的位置,那就違背了社會化大生產必須協作。應當服從統一的指揮的原理,也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會計產生的根源在于社會化大生產 “共同的勞動過程的性質”。勞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它就越加必要。換言之,會計花任何一種生產方式中都是必要的。它和語言一樣,雖然是一種社會現象,可是它作為共同的毋功過傀性質而產生的一-種經營管理職能,永遠存在干;正何生產方式下的經濟集合體之中會計,叢這個意義來說,是無所謂階級性的。
但是,當前頗為流行的一種論點是:“經濟管理職能論”就是 “兩重性”,認為“會計不但有一定的技術性,而且還有階級性”。他們的理論根據主要是馬克思和列寧關于資本主義
[1] [2] [3]
【會計階級性淺議】相關文章:
階級性04-29
淺議環境會計04-28
淺議環境會計的確認05-02
淺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04-30
淺議會計集中核算的管理04-29
淺議規范會計基礎工作的措施04-29
淺議會計委派制04-26
淺議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04-29
淺議新會計準則的變化論文04-27
淺議住房公積金的會計核算辦法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