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境內外審計差異的案例分析
一、差異情況根據有關要求,不含B股的境內金融類上市公司年報,在經境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同時,還須經境外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而截止2000年底,在滬深兩市中,除含有B股的上市公司外,銀行類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即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從這三家上市銀行已公布的2000年年度審計報告來看,許多報表項目存在較大的境內外審計差異。為了說明問題,筆者從中選取若干報表項目的數據作比較,其差異狀況如表一。根據表一的數據,可以將境內外審計差異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1.財務狀況方面的差異:(1)資產差異。三家上市銀行的期末總資產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其平均差異率為1.3%;(2)負債差異。除民生銀行沒有負債差異外,其他兩家銀行的期末負債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三家上市銀行的平均差異率為0.4%;(3)股東權益差異。三家上市銀行的期末股東權益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其平均差異率為13.5%;(4)每股凈資產差異。三家上市銀行的期末每股凈資產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其平均差異率為14%。
2.經營成果方面的差異:(1)凈利潤差異。三家上市銀行2000年度凈利潤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其平均差異率為33%;(2)每股收益差異。除發展銀行沒有每股收益差異外,其他兩家銀行的每股收益境內審計數都大于境外審計數,三家上市銀行的平均差異率為29.6%。
3.現金流量方面的差異:(1)現金凈流量差異。2000年度,除浦發銀行沒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流量差異外,其他兩家銀行都有該方面的差異,且其境內審計數都小于境外審計數,三家上市銀行的平均差異率為118.6%;(2)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差異。2000年度,三家上市銀行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境內審計數都小于境外審計數,其平均差異率為276%。
不難看出,上述境內外審計差異呈現出兩個特征:一是其差異的存在是全方位的,涉及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各個方面。對于基數較大的指標,其相對差異較小但其絕對差異較大,而對于基數較小的指標,其絕對差異較小但其相對差異較大;二是其差異又都是同向的,不存在同類項目間相互中和或抵消的可能。由此,如果會計信息沒有審計比較,上述差異特征就顯現不出來,那么,會計信息的單向虛增或虛減就不易被發覺,其危害性不可小視。在這方面,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盡管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大公司和大銀行都聘請了“五大”國際會計公司進行審計,但其審計所遵循的是當地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公司和銀行在收到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后不久,其持續經營假設就受到嚴峻的挑戰,不是被重組就是被清算。如果當地政府要求國際會計公司在審計過程中,除遵循當地法定審計要求外,再增加按照國際審計準則要求的審計,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審計差異的補充資料,則會使審計更加深入。這對于揭示企業或銀行潛在的財務危機、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國管理當局目前已經充分認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并且也以境內上市金融類公司作為試點。然而,揭示差異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縮小或消除差異。
二、差異的主因:會計估計差異
會計信息境內外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會計準則的設計差異,另一是會計準則的運行差異。對于前者,只有通過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來消除;對于后者,主要是通過提高會計及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職業判斷或估計水平來縮小?陀^地說,上述三家銀行都存在著會計準則的設計差異和會計準則的運行差異,可我們的問題是,造成上述三家上市銀行的會計信息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會計準則設計上的差異,還是會計準則運行差異?經過分析,不難發現:
第一,上市銀行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境內外審計差異,主要是由于貸款呆賬準備金的期末余額差異和本期計提差異所引起的。而按照財政部《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有關業務會計處理補充規定》(財會[2000]20號,以下簡稱“20號文件”)的規定,上市銀行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