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數學論文15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論文1
素質教育開展至今已有若干年頭,各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們都在摸索中前進。筆者所在學校一直很重視素質教育,結合崗位,筆者對利用生活中的具體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淺析,對小學數學的有力開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課改文件指出數學作為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環節,可以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進行必需的計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時數學也可以為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賴以發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術進步的基礎。利用生活中的情況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讓小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抽象成數學理論和模型,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由于在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了鞏固和深化,容易對所學知識進行升華。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能將生活進行抽象化概括,讓小學生從心里喜歡數學、愿意學習數學知識。由于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相對較低,理解力有限,數學作為一門抽象的學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學策略讓抽象的數學變得形象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起來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會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例子、場景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對于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如果數學老師在講課中,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場景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并讓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為了減少高分低能現象的普遍發生,相關教育工作者從小學開始就要注意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無疑將成為一種有效的手段。本文對如何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探討,指出了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在生活中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有益探索。
數學論文2
一、引導學生學會識圖,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形之美”
在教學有關“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舉例,把“圓”比作太陽、蘋果等有形的東西,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緊密聯系的有關“圓”的東西,如水面上激起的漣漪,既有靜感又有動感,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有所感觸,比教師單純在課堂上用圓規畫圓要形象得多、生動得多、鮮明得多。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美。
二、讓學生學會鑒賞,在鑒賞中感受數學的“和諧美”
美是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美感不但體現在藝術領域,在數學教學中也有一定的美。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發現和鑒賞數學之美,要讓學生學會用審美的視角來觀察數學,深入挖掘數學的結果美、過程美。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在數學中發現和鑒賞數學美的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黃金分割”時,學生一開始會很陌生,不知道什么是黃金分割,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身體的黃金分割點,并講解有關黃金分割點的意義,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找黃金分割點。這樣,學生自然會發現其中存在的美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學習。再如,教師在講授數學應用題時,可以借助線段圖形讓學生理解題意。學生在線段的引導下既能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又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感受到數學深層次的體系美。總之,數學的美體現在方方面面,只要教師善于引導,使學生樹立發現美的觀念,就一定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
三、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趣味美”
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重視知識,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所以,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盡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其中,一種重要的參與方式就是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參與游戲,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美。實踐證明,游戲的方式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既能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又能給枯燥的數學課堂增添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對稱、平移與旋轉”時,教師可以采用做“跳棋”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學生在跳棋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學到了數學知識,并且會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這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美。
四、結語
總之,數學雖是一門科學,但同樣具有美感。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悟數學的美。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廣大數學教師更應轉變思想,更新觀念,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論文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展示過程與素質教育。因為人的素質的形成過程,是人將外界獲取的物質、能量、信息加以內化,逐步積蓄為自己身心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的過程,對數學教學來說,學生智力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學生將數學的內容、學習數學的方法等進行消化、吸收、積蓄的過程,因此,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
“認知結構”是什么?奧蘇伯爾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認知心理學認為,兒童智慧的發展是認知結構的發展。皮亞杰將兒童智慧、能力的發展,看成是立體在環境作用下,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功能,改變認知結構,從而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所謂“同化”,指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充實和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所謂“順應”,是指原有的認知結構不能同化新知識時,便須對原有的認知結構加以調整,引起認知結構發生質的'變化。同化和順應這兩種功能,只有學習的主體主動地發揮作用時才能起作用。如在教學求多位數43865與5427的和時,可根據學生原有知識,先讓學生回答:43865=43800+( )與5427=( )+27,然后讓學生順次做 43800+5400、65+27、43865+5427,數學論文《展示過程與素質教育》。這一過程,展示了知識的順序性,使學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不僅掌握了計算方法,而且使認知結構得以發展。
從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于學法指導
進行素質教育既要研究教師的教,又要研究學生的學,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掌握其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小學生掌握任何學習方法,往往是從教師的示范開始的,因而我們的教學方法必須遵照知識的內在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受到啟發和領悟。如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五年制)第五冊應用題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要用多少元?”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由條件“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作順向聯想→每個書架用25元
②由問題“買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作逆向聯想→每個書架用多少元?
這樣展示分析過程,不僅使學生找到“先求每個書架用多少元,再求買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的解題思路,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知道圍繞題意正確思維。
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上看,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數學思維)的教學,而不只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知識)的教學。托爾斯泰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才是真正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學時,要堅持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結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規律,形成必要的思維方法和推導結論的能力。如在教學列方程解應用題:“學校圖書館買來27本文藝書和一批科技書,這兩種書一共是50本,買來科技書多少本?”教師可先出示三個數量: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兩種書的總數,讓學生組成數量關系式:
①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兩種書的總數
②兩種書的總數-文藝書本數=科技書本數
③兩種書的總數-科技書本數=文藝書本數按著讓學生解答。
大多數學生都利用數量關系②列式為:50-27=23(本)。這是事前估計到的,于是教師要求學生試著利用數量關系式①和③解題,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上。最后組織大家對列方程解題和用算術方法解題作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這兩種解法的共同基礎都是利用已學過的數量關系,而不同的是前者讓已知數與未知數一起參與列式,而后者只是讓已知數量構成算出未知數量的式子,做到了過程清晰,新舊知識融匯貫通,知識與思維能力同步發展。
數學論文4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結合生活知識
隨著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小學生的教材中的內容,更多的是貼近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需要結合生活知識有效地進行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有很強的基礎性,結合生活應用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同時從生活中挖掘數學。例如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數字(小區門牌號、單元樓號等)進行數字編碼,保證可以根據這些編碼快速找到對應的房子。
(二)設置情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學,有些數學需要細心觀察,需要親身體驗,例如測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育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加了體驗式教學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實施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需要為學生的數學體驗創設情境。例如長方體、正方體的面積計算,此時創設的情境,可以是老師拿著一個紙盒包裹,將這個紙盒的長寬高設立成abc,讓學生通過計算紙盒的表面積,知道郵寄包裹時需要使用的紙箱的大小。這樣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生活知識,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實踐教學
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知識的體驗和實踐,所以在小學數學體驗式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例如在小學高年級的百分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對衣服纖維含量中的40%、小區綠化面積30%、家庭收入50%、純度98%等進行感知,進而對百分數有初步的概念,并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然后設計百分數問題,讓學生動手計算。例如計算家庭月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很多內容是可以設立情境、實踐教學的,為了強化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效果,需要在教學中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結語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當前社會的發展特點、發展現狀不適應,而傳統教育也與當前的社會人才培養目標不符,為此需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小學是正式學校教育的第一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體驗式教學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體驗式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質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此上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加以分析,以供參考。
數學論文5
在神秘莫測的大海深處,鯨魚老師正在教同學們數學題,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天,小鯨魚對媽媽說:"媽媽,我到您現在這么大年齡時,您就31歲啦!”媽媽聽了,笑著對小鯨魚說:"孩子,我像你這么大年齡時,你只有1歲.”聽了她們的'對話,你知道媽媽現在有多少歲嗎?”
聰明的聰聰小鯨魚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他舉手告訴老師是“21”,鯨魚老師點了點頭,笑著讓聰聰把解題過程給大家說一說,聰聰聽后,馬上走上講臺,給大家說了起來.
首先,可以從題中得知:小鯨魚長到媽媽那么大時,需要從現在起再長一個年齡差;而媽媽在小鯨魚長了一個年齡差,也就是像媽媽現在這么大時,媽媽也長了一個年齡差,即媽媽再長一個年齡差后是31歲;再根據后面的題目,也可得知,媽媽從現在起,減少一個年齡差和孩子現在一樣大時,孩子也減少了一個年齡差,變成了1歲,這說明:
小鯨魚現在的年齡:(1個年齡差+1)歲
媽媽現在的年齡:(2個年齡差+1)歲
媽媽再長一個年齡差后的年齡是:(3個年齡差+1歲),即31歲.看苯笨鯨魚不是很理解,聰聰就在黑板上畫了起來:
小鯨魚現在的年齡{---- ----- -----}
一歲 年齡差年齡差
媽媽現在的年齡 {---- ----- ----- -----}
31歲
最后列出方程 解:設小鯨魚現在與媽媽的年齡差為x歲
3x+1=31
3x=30
X=10
2x+1=2x10+1=21
答:媽媽現在21歲
現在大家都自發地給聰聰鼓掌,因為聰聰答這道題答得太好了。最后,鯨魚老師總結道:同學們,通過這道題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1歲與31歲相差3個年齡差,這種方法就叫做“作圖法”。大家在做題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其實,像這類年齡問題的主要特點就是隨著時間而變化,倍數關系是會發生變化的,但年齡卻一直是個不變量。
數學論文6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創造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出發,學習研究和理解感悟數學;并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體驗了數學的本身價值。既能讓學生知道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又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鍛煉了人生。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學習有價值數學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有效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既然許多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產、生活實際,我們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應用性和廣泛性。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深入鉆研教材,發掘與學生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題材,創設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研究交流等途徑,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當然很多例題的設計就已經是學生生活中的實際題材,只要我們稍加組織整理即可創設出生動的數學生活情境,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抽象化,讓學生產生研究數學的強烈需要,從而將學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學活動中去,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結合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了裝飾教室需要買花邊的生活情境:“同學們,一年一度的元旦就要來到了,我們班要召開新年聯歡晚會,不少同學設計了這么多漂亮的方案(展示出同學們設計的作品)”。今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去購買花邊,怎樣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呢?引導學生討論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把枯燥乏味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問題情景化為購買花邊的實際生活化的問題,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內化。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知識探究加入了動力。
二、借助于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當前生活化教學是數學研究活動本身的需求,也是現實生活本身的需要。我們應注意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出發,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價值數學的興趣。有價值的數學,既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又是個體自身發展所必備的。既對學生走向社會適應未來生活有幫助,又對學生的智力訓練有價值。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學習新知識,以成為當前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基本共識。 每個學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確實要重視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一方面重視與日常生活、現實空間的聯系,另一方面注重與學生自身知識基礎相聯系,即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出發。例如簡便計算236-145-55,可讓學生采用“超市購物的經驗”來理解:媽媽帶了236元錢上超市買衣服,一件上衣145元,一條褲子55元,她怎樣付錢?最后媽媽還有多少錢?學生都能回答:一共用了200元,最后還剩36元。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連續減去兩個數就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的規律。同時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地考慮問題,是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的體現。的確,數學來源于生活,很多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而學生對于那些來源于生活的問題又容易理解。學生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能夠借助生活經驗思考問題。
三、回歸生活實踐,促進學生體驗“用數學”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生活實踐,重視學生直接經驗,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資源,把教學歸根于操作實踐,歸根于生活實際。生活中到處是數學,要豐富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的'積累,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僅課堂40分鐘的簡單感知是有限的,不斷引導學生捕捉獲得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數、形隨處都有,無處不在,學以致用這是數學的基本原則。把社會生活作為數學的大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使他們更深刻也認識數學的作用,體會數學的運用性。
我們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真正讓“數學”與“生活”攜手,使學生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運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數學地”思考問題。同時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自然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悟,在應用交流中創新,并學會從實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例如:在學完統計與概率后,就讓學生回家搜集一周家里用塑料袋的信息,加以整理后會看到什么結論?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在課堂中學過的知識,返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補充課堂內的不足,使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以數學日記、數學手抄報、數學小論文等形式收集、記錄生活實際中的數學信息,有意識地接觸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社會生活,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用生動有趣的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研究、積極嘗試、交流互助、大膽猜想、尋找規律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學生主動挖掘身邊的數學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善于質疑、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論文7
在每個班中,都有個別學生,由于長期在集體中處于后進,常常受到冷落與歧視,缺少的是理解與信任。久而久之,喪失了進取的信心和勇氣,甚至成為“被人遺忘的角落”。這不僅影響了個人的進步,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給社會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從教多年來,深知教育后進生,提高后進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時候教師們千方百計,千辛萬苦的“好心”,效果卻適得其反,而在一次活動中,我偶然的得到了一個啟發,那就是“給學生選擇的機會”。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叫楊洋,但她對學習并沒有完全失去信心,為幫助她和其他學困生,我在班級中開展了“幫教”活動,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坐在一桌,便于互相幫助。在班級中,為學困生選好了“朋友”便找來一一談話,其他學困生都點頭同意。但當我問到楊洋時,她起初很來勁,但我把“朋友”的'名字告訴她后,她不說話了,停了足足有3分鐘才說:“可以讓我自已來挑嗎?”我以為她們倆有矛盾,楊洋搖了搖頭,可我明顯感到她有心事,想問一問,但我還是忍住沒有問,我同意了。于是,楊洋經過思考,選了一位學習中等的學生作為自己的“朋友”并請我去問這位同學是否愿意,我答應了,順利地幫助她完成了任務。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我特意留心他們的幫教情況,發現情況良好。楊洋的成績有上升的趨勢,比其他幾對進步較快。于是我又找楊洋同學談話,首先表揚了她學習上的進步,接著又提出了當時忍住沒有問的問題。只見她想了一會說:“人家成績那么好,我才不好意思打擾人家呢。”話說得委婉,但其中之意不言而喻,原來是自卑心理在作怪。應該說這是她的自尊吧。她害怕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
數學論文8
1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的教學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實的教學情境來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加深對于一些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需要學習者能夠通過一定的練習來深化對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及時的反饋與點評,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師就應該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借助于電子書包來構建兩種模式,即獲得教學模式和掌握學習教學模式。獲得模式這是小學數學概念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教育學科,它的教學往往離不開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數學定義和數學公式等,而且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上的。因此,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對于電子書包的應用就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讓電子書包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基于此來切實提高他們進行數學運算與應用的能力。這是因為數學知識有些較為抽象,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電子書包來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通過自身的體驗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究與主動學習,從而使得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并通過監控系統來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控,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習慣的同時,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掌握模式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更需要利用電子書包對數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深化教學。這就需要根據掌握學習理論來對小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測評,根據實際測評結果來強化對小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上,小學數學練習環節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對數學新課的知識進行必要的補充與不斷的延伸。應該說,獲得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與概念形成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即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來對數學知識進行鞏固與復習,讓小學生通過一定的數學練習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把握,真正透徹地應用數學概念。此外,它還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學習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完善。
2小學數學學科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的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那么,這就有利于數學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情況的實時測評與跟蹤。這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小學生可以在電子書包的及時反饋系統下獲得更為個性化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減少不同學生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電子書包來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學習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教學終端平臺,它有著跨越時空的獨特優勢。但是,由于其在我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學校對于它的應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內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為無限網絡連接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把電子書包的多種功能進行最大化的利用,讓其把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進行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讓學生采取個性化且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當然,還應該對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讓其成為一個更為高效的數學教學輔助工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與電子書包相匹配的課堂使用與管理策略雖然說電子書包可以引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一些學生過于專注于電子書包這樣的新型電子產品,反而分散了他們的學習注意力。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制定并嚴格實行電子書包的課堂使用制度,經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電子書包創設的真實教學情境真正引領小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避免出現小學生過于沉浸于電子書包平臺中的不良學習狀況。當然,數學教師也應該提醒小學生在應用電子書包時不必緊張或亂答。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教師板書同步給學生,并重視資源、電子書、搜索、反饋、診斷報告、補救教學等六個教學要素的合理應用,真正讓電子書包成為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得力助手。
數學論文9
摘要: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突出其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關注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進步與發展,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數學練習;設計
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如何體現它的效果,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呢?
1提倡開放課堂,倡導練習的“百家爭鳴”
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其特征是一般沒有現成的算法與確定的答案,要求解題者去假設、猜想、驗證,并要求解題者善于聯想、敢于創新,具有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能使思維輻射到與問題相關的一些知識點上。因其特點,開放性練習情節更富有挑戰意味,令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能激起兒童潛在的好奇心和好勝心,鑒于此,它的設計一要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二要能具有讓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獲得成功的體驗,其根本目的是要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服務,促進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
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2學科整合,不拘一格,步入練習的“你中有我”
數學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體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類的;是廣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強數學練習設計的整合性,不能僅僅拘泥于一種方式,而要從立體的、多維度的角度把握數學內容與內容、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注重知識的重組和綜合運用,真正使數學練習成為學生益智、長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動。
3提倡自主,突出練習的“民主自由”
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師作為練習設計的策劃者,必須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做自己的“練習”。實踐證明,并不是每一個學生對于相同的練習都能承受,因此,練習設計須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差異,盡可能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練習,供學生自主選擇訓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打破以往按統一模式塑造學生的做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殊性,承認差異,善待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促進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4加強實踐,跳出練習的“紙上談兵”
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那數學學習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
如在學習圓柱的側面積時,我布置學生去觀察學校內紀念亭的六根柱子,看清涂漆的是圓柱的哪一面;學習《統計》后讓學生統計學校門前的公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同時滲透安全教育;學習圓的周長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量一量籃球場中的爭球圈一周的長度,從中感覺圓周長的概念……這樣的練習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總之,新課標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作為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新課標下數學練習的設計,應是集生活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文字于一體,反映現代技術、現代文明和現代教育觀的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容之一,關注的是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數學論文10
論文只是教研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論文還自教研始”、“論文在研不在寫”等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完備素材,厚積薄發
如果只看重論文發表這一結果,急功近利,做無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厚積”是基礎,沒有來源于實踐的經驗教訓、數據統計等等素材的積累,想要寫出比較有價值的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些素材源于何處?如何去發現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具體說來,素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來源,這不但是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向學生學習的過程;
(2)課后反思,對每節課的成敗得失都及時的總結下來,以便進一步研究;
(3)作業記錄,從學生作業中不但能發現具有共性的問題,提示我們教學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學生中也會有許多新穎的解題思想,值得教師學習;
(4)考試總結,測驗考試是對學生知識的集中檢驗,即使在素質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試視為應試教育的`“余孽”,“打入冷宮”,關鍵是如何改革考試制度和內容,適應素質教育;
(5)解題分析,教師平時應堅持解答一定數量的數學題,解題是數學的核心任務之一,這樣做可以活躍思維,并從中探索解題規律和命題趨勢;
(6)調查反饋,調查可以用談心、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從中所反饋的信息是難得的寫作素材;
(7)成果質疑,學習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閱讀他人的論文時,有時也能發現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對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于質疑;
(8)探討爭論,在日常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發生激烈爭論是常有的事,從中往往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9)靈感頓悟,事實上很多自選課題的素材是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甚至睡夢中突然想到的,但這種靈感是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自覺教研的精神,靈感就無從談起。
數學論文11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政府對人才的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重視。小學教育作為一種基礎性教育,決定了每個學生日后對教育的接受能力。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根本,也是眾多科研項目的基礎。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的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關乎學生后期的整體學習。本文主要通過對目前我國小學教學計算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和現狀進行剖析,結合教育方式的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今后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計算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目前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是以數字和計算為主。所以計算能力基本上決定了學生的數學整體學習水平。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小學課改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以下針對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筆者的相關經驗和研究,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一、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的數學教育,大多是基礎的計算內容,占了數學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說直接決定了數學成績的質量。而其計算能力除了很少一部分先天因素,更多是取決于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例如,老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將一些數學概念通過計算和分解的方式來引入;常見的應用題的應答方式和思路,可以通過計算步驟來逐漸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整體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1]
二、數學計算能力的內在含義
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和發展同其自身對數學理論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有著深刻的聯系。數學中的計算步驟都是以充分地理解相關理論為基礎的,數學理論通過計算步驟的完成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印象。其中,在數學學習中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一)靈活掌握數學計算法則
計算法則是對計算步驟的總結和概括,所有的數學性理論和法則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和概率的。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需要明確地運用數學理論和規則指導自己的計算,同時,對該理論要有正確的.解讀和理解,要知道為什么需要遵循這個規則來進行計算,不能死記硬背。對計算法則的正確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
(二)靈活的計算技能
考核學生的計算技能,主要是通過計算的正確性和效率兩個角度。計算技能掌握越熟練,其效率和正確性也就越高。隨著學生學習程度的加深,其計算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自動化、本能的過程,既復雜但是又很完善,是一個目的明確的規范化的練習過程。計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是在學生已有的數學理論基礎上,通過不斷練習和鞏固來實現的。計算技能可以說是學生的一種內在技能,包括學生的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其中思維能力占據主導地位。[3]
三、加強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對策
(一)明確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要求
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確不同年級的數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根據其年齡特點和心理等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對于小學生而言,每差別一個年級,其學習能力都會有顯著的區別,要針對不同對象具體劃分教學內容。其次,根據其掌握知識的速度和整體的綜合素質來確定。小學生的計算培養需要按照不同的難易程度和訓練時間的長短確定,老師制訂的學習計劃要有一定的科學性。
(二)明確小學數學計算的教學目標
老師在教學中要保證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加強。第一,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將每個階段的目標分解,確保每個階段的基礎過關。第二,針對難點和疑點要著重強化,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第三,加強不同數學理論相互之間的練習,教會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不同的法則進行轉變。第四,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靈活化、生動化。第五,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和反思,隨時接受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方式。第六,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和溝通,加強小組學習的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4]
四、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學習能力和領悟知識的水平都處在一個啟蒙階段。需要一個具有較強引導能力的老師。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循序漸進地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教育工作,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考驗,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整體理科學習。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中計算能力的意義和內涵進行解析,結合我國目前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提出了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相應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對老師的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未來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必定會更加完善和科學。
參考文獻:
[1]劉靜.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科學:引文版,20xx(2):182-183.
[2]師會林.淺談小學數學中關于計算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都市家教月刊,20xx(8):16-17.
[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計算教學[J].教育科學:全文版,20xx(8):109-110.
[4]唐雄.淺談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xx(10):105-106.
數學論文12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
在國際數學比賽成績分析結果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學生在數學知識比賽中表現優異,成績突出。但是,在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中卻低于其他國家的學生。這就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與生活聯系,導致學生也不能將數學知識很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二、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上面我們已經清楚地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發現生活化的概念依然處于概念層,教學沒有很好地融入生活中。下面我們將提出幾種優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
1.我們的教學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建立新型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紐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讓學生在數學中尋找到生活,因此,改變這一教學方法是相當重要的。例如,針對五年級數學中循環小數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收集并整理資料,將大量的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中,再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知識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有所接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這樣,會使課堂氛圍相當融洽,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會達到一定的效果。
2.對于我們數學課堂來說
良好的課程導入也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中采用實際問題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小學數學中關于任意角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體操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大回環的例子,與學生進行探討,從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種教學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逐漸地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
3.數學課堂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有效地改善課堂,讓學生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教學生活化其實也是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較為開放的教學方法,數學課堂運用這一教學方法也能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我們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魅力,從而達到優化數學課堂的目的。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生活化對于我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好處。傳統的數學教學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更注重學生在試卷上表現出的分數。本文所分析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出將數學運用于生活的學生,培養有創新精神、數學運用意識的學生。
數學論文13
參考文獻一:
[1]杜威著,許崇清譯:《哲學的改造》[M],商務印書館.1958 年,P46
[2]阮忠英.初中幾何教學策略淺談[J].理科愛好者,20xx(2)
[3]胡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幾何教學[J].信息技術與應用,20xx(4).
[4]呂月霞.杜威的“從做中學”之我見[J] .教育新論,20xx.5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P185
[6]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P184
[7]尚曉青.DGS 技術與初中幾何教學整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xx.
[8]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P11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0]左曉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數學教學全過程優化研究[J],20xx,P101
[1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P102
[12]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P132
參考文獻二:
[1]葉瀾,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207
[2]毛杰,楊明春著.成長的階梯:貧困山區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與實踐[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4]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6]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J],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7]黃婧.當代教師人格淺析[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xx(8):313
[8]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3-7
[9]肖秀萍.國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評述[J].中國教育期刊,20xx,(5) :57-60
[10]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12
[11]俞英.特級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一個本土的案例[D].萬方數據:華東師范大學,20xx
參考文獻三:
[1]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張靜波等主編.信息素養能力與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7]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86-187.
[8](英)蘇·考利.教會學生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9]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5.
[10]陳鐵梅.美術教育的真諦[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3-4
[11]劉淼.作文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4]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1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參考文獻四:
[1]王漢瀾.教育評價學 [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2]吳鋼.現代教育評價基礎[M].上海:學林出版社,20xx.
[3] 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4]虞應連.采用復合評分法 注重個體內差異評價[J].中小學管理,20xx(1).
[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xx.
[6]茹建文.關于構建小學數學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xx(2).
[7]曾繼耘.差異發展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8]顧泠沅等.尋找中間地帶--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大趨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
[9]馬艷云.評價應注意學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xx(17).
[10]陳小菊.給自己一個支點超越自己-“個體內差異評價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xx(7).
[11](美)Diane Heacox ,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12]陳泳超.差異評價“ 實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xx(7、8).
[13]安艷.差異性學生評價研究--以濟南市三所初中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14]王儉.教育評價發展歷史的哲學考察[J].教師教育研究,20xx(3).
以上就是針對小學數學論文的參考文獻做了詳細介紹,不知道能不能幫大廣大教育者,希望大家可以成功發表論文,取得相應的職稱。
數學論文14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誤區
并非所有的多媒體都能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應用多媒體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的需要和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等加以選擇。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往往認為:多媒體課件做得越漂亮越好,越復雜越有效。因此,在制作課件時只注重色彩、動畫等的表現;放映時畫面非常精彩,將小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但是由于學生被精彩的畫面所吸引,注意力回不到正課中來,把應學的知識和技能棄之一旁,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原則
(一)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上求學、探索的主體,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教的結果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應用多媒體時應考慮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多媒體的使用應遵循適度的原則
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但過量的信息無助于教學重點的突出,會影響教學目的的實現。而且,過多的形象刺激,會損害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應用一定要適度。在充分理解小學數學現代課堂教學觀念的基礎上,結合學科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應用多媒體。特別是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課程內容是否需要使用多媒體、在哪些環節上需要、在需要處如何設計教學環節。只有找準多媒體教學與數學教材的切入點,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效益。
(三)多媒體應體現出為教學服務的原則
在多媒體進入課堂后,有人認為,學生不需要教師了,至少教師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有些教師也認為,多媒體使教學工作變得簡單了。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覺。多媒體只是部分地代替了教師的功能,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通過多媒體能夠從瑣碎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作用于學生的心靈,應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注意積極地發現并激發學生的潛能。
(四)應能與其它媒體相整合
應用多媒體可以使復雜的運算變得簡單、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基本運算、邏輯推理、數學證明等。在新課標中提出:“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應能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應能為教學提供開放的空間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探索性、研究性能力的培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應充分體現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助于群體交流的開放的活動環境,實現人人交流、人機交流,通過協作討論,促使學生積極進取、自主探索地進行學習。同時,在練習的設計上,應保留開放的狀態,比如:設置條件、問題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能善用多媒體聲、像、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學習,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故事情境
利用多媒體展示故事情節,教師講述故事,當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時,教師把握時機提出問題。例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時,新課引入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一個故事情境:山羊快餐店開張了,卻沒有客人,站在標價牌上的小數點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隨著小數點的搬家,客人越來越多。這時,教師就可趁機提問:“為什么小數點搬家后,客人就多了?”學生開始議論紛紛。教師可進一步通過“山羊快餐店”的故事,引導學生“小數點怎樣搬家,價格才合適呢?”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2.創設問題情境
結合課程內容創設適宜學生探索問題的情境,使其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在森林自行車比賽中,動物使用的自行車輪有各種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教師提問:“同學們猜一猜,這場比賽誰能獲得冠軍呢?”喚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有圓形的輪子才行?”這時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集中而又愉悅的狀態,并貫穿于學生對圓的知識的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
3.創設生活情境
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性、生動性的特點,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從而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并不陌生。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中“購物小票”時,教師設計“超市購物”的情境,在此生活化的情境中,使學生學會看商品價格,計算購物金額,拿錢找錢等。利用多媒體創設的購物情境既可以避免因教室小、模擬超市購物帶來的不安全因素,還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觸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
(二)操作交流,自主探索
心理學研究認為,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興趣盎然地擺弄自制的或教師提供的各種學具,也可以在計算機上操作演示或通過網絡運用教師設計的在服務器上的課件,帶著提出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必要幫助,自主地進入學習環境,形成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教師暫不進行評價,只是及時給予鼓勵,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不明事理、滿頭霧水,只能被動地記憶圓的面積公式;或者用自制的教具進行割、拼,操作難度較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是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圓形進行切割、分解,將圓形最大限度地多次劃分,合并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悟并理解了圓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比起單純抽象地講解推導過程更能激學生的積極性,獲得的知識也更容易理解和鞏固。
(三)直觀演示,啟發思考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小學生則是形象思維占優勢,多媒體可以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較短的時間內,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直觀材料,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其思路變得開闊,并憑借獲得的感性認識,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迅速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1.直觀演示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的直觀展示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具體表象,使小學生從中進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分水果,讓學生進行自主分配,教師在一旁指導、啟發思考。最后,教師將學生不同的分法演示出來,讓學生把分法進行歸納、整理,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直觀演示在計算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實例的直觀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如:在教學“6到10個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一輛行駛的公共汽車隨著剎車聲響汽車到站的情景。教師提問:“汽車到站后,有人上、下車嗎?車上還有多少乘客呢?請大家想一想,用鼠標來移動乘客的上車與下車。”學生紛紛展開想象,把車上的人“拉”下來,或將馬路上的人“拉”上車。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切換、交互和演示功能,展示學生的操作結果,并請學生用算式表達。
3.直觀演示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題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則,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重要的內容。而很多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主要困難表現在對應用題抽象文字內容的理解上。而采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在直觀的學習環境中探究、體驗,從而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有一道應用題:“有一列火車長150米,若以每分鐘600米的速度通過一段1400米長的隧道,要用多少分鐘?”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進入問題情境,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多媒體動畫,演示火車開進隧道的過程。用閃爍關鍵線段指示車頭接近隧道前、車尾剛剛出隧道時的情形,引導學生觀察火車通過隧道的距離和隧道長度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媒體演示,使題目中的條件、問題以及數量關系等信息動態地呈現出來,學生在理解題意后,能清晰地表達數量關系,列出正確的算式解答。
(四)充實內容,擴展視野
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的視野不再局限于書本的知識,而且可沖破時空限制。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學生通過操作認識圓周率后,教師提問,圓的周長究竟比它的直徑的3倍多多少呢?教師可以播放祖沖之專心致志地研究圓周率的視頻資料。這種教學,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王國奧秘的欲望,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達到新課標三維課程目標要求。
(五)及時反饋,比較分析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多媒體教學可節約大量的時間,增加練習的密度,及時反饋學生練習的成績,比較分析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提高效率。
1.自我反饋
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習題進行練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從比較容易的層次做起,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就可以直接選擇綜合層次的習題進行練習。由于多媒體信息反饋及時,人機雙向友好交流,學生利用多媒體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自定學習速度,自主操作,計算機對學生的習題答案可以做出及時的判斷,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得到不同層次的強化訓練,真正體現因材施教。
2.綜合反饋
利用多媒體可以設計多種練習形式,如:游戲、繪圖、選擇、拼圖、填充等,還可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傳統教學中練習題型的單一、枯燥,學生厭煩練習的現象因多媒體的介入而得以改觀。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分組,通過多媒體設計的練習游戲來鞏固學生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練習結束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練習結果,小組內和小組之間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不足。在游戲中做練習不但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四、結束語小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達到了教學過程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必須依據多媒體應用的原則和策略,根據教學內容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在一節課中的切入時機和切入量要依教學內容,宜用則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發掘學生的潛在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論文15
一、 走出編排體系的慣性思維
在傳統的數學教材中,應用題是一個獨立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們開展教學研究時關注度最高的內容。應用題的內容通常集中編排,有著嚴謹的知識體系和清晰的結構,許多教師在多年的教學中形成了一套與之相適應的、高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應用題一課一例的編排形式,使教師在教學時有例可舉,有類可歸。對于學生來講,例題有很強的示范作用,便于學生模仿。現在的教材中,以往應用題嚴謹的編排結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結合各個領域內容分散安排的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與代數”領域的實際問題,有的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有的單獨安排例題,應用題完整的序沒有了,而且,在重點教學某一實際問題時,又有很多變化,讓人難以把握。
不可否認,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做法是有難度的。特別是,部分教師對傳統應用題的教學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變起來就更難。但是,冷靜地分析現在教材對應用題的處理方式,顯然問題的呈現更具有靈活性,能有效地避免學生嚴格按照問題類型、機械模仿的弊端。對新教材中實際問題的編排,感覺有點“散”也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不提倡學生模仿類型去解決問題,而是要充分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學生對問題本身數量關系的分析。試想,如果學生拿到一個問題,都能自動化地與某個問題模式嚴格對應,給出解答,那么,這樣的問題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幫助嗎?會不會引發“熟能生笨”的擔憂呢?
二、 匡正淡化數量關系的錯誤認識
數量關系是從一類有共同規律的數學問題中總結出來的,能揭示某些數量之間的本質聯系。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抓住數量關系是提高解題能力的“法寶”。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會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并強化一些常用的數量關系式: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等。這些被濃縮、提煉出的數量關系也確實能幫助學生解答應用題。可是,現在的教材中,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似乎被淡化了。
其實,《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新課程以及新教材沒有舍棄數量關系,倒是我們教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忌談數量關系,把數量關系看作禁錮學生思維發展的“框框”。實際上,許多常見的數量關系是學生經常接觸并且也容易理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各種數學問題,概括這些常用的數量關系。因為,在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時,能夠搜索出已有的解決相關問題的必要模型,也是一種經常使用的策略。完全舍棄數量關系,僅僅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思考問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初衷。
三、 改變單純文字敘述的呈現方式
傳統的應用題,基本上是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問題結構清楚,文字敘述簡練概括。教師只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應用題的文字,來分析和理解數量關系,甚至有時還總結所謂的“抓關鍵句”解決問題的經驗。雖然有的問題也有一些變式,但只是人為增加了一些數量的隱蔽性和復雜性,有的甚至是無聊的文字游戲。
其實,現實世界信息呈現的方式是千姿百態的。人們所接觸到的問題更多的是以表格或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的,純文字的問題很少。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問題,形式比較單一,因此,我們完全贊同教材中適當增加一些用情境圖、表格或對話等方式呈現的問題。并且,有些問題需要學生自己收集信息,有些問題中的信息是多余的。只有讓學生經常解決接近實際生活本原的問題,經歷這種真實情境下的學習,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至于遇到一些平時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就束手無策。
四、 理性分析解題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應用題往往有許多類型,并且各種類型都有專門的名稱,如歸一應用題、歸總應用題、相遇應用題、求平均數應用題……教材通常就是按類型編排這些應用題,并且一節課中只教學一類典型的問題。客觀地說,這樣的編排便于學生的學習,但同時,這也使得學生有相對比較固定的解題模式可以套用。甚至學生讀完題后不假思索,就列式解答,完全憑借對解題模式的記憶在解題。比如,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教學,有的教師是讓學生按下面的步驟“分析”問題的:找到含有“單位1”的條件句,找出“單位1”的量;判斷單位“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如果“單位1”的量已知,可用乘法解答,如果未知,可列方程或除法解答。
顯然,傳統應用題教學過分強調應用題的類型和解題模式,不利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雖然一部分學生具備了熟練的解題技巧,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未真正提高。在解題能力很強的表面現狀下,學生的數學素養并沒有得到切實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熟視無睹,不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思考、提出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其實,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還負載著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學目標。這些能力的培養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套,需要學生自主地經歷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對解題思路的猜想、嘗試和推理,對解題方法的反思等復雜的過程。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下,學生解決問題時不是把問題和類型相聯系,而是思考情境中的問題與數學意義的聯系,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對數學概念的進一步理解,獲得解決問題的一般經歷與體驗。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01-22
數學論文的作文12-11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07-21
數學論文作文10-19
初中數學論文01-29
[精品]數學論文06-13
數學論文(精選10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