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論文

時間:2023-07-15 12:46:43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論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1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變成一個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我們常做的應用題,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編而成的題目。這不,我又在做數學題時發現了一道趣題:

  在一個游泳池內,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許多石頭,現在把石頭全部從船里扔到水中,請問,游泳池內的水位會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乍一看題目,我便疑惑不解:這道題似乎和數學沾不上一點關系啊!這下該怎么做呢?我不氣餒,努力思考,不一會兒便理出了頭緒:當石頭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減輕,便會上浮,水位也會下降,但石頭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間,水位又要隨之上升。因為這都是同一堆石頭,所以上升與下降的幅度也應該一致,水位當然保持不變啦!可爸爸看了,卻說是下降,我很不服氣,決定與他打個賭

  可是,用什么來證明我的猜想正確與否呢?這時,抽象的想象就沒有真實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協助下作了一個實驗:由于我能力有限,沒法從外面搬來一個游泳池,也沒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題中的條件按比例縮小了。游泳池變成塑料盆,小船變成肥皂盒,石頭則變成了五塊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進一些水,再把裝著五塊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我把五塊橡皮小心翼翼地從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錯了!

  雖然事實證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水位怎么會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草稿紙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圖,可我還是一籌莫展。我急得團團轉,可越急腦子越亂,反而想不出了。就當我即將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數學家陳景潤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算題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時,這道題我終于想通了:當石頭在船上時,上升水的重量=石頭的重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頭,水的體積大于石頭的體積。當石頭被投進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頭的重量,而石頭在水中要占空間,因此,石頭扔進水中后,水上升的體積=石頭的體積。而同等體積的水和石頭,水的重量小于石頭的重量。綜合以上幾點,得到:石頭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頭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頭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體積便大于上升的水的體積,水位當然下降了。就這樣,一道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道題與數學密不可分,其中的體積、重量、密度,都屬于數學的范疇之內。你瞧,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小學數學論文2

  《數學課程標準》的頒布,給廣大數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新課程要為原始的教學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讓手中的教材體現出教有情趣、學有滋味的感覺,成了我們新的話題。為了避免課程的突然更換,令廣大師生因為不適應,而給教學帶來影響。我就有了用舊教材嘗試新課程的想法。

  一、讓舊教材體現新精神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選取教法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生理發展特征;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流程和思維流程來安排教學環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為主來設計教學過程。

  從課堂教學“學、思、樂”三字經出發來優化教學方法,達到課堂教學省時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學中底年級的學生在進入課堂時,并沒有什么雄心壯志,他們心里期待的是“這一節課好不好玩”,對感興趣的東西就積極參與、樂此不疲,沒興趣的則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煩躁的數學課之所以不能被孩子們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師缺乏情趣,學生學的也就沒有滋味了。針對這一時期的期待,教師必須培養自己的童心,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既是幫助他們做好學前心里準備的過程,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熱情,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階段,教師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新更多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直接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若遇到什么問題,教師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簡單的提示,并鼓勵、表揚能夠大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后再針對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試著去解決,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尋求幫助。比如在講質量問題的時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鐵和一千克棉花哪一個比較重?學生中出現了兩種答案:有人說當然是鐵重。也有人認為一樣重。我讓雙方自由辯論,認為一樣重的'是甲方,認為鐵重的是乙方。學生各講各的道理,爭得面紅耳赤,課堂氣氛極其活躍。我抓住時機肯定了甲方(勝方)的正確判斷,同時也表揚了乙方(敗方):“謝謝乙方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討論辨別是非的機會,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好嗎?”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學并不因此而消極,反而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學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節課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讓舊教材煥發新活力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課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師對課堂的過度控制,教師固然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有權調控課堂,并引領教學的進程,但教師的過度控制又會妨礙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和主動性是新世紀新課堂的重要特征。為此,學生提出的問題、觀點、創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師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

  每個孩子都是活潑的生命體,他們會幻想、會想象,會玩耍、會創造,他們有主觀、有個性。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他們自己的含義,這也是他們的權利。教師千萬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來挑剔他們。每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僅精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更能體會到缺乏教育知識就無法做好孩子們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況且現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如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至關重要。在教學“巧數線段”時,我決定不直接講解,而是嘗試讓學生用合作探討的方法數一數ABCD中有幾條線段,同學們馬上積極思考、研究起來。幾分鐘后,我請兩個小組的代表起來說一說:

  學生A說:“因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線段,有3條,AC和BD是含有兩段的線段,有2條,AD則是含有三段的線段,只有1條。所以共有321=6(條)線段。”

  學生B說:“我們的方法是以A為左端點有AB、AC、AD三條,又以B為左端點有BC、BD兩條,再以C為左端點有CD一條線段,所以共有321=6(條)。”

  我大大表揚了這兩名同學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們都是正確的。這時,其他同學也開始議論紛紛:我和A的方法一樣,我和B的想法一樣……。看到孩子們一個個露出了神氣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來,我們真的要適應新課程,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發展。千萬不能再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了!

  實現新舊教材過渡的前提在于教師從“教教材”到會“用教材”,創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課堂教學設計的中心轉到關注學生的“學”上,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對數學知識解釋、應用的過程。教會學生把握自己,積極探索,主動發展。教師的觀念更新了,學生認同了,我們才能圓滿完成從“教材”到“學材”的過渡。

小學數學論文3

  一、問題現狀

  現狀一:作業形式單一,缺乏操作性。目前的作業本類型有同步探究、補充習題、課堂作業本三種。以基礎練習為主:形式基本是口算、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缺乏數學閱讀、數學審美、動手操作、撰寫數學日記等綜合實踐性作業。

  現狀二:反饋形式單一,教師以作業批改為主。作業反饋形式單一表現在批改符號單一、缺乏激勵性語言。對開放性的、動手操作性的作業,缺少反饋評價。

  現狀三:形成惡性循環,作業正確率不高。學生的數學作業量大,形式單一,對他們來講缺乏挑戰性,感覺作業枯燥乏味。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只求寫完,至于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證習慣等沒有得到培養和提高。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作業的正確率就不高了。

  造成這些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少相關的數學課程理論學習,把教學設計重心全放在課堂教學上,忽略了對作業的精心設計,作業設計在教師教學設計中還屬于一片空白。這都說明教師缺少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忽視了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情感與態度的發展。處理好作業數量與作業質量、作業內容與作業形式、作業結構與作業效益的關系,使作業成為一種有目的、高效的活動。怎樣設計出有效的作業這個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基于此,我們提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

  二、什么是有效作業

  就作業本身來說:有針對性(針對課堂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性(難易層次),多樣性(基礎題、應用題、思考題、知識閱讀、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數學日記、口述、小作品)。就學生來說:有效作業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能使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可操作性。充分考慮學生基礎差異,不造成學生負擔的(適量的、適時的)作業。就教師來說:有效作業是學生完成的作業速度快,質量高。就小學數學學科特點來說:有效作業應體現數學學科的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

  三、設計出有效作業的途徑

  1作業設計

  ⑴建立以備課組為單位的作業設計小組。⑵教師根據每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符合知識建構原理的練習。⑶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律,設計適量、適時的`作業。低段以操作性作業為主,書面作業為輔。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中段高段作業書面作業和實踐應用作業相結合,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適時的作業。根據遺忘規律,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應與當天的教學內容相關。⑷參照《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設計出有層次的作業。⑸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設計出生活中的應用性作業。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其發揮自主創新能力:學生自己設計作業。⑺激發學生興趣的作業練習。創設情景:整篇作業設計成一個情景或闖關活動。數學作業與游戲結合,數學作業與美術結合。游戲和美術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⑻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練習效率。運用多媒體進行分層練習,增強訓練密度(時間短,效率高)。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計練習,省去教師板書和學生書寫的時間,能在較短時間內向深度、廣度伸展,練習容量大大增加,生動有趣地鞏固了新知。運用多媒體完成作業,對于某些抽象的練習內容,可以進行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的演示,起到了點撥、疏導的作用,使學生一目了然。

  2作業反饋設計

  優化批改符號,保護學生自尊心。我們普遍存在的批改方式,如:星級、年月日等,這樣單一的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好的地方得不到賞識,不足的地方得不到改進,我們可以先將這個符號換一換,比如用圈△。評語評價,從批改走向對話。寫上老師的贊賞、感受、鼓勵、教誨、批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寫上學習的感受以及對老師想說的話,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以鼓勵和建議為主。

  評價形式多樣化。面改和教師批改結合。適時也可以將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評價等評價方式相結合。評價標準多元化。我們面對的學生沒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傾向,更沒有相同的智力,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反映在作業活動中,不管學生如何努力,他們都將做出水平各異的作業來。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業的時候,就應該實行評價標準多元化。同樣一道題,一位學生完全做對。一位學生解題思路是對的,計算有錯,比起之前的作業算是進步,那后者的作業也應該給予一定的肯定。

  四、總結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需要老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在教育現實情景中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學校自身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生作業低效的問題。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布置作業讓學生低效地鞏固知識,教師參與研究設計高效作業,并進行反思。作業設計的直接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論文4

  關于“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于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后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量(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于無窮大(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于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量,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xx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xx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于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后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小學數學論文5

  如何尋找或選擇研究課題,通過什么途徑才能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研究課題?一般來說,數學教育研究的課題主要是從數學教育實踐和理論文獻中選擇。更具體地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尋找、挖掘、發現和選擇數學教育研究課題。

  1.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尋找研究課題。

  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要特別留意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教材的結構、前后知識間的聯系、活動情景及練習的M置等問題。如《新數學讀本》將問題的提出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第一冊共有五個單元,有五個主題圖:勿走進數學樂園;②小動物上學;.文具店里的數;④我們去郊游;⑤森林運動會,讓學生觀察單元主題圖提出問題。面對教材的編排,我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

  如何指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一年級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年級學生是怎樣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他們提問的水平與解決問題的水平有性別差異嗎?

  這些都可以作為課題進行研究的問題。

  2.從教學的困惑中發現研究課題。

  在數學教育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困惑,有的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以往采用較多的課堂教學方法,住住是教師講、學生聽,一堂課下來,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可總還有一部分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同是一個老師教,為什么有的學生對數學學習豪無興趣?作為數學教學一線的教師,是否可以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法,如采用“小組臺作學習”、“參與式教學”來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是否可以改變原來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班級授課制與小組討論結臺起來,并指導學生開展課外學習活動,以增加學生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是否可以調整原來的教學內吝,處理好教材,等等。又如,推行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這樣的困惑:計算教學中究竟是情境創設重要,還是復習舊知識重要?如何處理好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實現計算教學的效益最大化?又如,要算法多樣化還是算法優化?何時優化?如何優化?

  再如,如何開展小組臺作學習,怎樣的小組臺作才是有效的?解決這些疑問或困惑1沒有現成模式可借鑒,但實R}者可以將其作為課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探尋解決的方法或策略。

  3.從討論和交往中捕捉研究課題。

  教學座談會、教育思想研討會、教學經驗交流會、數學教育學年會、數學教育專題討論會,等等,參加這些會議,可以獲得一些研究課題。平時聽課后的一次討論,也會啟發自己或他人的思考,進而想出新問題。每當聽完一次學術講座,也可能會使人想到一些新的問題,拓寬新的思路,認識新的領域,也就形成了許多研究課題。尤其是與有關的專業研究人員接觸(參加有關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活動,也是一種和專業人員接觸的機會》,向有關課程的教師、教授或研究機構的專家請教,討論自己感興趣領域中的問題,也可以發現一些值得研究的問N.

  4從過去的研究中挖掘研究課題.

  數學教育研究如同大范圍的教育研究。有的研究不僅探求其所要研究問題的答案,而且也從其研究問題中得出不少值得研71的問題;有時住住是在回答原問題的同時,提出了新的問題。新發現的問題,有待于人們進一步探討。

  例如,有的研究報告,常在討論部分提出做進一步研究的建議,這些建議便成為別的研究者發現問題的良好來源。有的教育研究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特點,在某一階段只能完成研究的一部分工作,解決一部分問題,而余下部分需要人們去繼續完成。通過前人過去完成的研究,可以發現還余留什么問題有待于后人研究。有的教育研究具有鄉元性特點,在一項研究中僅能研究若干變里或因素,故通過閱讀過去的研究論文中所研究的變里或因素,可以引發對其他變里或因素的研究。有些研究由于對某些變里或因素未加以控制,或沒有發現,因而造成許鄉研究的結果相互矛盾。為了消除這些矛盾沖突,可以改變原來的研究設計,在新的研究設計中,增加新變里或控制其他變里,以觀察結果是否仍然不同。因此,從過去的研究中,可以得到許鄉啟發,發現新的有價值的研究課Mc

  5.從文獻的閱讀和分析中構思研究課。

  閱讀和分析各種理論文獻、數學教育類報紙雜志、數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專題資料集以及獲獎論文集等,可以從中了解到,在相應的領域內,別人已經做過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方面的研究空白,還有哪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從中受到一些啟發,構思值得研究的課題。其中或是別人尚未注意到的I司題,或是尚有爭論的I司題,或是雖有進展但仍可作進一步研究的I司題。如,關于,li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問題,并不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有的研究者關注影響數學問題解決的各種變里;有的研究者從問題解決過程的實質著手研究,還有的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但閱讀教育書刊、理論文獻,仍可發現還有許鄉問題有待研究。又如,數學問題解決是不是存在性別差異?數學學習的主體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閱讀與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否存在相關,等等,這些均可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

  6.從對某教育現象進行觀察而形成研究課題。

  數學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若能對某些教育現象悉心思考,跟蹤觀察,也會從中發現和形成頗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如對學生厭學數學現象的觀察,形成研究課題:數學厭學學生的特征研究。又如,針對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開展“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與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研究。再如,對“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形成“數學學習困難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的課題。事實上,教師只要是教研的有心人,總能從對眾多的教育現象觀察中發現而形成研究課題。

  7.從課題指南上選擇研究課題。

  國家、省、地《市)、區(縣)的教育主管部門或教研機構,每年都發布《或招標)教育科研課題指南,提供給中小學教師進行有迭擇性的研究。如:以下是20xx年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提供的小學數學論文或課題研究《部分)迭題參考:

  (1)幼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問題解決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

  (2)“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吝與方式的研究;

  (4)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5)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內吝的相關知識背景研究;

  (6)關于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8)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

  (9)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

  (10)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教師可在“指南”中選擇適臺自己研究的課題,或對“指南”中的課m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符臺自己教學實際的問題來進行分析研究。

小學數學論文6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弊端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內容不全面,評價過程散亂,評價方式枯燥,評價效果低下。打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才能夠構造全新模式的評價體系,讓評價成為促進全面發展的動力,成為學生快樂的體驗,這樣的評價才是新課程評價的精髓。

  1.評價主體的單向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師生評價關系是不平等的。評價就是教師說了算,不允許學生說話,教師處于至高無尚的地位。學習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考試成績分析以及課堂教學中散亂的語言評判。這種單向的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為本”。學生僅成為評價的客體,在學習中被被動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錯誤的導向作用,導致小學數學學習活動成為做作業、做試卷的代名詞,在大量的題海中獲得考試成績的提升;另一方面,這樣的評價還抹滅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評價過程是痛苦的、被動的,不適合新課改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要求。

  2.評價內容、過程的單一性

  傳統小學數學評價的單一性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評價功能是單一的,評價僅僅是對學生的甄別與選拔,評價的激勵性、導向性被忽視,評價的人文性沒有被納入思考的范圍;其次,評價途徑也是單一的,過程評價就是對作業的批改,總結性評價依靠一張試卷,書面評價成為唯一的途徑,數學=做題;再次,評價內容是單一的,因為對教學目標的認識狹隘,評價僅針對傳統的“雙基”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則沒有評價,對于數學知識探究與形成的過程評價更顯得“虛弱”,對于評價過程的人文化則沒有涉及,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為本,也無法做到促進人的發展;另外,評價過程重視定量評價,缺乏定性評價,學生成了考試機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被淹沒在浩瀚的題海中。

  3.評價方法的機械性

  在單一性與單向性的制約下,傳統小學數學評價呈現出機械性的特點。這種機械性首先體現在:學生只有通過機械的答題訓練獲得較高的成績,才能夠得到老師的激勵;其次,這種評價帶來了教師與學生的負擔加重,大量的作用批改與作業訓練讓師生苦不堪言,學習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再次,這樣評價的過程本身就是枯燥的,評價過程缺乏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方法手段“目中無人”;另外,由于過于重視總結性評價,導致評價的診斷功能滯后,無法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同時,這種評價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違背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厭學,評價過程人文性的缺乏導致了教學無法以人為本。

  二、新課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新要求

  與傳統的應試評價不同,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評價過程是快樂的、評價內容是全面的、評價方式是靈活的、主體關系是民主的,這樣的評價才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的效果與以人為本的理念。

  1.評價過程與結果人文化

  目前,對于評價的激勵性與全面性問題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對于評價過程與結果的人文化研究較少。其實,評價過程也是學生的體驗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是快樂的,評價過程才能夠談得上是“以人為本”。所以,一方面評價要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從評價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的同時,促進身心與思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評價減輕學生的負擔,改變延續多年的傳統應試評價,從學生能力與態度價值觀層面,進行全面多維度的評價,減少應試評價的比例,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例,提高評價的舒適度。

  2.評價主體與方式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以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為主,以考試為唯一方式的單一性評價。新課程改革對評價的要求是落實評價的多元化。首先,體現在主體的多元化,即評價主體不僅指老師,應實行教師、學生、伙伴、家長四維度評價主體,特別重視自我、伙伴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權從教師手中分配到各個主體手中,避免評價的單一性。其次,體現在評價方式多樣化,考試只是課程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與其他的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定量評價也只是手段之一,適時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將適時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單獨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等等。

  3.重視評價的維度與過程

  隨著小學數學從雙基向四基方面的轉變,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應該立即調整,從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擴展到對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方法、情感價值觀的多維度評價,從各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其次,要重視過程評價,重視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探究思維過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等,養成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與實踐反思的能力。尤其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看,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傳統的總結性應試評價無法對此進行診斷,只有我們介入到學生的實踐過程與思維過程中,才能夠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去思維、去實踐、去合作。

  三、優化小學數學學習評價體系的策略

  1.讓評價過程變得更為快樂、舒適

  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要照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體現人文關懷。如果數學的學習評價內容與方式是學生厭煩的,違背教育的快樂原則與健康原則,這個評價就是失敗的。

  (1)以民主平等的評價關系為基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生態的基礎上,建立評價的生態觀念,讓評價不再成為教師的“裁決”,而是成為一種“協商”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行為與結果給予自己的看法,教師的評價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一切評價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與情感轉換為自我反思與激勵的過程,才能夠起到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多元評價、多樣評價等都有了理論上的立足點。

  (2)要加大激勵性評價力度。評價的目的是發展,雖然發展不能夠完全依賴于激勵,但相對于傳統評價的消極性,目前需要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重。要深刻認識到“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個道理,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很多,途徑也很多,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語言、目光、分數等進行激勵,還要努力把激勵評價系統化。例如:通過班級的《評價公布欄》,對學生個人或者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一個學生主動發現了一個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大膽發言了、在探究中表現突出等學生,可以通過在公布欄中加分、加小紅花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提升評價的游戲化色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學中,可以開展各種數學游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游戲中對自己活著同伴進行評價,例如:開展口算比賽活動等,通過同學的互評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通過開展教學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評價等。游戲過程中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心理喜好,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成長。再如游戲“我當小老師”,請學生上臺當老師對統計表提出問題,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對了就鼓掌。不僅要求“小老師”會提出問題,而且會解決問題,“小老師”極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2.讓評價標準更加全面、對癥

  學習評價是一個細致、持久、科學的過程。要加大對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公正性的管理,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才能夠讓評價發揮其積極的效果。

  (1)提升評價的目標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特點,給出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針對三年級數學內容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口算、 聽算、筆算和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單項測評。其中口算注重準確性和對速度的要求,筆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用題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和解答。同時,給出一定的量化標準,例如:在口算測試中,給出定量的口算題,規定時間是5分鐘,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的數量和有限時間中超越目標,能算多少題就算多少,不以 100 分為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對測試的結果進行分級評價,優秀率40%、達標率在80%。教師要善于設計這樣的測評過程,才能夠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2)重視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評價。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是不同的,不同的基礎如果用同樣的要求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奮斗目標,根據學生進步的情況進行分成評價,以便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發展。例如:在學習學案的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集中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用A、B、C、D標出等級,A級是必須掌握的內容,B級是大部分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內容,C級是優生提升的內容,D級屬于個別學生沖刺超越的問題。這樣,在課堂上對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探究,互相幫助。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數學基礎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3)重視評價信息的全面收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在全面的基礎上,防止評價內容的單一性,如何才能夠做到全面呢?最關鍵的是要做到評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如:學習時間、思維、情感、實踐、結果、數量等,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夠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拓寬評價途徑的方式保證信息的全面性,例如:讓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筆試和面試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等。

  3.讓評價的形式更加靈活生動

  小學生對于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敏感,教師的評價要讓學生體驗到愉快。為此,不僅需要提升評價過程本身的舒適度(前面已經有論述),而且要實現多種方式的評價,讓評價靈活多樣,減輕評價的壓力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斷充實新鮮感。例如:

  (1)不限時間的考試。選擇一個時間寬松的時候,給學生一個難度適中的試卷,讓學生獨立完成以后交上來,不限實際。這樣的考試讓學生更加自信,而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更加寬松的環境中,把自己的潛能充分激發出來,這樣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2)無人監考的考場。相信學生能夠誠信、鼓勵學生誠信考試,通過無人監考的考場讓學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覺,讓學生在自我監督與群體輿論約束中樹立自己內在的道德防線,提高道德的自主性與自覺性,這樣的考試不再僅僅是數學的檢測,更是道德成長的過程。

  (3)電子化考試。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走進學生的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人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微機上的試題軟件與活動課件,對自己進行檢測。例如:在微機中針對章節內容設置題庫,每次都能夠通過軟件自動生成不同組合的試卷。學生通過微機可以對自動生成的試卷進行自我練習,微機自動批改并給出提示。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得分不滿意還可以重新生成試卷進行練習。這樣的評價過程具有自主性,能夠讓學生通過努力活動自己滿意的結果,把評價與學習的激勵高度融合起來。

  (4)語言與肢體動作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一對一評價,讓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交流的深度更加深入。例如:針對某一個章節的知識點,讓學生選擇一定的問題進行互相提問;教師通過個別交談與個別練習評價,給予學生個別評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的語言評價。這些評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親切感,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無聲鼓勵贊許的目光、喜歡的體態語言進行評價,具有較好的激勵作用。同時,可以通過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如:把“爭章活動”與課堂評價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好問章”“合作章”“進步章”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5)活動式評價。小學生對游戲有著天然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當中,再通過游戲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例如:撲克牌游戲。10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最容易出錯,用一種學生熟悉的東西來練習計算。這個游戲,學生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如:1個人拿1位數1-9;1個人拿2位數10-99 。每人出1 張,算一道,加法題,誰先算出來這兩張牌就歸誰。如果算錯了,裁判要幫助你糾正。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評價與競賽的過程。

  另外,要改革評價結果的表達方式。傳統的評價結果是對成績進行百分制排名、分檔次、對優勢進行鼓勵、對差生進行打擊,99是優生、89就是差生,要被老師批、家長罵。為了體現人文化的關懷,就不能夠強化分數之間的細微差異,對結果進行模糊處理。如:在一定的等地制的同時,大量引入如爭章式(類似于少先隊的爭章活動)、問卷式、小結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盡量從評價中獲得正面體驗。

  4.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向評價,這種評價與生俱來的權威性、不可抗拒性,學生處于被壓制的地位。所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確立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要評價人的評價體系。

  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評價要體現“以人文本”,教學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因為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等,學生自己的感覺是最真實的,而教師的評價往往是籠統的、武斷的。另外,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重視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家長和孩子之間有這特殊的關系,家長評價的影響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長對教學的不了解,他們的評價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在教學中合理引導家長進行科學評價,讓家長的評價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一個主要動因。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做一份作業題,讓學生寫出“一家人到北京旅游,請制定三種旅行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并列出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景點門票等費用,然后根據家庭收入確定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后把這個方案給家長進行評價,請家長提供修改的意見。在此作業過程中,通過家長的力量促進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進行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

  5.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化、科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評價把數學學習當成一種技能的學習,主要評價學生技能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是不全面的。新課程的評價應該落實全面的評價觀,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與方法以及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落實評價工作。

  首先,雙基的評價不能缺少。數學學科本身的嚴謹性、邏輯性的學習必須通過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得以把握。無論我們如何去發展學生多元化的能力與情感,都不能夠放棄對雙基目標的重視。在當前新課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強調對思想方法與實踐活動的重視,開展了很多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沒有促進雙基的學習,反而在“熱鬧”的氛圍中忘記了基礎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與活動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思維而思維、為了活動而活動,走入了教學的誤區。

  其次,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小學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對于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本的思想,方法這些本質的東西就是在過程中形成的。為了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人本、高效,就要對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探究活動、合作討論行為等進行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例如:“圓的認識”中,學生在學習用圓規畫圓的基礎上,思考其他方法畫圓。經過思考討論得到了用一個釘子,一根繩子,一支筆就可以得到圓;還可以用瓶蓋等圓形物體描出圓;用兩支筆就可以畫圓……針對這些富有創意的想法,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最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有關圓的實際問題。如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為什么在街上觀看表演時,人們總愛圍成一個圓?等。對學生好的表現都應給予評價鼓勵。再如:教學64-30=?,多數學生都用這幾種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減去十位上的3,再與4和起來就是34。③用加法算減法,34+30=64,64-30=34。只有一個學生例外,他這樣想:把64看作6元4角,30看作3元,6元4角減3元就是3元4角,即34,這種思考方法就應該及時鼓勵和表揚。

  再次,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技能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評價當中不能僅僅關注對知識與思維的評價,也要重視的合作探究中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合作精神評價、科學精神評價、毅力與勇氣的評價等等。例如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甲城往乙城運75噸貨物,如果用載重量是5噸的大卡車運一趟要110元,用載重量是2噸的小卡車運一趟運費為50元,請你設計幾種運貨方案,比較一下,哪一種運費最省?”設計幾種運貨方案并不難,但要算出運費最省的一種就有難度了。在大家難以突破的情況下,有個同學遲疑地說了一句“可能是大貨車”,這時候教師立刻迎合過去“對,就是大貨車!”給予學生鼓勵與信心,然后鼓勵學生一起思考“為什么是大貨車呢?”這樣,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激發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發言。這樣的過程就是通過非智力的因素激發智力因素,通過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總之,多年來關于評價的文章很多了,我們目前需要的是立足教學實際的具體評價“清單”與評價方法,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才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提升。

小學數學論文7

  [摘要]文章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討。文章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開展積極評價,讓學生善于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教學氛圍 主體作用 積極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鉆研,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所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情景,在教學上做到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轉變為和學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一課,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與學生融為一體,將自己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和學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將所有人的身高記錄起來,然后每個小組進行,看看誰最高,高多少,當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就抓住時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引入課文內容、講解課文內容、練習課文內容,學生也就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接受了新知識。

  二、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基礎知識與智力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抓好學生思維訓練,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內容學懂、學實、學好、學活。

  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乏味的內容生動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愉快地探索數學的認識規律。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表象,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如小學六年級學完圓柱體、圓錐體的計算后,為進一步細致探究圓柱、圓錐在不等底而等高等體及不等高而等底等體的幾種情況下二者的關系,可以布置學生課前做圓柱、圓錐的學具,并設置如下習題: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厘米,底面積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多少倍?

  (3)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底面積相等且體積也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4分米,圓錐的高是多少?

  (4)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高和體積分別相等,已知圓錐底面積是18平方厘米,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好奇好勝的學生會用渴求知識而又疑惑的目光審題。教師就可抓住時機給予點拔,通過學生自帶的學具:圓錐、圓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動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二者之間的規律以及解這種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可以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已從感性升華到理性,并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8

  一、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1、小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結果表明,整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動機是:

  ⑴為了好分數,不落人后,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

  ⑵為履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善于把學習和社會需要聯系起來,其學習動機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學習動機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系或受興趣的左右。

  2、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逐漸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從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感興趣。

  3、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關鍵年齡”;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二、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當前課堂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教學方法是指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的、為師生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少,主要源于教師對于傳統課程教學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學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得小學課堂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起便開始對于數學失去了興趣,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結果。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教學方法在一堂課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學習參與,通過引起學生注意、給予學生關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可以了解到新課標對于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⑴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新課標中要求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基礎性就是“三基性”,即數學中包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概念。

  ⑵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數學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數學的價值教育,即要重視數學應用功能的發揮,重視數學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的發揮。

  ⑶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四、營造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多樣與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游戲活動中,輕松自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綜合學科,光依靠傳統教學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是很難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是難以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將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發展。趣味性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

  ⑴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數學本身是一門融邏輯、推理、概括和綜合等為一體的以數理為主線的自然學科。

  ⑵提出挑戰問題,開拓創新思維。

  ⑶教師輔助引導,學生主體發揮。

  ⑷組織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⑸結合現實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小學數學論文9

  一、教學模式生活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必然要求

  1.現在小學生的教材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教育學界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與生活密聯系。但是,現在小學數學的課本的內容缺乏,題目陳舊,明顯落后于時代的步伐。要求數學課本的編寫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充實并改造教材內容。

  2.現在的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課堂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老師講授為主,比較注重邏輯的推理,往往忽略背景知識的介紹,課堂教學的工具仍然是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極少有老師選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基本全部來自老師的講授和課本的內容,老師的法寶仍然是滿堂灌和題海戰術。學生一節課都在面對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下課還要面臨大量的課后作業,這樣的情況很難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但是,迫于升學的壓力,他們只能選擇埋頭苦學,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越來越反感。所以,對于現在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來說,我們必須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3.根據國際數學比賽的成績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在各項大型的國際數學比賽中,我國中小學生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了教育界的好評,同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使我國數學的教育地位大大提升。但是相對于日本和美國來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在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明顯比較低,應用的意識淡薄,應用的能力差。因此,面對這樣的狀況就必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并且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對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數學的學習要求聯系生活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求聯系生活,也就是說并不是每個小的知識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小學數學包括應用數學和純粹數學,對于純粹數學來說,教師完全可以不聯系生活實際,但是對于應用數學來說,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聯系實際問題,這樣才可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點。對于生活化來說,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教學的工具,利用它進行輔助教學,使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使生活化完全服務于老師和學生。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要失去數學本身的嚴密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生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實施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改革必須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小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注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小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踐行素質教育,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使數學的教學變得更有活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入到其熟悉的生活環境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把數學學得更加扎實,使小學生不僅僅是純粹數學方面的天才,更是應用數學方面的能手。

小學數學論文10

  在21世紀,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很多的學校開始逐漸重視學生的上課情況,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的時間。之前那種只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而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遠去了,現在學習、老師、家長開始重視起教育的過程,這三方都希望學生能在學校的引領之下、老師的教育指導之下,自己的學生或者孩子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學生也不再是老師或者家長心中的學習工具,他們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面對著這一教育理念的重大變化,學校和老師自然會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展開學習,讓學生愛上學習,經過一系類的商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這無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課堂效果;興趣愛好

  在我們任何一個人上學的時候,剛開始總是對每一門課程都充滿了好奇,在開學之初,我們總是會翻開書看看這學期要學些什么,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總是那么的強烈,可是為什么學生到了一段時間之后,學習的那種熱情度和對知識的好奇心相對于剛開學時有了大幅度的減少,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其實,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注重課本知識,給學生傳授的知識過于枯燥無聊,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興趣。面對這現在的小學生,有些學生是讓老師和學校極其痛苦的,現在的小學生大多都是00后,他們思維活躍,精力充沛。所以作為教師,我認為要我們要根據學生自身的一些特點來進行課堂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主動的走進課堂,從而主動地學習,也許這就是教師應該做的事情吧。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動腦子

  在很多的學校中,老師一直都是課堂的主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這一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的出現,才會讓學生覺得課堂是如此的無聊,有些時候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就開始做自己的事情,自己開始玩,現在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教師杜絕的。數學,是一門十分靈活地課程,一道題可能有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那么教師應該抓住數學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多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努力思考,積極發言,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中,那種刻板的講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三角形不同的底邊乘以底邊所對應的高,讓學生自己來進行比較和討論,讓他們自己發現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來的答案是否不同。我想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會學的那么死板,他們會有多種思路去解決問題,也會更加靈活運用教師所講的課堂知識。

  二、教師應該多多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現在的教室,一般都配備了多媒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合理的利用這些技術,在備課的時候,多多插入一些教學視頻,盡量避免那些生硬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個人的上課情況。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制作PPT,將所講的.知識用一張張精美的幻燈片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講課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多多參與到自己的講課中,比如讓學生給學生講課、講題之類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方法,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很好的了解,還可以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并不是之前想象的那種死氣沉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也有自己的魅力之處。之前有一位數學教師,在每次上課之前,他會給學生出幾道題,讓學生能夠每天對運算能有一個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在做應用題的時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數學。

  三、適當的觀看與教學課程有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所學習的知識

  在課堂的教學中,如果總是有一位老師在講的話,學生或多或少的會出現一些審美疲勞,也許過一段時間就會厭倦教師的講課方式和教學風格,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要試著學會調節學生這一思想。而在互聯網信息高速發展的21世紀,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可以說沒有什么是網上找不到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媒介,在網上找一些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看看其他學校、其他老師對于這一知識點,是怎么講解的,讓他們進行比較,看看自身和網上的教學存在的差距。

  在觀看完學習視頻之后,教室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堂討論,教師可以對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這樣學生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差缺補漏。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一下通過此次視頻,他們學習到了一些什么樣的知識,這樣在討論中學習到知識。

  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應該是當代學生所喜歡、能更容易接受的課堂模式。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教師在學生的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的有耐心,對學生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現在的小學生,之前的那種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他們了,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進行思考,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學生,我想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小學數學論文11

  在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也許是圖形的分類,可能是解方程,或許是小數知識和應用題。在這里我給大家主要講一下小數吧。

  在一個周末,我媽媽帶我去公司玩。我興高采烈地和她一起去了公司。在路上我看見了一些小數,例如:加油站的油7。84/升,九毛九長壽面60。99元。街上的衣服15。5一件 媽媽問我說:你把上學期學的小數說一下。 我點點頭。

  到了公司,我不慌不忙的打開電腦,媽媽說: 先別急,你先把小數題做一下。 我的臉上充滿了苦笑。啊!我從來把小數不看作一回事的。結果我一做,咦?好簡單呀!我一口氣把它做完了。媽媽說: 做的不錯,可我要檢查一下。 我下面的任務當然是去玩電腦了。不一會兒,媽媽走了出來,說粗心了吧?有錯題的哦。我好郁悶呀,我細看了看,原來是粗心時把得數寫錯了。我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媽媽問我,知道小數的意義嗎?我說知道,小數是由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和小數點組成。當測量物體時往往會得到的不是整數的數,所以古人就發明了小數來補充整數。小數是十進制分數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媽媽說,不錯,記住以后不要粗心嘍。我說好,我一定會加油的。

  在生活中一定有許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細細觀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到的。

小學數學論文12

  一、明確教學目標,開展合適的活動

  活動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利用幽默笑話等多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再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在開展課堂活動式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以設計幾個關于上節課的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來回答,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積極回答問題,教師要將簡單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將難一點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以此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搶答以及發言,讓學生跟著教學思路走,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整個活動式教學課堂活動中。

  二、明確教學目標,從教學細節出發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教育中應該注重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方法,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數學問題。比如,當老師要講解“連加連減的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假設小明的媽媽買了20支鉛筆,今天被小明用了3支,過了幾天爸爸去文具店又為小明買了7支鉛筆,那么小明現在有多少支鉛筆呢?教師這樣做將抽象的數學題變成了生活中的事件,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性與發散性思維,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論文13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它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在發展學生認知、情感和態度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本文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

  對于數學來說,所有的知識既然是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讓數學真正服務于現實生活。教師應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此來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教學當中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借助于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主動性

  學生可借助于現實生活來獲得知識技能,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將課堂教學內容轉移到現實生活的經歷當中,并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經歷當中來學習知識,這樣就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借助于自我的親身經歷來獲得真實的體驗,以此來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知識。例如在數學學習當中,會應用到許多的教具。在教學鐘表時間的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制作紙質的教具表盤。通過制作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時間的概念,以及表示時間的單位、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深入講解有關時間單位的換算等知識點時,學生就能夠較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學習,可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得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教師應在開展教學時,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情景,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較好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深入認知到源自于現實生活的數學知識,也同時能夠較好地影響與作用于現實生活。因此學生必須通過生活化的學習,來進行對外在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精心創設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生活實效性的教學知識內容。

  2.注重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再沿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部分數學基礎知識,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定,讓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當中,尤其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僅僅是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應提供給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以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思維來考慮數學問題,并合理應用數學技能,這將教學生活化真正體現在小學數學當中。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靈活應用生活化理念,將原本抽象的教學知識置換為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導學生立足于現實生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進一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識點時,為使學生深入體會什么是三角形,教師可安排各個學習小組來制成三角形的紙質包裝盒。

  教師要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關的知識來開展合作來制作包裝盒。在進行制作的過程當中,可充分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在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學習小組所有成員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升了小組協作能力,還可使學生較好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驗生活,并從生活當中鍛煉實踐操作能力。

  3.合理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終極目標,即為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較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進一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利息”的知識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學做一次小儲戶”,首先安排學生查閱當前讓銀行所執行現在的存款利率數,并讓學生計算自己零用錢,再比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計算出應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研究、相互比較的學習過程,能夠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利率、利息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理性的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讓教師能夠達成教書與育人的相互統一。在教學當中貫徹落實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從現實生活來有效的拓展知識面,并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在現實生活當中懂得了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才能應用好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數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xx.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xx,27:132-133.

小學數學論文14

  一、導入技能

  一個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而導入不僅要自然、直接,更要讓學生能夠抽象出概念。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復習導入、直接導入、激趣導入等。具體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導入要跟新知識自然銜接。有的教師為了開頭能夠出彩,而使導入的部分與新知識脫節。例如,低年級的數學教材中情境圖比較多,很多教師會利用情境圖導入,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對任何學生觀察到的內容都持表揚、鼓勵的態度,導致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只是觀察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而不是觀察到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情境圖導入,切不可喧賓奪主。很多人認為,復習導入或者直接導入比較枯燥,但有的學習內容需要使用這兩種導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可以通過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導入,這樣不僅可以復習先前所學的相關計算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知識之間有緊密關聯的最好用復習導入。直接導入的優點在于迅速進入主題,節約時間,讓學生一下子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么內容。導入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導入只有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才是有價值的導入。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有關圓的圖片,激發學生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在車輪不是圓形的情況下車子運動情況的視頻,初步讓學生感受圓形的奇妙,主動去探索關于圓的知識。

  二、提問技能一堂課中應始終貫穿著提問,有效的提問能使教學事半功倍。

  提問要有針對性。教學中,有時出現教師提問一個不算難的問題,而學生卻回答不上來的現象。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為教師提問得太泛,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明確、準確,讓學生明白教師到底要問什么。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有教師一直問學生能不能根據以前學習“9加幾”時使用的“湊十法”,來想想“十幾減9”可不可以也用類似的方法呢?這樣提問,學生一定很難想出“破十法”。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以前學“9加幾”時,是把9變成10,那計算十幾減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先變成10再拿去減呢?這種提問方式比前一種提問方式更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思考。又如《認識圖形(一)》這堂課,在讓學生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征這個環節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類物體———長方體的特征時會說:“長方體有四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六個平平的長方形。”這樣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及初始經驗處于“生活數學”范疇,不足以反映數學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學生便不明白觀察的側重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怎樣描述才算完整準確,然后讓學生描述第二類物體的特征。這樣,學生就會根據之前的經驗進行描述,并且為以后學習其他物體的特征打下基礎。提問要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提問是幫助教師更好地將教學活動進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問要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課堂學習層層深入。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這課時,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樣、所需時間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接著安排所需時間一樣、跑的路程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時間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問學生誰跑得快。這樣提問,就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問形式多樣化。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有的'時候一直是教師在提問,難免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如果課堂上夾雜著學生提問學生,小組之間互相提問,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層次更豐富,還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例如當一節課快要結束前,讓學生針對這節課給同學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解答。又如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再在課上向別的小組提出問題。在學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總結,不經意間學生就獲得了知識。

  三、講解技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要教師細心講解。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交流合作。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良好的講解技能,幫助學生學習。舉一反三,適時歸納總結。講解知識點時,不僅僅講其中一種情況,而要講多種情況,注重“變式”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梯形時,學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但教師在黑板上要畫出幾個大小不一樣、視覺角度不一樣的梯形,讓學生明白這些圖形看上去不一樣,但都滿足梯形的定義,所以它們就是梯形。教師不應一味地追求正確答案,而要關注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巧妙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認識上。所以,講解時不僅要舉一反三,還要適時歸納總結。講解要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是教師一味地講,也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倡讓學生自學,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師適時指導、點撥。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角》時,教師可以先拿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學,再提問學生直線、射線和角各有什么特點并進行講解。講解要有條理性。講解的線索要清晰,對先講什么、再講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內容、備課充分。講解的條理性不僅僅體現在順向思維上,還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維輔助教學和學生學習。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學習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時,除了強調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還要強調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這樣講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者的關系,并為后續學習作好鋪墊。講解是一堂課的中心,教師講解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講解技能,方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課堂組織技能

  課堂組織技能是一堂課有序進行的保證。教師要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還要考慮細節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破壞課堂的秩序,這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經歷中積累經驗。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數學活動。小學一年級必不可少的學具就是學具盒,在認識各個數、數的加減法等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用到了學具盒里的小棒,這需要教師先利用小棒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9加幾》這堂課,學習“9+5”時先要讓學生擺兩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著從5根小棒中移動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湊成10根,最后讓學生理解“湊十法”。這兩堆小棒的顏色如果沒有區分就不容易理解“湊十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種顏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種顏色,這樣學生可以一眼看出9變成10是從另一個數中拿了一個1過來湊的。這雖然是個小細節,但如果忽略了,學生擺小棒時顏色多種多樣,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亂。學生有了“湊十”這個基本思維活動經驗后,學習后面的《8、7、6加幾》時,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湊十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在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喜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亂。所以,小組合作前教師要講清楚規則,越是低年級越要講清規則。例如上《9加幾》這堂課,教學第一個知識點“9+4”時,不能一下子放手讓學生擺小棒計算,教師要一步一步指導,一邊示范一邊講清楚左邊擺幾根小棒,右邊擺幾根小棒,讓學生跟著一起擺,到了第二個活動時就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去擺小棒計算了。這個過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級越要重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只有在第一個數學活動中,學生有效完成、積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動經驗后,后面的數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顯然,教師只有經過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才能組織好一堂課。

  五、結束技能

  一堂課即將結束,以什么方式結束值得深思。總結式結束。很多教師喜歡在一節課的末尾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這雖然有利于讓學生注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但并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留有懸念式結束。如果在一堂課快結束時,教師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繼續提問學生以后要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留有懸念的結束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完三位數乘兩位數后,可以提問學生三位數乘三位數怎么解答。這樣就達到活學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這種結束方式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完全理解本堂課的知識基礎。回想式結束。教師讓學生回想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將整堂課的線索連成一條線,脈絡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放慢語調向學生介紹這節課先學習了什么,然后學習了什么,最后學習了什么,使整堂課的脈絡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這種結束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要跟上教師的思路方能領會整堂課的重點知識。各種結束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才能決定具體用哪一種方式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有效教學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教師能夠做到簡潔明了的導入、有效的提問、課堂講解有的放矢、課堂組織有條不紊、結束教學時游刃有余。掌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終身奮斗的目標,教師應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職前訓練是針對高等院校的師范生,職后訓練是針對在職的數學教師。職前訓練,可以通過微格訓練的方法讓師范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并把教學過程錄下來。通過觀看錄像,分析各個教學環節,進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后,一次次改進教學,一次次提高課堂教學技能。職后訓練要求在職教師積極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各個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多年一成不變,不能真正掌握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例如,可以讓一個教師上全年段的同一節課,每上完一個班級就分析這堂課上得怎么樣,各個教學環節是否設計恰當。接著修改教案,然后再上下一個班級的同一節課。這樣,能夠全面剖析各個教學環節,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課堂教學技能。除了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教師還應加強對備課環節的訓練。備課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備課不是備一堂課,而是備一類課。不僅要注重整個單元的整體設計,還要注重這堂課在整個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同時,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評估和評價。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努力與學生一同實踐,在教學中開展一切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從“雙基”向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小學數學論文15

  摘要:21世紀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性,追求個人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學生主動深思理由,成為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發現理由,分析理由,并且解決理由,讓他們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如何引導與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呢?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 ,但大部分人求知欲不夠強烈,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如果一個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并能付諸于實際行動——學習,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使他成為一個失敗的學生呢?鑒于此,我們教師所應該作的,就是激發求知欲,并引導學生保持和加強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學科,但數學也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接軌更加明顯。因此,情境教學,不單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記憶知識,尤其重要的是可以給予學生較好的認知形象。小學生愛玩,抽象的道理無法理解,但形象的實體卻能激發興趣。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一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 。

  2.肯定深思,給予表揚

  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肯定的 ,小學生尤其如此,尤其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個小學生心底的愿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任何同學的理由,哪怕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只要他們自己動腦筋深思了,我都會給予肯定,給予表揚。

  二、合理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第一作用就是傳道。何謂“道”?“道”,是策略,是認識理由,分析理由,解決理由的方式策略。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傳道。

  1.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習能力

  在課堂之上,要讓愛動,愛玩的學生集中精神,積極深思,就必須在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主要就是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么理由;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會想,首先要肯想;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就能推動學生多想。

  2.培養獨立解決理由的意識

  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知識,學會多少知識,都是自己的財富,跟同學,家長無關。面對理由,不愛動腦,稍有困難就求助老師同學,是沒有作用的。要想有所得,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深思。雖然,有些同學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人師者,必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理由得意識。

  三、分類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練習題一般分為基礎練習題,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讓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去講和做;變式練習題,如教材中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去講和做;綜合練習題,如教材中帶星號的練習題,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去講和做。這樣,全體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三點,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也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2-02

小學數學論文精選15篇06-13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6-13

數學論文07-30

數學論文作文10-19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初中數學論文07-29

數學論文的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