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論文

時間:2024-07-21 14:13:27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1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方式

  教材的改革應體現學以致用的目標,所以數學課本必須實現學與用有效結合。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善于發現社會生活實踐中的問題,并能靈活機動地將生活實踐問題引入數學教學,實現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

  1.依據教材,超越教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些不符合當地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對這樣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創造,恰當地應用生活現象再現生活畫面,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強調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可以多運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例子替代枯燥重復的講解與練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生動、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樹立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觀念,又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感悟數學的實用性。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教學中,當講到“時、分、秒”等內容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讀表、調表、定時,而且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進行時間上的運算,具備相應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比如可以問學生:“1天只有24小時,1小時等于60分鐘,1小時能做什么?1分鐘又能做什么?有的`同學感覺一天什么都沒做就過去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有時間觀念。”如此一來,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生活中的問題,使數學變得活力四射,真正使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2.來源生活,內外結合

  想要將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有效融合,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大膽創新,樹立“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良性互動,比如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搜集一些長方體,然后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學生積極匯報并制作長方體,從中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一些特征,加以點撥便可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本質特征了,同時學生感受到了它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樣讓學生把課內外知識緊緊結合起來,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可以確保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有效融合。

  3.積極實踐,創新評價

  長久以來,教師把考試看成是評價學生、管理學生的利器,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就必須借助教學評價上的創新實現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促進。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懂得錢數匯總與找零,必要時教師可以借助“班級幣”這一虛擬貨幣,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利用“班級幣”進行物品的虛擬買賣,靈活開展合作性的實踐活動,從而加大對學生社會生活實踐能力和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力度,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積極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和數學情感的養成,真正熱愛數學。

  二、結語

  總之,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是突出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性、現實性、開放性和應用性的必然選擇。數學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融合,要求數學教師提高對社會生活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結合數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對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進行精心設計,進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更有效的培養。

小學數學論文2

  摘要:微課資源包括著教師的短暫性視頻講授、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和微反思幾個組成部分,可謂是集合了以視頻、音頻、文字和圖畫等形式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教學有效策略。另外,小學數學課程是一種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相結合的課程,而對于語言知識和數字認知還處于低水平的小學生來說數學課程是一項難題,這就需要教師強化微課資源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通過這一教學活動有助于多角度和多層次性開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空間和平臺。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資源;教學活動;途徑

  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更新和升級,微課已經成為一種綜合應用性很靈活和很有效的信息技術輔助性教學工具,在微課資源的大量應用下許多課程教學的視域和角度得到進一步地拓展和提升,不僅豐富了教學的內容,而且生動和簡化了教學的程序,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鑒于小學生自身的身心學習接受度以及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強特征,這就需要教師優化整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以及微課資源的切合點,從而有機地發揮微課資源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引導和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必要性

  一方面,從微課資源來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術精簡教學時間集合教學視頻、教案、課件、練習和反思于一體的資源,它能夠融合和彌補各個資源之間的優勢和缺點,使這個資源最大化地組合演化為生動、具體、多樣化和可操行的教學資源,一旦與課程教學活動相結合就能夠拓展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交織著文字理解和數字展示的活動,而小學生本身還處于不斷地學習語言文字和數字理解的.認知挖掘階段,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另外,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對趣味性、豐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強化微課資源的應用,微課資源就能夠有效轉化小學數學課程展開的教學方式和風格,就有利于滿足小學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長的需求,最終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效益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資源應用的途徑

  1、注重微課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性

  微課是在原有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簡化和升級的產物,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還是脫離不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學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體技術輔助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機靈活性應用,以挖掘微課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契合點,使得小學課程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各個環節能夠詳略得當和重難點得到全面性地凸顯,那么,小學生就能夠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內在學習規律而逐漸地內化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就會逐漸得以緩解。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第三冊《長度單位》這一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以精簡《長度單位》的視頻展示,簡要地把長度單位的概念、分類以及公式;教學目標等通過多媒體視頻形式展示出來,特別注重以小學生熟悉的鉛筆作為長度單位的展示對象進行長短比較和之間的轉換重點性講授視頻演示,而后教師和學生一起對微練習題進行強化訓練,且通過練習題的反饋情況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們對這節課程的掌握情況進行總結反思。在微課資源的交織有效應用和引導下,小學生不再感覺到數學課堂活動枯燥無味而是充滿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師的微課教學活動去認真探求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那么,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就會得到不斷地培養和提升。

  2、拓展微課資源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

  小學數學知識包含著大量的知識體系和內容,同時,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和學習承受度的有限性,單一性地靠短暫的課堂四十分鐘數學教學活動,小學生難以有效地消化對所學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應用。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微課資源對課堂知識點教學的精簡應用制作成課后微課視頻,通過教師的微信平臺群或者教師的公共號進行發布,以便于小學生在離開學校以后當遇到數學學習難題時,可以讓家長把教師的微課視頻進行播放讓學生在進行知識點的再現解讀,從而小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微課視頻再次回憶起遺忘或者存在誤區的知識點部分,由此可見,這種微課資源在數學課堂外的拓展就是對課堂活動的進一步延伸,成為小學生隨時隨地有效學習數學的良師益友,最終有助于小學生在不斷反復琢磨數學知識點和應用的過程中成功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策略。

  三、結語

  顯然,教師與時俱進加大微課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與時代發展特征緊密相結合的現實性要求,也是滿足小學生成長天性健康發展的個體性訴求,更是小學生數學自身課程教學進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師充分發揮微課資源對數學各個課程環節的貫穿和引導,小學生的成長天性優勢才得以進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學生學習數學難的困境。

  參考文獻

  [1]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xx,(12):50-52.

  [2]何曉園.小學數學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研究[D].寧波大

小學數學論文3

  一、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提出自主研究問題

  探索性研究強調“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我們知道,思考源于懷疑,只有激發學生提問,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探索問題的原始解決方案,并基于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進行積極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進行下一步的獨立調查,大大提高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探究性試驗

  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是實施再創造”的唯一正確途徑,這一點是由學生自己去學習、發現或創造的,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游泳,想學游泳者要自己探索游泳的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些特殊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寬研究的廣度

  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問題和主線的開始,同時也是學習的目的正如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所說,“問題是出發點”。因此,在每節課或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教師都要為學生的學習鋪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分數大小比較”后,學生知道了兩種比較大小的方法:相同的分母,比較分子大小;相同的分子,比較分母的大小。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比較7/9和7/8哪個大,或者計算8/9與1/8的差,7/8與1/8的差,1/9和1/8的差等,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比較中,深刻掌握比較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為學生拓寬研究廣度,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時進行指導即可,盡量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學習的展望

  自主性教學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不斷進步,才能為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被社會淘汰。

  三、結語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意義和方法進行分析,不難看出,自主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了教學的必然選擇。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總結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

小學數學論文4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它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在發展學生認知、情感和態度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本文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

  對于數學來說,所有的知識既然是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讓數學真正服務于現實生活。教師應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此來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教學當中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借助于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主動性

  學生可借助于現實生活來獲得知識技能,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將課堂教學內容轉移到現實生活的經歷當中,并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經歷當中來學習知識,這樣就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借助于自我的親身經歷來獲得真實的體驗,以此來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知識。例如在數學學習當中,會應用到許多的教具。在教學鐘表時間的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制作紙質的教具表盤。通過制作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時間的概念,以及表示時間的單位、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深入講解有關時間單位的換算等知識點時,學生就能夠較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學習,可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得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教師應在開展教學時,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情景,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較好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深入認知到源自于現實生活的數學知識,也同時能夠較好地影響與作用于現實生活。因此學生必須通過生活化的學習,來進行對外在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精心創設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生活實效性的教學知識內容。

  2.注重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再沿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部分數學基礎知識,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定,讓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當中,尤其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僅僅是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應提供給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以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思維來考慮數學問題,并合理應用數學技能,這將教學生活化真正體現在小學數學當中。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靈活應用生活化理念,將原本抽象的教學知識置換為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導學生立足于現實生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進一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識點時,為使學生深入體會什么是三角形,教師可安排各個學習小組來制成三角形的紙質包裝盒。

  教師要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關的知識來開展合作來制作包裝盒。在進行制作的過程當中,可充分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在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學習小組所有成員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升了小組協作能力,還可使學生較好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驗生活,并從生活當中鍛煉實踐操作能力。

  3.合理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終極目標,即為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較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進一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利息”的知識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學做一次小儲戶”,首先安排學生查閱當前讓銀行所執行現在的存款利率數,并讓學生計算自己零用錢,再比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計算出應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研究、相互比較的學習過程,能夠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利率、利息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理性的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讓教師能夠達成教書與育人的相互統一。在教學當中貫徹落實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從現實生活來有效的拓展知識面,并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在現實生活當中懂得了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才能應用好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數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xx.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xx,27:132-133.

小學數學論文5

  在新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被置于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就新課程中,如何指導小學學生學習數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模式。在學生構建知識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的講解并不是直接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教師要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分析知識的成因及特點,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得出知識模式。學生對某一知識的構建過程,也是學生求簡意識得到發展的過程,但學生自己不一定能構建好“最簡”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最簡單、最科學的模式。要完成這一任務,往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整合與多次模式的漸進來完成。不少數學問題都可以刪繁就簡,尋求解題的捷徑。例如,加法能用乘法進行簡便運算,減法能用除法進行簡便運算。

  二、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處于教學第一線,大量而繁雜的知識需要教師整理、歸納和總結。倘若教師能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貫徹求簡原則,則對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大有裨益。例如,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的體積可統一歸納為用“底面積乘高”求得。

  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命名。對某些知識,經常訓練學生給予準確而精練的命名,是培養學生求簡意識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就非常簡練,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領悟。例如,角中的.“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比例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分數中的“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等。另一方面,要啟發學生自己給知識命名,這樣就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簡化知識,合理地利用,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四、注重數學問題解法上的刻意求簡。數學為人們交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學中要創造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教學相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數學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這一過程除了邏輯和證明外,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五、注重發展學生的簡縮思維,增強學生的直覺能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由于把數學解題過分地嚴格化、程序化,把成功歸于解題的功勞,學生的直覺能力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內在潛能無法被激發出來,思維能力更得不到鍛煉,同時,也喪失了數學學習興趣,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數學教育者的重視與反思。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認識問題,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激發數學學習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6

  1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為了更好地解決小學生學習時的實際問題,小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元素,組織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過程必須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本質,才能加強數學教學和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1.1促進小學數學在教學內容上的生活化

  為了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和學習欲望,數學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在教學內容中體現生活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把理性的數學概念轉變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使學生通過數學知識中的生活元素,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并開展相應的數學活動。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做到寓教于樂,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在加減乘除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教學中。例如,一個背包50元錢、一個文具盒5元前、一支筆1元錢,媽媽拿出100元,買了1個背包、1個文具盒和4支鉛筆,問最后會找回多少零錢。這個例子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同時也蘊含著數學運算。這樣的例子既貼近生活,又能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展示出來,體現數學生活化。小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就會主動去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從而一步步地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1.2運用簡單的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

  事實上,現代數學中一些數學知識是小學生難以掌握的,所以教師應該靈活運用簡單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方便學生更快掌握知識要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時間計算可謂是一大難點。如果不能對時、分和秒之間的轉換進行準確的掌握,就會在時間計算時出現各種問題。利用簡單的生活元素,能夠使復雜的時間計算簡單化,從而更好讓學生掌握。例如,在表示1小時10分10秒時,教師可以將樹葉、花朵和小草分別對應秒、分和時。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六十片樹葉可以換一朵花、六十朵花可以換一棵小草。如果有10片樹葉、10朵花和一棵小草,相當于多少樹葉?”樹葉、花朵和小草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比較吸引小學生眼球。所以學生會根據樹葉、花朵和小草之間的關系,得出樹葉的總數。教師在得到學生給出的答案后,可以將例子中的元素轉變為秒、分和時三個單位,最后使學生掌握時間計算這一教學知識。

  2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學生活化要求教師組織學生掌握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并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具備的生活價值,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對于現代數學教學而言,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一個新的方向。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元素,并將現實生活和數學元素相互聯系起來。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相結合,同時有助于學生面對社會需要和提升理解數學的能力。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元素,這就要求我們以學生生活元素為切入點,優化教學方法并加深和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論文7

  一、教師在小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手段

  老師在幫助小學生掌握好審題的方法之后,接下來就是指導小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步驟。具體就是老師要幫助小學生在指導題目考察的知識點之后,根據正確的解題公式和方法,進行講解,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運用正確的、靈活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在講解這方面問題時,老師首先要引導小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簡單的關系圖,然后根據列出的關系圖,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和考察公式,然后把題目給出的條件和數字進行帶入,然后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做到這一步之后,老師要使小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在得到答案之后,要對最后的結果進行檢驗、驗證,在驗證最后的答案正確之后,還要考慮到應用題是要有單位的,查看最后有沒有一些細節上的錯誤,在查看這些之后,才能保證這道題最后基本是正確的。具體的解題方式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圖片和文字進行分析題意

  利用圖片和文字進行分析題意,是非常直觀、方便的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并不能完全根據一大段文字來進行抽象想象,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利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片進行一大段文字的解析,這樣通過直觀的圖文,小學生能夠更容易明白應用題的題意,加強思維定勢,從而通過紙上的圖文,找到合適的解題步驟進行解答。

  2.進行最后檢查驗算,糾正不必要的錯誤

  進行最后檢查驗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眾所周知,應用題不僅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是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所以,在所有的計算之后,要重頭開始進行檢驗,在檢驗之后,再仔細檢查一下有沒有寫單位等一些細節問題。所以老師要讓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這樣能夠確保正確率。

  3.議題論題,自編自答題目

  議題論題,自編自答題目,是指在做好審題、分析題目、解題等步驟之后,老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議題論題,是指學生要懂得舉一反三,根據自己做過的應用題,能夠編寫出通過做過的'應用題的變形題,這樣循環練習,能夠使學生不斷加深印象,在做題的時候能夠熟練掌握題目所要考察的目的以及其考察的知識點,這樣,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學生頭腦中能夠形成一種抽象思維,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

  二、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

  數學中的應用題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實際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的生活,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小學生能夠集中精神,認真聽老師講應用題的相關知識。只有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題目內容,才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地配合老師的講解,進行學習。老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通過營造一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氛圍和模式,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也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總結

  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應用題是數學中最貼近生活的部分,學好應用題,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重視應用題教學,注意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氛圍中去,從而不斷地掌握數學相關知識和解題步驟,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小學數學論文8

  最初打開一的課本,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內容、每一道實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的生存當中,與的現實生存細密相連。在現實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領和風俗,開端學會用的頭腦要領去視察和闡發明實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樣平常生存中的題目,還有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樣才氣使樂意學并學好呢?

  1、作育自動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孩子,大部門都受到學前,以是說,他們對并不是一無所知,但搪塞的興趣卻是不盡類似的。因此,在上第一節課《生存中的數》時,我先讓視察他們新的情況--課堂,讓他們探求課堂中的數,又領到校園舉行旅行,探求校園中的數,然后陳訴:“這即是,著實就在我們身邊,使對漸漸孕育發生了親昵感。

  2、故意識建立生動的氣氛和生動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氣讓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識呢?我針對每課差異的內容,編排計劃了許多差異的游戲、故事。。。。。。如:在上“相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元先容自己帶來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光使相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風俗。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視察貓家四兄弟的.差異樣子容貌形狀,再讓戴上小貓的頭飾,舉行模仿演出,充實發揮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識。

  3、引導從差異角度去視察、思考、管理題目.各人都知道本課本的實習題中,有許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須要我們捉住機遇,勉勵多動頭腦,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差異的?”時,許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這時,只要有能議決思考來回復題目,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勉勵,表彰他是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生都列算式為:2 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驚異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4 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其時特別開心,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頭腦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 “伶俐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著實議決這幅圖還能列出許多差異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的頭腦馬上生動起來,著末不停深挖到憑據衣服、襪子的差異顏色來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題,都能積極自動去探求差異的來管理題目。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捉住時機,并加以準確引導,信托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許多孩子在入學曩昔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要是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存現實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要是不能與生存有用地討論起來,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義。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也是至關緊張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后,部署到書店、超市等地方舉行視察,看看它們是按什么規律把物品舉行歸類的,之后又讓帶來了種種差異的工具,叫飾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種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舉行歸類。這樣,使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真正融入到現實生存.

小學數學論文9

  【摘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班級的學困生已更多地得到關注與重視。如何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也能體驗到成功與快樂,教師可從情感、教法、幫扶、作業等方面著手,促使學困生得到有效轉化、提升。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

  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困生,他們需要教師從情感、教學方法等方面予以關心與幫助。創設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實施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建立平等互助的幫扶小組,設計個性鮮明的分層作業,都能有效地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與快樂,筆者在日常數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相關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營造平等對話的氛圍,主動拉近師生距離

  “和、愛”教育是我校的辦學特色,構建和諧、愉悅的數學課堂,是促使學困生不斷前行的動力。作為教師,需要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對話氛圍,給予學困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感受來自老師與同伴的愛與關注。事實上,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贊賞的目光,都會激發學困生不竭的學習動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平移與旋轉”單元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回答小船先向()平移了()格,再向苦()平移了()格。學生高高地舉起手,看著小軍同學舉起的手又悄悄收回去了,似乎想要回答,我微笑地對他說:“沒關系,你試試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輕聲地講述了小船平移的'過程,介紹了數平移格數的方法,盡管還不是很有條理,聲音也不夠響亮,但同學們馬上給以熱烈的掌聲,使他獲得了自信與快樂。

  2.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學困生接受知識有些緩慢,思維能力也不夠強。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靈活多變,教師語言要生動形象,能關注到他們的認知經驗和接受能力,降低難度,分散難點。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時,學困生對如何畫圖表示有很大困難。教學中,教師沒有采用多媒體動態演示,而是采用及時提問的方法:“長減少是什么意思?”長減少就是將原來的兩條長變短了,面積自然就會比原來的減少。所以我們畫圖時先要找到長,想想變短了的意思,再動手畫。這樣教學方法的改變喚醒了學生的無意注意,難題就順利而解了。又如,為幫助他們提高解決問題的審題能力,可以引導他們先讀題,圈出關鍵字、說出關鍵字的意思,簡要復述題目,再分析數量關系。如求平均每個季度用水多少噸,可自行提問,由平均每個季度想到一年有幾個季度。這樣堅持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幫扶互助,提升輔導實效

  實踐表明,兒童之間的交流有時比師生之間的交流更為融洽,他們以兒童特有的對話方式,互幫互助,共同提高。教師要用更多的時間幫助這些學生,走近他們的心靈,及時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疏導思想上的困惑。在班級中,我們讓每個學困生自行找一個數學成績優異的同學做自己的師傅,結成幫扶對子,教師幫助建立幫扶檔案,定期對幫扶效果進行評價,予以表揚獎勵。課堂上的小組探究,課間、放學后的悉心輔導隨處可見,幫扶效果顯著。如在教學“認識角”這節課時,在動手創造角的環節,各小組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或自己的材料創造角,師徒動手。小組內有這樣的一段對話:“我用吸管做出了個角,你來指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對,指邊的時候要從頂點開始,匯報時,不要緊張,聲音要響亮,你一定行。”這樣的對話,無疑是師傅對徒弟的一種鼓勵與肯定。果然,小組匯報時師徒兩人,一人展示,一人能說,配合默契,精彩紛呈。

  4.布置彈性作業,體驗快樂學習

  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和應用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更多地考慮學困生的學習特點和完成能力,布置作業時突出分層,通常可設為基礎練習題、綜合運用題和挑戰自我題三部分,難度逐步增加,采用闖關或奪星等形式,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對多數學困生來說,他們完成基礎練習題就算過關了,教師可根據基本題的完成情況,予以輔導,對完成不錯的學生可自行挑戰下面兩關,體驗“跳一跳”就能成功的感覺。例如,在學習了“相交與平行”后,我設計這樣一組練習。基本題:利用掌握的知識直接判定下面幾組直線中哪些相交,哪些互相平行。綜合運用題:在圖形中或字母中找出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線段。挑戰自我題:在長方體的面上找互相垂直或者互相平行的線段,畫出從喜羊羊家到河邊挑水的最短路線。學困生多數能順利完成第一關的基本題,不少學生還順利進入第二關、第三關,在充滿趣味的闖關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學論文10

  一、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現在的很多學生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盡管他們是小學生,但是來自家長的潛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學習好,長大了才能有出息”,便從小就逼孩子在雙休日或假期上補習班,奧數班。還有數學比較地偏向理性思維,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學起來較為吃力。所以很多孩子對于數學是有很大的心理顧慮的。那么,對于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也變得不容忽視。最重要的是,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個他們對于數學的心理定位,告訴他們數學并不難,而且很有趣。這個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心理暗示,以至于他們能完全接受。當然,不能僅是口頭上的潛移默化,還需要給學生們做一些趣味數學題,不需要太難,但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趣味性。可以出一些趣味數學題,例如:甲、乙、丙三人一起去賓館準備住幾天。恰巧這天賓館有活動,本應每人10元,現在每人9元。三人一共遞上30元,老板現在沒零錢,就讓伙計從庫房里取3元錢來。伙計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錢給了甲、乙、丙,就沒他們三個的事了。現在問:老板一共收了27元,而伙計拿了2元,加在一起是29元,那1元錢去了哪里?這種題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一個神奇的東西,不難而且有趣。

  二、激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自主地有動力地去學習。首先,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帶有趣味性的語言來。比如說,今天要進行帶有小數點的數的加減運算,那么,我們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情,開場白就可以說“今天大家要一起去吃肯德基”,這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叫大家付賬算錢了。其次,可以是給同學們拋一個問號,以疑激趣。例如:問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誰幫忙解決一下呢?”最后,就是要給學生們一些情境,讓他們充滿興趣地進入,在自然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得到滿足感,得到后續的興趣。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得到尊重

  在課堂上,學生于老師的配合特別重要,這不僅能夠激勵學生學習,還可以激勵老師教學。所以課堂氣氛一定是需要和諧和,活躍。做到整體活躍,需要激起學生們的興趣。而上面的一些例子和說明足以激起學生名的整體興趣。但是學生會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那么因材施教就顯得至關重要。對于那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回答較難的問題,以帶起更多學生的興趣,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而對于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叫他們回答一些不太難但是具有挑戰的問題。這樣的話,可以讓同學有一種滿足感,去“征服”下一個難題。但是要有一個和諧的氛圍的話,就需要給予學生一種尊重,不要讓他們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所以教師的措辭很重要。比如:學生答錯很簡單的題目,不要過分地責備,同時請別的同學幫忙。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有些數學問題具有很多的答案也比較難,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和多向思維。而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同學們的合作,這時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遇到一個難得問題的時候,就給同學們自由組合和討論的時間。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獨立的,也不一樣,在團隊中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思想的碰撞。還需要他們相互摒棄自己的一些思維,進行合作,從而找出答案。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找出不一樣的正確的答案,最重要的就是學生的為人處事的方式的優化。這種互幫互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幫助別人,與別人交往,還有凸顯集體和個人的作用。

  在小學的教學中,數學很重要,所以貫穿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就會是個培養學生的學習、性格很好的方法。教師需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學習和注重他們的心理教育。這是當代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

小學數學論文11

  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采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松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并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于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于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游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于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于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于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于他們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并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準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后,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盡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常化,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里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么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了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峰的實踐者。

  七、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對于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總結出:哪些經驗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哪些經驗適用于哪種特殊情況。有了這些經驗,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才更能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向。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要借鑒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新時期采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不斷地進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并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內和課外各方面的工作;積極參加教育科研,總結教學經驗,從各個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讓這種教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得以運用。在教學中取得更顯著的成就,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基本的要求。

  小學生數學論文2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于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后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么,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么,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盡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并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盡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布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致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小學數學論文12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弊端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內容不全面,評價過程散亂,評價方式枯燥,評價效果低下。打破傳統思維的桎梏,才能夠構造全新模式的評價體系,讓評價成為促進全面發展的動力,成為學生快樂的體驗,這樣的評價才是新課程評價的精髓。

  1.評價主體的單向性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師生評價關系是不平等的。評價就是教師說了算,不允許學生說話,教師處于至高無尚的地位。學習評價就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業批改、考試成績分析以及課堂教學中散亂的語言評判。這種單向的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為本”。學生僅成為評價的客體,在學習中被被動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錯誤的導向作用,導致小學數學學習活動成為做作業、做試卷的代名詞,在大量的題海中獲得考試成績的提升;另一方面,這樣的評價還抹滅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評價過程是痛苦的、被動的,不適合新課改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要求。

  2.評價內容、過程的單一性

  傳統小學數學評價的單一性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評價功能是單一的,評價僅僅是對學生的甄別與選拔,評價的激勵性、導向性被忽視,評價的人文性沒有被納入思考的范圍;其次,評價途徑也是單一的,過程評價就是對作業的批改,總結性評價依靠一張試卷,書面評價成為唯一的途徑,數學=做題;再次,評價內容是單一的,因為對教學目標的認識狹隘,評價僅針對傳統的“雙基”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則沒有評價,對于數學知識探究與形成的過程評價更顯得“虛弱”,對于評價過程的人文化則沒有涉及,評價無法做到以人為本,也無法做到促進人的發展;另外,評價過程重視定量評價,缺乏定性評價,學生成了考試機器,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被淹沒在浩瀚的題海中。

  3.評價方法的機械性

  在單一性與單向性的制約下,傳統小學數學評價呈現出機械性的特點。這種機械性首先體現在:學生只有通過機械的答題訓練獲得較高的成績,才能夠得到老師的激勵;其次,這種評價帶來了教師與學生的負擔加重,大量的作用批改與作業訓練讓師生苦不堪言,學習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再次,這樣評價的過程本身就是枯燥的,評價過程缺乏對學生的激勵,評價方法手段“目中無人”;另外,由于過于重視總結性評價,導致評價的診斷功能滯后,無法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同時,這種評價無法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違背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厭學,評價過程人文性的缺乏導致了教學無法以人為本。

  二、新課程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新要求

  與傳統的應試評價不同,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評價過程是快樂的、評價內容是全面的、評價方式是靈活的、主體關系是民主的,這樣的評價才能夠實現全面發展的效果與以人為本的理念。

  1.評價過程與結果人文化

  目前,對于評價的激勵性與全面性問題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對于評價過程與結果的人文化研究較少。其實,評價過程也是學生的體驗過程,這個過程如果是快樂的,評價過程才能夠談得上是“以人為本”。所以,一方面評價要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從評價過程中獲得快樂體驗的同時,促進身心與思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通過評價減輕學生的負擔,改變延續多年的傳統應試評價,從學生能力與態度價值觀層面,進行全面多維度的評價,減少應試評價的比例,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例,提高評價的舒適度。

  2.評價主體與方式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以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為主,以考試為唯一方式的單一性評價。新課程改革對評價的要求是落實評價的多元化。首先,體現在主體的多元化,即評價主體不僅指老師,應實行教師、學生、伙伴、家長四維度評價主體,特別重視自我、伙伴和家長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權從教師手中分配到各個主體手中,避免評價的單一性。其次,體現在評價方式多樣化,考試只是課程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與其他的評價方式有機結合。定量評價也只是手段之一,適時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將適時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將單獨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等等。

  3.重視評價的維度與過程

  隨著小學數學從雙基向四基方面的轉變,對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評價應該立即調整,從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擴展到對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方法、情感價值觀的多維度評價,從各個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其次,要重視過程評價,重視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探究思維過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等,養成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與實踐反思的能力。尤其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看,對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傳統的總結性應試評價無法對此進行診斷,只有我們介入到學生的實踐過程與思維過程中,才能夠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去思維、去實踐、去合作。

  三、優化小學數學學習評價體系的策略

  1.讓評價過程變得更為快樂、舒適

  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要照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體現人文關懷。如果數學的學習評價內容與方式是學生厭煩的,違背教育的快樂原則與健康原則,這個評價就是失敗的。

  (1)以民主平等的評價關系為基礎。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生態的基礎上,建立評價的生態觀念,讓評價不再成為教師的“裁決”,而是成為一種“協商”過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行為與結果給予自己的看法,教師的評價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一切評價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與情感轉換為自我反思與激勵的過程,才能夠起到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多元評價、多樣評價等都有了理論上的立足點。

  (2)要加大激勵性評價力度。評價的目的是發展,雖然發展不能夠完全依賴于激勵,但相對于傳統評價的消極性,目前需要加大激勵性評價的比重。要深刻認識到“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個道理,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很多,途徑也很多,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語言、目光、分數等進行激勵,還要努力把激勵評價系統化。例如:通過班級的《評價公布欄》,對學生個人或者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一個學生主動發現了一個問題、解決了一個問題、大膽發言了、在探究中表現突出等學生,可以通過在公布欄中加分、加小紅花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提升評價的游戲化色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學中,可以開展各種數學游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游戲中對自己活著同伴進行評價,例如:開展口算比賽活動等,通過同學的互評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通過開展教學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評價等。游戲過程中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心理喜好,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成長。再如游戲“我當小老師”,請學生上臺當老師對統計表提出問題,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對了就鼓掌。不僅要求“小老師”會提出問題,而且會解決問題,“小老師”極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2.讓評價標準更加全面、對癥

  學習評價是一個細致、持久、科學的過程。要加大對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公正性的管理,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才能夠讓評價發揮其積極的效果。

  (1)提升評價的目標性。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特點,給出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評價。例如:針對三年級數學內容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口算、 聽算、筆算和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單項測評。其中口算注重準確性和對速度的要求,筆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用題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和解答。同時,給出一定的量化標準,例如:在口算測試中,給出定量的口算題,規定時間是5分鐘,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的數量和有限時間中超越目標,能算多少題就算多少,不以 100 分為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對測試的結果進行分級評價,優秀率40%、達標率在80%。教師要善于設計這樣的測評過程,才能夠讓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2)重視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評價。班級學生的數學基礎是不同的,不同的基礎如果用同樣的要求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奮斗目標,根據學生進步的情況進行分成評價,以便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發展。例如:在學習學案的設計中,針對學生的實際設計集中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用A、B、C、D標出等級,A級是必須掌握的內容,B級是大部分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內容,C級是優生提升的內容,D級屬于個別學生沖刺超越的問題。這樣,在課堂上對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探究,互相幫助。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數學基礎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3)重視評價信息的全面收集。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在全面的基礎上,防止評價內容的單一性,如何才能夠做到全面呢?最關鍵的是要做到評價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如:學習時間、思維、情感、實踐、結果、數量等,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夠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拓寬評價途徑的方式保證信息的全面性,例如:讓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筆試和面試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等。

  3.讓評價的形式更加靈活生動

  小學生對于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敏感,教師的評價要讓學生體驗到愉快。為此,不僅需要提升評價過程本身的舒適度(前面已經有論述),而且要實現多種方式的評價,讓評價靈活多樣,減輕評價的壓力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不斷充實新鮮感。例如:

  (1)不限時間的考試。選擇一個時間寬松的時候,給學生一個難度適中的試卷,讓學生獨立完成以后交上來,不限實際。這樣的考試讓學生更加自信,而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更加寬松的環境中,把自己的潛能充分激發出來,這樣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2)無人監考的考場。相信學生能夠誠信、鼓勵學生誠信考試,通過無人監考的考場讓學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覺,讓學生在自我監督與群體輿論約束中樹立自己內在的道德防線,提高道德的自主性與自覺性,這樣的考試不再僅僅是數學的檢測,更是道德成長的過程。

  (3)電子化考試。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走進學生的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人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微機上的試題軟件與活動課件,對自己進行檢測。例如:在微機中針對章節內容設置題庫,每次都能夠通過軟件自動生成不同組合的試卷。學生通過微機可以對自動生成的試卷進行自我練習,微機自動批改并給出提示。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得分不滿意還可以重新生成試卷進行練習。這樣的評價過程具有自主性,能夠讓學生通過努力活動自己滿意的結果,把評價與學習的激勵高度融合起來。

  (4)語言與肢體動作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一對一評價,讓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而且交流的深度更加深入。例如:針對某一個章節的知識點,讓學生選擇一定的問題進行互相提問;教師通過個別交談與個別練習評價,給予學生個別評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的語言評價。這些評價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親切感,教師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無聲鼓勵贊許的目光、喜歡的體態語言進行評價,具有較好的激勵作用。同時,可以通過象征物對學生作鼓勵性評價,如:把“爭章活動”與課堂評價緊密結合起來,制定“好問章”“合作章”“進步章”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5)活動式評價。小學生對游戲有著天然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當中,再通過游戲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例如:撲克牌游戲。10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最容易出錯,用一種學生熟悉的東西來練習計算。這個游戲,學生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如:1個人拿1位數1-9;1個人拿2位數10-99 。每人出1 張,算一道,加法題,誰先算出來這兩張牌就歸誰。如果算錯了,裁判要幫助你糾正。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教學過程就是一個評價與競賽的過程。

  另外,要改革評價結果的表達方式。傳統的評價結果是對成績進行百分制排名、分檔次、對優勢進行鼓勵、對差生進行打擊,99是優生、89就是差生,要被老師批、家長罵。為了體現人文化的關懷,就不能夠強化分數之間的細微差異,對結果進行模糊處理。如:在一定的等地制的同時,大量引入如爭章式(類似于少先隊的爭章活動)、問卷式、小結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盡量從評價中獲得正面體驗。

  4.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向評價,這種評價與生俱來的權威性、不可抗拒性,學生處于被壓制的地位。所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評價應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確立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要評價人的評價體系。

  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評價要體現“以人文本”,教學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因為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等,學生自己的感覺是最真實的,而教師的評價往往是籠統的、武斷的。另外,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要重視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家長和孩子之間有這特殊的關系,家長評價的影響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長對教學的不了解,他們的評價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要在教學中合理引導家長進行科學評價,讓家長的評價成為促進孩子學習的一個主要動因。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做一份作業題,讓學生寫出“一家人到北京旅游,請制定三種旅行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并列出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景點門票等費用,然后根據家庭收入確定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后把這個方案給家長進行評價,請家長提供修改的意見。在此作業過程中,通過家長的力量促進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進行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

  5.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化、科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評價把數學學習當成一種技能的學習,主要評價學生技能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是不全面的。新課程的評價應該落實全面的評價觀,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與方法以及實踐能力等各個方面落實評價工作。

  首先,雙基的評價不能缺少。數學學科本身的嚴謹性、邏輯性的學習必須通過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得以把握。無論我們如何去發展學生多元化的能力與情感,都不能夠放棄對雙基目標的重視。在當前新課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強調對思想方法與實踐活動的重視,開展了很多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沒有促進雙基的學習,反而在“熱鬧”的氛圍中忘記了基礎知識,導致學生的思維與活動失去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思維而思維、為了活動而活動,走入了教學的誤區。

  其次,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小學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對于深刻理解數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基本的思想,方法這些本質的東西就是在過程中形成的。為了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人本、高效,就要對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探究活動、合作討論行為等進行適當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學習活動。例如:“圓的認識”中,學生在學習用圓規畫圓的基礎上,思考其他方法畫圓。經過思考討論得到了用一個釘子,一根繩子,一支筆就可以得到圓;還可以用瓶蓋等圓形物體描出圓;用兩支筆就可以畫圓……針對這些富有創意的想法,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最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有關圓的實際問題。如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為什么在街上觀看表演時,人們總愛圍成一個圓?等。對學生好的表現都應給予評價鼓勵。再如:教學64-30=?,多數學生都用這幾種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減去十位上的3,再與4和起來就是34。③用加法算減法,34+30=64,64-30=34。只有一個學生例外,他這樣想:把64看作6元4角,30看作3元,6元4角減3元就是3元4角,即34,這種思考方法就應該及時鼓勵和表揚。

  再次,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數學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技能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評價當中不能僅僅關注對知識與思維的評價,也要重視的合作探究中學生的積極性評價、合作精神評價、科學精神評價、毅力與勇氣的評價等等。例如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甲城往乙城運75噸貨物,如果用載重量是5噸的大卡車運一趟要110元,用載重量是2噸的小卡車運一趟運費為50元,請你設計幾種運貨方案,比較一下,哪一種運費最省?”設計幾種運貨方案并不難,但要算出運費最省的一種就有難度了。在大家難以突破的情況下,有個同學遲疑地說了一句“可能是大貨車”,這時候教師立刻迎合過去“對,就是大貨車!”給予學生鼓勵與信心,然后鼓勵學生一起思考“為什么是大貨車呢?”這樣,循序漸進地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激發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發言。這樣的過程就是通過非智力的因素激發智力因素,通過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總之,多年來關于評價的文章很多了,我們目前需要的是立足教學實際的具體評價“清單”與評價方法,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才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提升。

小學數學論文13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誤區

  并非所有的多媒體都能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應用多媒體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的需要和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等加以選擇。而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往往認為:多媒體課件做得越漂亮越好,越復雜越有效。因此,在制作課件時只注重色彩、動畫等的表現;放映時畫面非常精彩,將小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但是由于學生被精彩的畫面所吸引,注意力回不到正課中來,把應學的知識和技能棄之一旁,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原則

  (一)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上求學、探索的主體,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教的結果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應用多媒體時應考慮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多媒體的使用應遵循適度的原則

  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但過量的信息無助于教學重點的突出,會影響教學目的的實現。而且,過多的形象刺激,會損害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應用一定要適度。在充分理解小學數學現代課堂教學觀念的基礎上,結合學科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應用多媒體。特別是教師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課程內容是否需要使用多媒體、在哪些環節上需要、在需要處如何設計教學環節。只有找準多媒體教學與數學教材的切入點,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效益。

  (三)多媒體應體現出為教學服務的原則

  在多媒體進入課堂后,有人認為,學生不需要教師了,至少教師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有些教師也認為,多媒體使教學工作變得簡單了。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覺。多媒體只是部分地代替了教師的功能,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通過多媒體能夠從瑣碎的事務中解脫出來作用于學生的心靈,應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注意積極地發現并激發學生的潛能。

  (四)應能與其它媒體相整合

  應用多媒體可以使復雜的運算變得簡單、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但是,它不能被用來代替基本的數學活動,如:基本運算、邏輯推理、數學證明等。在新課標中提出:“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學手段應能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應能為教學提供開放的空間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探索性、研究性能力的培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應充分體現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助于群體交流的開放的活動環境,實現人人交流、人機交流,通過協作討論,促使學生積極進取、自主探索地進行學習。同時,在練習的設計上,應保留開放的狀態,比如:設置條件、問題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能善用多媒體聲、像、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學習,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故事情境

  利用多媒體展示故事情節,教師講述故事,當學生趣味盎然、懸念頓生時,教師把握時機提出問題。例如:在教學“小數點搬家”一課時,新課引入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一個故事情境:山羊快餐店開張了,卻沒有客人,站在標價牌上的小數點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隨著小數點的搬家,客人越來越多。這時,教師就可趁機提問:“為什么小數點搬家后,客人就多了?”學生開始議論紛紛。教師可進一步通過“山羊快餐店”的故事,引導學生“小數點怎樣搬家,價格才合適呢?”學生的興趣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2.創設問題情境

  結合課程內容創設適宜學生探索問題的情境,使其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在森林自行車比賽中,動物使用的自行車輪有各種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教師提問:“同學們猜一猜,這場比賽誰能獲得冠軍呢?”喚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有圓形的輪子才行?”這時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集中而又愉悅的狀態,并貫穿于學生對圓的知識的探究學習的整個過程。

  3.創設生活情境

  利用多媒體豐富的表現性、生動性的特點,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從而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并不陌生。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中“購物小票”時,教師設計“超市購物”的情境,在此生活化的情境中,使學生學會看商品價格,計算購物金額,拿錢找錢等。利用多媒體創設的購物情境既可以避免因教室小、模擬超市購物帶來的不安全因素,還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接觸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

  (二)操作交流,自主探索

  心理學研究認為,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興趣盎然地擺弄自制的或教師提供的各種學具,也可以在計算機上操作演示或通過網絡運用教師設計的在服務器上的課件,帶著提出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必要幫助,自主地進入學習環境,形成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教師暫不進行評價,只是及時給予鼓勵,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傳統的課堂教學通常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不明事理、滿頭霧水,只能被動地記憶圓的面積公式;或者用自制的教具進行割、拼,操作難度較大,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還是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圓形進行切割、分解,將圓形最大限度地多次劃分,合并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悟并理解了圓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比起單純抽象地講解推導過程更能激學生的積極性,獲得的知識也更容易理解和鞏固。

  (三)直觀演示,啟發思考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小學生則是形象思維占優勢,多媒體可以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較短的時間內,利用多媒體展示豐富的直觀材料,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使其思路變得開闊,并憑借獲得的感性認識,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迅速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

  1.直觀演示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的直觀展示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具體表象,使小學生從中進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分水果,讓學生進行自主分配,教師在一旁指導、啟發思考。最后,教師將學生不同的分法演示出來,讓學生把分法進行歸納、整理,從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直觀演示在計算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實例的直觀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如:在教學“6到10個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一輛行駛的公共汽車隨著剎車聲響汽車到站的情景。教師提問:“汽車到站后,有人上、下車嗎?車上還有多少乘客呢?請大家想一想,用鼠標來移動乘客的上車與下車。”學生紛紛展開想象,把車上的人“拉”下來,或將馬路上的人“拉”上車。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切換、交互和演示功能,展示學生的操作結果,并請學生用算式表達。

  3.直觀演示在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

  應用題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則,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重要的內容。而很多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主要困難表現在對應用題抽象文字內容的理解上。而采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在直觀的學習環境中探究、體驗,從而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時有一道應用題:“有一列火車長150米,若以每分鐘600米的速度通過一段1400米長的隧道,要用多少分鐘?”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進入問題情境,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多媒體動畫,演示火車開進隧道的過程。用閃爍關鍵線段指示車頭接近隧道前、車尾剛剛出隧道時的情形,引導學生觀察火車通過隧道的距離和隧道長度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媒體演示,使題目中的條件、問題以及數量關系等信息動態地呈現出來,學生在理解題意后,能清晰地表達數量關系,列出正確的算式解答。

  (四)充實內容,擴展視野

  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的視野不再局限于書本的知識,而且可沖破時空限制。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學生通過操作認識圓周率后,教師提問,圓的周長究竟比它的直徑的3倍多多少呢?教師可以播放祖沖之專心致志地研究圓周率的視頻資料。這種教學,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王國奧秘的欲望,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達到新課標三維課程目標要求。

  (五)及時反饋,比較分析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多媒體教學可節約大量的時間,增加練習的密度,及時反饋學生練習的成績,比較分析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提高效率。

  1.自我反饋

  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習題進行練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從比較容易的層次做起,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就可以直接選擇綜合層次的習題進行練習。由于多媒體信息反饋及時,人機雙向友好交流,學生利用多媒體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自定學習速度,自主操作,計算機對學生的習題答案可以做出及時的判斷,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得到不同層次的強化訓練,真正體現因材施教。

  2.綜合反饋

  利用多媒體可以設計多種練習形式,如:游戲、繪圖、選擇、拼圖、填充等,還可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傳統教學中練習題型的單一、枯燥,學生厭煩練習的現象因多媒體的介入而得以改觀。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分組,通過多媒體設計的練習游戲來鞏固學生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練習結束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練習結果,小組內和小組之間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不足。在游戲中做練習不但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練習的效率。四、結束語小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有效地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達到了教學過程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必須依據多媒體應用的原則和策略,根據教學內容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在一節課中的切入時機和切入量要依教學內容,宜用則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發掘學生的潛在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論文14

  [摘要]文章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討。文章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開展積極評價,讓學生善于創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教育 教學氛圍 主體作用 積極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鉆研,吃透教材,鼓勵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這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題技巧,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首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欲望,無所顧忌地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教學情景,在教學上做到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幫助者與合作者,轉變為和學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一課,我轉變了自己的角色,與學生融為一體,將自己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和學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將所有人的身高記錄起來,然后每個小組進行,看看誰最高,高多少,當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就抓住時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引入課文內容、講解課文內容、練習課文內容,學生也就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接受了新知識。

  二、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它是思維過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啟發、多引導,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訓練,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和獨創性。

  基礎知識與智力發展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抓好學生思維訓練,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課堂,更新教育觀念,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把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則、性質、定律等內容學懂、學實、學好、學活。

  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將乏味的內容生動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愉快地探索數學的認識規律。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操作過程,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表象,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如小學六年級學完圓柱體、圓錐體的計算后,為進一步細致探究圓柱、圓錐在不等底而等高等體及不等高而等底等體的幾種情況下二者的關系,可以布置學生課前做圓柱、圓錐的學具,并設置如下習題:

  (1)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厘米,底面積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個圓柱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多少倍?

  (3)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底面積相等且體積也相等,已知圓柱的高是4分米,圓錐的高是多少?

  (4)一個圓柱體與一個圓錐體高和體積分別相等,已知圓錐底面積是18平方厘米,圓柱的底面積是多少?好奇好勝的學生會用渴求知識而又疑惑的目光審題。教師就可抓住時機給予點拔,通過學生自帶的學具:圓錐、圓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動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二者之間的規律以及解這種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可以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已從感性升華到理性,并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論文15

  1、結合小學生思維的特性,實施直觀化的教學

  這重點涵蓋語言直觀(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事物進行描繪,激發學生固有的感性體驗)、圖表直觀、模擬直觀,實物直觀。教師能夠結合教學的要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讓學生迅速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認知。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認知圓的時候,能夠為學生設計兩只小熊騎自行車比賽的教學情境,其中,一只小熊騎著圓形輪胎的自行車,而另外一只小熊騎著三角形的自行車輪胎。教師要求學生猜測哪一只小熊的騎得更快,并且說明原因。學生僅僅可以通過直觀進行猜測,并且學生也大都充滿了疑問。在這個時候,教師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呈現這兩只小熊比賽的情境,結果甲猴輕松地取得了比賽的勝利,而乙猴卻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此時,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了圓的一些特性,且為學生更進一步地認知圓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教師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理,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2、組織數學學習課外實踐活動,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情感

  作為教學課堂的補充與繼續,課外實踐活動的有著極大的重要性。日常學生的學習主導是間接性的經驗,對學習的數學內容缺少真正的體會。課外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與意識,它屬于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有效方式,也屬于情感教育得以實施的良好平臺。課外活動有著非常多的形式,像是建立數學活動學習小組,以使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開展數學智力競賽和講解數學故事一系列充滿趣味性的故事,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及組建數學學習樂園和開辦數學手抄報等等,借以激勵學生對數學資料進行查詢和對數學書籍進行閱讀,主動地將自身實際生活當中的發現和研究成果編進手抄報或者是數學樂園當中去,在編撰的時候,應當注重繪圖、設計、編排和選文,以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樂趣所在,還能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寫數學日記,通過自身的語言發表自身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感受、思想、態度等,以使學生將自身的進步和快樂記錄下來,獲得成功的情感感受,提高學習的自信心,要么是對自身的挫折和困難進行記錄,暢談心中的失落和傷感,進而對自己的心態進行及時地調整,收獲戰勝困難的方法。這一系列的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把學生的數學探究活動和數學學習活動都向課堂外滲透,這不但使得學生的數學知識得以豐富,也從多個視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以及情感。

  3、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的教育需要是充滿智慧的教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可能會超過我們預計的范疇,這是由于學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作為廣大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們來講,在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的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時候,更加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只有如此,才可以增進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最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服務。

【小學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論文01-22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6-13

小學生數學論文07-10

小學數學論文精選15篇06-13

小學數學論文15篇02-02

小學數學論文15篇(精)07-05

(集合)小學數學論文15篇06-11

小學數學論文15篇(優)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