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閩粵蘇三省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通過閩粵蘇三省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的調查,主要側重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修業年限、學時、考核等方面進行比較,發現三省多數高職院校普遍對體育課程的認識不足,有待改進和提高。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分析
隨著“陽光體育”在學校中的廣泛開展,‘健康第一”的體育意識已逐步滲人人們的生活。就大學生而言,高等學校是他們接受教育的最后階段,是培養各種技能的關鍵時期。公共體育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是以終身體育意識為教學指導思想,以強身健體為教學目標,培養合格人才的必修課程。
本文通過對福建、廣東和江蘇三省部分高職院校的調查,了解和分析教學模式、教材內容、修業年限與學時數和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高校體育課程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調查對象及時間
調查學校為福建省l0所高職院校、廣東省7所高職院校和江蘇省6所高職院校。調查對象為各高校體育部(室)部門領導及部分體育教師。調查時間是2008年11月——2009年3月。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課程形式由原來單一的公共體育課發展為多種課程模式并舉之勢,除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所規定的基礎課、選項課、選修課和保健課外,三省高校還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和針對性強的如專項普及課、專項提高課、鍛練達標課和運動訓練課等。從教學形式來看,各校又根據自身特點和教學條件,將這些不同形式的課程有機組合起來,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模式”教學。(見表1、表2、表3)
通過調查得知,目前,三省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各具特色,形成以人文、地域特點為主,符合本地區教學環境要求的形式各異的課程模式。福建省高職院校主要是三基型、主副項制和選項制等三種課程教學模式,又以后兩種為多數高校所采用;廣東省高校普遍采用以三基型教學、選項型等為主的教學形式;江蘇省高職院校主要集中在課內外一體化、分項制和選項制等教學模式。
從全面培養人才素質的角度看,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是可在未來高校推廣的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面向新世紀體育教學的特點應該是強調現在要做什么,更重視將來的任務是什么;既要滿足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還要從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出發,真正體現出立體式體育教學。據了解,江蘇省部分高校試行小范圍的俱樂部式教學,效果較好。這些試點高校的普遍看法是,既能緩解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場地、師資、經費等問題上的壓力,又能豐富課程教學的形式,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謂一舉兩得。因此,積極開發俱樂部式體育教學具有廣闊的前景,建立具有特色的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將成為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的一大趨勢(見表4)。
(二)修業年限、學時數
2002年教育部下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4條規定:“普通高等學校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三年級以上開設選修課。”第6條規定:‘體育課程的學時數以每學期l8周,每周2學時計每學年為72學時。”這一規定是每位學生最低的體育課時量的有效保證。目前福建、江蘇兩省所調查的學校均能做到一、二年級開設體育必修課,課時也基本符合要求。廣東省多數高校沒有執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只在一年級開設體育課,學時在62-68之間(見表5)。
三年級以上開設選修課,因《綱要》未做明確規定,各校從教學時數到形式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江蘇省部分高校以全校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福建、廣東兩省均沒有開展,究其原因,主要與教學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場地器材、師資條件等有一定的關系。高年級以上開設體育課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連續的保障,也是學生實現終身體育教育的延續。因此,合理、有序地開設高年級體育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三)教學內容
教材選用除充分體現思想性、科學性外,還必須體現出教材的實效性、針對性和時代特征。從調查中看出,閩粵蘇三省多數高校選用教材還停留在傳統的習慣思維上,即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大球、武術、健美操和小球等項目上,新興項目和時尚內容開發較少。值得注意的是,田徑內容大幅度減少;普遍存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講授偏少的問題,有的根本就沒有理論講授要求(福建、廣東兩省部分院校)。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用沒有體現出教材的實效性、針對性及時代特征,具體表現在:
(1)教材內容上競技類項目較多,民族民俗體育、健身娛樂等教學內容偏少;(2)從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上,重視傳統的教學內容較多,體現時尚的運動如街舞、體育舞蹈和定向越野等項目開設很少;(3)師資不足,受學校人事編制的制約,多數學校師資配備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要從根本上克服這些問題,必須從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教學條件等方面加以解決。首先,學校領導要重視,真正從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設置體育教學內容;
其次,改善教學條件,根據各校的特點及優勢,圍繞幾個特色項目加以普及與推廣,或對部分教學項目實行有償教學,通過俱樂部的形式實現有償收費,對培養學生形成有意識、有目的的體育消費觀念具有積極意義;再次,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力度,強化理論知識學習的時數,追本求源,從根本上消除‘重體輕理”的錯誤做法。
(四)考核
考核是課程建設的導向,考試的形式、方法及內容對教學過程起著積極作用。從調查的情況看,省高校主要采用綜合評定的方式,即考核由理論、技能評價、身體素質和學習態度四個方面組成(見表6)。
目前體育考核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理論知識的掌握應用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沒有在考核中很好的體現,考核注重的是結果評價,沒有過程評價內容,形成了‘要我學”與“我要學”之間的矛盾。二是只注重分數,忽略了個體差異。從表6可以看到,技能評價和身體素質是考核的兩個主要方面,決定了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應當指出的是,學生學習的掌握與本人的體育基礎、體能,以及遺傳因素、個體差異性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考核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將此列入考核內容比較公正客觀。
三、結論與建議
第一,福建和江蘇兩省的高職院校按《綱要》的要求,一、二年級開設必修課,廣東省高職院校多數是一年級開設體育課。沒有按教育部的文件要求進行落實。
第二,體育教學模式應體現本地區的特色,要多重并舉,以適應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和改革的需要。
第三,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是全新的教學形式,建立并逐步完善具有特色的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模式是未來高校體育課程設置改革的一大趨勢。
第四,體育課程考核既要注重結果評價,還要結合過程評價,同時也要體現個體差異等,做到全面、客觀、公正。
第五,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下,建議學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從學生實際出發,從長計議,真正地落實“陽光體育”的要求,不斷完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模式,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閩粵蘇三省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職院校隱性課程建設研究論文05-02
高校公共體育瑜伽課程研究論文04-27
水利高職院校水上項目課程開設研究論文04-27
江西省高職院校校園暴力調查研究論文12-28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研究論文05-02
中外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04-29
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04-30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初探04-30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方向與策略04-29
河南省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現狀的調研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