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會計在企業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論文
摘要: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的新思路,建筑業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必將受到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主題的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影響。文章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其推行的內涵及必要性,描述建筑業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下的機遇與挑戰,提出為什么要發揮管理會計的重要職能,重點剖析從“三去一降一補”角度,如何充分發揮建筑業管理會計的作用。文章提出的思路有利用管理會計分析,準確識別低效產能和過剩產能,實現“去產能”;實施科學的供應鏈管理,實現“去庫存”;加強資金的集約化管控,減少資金沉淀與占用,管控現金流,創新融資模式,實現“去杠桿”;加強價值鏈成本管理,落實責任成本制,實現“降成本”;創新商業、融資、管理模式,實現“補短板”。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建筑業企業;管理會計
一、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和內涵
近年來,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漸漸顯現出疲軟態勢,尤其以投資最為明顯。三駕馬車曾經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效果顯著,但從長期來看,由于經濟結構不合理,購買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不利于穩定市場和穩定社會。中國的產業多數面臨供給飽和或無效供給過剩的困境,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習*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是保持中國經濟的中高速發展新常態,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在國家層面,政府必須大力推進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加大對企業進行改革創新的補貼投入;在企業層面,以建筑業為例,要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從低價競爭和低技術含量生產向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過渡,做到環境保護和物料節約,提高勞動者素質,既抓經濟效益,也抓管理創新,不斷邁向中高端產業鏈,把控現金流,完善內部控制,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升級,著力提高項目經濟附加值,走“爭科技領先,創管理一流”的經營管理之路。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的新思路,其內涵是消除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企業應當提高產品服務質量,擴大有效供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達到資源配置優化,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順應供給側改革有序發展,保證經濟增速和社會穩定。無論是大型國有傳統企業,還是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必將受到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主題的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影響。以去杠桿為例,現金流作為企業運行的血脈,如何管理現金流是企業管理方面的一個重要課題。而營運資金的籌資渠道和資本成本、企業的資本結構、企業的項目投資等企業籌資投資模式將影響到企業的長足發展。在供給側改革大潮中,企業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二、建筑業企業在供給側改革下的機遇與挑戰
建筑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之一,一直以來,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筑行業大部分企業存在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產能過剩日趨嚴重,產權比率過高,嚴重限制發展的可持續性。究其原因,建筑業全行業發展較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初具規模,但由于集中化程度弱,個別地區地方保護嚴重,所以部分企業沒有危機意識,坐等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導致了管理偏廢,技術更新速度慢,產品低端,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從經濟學視角來看,擴大內需、加大投資和出口力度,在短期內顯著拉動了國內的經濟發展。近些年來,國家的固定資產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的城鎮化水平也不斷提高,使得建筑企業的發展得以持續,地位不斷鞏固和加強。但從長期來看,需求側的弊端顯現。從“主力馬車”投資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速從2016年1月份的0.65%降低到6月份的0.45%,而2015年6月份,這個數字是0.99%,固定資產的投資不斷下滑。供給側結構改革則另辟蹊徑,通過解放建筑企業的生產力,創造和提供市場所需對路的建筑產品,重塑中國建筑業發展生態,顯露出了勃勃的生機。建筑業企業要抓住此次機遇,創新商業模式,為客戶提供高價值的產品和更好的用戶體驗;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企業名牌;向民生工程轉型,以PPP模式參與鐵路、公路、水利、海綿城市、環保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利用互聯網等先進生產技術,從依賴低要素投入型轉向創新驅動型過渡;以“營改增”最新政策為契機,規范企業稅制,提高管理水平;把握“一帶一路”政策的契機,積極推動和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轉移和消化過剩的建筑產能,并努力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充分發揮管理會計職能的重要性
中國的管理會計起步較晚,時至今日,許多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從經濟體制上看,我國企業受原來的計劃經濟影響深遠,市場競爭意識和重視企業管理的意識還不夠強,對管理會計的應用還不夠重視;從金融體制上看,我國金融市場監管不夠嚴格,金融體制還不完善,使得管理會計在投融資決策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從企業內部看,由于傳統的管理思維方式限制,在企業中管理者憑經驗管理居多,管理方式陳舊,可持續性差。企業部分中高層管理人員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致使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地位被動,與國外先進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管理會計作為內部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完全可以滲透到建筑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管理會計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企業戰略思維,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定位和競爭優勢選擇
管理會計以企業戰略的制訂和實施為基本出發點,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為主要目的,幫助企業尋找在整個行業中的定位,挖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優勢,通過向管理者提供多層次的信息和方案,促進企業發揮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優勢等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ǘ┨峁┘皶r有效的信息服務,輔助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
管理會計利用運籌學、統計學、會計學、計算機等各種技術方法,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把復雜的經濟活動簡單化,并揭示最優的內在聯系和數量關系,幫助管理者利用現有的信息對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科學的預測,及時規避、降低、控制和消除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有計劃地實現短期計劃和長期目標。
(三)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建筑業的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是制約建筑業盈利能力提升和自身發展的一個瓶頸,通過管理會計的科學運用,可以識別出效率低下的作業,鑒定出成本浪費的源頭,借助淘汰低端產能,可以幫助改善建筑企業的低端化傾向,基于“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可以幫助企業進入互聯網建筑時代,利用管理會計的最新技術,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ㄋ模┯兄谡{動員工積極性,優化績效考評
管理會計既可以站在公司層面關注戰略實施的全局性,又可以滲透到每個職能崗位,關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充分運用管理會計,有依據、有組織地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成果與崗位職責對比,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科學的績效考評幫助帶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督促員工高標準嚴要求,不斷成長,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在經濟新常態和建筑業實行“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越來越意識到管理會計在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下半年,我國開始推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建筑企業如何在供給側改革中實現“三去一降一補”,解決產能過剩、成本上升、資金壓力、財務杠桿高、管理粗放等嚴峻的問題,尤有必要借助管理會計手段,強化管理會計應用,實現企業管理轉型與升級,讓企業形成強大的內部發展動力,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推動下,不斷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打造成真正創造社會價值的市場主體。
四、從“三去一降一補”角度充分發揮建筑業管理會計的作用
。ㄒ唬├霉芾頃嫹治鲎R別和淘汰落后低效過剩產能,實現“去產能”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開啟,許多新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對于建筑業企業而言,要實現適銷對路,減少和消除管理粗放帶來的弊端。同時借助“互聯網+”的技術,項目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分散于各部門的“碎片化”信息得以綜合,打碎“信息孤島”,使業務財務信息一體化,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互相關聯、可以創造價值的信息。
。ǘ┛茖W確立和實施供應鏈管理制度,實現“去庫存”
廣義的“去庫存”,指的是消化由于消費不足或投資過度導致的產能過剩。從狹義上解釋,指的是降低產品或服務的庫存水平,對于建筑業企業而言,降低項目的存貨庫存數量,要因地制宜,結合各個項目的實際情況,設立科學的安全庫存,并不要求各個項目全部照搬適時制的存貨管理系統。從廣義角度,企業應建立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從管理制度和組織結構角度,完善企業供應鏈,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合理調配企業施工材料,從源頭上“去庫存”。狹義上,企業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如果滿足建立適時制存貨管理制度的條件,則設立適時制存貨管理制度,如果不能滿足,則設立必要的安全庫存,保證業務不因材料供應不足而中斷。
(三)加強資金集約管理,創新融資模式,實現“去杠桿”
建筑企業因其墊付多,項目大,周期長,回收慢等行業固有局限性,導致企業財務杠桿居高不下,加之項目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不易集中,對資金管控能力有限,實現“去杠桿”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建筑業企業應借助資金管理會計報告統計分析,督促業務部門及時收回工程投標保證金、工程款、質保金等運營資金,加速收款回籠速度,并合理利用商業信用,延遲應付賬款的支付。各個工程項目部也要加強成本管理,合理開支,在“降成本”的基礎上爭取較多的留存收益。另外,管理會計也要運用于項目投標決策中,對擬投標項目資金來源不確定,支付條件苛刻,業主信用不好,需要大量墊支工程款的項目,不參加投標,從源頭上杜絕大額墊支的項目。建筑企業應積極采用PPP模式等新型融資模式,吸收政府投資,并利用民間的直接投資,降低資產負債率;還有一種想法是在項目中引入基金,作為項目股東,這種股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股東,類似于優先股股東,他們不參與項目的日常經營管理,享受固定收益,在協議到期之后,項目回購股份。最近,國務院發布了一條建筑行業利好政策,工程建設領域的保證金將得到清理和規范。此舉將盤活萬億資金,這對于充盈民間資本,進而對充實建筑業企業直接融資資本產生有利影響,但政策何時落地,各地實施的情況如何,還有待持續關注。
。ㄋ模┘訌妰r值鏈成本管理,落實責任成本制,實現“降成本”
英國經濟學家Kaplinsky在《全球價值鏈研究手冊》(GVC)提出價值鏈是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項行為,建筑企業價值鏈主要由產品設計、施工方案組織、施工生產(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專業分包、勞務分包)、財務管理、產品交付、工程維護及質保等組成。在設計成本控制方面,開發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互聯網+”技術手段,優化成本控制,設計出功能強大、安全性高、低耗經濟型的建筑產品,從源頭降低設計成本;在施工方案組織方面,在確保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優化施工方案、優化工序,剔除無效作業。在施工成本控制方面,要采用目標成本管理方法進行成本的控制,加強編制標后預算工作的科學性。在材料、設備供應成本控制方面,要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方式,進行資源的整合、比質比價管理,降低材料、設備成本;從專業分包、勞務分包成本控制方面,對專業、勞務分包商的技術、管理、資金、履約等能力進行管理會計分析、比較,采取公開招標形式進行選擇,綜合考慮技術、管理、資金、履約等能力,選擇施工水平高、履約能力強的專業分包商合作,以控制施工進度、質量和成本。在資金控制方面,在資金成本管理中引入供應鏈管理(SCM),運用“橫向”資金集中手段,完成資金管理系統與業務管理系統無縫對接,依托“互聯網+”網絡信息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企業要把資金管控與稅務籌劃相聯系,在概預算、甲供材料、物資設備管理、合同管理、研發模式、發票管理和現金流等方面采取科學的管理手段,實現“降成本”。
(五)創新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實現“補短板”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建筑業企業“補短板”,需要從商業模式、融資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對于商業模式的定義,雖然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建筑業企業謀變求新的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因為商業模式的競爭是關乎企業存亡的重要因素,也是“補短板”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建筑業企業發展增速放緩,靠投資拉動難以為繼,建筑企業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經濟運行的核心由互聯網經濟下的客戶逐漸取代了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也使得建筑業企業開始迫切關注綠色建筑的商業模式,實現綠色環保的節能生產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一是“互聯網+”商業模式。在開放、透明的平臺上實現多家供應商競價,促進誠信合作,實現公平競爭。促進“互聯網+”與建筑業的融合,可以加強產業鏈合作,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專業能力融入到建造過程中,逐漸應用BIM技術和3D打印技術,實現高效施工和動態監控。二是“綠色建筑”商業模式。顯而易見,這種商業模式倡導企業從綠色環保、能源節約角度開展企業活動。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的不斷開發,建筑業企業要不斷推進綠色建造、綠色施工的發展,減少建筑垃圾排放,合理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城市運營商”商業模式。目前,建筑業企業也正在努力由“施工總承包商”向“城市運營商”過渡,結合微笑曲線的價值增值效應,向后端設計服務和前端用戶咨詢服務來吸引客戶,從而實現多個利潤增長點。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是建筑業企業“補短板”的重要方面,管理模式的創新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融資模式創新相輔相成,避免盲目照搬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建筑業企業關注內外部環境,沉穩有序地創新。在組織機構、人力資源、采購與營銷、研究與開發、施工運營、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找到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補企業之短,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樓繼偉.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J].求是,2016(1)
[2]鄒志英.管理會計助力供給側改革[J].新理財,2016(4)
[3]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
[4]施振萍.論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4(5)
[5]陳亮.建筑施工企業價值鏈分析與探討[D].杭州: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09
[6]呂鑫.建筑業商業模式綜述[J].科技促進發展,2016(12)
【管理會計在企業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供給側改革論文03-04
朱永新: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對策04-30
供給側改革的高職軟件技術人才培養論文05-02
現代遠程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論析論文04-07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大學生就業政策探究論文05-02
因材施教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論文05-02
會計管理在企業中的發展論文04-28
筑造價中施工管理作用論文04-30
醫務科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