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因材施教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論文
摘要:以因材施教為原則,實踐為基礎,通過對“建筑制圖”課程實際教學,分析并探討如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對教學環節的細部調整及改革,讓教學課程編制更好地被學生們學習、吸收,形成學生們嚴謹、端正的從業理念和精準的繪圖方式。
關鍵詞:因材施教;建筑制圖;比重;實操性;針對性;課程改革
1教學比重安排
“建筑制圖”這門課,在教學比重安排中,進行了如下比例分割:繪圖知識與投影概念占22課時(總48課時),建筑制圖專題占26課時。授課占60%課時量,課堂輔導聯系占40%。由于“建筑制圖”課程需要較強的實踐性,很多空間關系的理解需要通過實際操作與思考,才能得以鞏固加強。通過一個學期的跟蹤觀察,學生們對于普通的空間關系需要提高與加強,因此,在下一學期的教學中,著重考慮以下幾點教學方法的轉變。
1.1提高學生“繪圖與投影基礎知識”
實操部分的比重從教學觀察中發現,許多學生在三視圖等空間思維轉換中,仍少量存在空間關系模糊的狀況,同時,平面與平面交界、邊界的制圖語言表達,仍有表達不清晰之處,教學改革中,需要對此類情況,因材施教,進行調整。當詢問理論知識時,理解準確,但實操時出現偏差,這就反映出學生們需要更多的臨場指導與訓練。從課程時間分配圖中,可以看出,“基礎知識部分”的實操訓練時間相對不足,同時,在課件準備中,“曲面體投影及交貫”部分章節,由于利用率較低,加之日后SketchUp等模型軟件的輔助應用,可以將此章節適當壓縮,以增加“平面體投影及交貫”的課堂輔導時間,使學生常用基本功扎實掌握。因此,增加學生對空間關系的思考與認知,盡量在課堂上,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們的疑慮,引導正確的空間關系思維。配合作業,進行鞏固。
1.2更換作業修改方式
第一學期作業修改是普通的“教師修改—問題解答—發放作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課程安排緊湊,同時需要對每份作業一一修改,發放作業的時間上會有些滯后,這樣帶來幾個問題。一是,學生們不能及時糾正自己的繪圖錯誤;二是,統一講解作業難點,雖能節約時間,但過于共性的問題,不能夠引起每個學生的注意,不能因材施教。因此,新學期需要嘗試,部分作業更換批改方式。課堂統一交換作業,教師逐一講解每個習題,同學們自行修改,當看到他人的錯誤時,也會警醒自身錯誤。批改完成之后,當堂課發放回學生自己手中,留有一部分時間來自己檢查自己的錯漏,不解處可以及時問老師。
1.3部分臨摹圖紙環境,更換為自行繪制
由于第一學期,主要的建筑制圖部分作業,為臨摹范本(兩套)。學生們的臨摹能力提高,但是,思考力鍛煉不足。導致在后續的設計中,過于依賴網絡資料的臨摹,缺乏將自己的設計語言,準確展現出來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學中,應嘗試抽取局部立面、剖面圖紙,讓學生自行繪制,盡管這樣會加大教學難度,但在培養學生制圖語言的運用上,預測會有很大幫助。
2教學策略探析
2.1根據學生學習的主要特點,調整教學方法
經過一整學年的教學觀察,我們學生的臨摹能力較強,創造力有待提高。獨立空間思考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需要著重培養。因此在教學中,“繪圖基礎知識”這部分需要再多找些好的范例、繪圖視頻,給學生們觀摩,以便學生們可以學到、養成最好的繪圖習慣。“投影與軸測圖”這部分,對空間思維要求較高,針對學生們的掌握程度以及日后運用的廣泛程度,需要加大“平面體投影”的章節,降低“曲面體投影”章節內容。“建筑制圖知識”中,加強平立面向剖面的空間思維轉換,加強將“實體建筑用制圖語言表達出來”的思維過程培養。
2.2調整考察手段
本課程考查方法為平時成績30%,試卷成績70%。
2.2.1平時成績,由6次作業組成
1次作業“圖線的表達”(A2圖幅),嚴謹繪圖態度的培養———為“職業心理培養類”;3次作業為空間模型關系的繪制“三視圖-平面體”、“三視圖-曲面體”、“體塊交貫及軸測圖”(A3圖幅)——為“空間關系思考型”;2次作業“便利店報建圖”(A2圖幅)“小別墅方案圖”(A1圖幅)———為“專業臨摹類”
2.2.2考試試卷,由三部分組成
選擇題———基礎知識考察。讀圖題———平面體三視圖關系的理解、建筑單體總平面要素判斷。作圖題———三視圖的繪制、建筑平面、剖面的補繪。經過考試發現一個令人反思的現象:平時繪圖質量非常好的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并非理想(臨摹力較強,但思考較少,追求圖紙美觀,但缺乏圖紙表達準確性的考慮);而平時繪圖準確率高、但圖紙質量不高的同學,平時成績不突出,但卷面成績較高(空間思維嚴謹,但圖紙繪制中忽略細節,不追求美觀)。由于大部分成績,在2小時的試卷考查中進行,卻占有70%的成績,同時,由于該學科為以繪圖形式居多進行考查,要考查較多知識點時,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很難在2小時內,完全考查各類知識的掌握,這就造成了最終成績與實際能力體現的偏差。因此在教學改革中,若能調整考試的比例及時間,是最好;若難度較大,則考慮在試卷中加大繪圖比例,增多圖形識別的題型,多方面考查學生的空間思維及判斷力。
2.2.3考試試卷,修改為以圖紙鑒賞為主
選擇題———主要以圖形識別與判斷為主;讀圖題———三視圖與軸測圖的對應關系判斷、建筑總平面、平立剖等的缺漏判斷;作圖題——讀軸測圖繪制三視圖、讀建筑模型,繪制平立剖。因此,需要從學生記憶規律中,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一整學年的教學實踐與觀察跟蹤發現,在學科間互相促進的關系中,可以得到加強。“建筑制圖”課程,主要服務于“建筑設計”,當學生完成“建筑制圖”課程學習后,如果能趁熱打鐵,緊接著進行建筑設計圖紙的繪制,應當是可以學以致用,鞏固知識。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如下課程銜接的安排中,除了“樓梯測繪”與建筑制圖的課程銜接比較緊密外,經過2周考試與7周寒假,學生對所學知識會有所淡化。第二學期中,“建筑設計”前幾個課程依次為“立體構成”4周“解讀建筑”與“長城下的公社”5周“景觀建筑小品”7周。其中,“解讀建筑”與“長城下的公社”由于資料來源于各類書籍與網絡資料,制圖規范性不容樂觀,加之距離制圖知識學習有3個月的空檔期,臨摹能力較強的學生們,難以辨別規范性,加之繪制圖紙工作與模型制作時間較為緊湊,很多學生放棄辨別真偽的時間,選擇直接拷貝網絡原圖,對制圖規范性是一更大沖擊。①2015.11月(第一學期),原制圖課程中所學剖面表達方但也有些標注,由于對標注概念的模糊,及時來找老師詢問,增加了概式,“樓梯測繪”環節中應用到位。②2016年5月(第二學期):“解讀建筑”中流水別墅網絡資料的剖面。③2016年6月(第二學期):“景觀小品”環節中學生繪制的剖面,已經出現大量對不規范制圖現象的模仿痕跡。如圖1,階段性學生作品所示,經歷2周考試、7周寒假、9周建筑設計其他課程,18周(約5個月時間)后,“景觀小品”的作業中,開始出現大量與網絡資料相似的圖紙表達方式。因此,基于對制圖知識的鞏固與配合方面:
2.2.4增加寒假
作業由于經過漫長寒假,對制圖知識的掌握會生疏,影響第二學期的制圖規范性。因此,課程布置中,應該增加寒假作業的學習,利用寒假的繪圖實踐,讓學生們鞏固所學知識,以備后用。
2.3鼓勵糾正網
絡不規范制圖,日積月累,形成完整規范的制圖范本在教學“建筑設計”課程中,鼓勵學生用正確制圖語言修改網絡資料,并將之圖片信息積累,通過修正與再繪制,留給學生一套完整、規范的圖紙,這樣可以避免日后各屆學生,為了趕時間,不分對錯地全盤模仿網絡不規范資料。2.4精簡知識點減少實際工程類過多圖紙類型的介紹,避免學生混淆。重點突出學生時代圖紙表達規范,將重點部分加長,重點剖析時間、學生思考訓練時間、實操訓練時間增加到課堂訓練部分,尤其是思考性訓練。鍛煉他們的思維技能,而非抄繪技能。
3教學改革目標
3.1嚴謹的繪圖態度,將繼續保持降低抄繪部分,增加思考繪制比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用大腦思考指導畫圖,而非視覺上的簡單模仿。
3.2增強學生的實操性
應該在日后的作業中,準備考慮增加思考作業,采用實體模型,讓同學進行對實體模型的理解繪制,增強學生將空間轉繪為二維圖紙的能力培養。
3.3轉變考核方式,針對性教學
考核方式的修正,更能突出教學目標,以培育出職業態度嚴謹、圖形識別力、圖紙表達力強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陳美華,袁果,王英姿.建筑制圖習題集[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斌,陳錦昌,王楓紅.建筑制圖[M].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清華大學建筑系制圖組.建筑制圖與識圖[M].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3。
[4]李延齡.建筑制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5]李延齡,唐瑜,沈燕燕.建筑制圖習題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6]金方.建筑制圖[M].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7]金方.建筑制圖習題集[M].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因材施教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教科室在課程改革實驗中的重要作用04-30
生物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體會論文04-27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因材施教與因才施教的應用的論文04-27
回味課程改革論文04-27
課程改革中重建教研文化04-30
中學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的運用論文04-29
關于作文教學中的因材施教的論文04-27
高中音樂課程改革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