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論文]地理技能的學和教
技能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練習而形成的執行某種活動的活動方式與能力傾向。掌握地 理技能和學習地理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為基礎,例如,根據氣溫降水量 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要以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特知識作為基礎。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進地理知識的掌 握學習,例如,學生能夠熟練地根據氣溫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各種氣候類型 特征的進一步掌握,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進行。
按地理技能的性質,可以分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類。智力技能是頭腦中對事物比較、分析、綜合等智 力活動方式,其活動是借助于頭腦內部的語言來實現的,如在閱讀地圖過程中,頭腦對地圖上的圖例、等值線 等均通過語言的形式賦于意義,從而開展認識活動。目前,也有人認為智力技能觀應是一種學習觀,認為智力 技能的形成“與廣義的知識掌握并不是兩回事。”(邵瑞珍等,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由此,可以把智力技能看作一種廣泛存在于學習的各處領域的經過練習而形成的認識活動方式。操作技能 是通過機體運動來實現的,例如,學生對巖石和礦物的鑒別,主要通過觀察、動手觸摸和硬度比較等機體活動 來實現的,這可視為操作技能。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構成
地理技能大多屬于智力技能,具體表現為:
1.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技能。掌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了解某種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地理分布 ,探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特征,分析地理事物或現象的形成原因,而這一切,一般都需要學生能夠閱讀和 運用地圖、圖表。
2.比較、分析和綜合的技能。學習區域特征常常需要通過運用比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則又常常需要進行 分析和綜合。
3.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評價的技能。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 的觀念,對自然和自然資源作出正確的評價是地理學科經常涉及的教學內容。
二、學習地理技能的個性差異
不少中學地理教師發現,有些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較高,而有些則相反。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是中學生學習地理技能存在著個性差異,具體表現為:
1.解決問題熟練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利用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各種地形,有些中學生能很快判斷出山 脊或山谷,而另一些中學生則需花費很多時間才能作出判斷。他們先畫出山脊線(或山谷線),再作此垂線, 接下去是比較垂線中央與兩側的高低,最后才能作出判斷。可見,前一部分中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 他們能夠“跳躍”過某些步驟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一部分中學生只會一步一步地按教師告訴的步驟去做,而 缺乏在較高層次上把握問題實質的能力。
2.解決問題準確、全面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有些中學生從數量(絕對數量和相 對數量)、結構、地區分布、開發利用等方面把知識進行整理,納入頭腦中業已形成的“框架”之內,在答題 時,回答一般比較準確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學生則花費較多時間背記各種自然資源的特點,他們不善于發現這 些知識在組成上的共同特征,結果回答問題時,時常錯答或漏答。
三、學生經驗在地理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一般認為,學生地理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學生按教師安排的步驟進行練習的過程。其實,這樣認識尚不夠全 面。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還經常相對獨立地探索簡便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按此進行練習,從而對技能形成產生 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下述兩個方面:
一是學生自己相對獨立地發現一種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被以后的學習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有效的。 例如,有高中學生認為課本提供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公式比較抽象,計算也有些復雜,故根據正午太陽高 度角的定義,利用平面幾何知識,用圖解法來求正午太陽高度角。
另一種是學生相對獨立地發現一種學習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此方法,但實際上,此方法是有問題 的,即在某些情況下此方法不適用。例如,有學生認為,凡是在分層設色圖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