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初中地理教學教育論文

時間:2023-05-03 14:35:14 地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初中地理教學教育論文

  一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初中地理教學教育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和教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以其思想性、地理性、實用性、時 代性、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了作用。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人類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的內 涵極其豐富,涉及地理科學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眾多學科,對地理教育的變革,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它 對素質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但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還要有正確的持續 發展觀;懂得人類發展是資源、環境、人口、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這是當代合格的中國公民的基本條件。 那么,作為素質教育的初中地理,進行持續發展教育的內涵是什么,有必要對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作一簡略的 回顧。

  可持續發展思想自60年代出現森林消失、土地退化、人口增長、全球溫室效應、經濟無限增長帶來的資 源枯竭、貧富不均等問題后,人類認識到環境問題與發展的模式相聯系。這是持續發展思想的雛型。1972 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上發布的《人類環境宣言》,標志著人類環境時代的開始。1980年《 世界自然保護大綱》給予較明確的闡述。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我們共同的未來》,標志 著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成熟,并定義為:“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自身需要能力的發 展。”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五份文件和條 約,與會的183個國家一致承諾把建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為未來長期共同發展戰略。標志著可持續發展戰略思 想被世界上大多數組織承認、接受,使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理論走向實踐,拉開了人類新發展觀時代的序幕。這 是本世紀人類認識的一個飛躍。持續發展成為各門學科研究的焦點。科學家們從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地 理學、工程技術學角度提出了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見解,各家強調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思 想是一致的。持續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戰略,社會、經濟和生態的持續發展。其科學性含義包 括幾個方面。一是要控制人口的適度規模,使之與地區的自然承載力相適應;二是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 以保證社會經濟長期發展的需要。三是要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扭轉某些地區的環境惡化趨勢。四是促進不同 類型地區協調、均衡的發展,縮小區際發展水平的差距。

  地理學家認為,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尺度包括全球、全國乃至某個區域,只有實現了區域的持續發展,才能 實現全國、全世界的持續發展,因此,持續發展必須著眼于區域的持續發展。研究區域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 在地理教育中有序地、深入地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本鄉本土得到發展,全地區、全國才能得到 發展;世界各國間協調、均衡的發展,乃實現全球的發展。

  二

  區域可持續發展,是指不同尺度地區,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同人口、資源、環境之間保持和諧 、高效、優化、有序的發展。即確保其經濟和社會獲得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謀求地區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 制,自然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持良性循環發展。

  上述涵義可知,由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五個要素組成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人口子系統是區域 發展系統的主體和核心,是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資源子系 統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資源永續利用的程度是區域傳統 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標準。環境子系統是區域可持續發展重要組成部份。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惡化的環境會降低人類生活質量,妨礙資源利用,進而影響經濟的發展。故環境質量的好壞成為可持續發展與 非可持續發展的分水嶺,經濟子系統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核心內容,只有經濟發展才能使人類擺脫貧困, 又是解決資源與環境問題的根本手段,又可為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提供一定資金和技術,故經濟發展是社會可 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最高目標,因此社會子系統的質量是實現區 域內協調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一個具有合理的政治體制,良好的社會倫理道德和歷史文化沉淀及穩定的社會 環境等因素,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這五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客觀存在的統一整體,以達到 人與人、人與地的協調統一,人與地的共同繁榮,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地理科學的特點恰恰是以區域為基礎,把區域研究作為學科研究的陣地。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體 現了地理科學特點,研究內容側重層次較高區域:世界——世界分區地理,中國——中國分區地理。并以人地 關系為主線編排教材,這是對傳統地理教材的重大變革。教材中列舉了關于資源、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各種事實 ,這些足夠的人地關系知識,對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是必要的,但未能從區域持續發展觀點, 揭示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不利于樹立正確的人與地共同持續發展觀念,不利 于跨世紀公民可持續發展參與能力的培養。

  實行區域可持續發展,會出現許多新問題。例如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面臨著龐大人口、相對短缺的資源 、生態環境惡化和自然生態失衡、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等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 這是指導我國長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文件中許多內容涉及當今地理教育,對中國地理教學提 出了更高要求。在地理教學中,使學生理解、接受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增強參與觀念,培養學生為實施21 世紀議程參與能力,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區域地理教學中,要把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包括社會和經濟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對 不同區域,由于有自然條件、歷史發展、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的差異,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差別大,要以區域 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為指導,依據各區域具體條件,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為此,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 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人是區域可持續發展核心。人口的適度增長和人口素質提高的持續進行,是進行人口問題教學的基本 要求。人口的適度增長,指人口增長的速度、人口的數量與環境的承載力相適應,人口總量超過環境的承載力 ,就會產生生存危機。九義初中地理教材側重講述了人口數量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忽略了適度的人口規模與 資源和環境承載力的相互關系,教學中應適當增強這方面講述。人口素質是可持續發展人口觀的重要組成,人 口素質的持續提高,才能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既充分又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又有減少人口對資源和環 境壓力,為持續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為此,必須實行適度的人口增長,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是實現人 與地協調關系的關鍵。

  2.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經濟建設要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 用,因為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會造成資源短缺、環境污染,進而影響人類健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 世界上工業發達國家需要解決資源永續利用與其高消費水平相協調問題,對發展中國家則是在滿足其最低需求 時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建設的辯證關系。即資源的開發利用以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 境為基礎,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環境保護互為因果。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是人類追求目標,它需要自然資源 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依托,若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經濟發展便受到限制;沒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 的改善,特別是最基本生長需要的滿足,無從談及資源的保護。

  3.《中國21世紀議程》是在中國地理教學中進行持續發展教育的指導性文件,在教學中要突出以下觀 點:

  ①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保持經濟(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通訊等部門)的持續發展,使經濟增長 有足夠水平。經濟增長要與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相協調。

  ②控制人口數量,實現適度人口增長目標,提高人口素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舉措。

  ③加強資源保護與持續利用,建立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實行資源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資源開發的超前準 備與持續開發相結合、資源開發與資源節約相結合原則。

  ④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重點是保護生態環境。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鑒于現實 存在的生態環境和長遠發展,以保護水資源、土地資源為重點,克服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強化生物多樣 性保護,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⑤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主要保持適度人口規模,改善社會服務體系(衛生、教育、福利、保險、防災救災 等),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消除貧困。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初中地理教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初中地理教學04-30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中學地理教育04-30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04-30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4-30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論文04-28

可持續發展與地理教學04-30

圖像教學對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05-02

如何開展初中地理的實踐教學的教育學論文05-02

地理教育論文05-02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教學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