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談信息化地理教學反饋論文

時間:2023-05-04 17:24:35 地理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信息化地理教學反饋論文

  摘要

談信息化地理教學反饋論文

  運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是科技普及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手段在實踐中表現出便于激發學生興趣、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利于整理教學數據等優勢,但也存在“喧賓奪主”的實踐趨勢。教師在課堂操作中需依據學情妥當把握,把信息工具改造成為教學服務的有力依托。

  關鍵詞:信息化;地理教學;教學反饋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播放手段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學科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空間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必須廣泛地聯系實際生產生活,加之課改潮流重視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特征決定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必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新的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在地理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重視探索、實踐、創新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就必須置學生于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動中,讓學生從其主動經驗和參與的活動中發現知識的由來和關系,將外部的實踐操作和內部的思考分析相結合,從而實現認識的深化。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要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其自身認知為指導思想,采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生不局限于相同的學習任務,主動參與完成自己的目標,力求人人都有所提高,真正實現針對性教學。例如,學習“貴州省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時,教師可以創建一個網絡論壇,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網絡收集、整理資料,對貴州省自然災害的種類、產生原因、造成的危害及治理辦法等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或讓學生分別扮演政府官員、開發商、環保工作者、當地居民等,針對貴州省沙漠化綜合治理問題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互動,各抒己見。在妥善引導和輕松自在的環境下,學生便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創造力,也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的學習模式由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獲取,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教師借助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向學生們展示教學參考內容,直觀的畫面與板書配合上生動解說,簡單明了,使抽象、枯燥的概念變得形象起來,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動態模擬,使靜態圖成為動態圖,再加上Flash動畫,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使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領略到內容的樂趣,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比如,在學習八年級《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筆者運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將大量的地理景觀、地理圖像、地理錄像經過精心處理整合成課件,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的知識背景,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很好地展現了當地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特點,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三、找準信息化手段與教學內容切入點。

  以往地理教學往往會為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過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乃至厭煩情緒。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現象和規律,以及跨越時空的人文環境由靜態變動態、由抽象變具體、由遙遠變咫尺,對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地理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親身經歷到,而計算機模型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虛擬地理現象的類比經驗;例如“地球的公轉”這部分內容歷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會考常考的知識點——由于初中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還相當有限,因而難以理解和掌握;授課過程中,筆者先放一段四季更迭的影像資料,然后通過Flash的生動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公轉隨太陽直射變化的規律及“二分”“二至”時全球晝夜長短、極晝極夜等現象形成的過程,最后讓學生結合課本進行討論、總結——這些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對此教學內容一看就懂且印象深刻,后期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就順理成章了。信息化手段形象直觀地演示教學內容,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幫助師生目的明確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反饋及時,優化教學評價。

  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收集、統計與處理的效率,教學效果的統計也由粗略轉為精確。使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反饋系統,師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精確獲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對學生開展全程、全面的過程性與綜合性評價,也可針對學生某一課程或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作出具體、科學的解釋。如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信息化社交平臺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可探討并對教學內容做出針對性的評價。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或信息化社交平臺,設立討論主題,師生各抒己見,對課堂“細節”做出自己的評價;教師還可以在社交平臺上設置類似學習課程的練習測評內容,請學生課后進行練習自測。

  同時,針對個別學生的特定問題,可以由學生本人以自愿的各種方式開展在線交流,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個別輔導或評價。這樣,信息化交流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有效優化了教學評價,也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性。當然,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所起的只是服務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因而要避免在整個教學過程全部依賴信息化手段的“電灌”做法——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全部用大屏幕顯示出來,而教師僅充當一名放映員的角色;另外,過于絢麗的資料不僅會大量耗費教師的精力,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使其忽視了重要知識。展示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知識,這些手段只能對教學有“錦上添花”的作用,絕不能夠“喧賓得主”。

【談信息化地理教學反饋論文】相關文章:

談地理教學中的論文教學法04-30

談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學科論文04-27

重視教學反饋的效果的地理教學反思05-02

[中學地理論文]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04-30

[中學地理論文]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04-30

談地理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教育論文05-03

談地理視聽教學04-30

談目標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教育論文05-04

教學過程的客觀反饋論文05-03

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教育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