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及其解決策略教育學論文
一理解能力薄弱及其解決策略
(一) 理解能力薄弱的表現
理解能力薄弱是初中地理教學中常見的疑難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需要理解的地理知識, 在表達學習成果時不知從何談起, 不能準確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成了地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之一。這個問題難就難在學生對地理學的兩大特點—地域性和綜合性了解不夠。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地理事物的特征, 對地理事物的感悟不深;二是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強, 頭腦中沒有一幅活的地圖, 因而也就不能把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分布和變化規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或解釋其要義。
(二) 理解能力薄弱的解決策略
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 采用層次分明的具有系列性的設問是增強學生理解能力的關鍵。該教學策略的基本操作要點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 找話題,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第二, 閱讀地圖與文字資料, 觀察景觀圖片或模擬實驗, 增加感性認識。
第三, 提出質疑, 深入探究, 理解原理。
第四, 釋疑討論, 推理結論, 鞏固練習。
第五, 反饋實踐, 驗證提高。
該教學策略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找話題與創設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生活, 這樣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教師提供的景觀圖片、閱讀資料要具有典型性和思考性, 這樣有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三是教師要熟練把握課程標準, 將教材轉變成學材, 使教學內容問題化, 問題層次化與系列化, 將教學過程變為問題解決的過程。下面以“認識亞洲”為例加以說明。
(三) 傳統教學策略在“認識亞洲”中的運用
傳統教學策略中的講授式完成亞洲地理的教學。主要教學環節如下。
1. 閱讀亞洲地形圖, 學生在圖上找出亞洲主要的高原、山脈、平原等地形, 師生共同歸納亞洲地形地勢特點。
2. 在亞洲地圖上找出長江、恒河、鄂畢河等主要河流名稱, 指出它們注入的海洋。
3. 閱讀亞洲氣候類型圖, 找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 教師重點講解亞洲東部和南部氣候特點和成因。
4. 鞏固練習學生通過填圖練習和回答問題等方式表述自己的學習結果。課堂檢測結果證明, 學生對亞洲主要的地形區分布、主要河流分布及水系特點、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 但對于地形、氣候、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說不清楚。
(四) 改進后的教學策略在“認識亞洲”中的運用
改進后的教學策略強調對教材進行教學化處理, 把教材變成重要的學材, 采用探究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行亞洲地理的教學。主要教學環節如下。
1. 猜想質疑激發興趣。
教師提供兩幅學生熟悉的圖片, 及長江三峽景觀和黃河下游“地上河”景觀;采用設問的方式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該話題上。你們誰能說出這兩處景觀是那條河上的?這兩條河的流向有什么共同之處?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上來。進一步設問:除了長江和黃河之外, 亞洲還有哪些大河?它們的流向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翻書查圖, 大致找出了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等, 但對于河流的流向卻是七說八不一, 找不出河流流向的共同特點。通過“猜想質疑, 激發興趣”這一環節, 使學生達到了發現問題, 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
2. 仔細觀察深入探究。
亞洲各大河流流向各有不同, 它們的發源地有什么共同點嗎?各大河中上游與下游相比, 地形有什么不同?農業生產與人民生活有何不同?教師提供一些景觀圖片, 如青藏高原雪山及藏民生活景觀, 蒙古高原草原牧場景觀, 印度風情景觀, 長江中下游魚米之鄉景觀, 西伯利亞針葉林景觀等, 以及相應的閱讀資料。
學生通過查閱亞洲地形圖能夠逐一找到長江、黃河、恒河、湄公河等大河發源的地形區——青藏高原, 以及鄂畢河、黑龍江大河發源的地形區——蒙古高原;各大河中下游的地形區學生也很容易找到, 像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等。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位于亞洲的什么位置呢?各大平原又位于亞洲的什么位置呢?學生經過進一步觀察與交流, 就能歸納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高原山地集中分布在亞洲的中部, 受地勢影響, 許多大河都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向四周分流, 并在各大河的中下游地區沖積成面積廣大的平原。
3. 釋疑討論推理結論。
既然不能從地形、河流等方面解釋亞洲各大平原生產、生活特點的不同, 能不能換個角度從其它因素考慮, 比如氣候因素等?學生通過讀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及鄂庫茨克、上海、孟買等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歸納出了氣候與農業生產及生活的關系。即亞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嚴寒, 夏季短促涼爽, 不適合農作物生長, 但適于針葉林生長, 因此當地居民主要從事林業生產。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溫、降水適中, 適合種稻米養魚蝦。恒河—印度河平原屬熱帶季風氣候, 旱、雨兩季分明, 旱、澇災害頻發, 居民多從事種植業。
4. 反饋實踐驗證結論。
學生通過調查家鄉農業生產與地形、氣候、河流的關系, 進一步驗證地形、氣候、河流等地理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它們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達到了知識運用與知識延伸的目的, 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落到了實處。
二難于把握的拓展教學及其解決策略
(一) 拓展教學難點在于“度”的把握
地理教學中運用拓展式設問, 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開拓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好拓展的“度”, 一直是教學中很難處理好的問題。地理新課程標準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拓展學習成為可能, 也使課堂更具有多變性和不可把握性, 這些都增加了拓展教學的難度。學生的思緒像鳥兒, 可以呼扇著翅膀在廣袤的天地間翱翔, 教師要使孩子的思緒像被牽在手中的帶線風箏, 隨心所欲地收放。使其自由飛翔的同時, 又能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圍繞著一個中心展開想象和思維, 使拓展教學有序、有質的進行。“放”和“收”看似簡單的兩個動作, 但何時放?放到什么程度?如何收回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都需要教師在拓展設問、拓展教學的過程中在“度”上下工夫。
(二) 拓展教學難點解決策略
1. 把握拓展設問的角度
在進行拓展式設問和教學時首先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置要注意“角度”。角度選的好, 教學效果就好, 角度新穎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講“我國的人口”就可從“作為一個獨生子女, 你認為對自己的發展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切入點是學生自己, 能抓住學生的心, 很快就能引起學生熱烈的反響、討論和發言, 也就把孩子的思緒放了出去。
2. 夯實拓展設問的基礎
拓展設問的問題, 學生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生活體驗、或者是運用工具獲得信息的能力, 教師的“放”就有了物質保證, 就國家的人口基本國策來說, 學生除了有生活的親身體驗外, 對其了解也有一定深度, 還可和自己的長輩進行多角度比較, 每個學生都可參與到其中。
“獨生子女”的問題看似簡單, 但它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更深層次的是“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起到的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等正面影響和引起人口老齡化、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養等負面影響”, 這里就有知識和能力遷移提升的過程, 所以, 在設置拓展式問題時還要注意, 有一定“難度”和“跨度”。
拓展式設問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 激發學生興趣, 拓展起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體驗學習的過程, 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 為進一步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程, 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奠定基礎, 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教師如能很好的控制課堂節奏, 是完成教學任務, 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得到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升華尤其是在過程與方法上得到很好的體驗, 享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郭榮兵.中學地理教學, 以學生成長為本[J].教育現代化, 2016, (22) :294-296.
[2]王森, 張勝前.20年來我國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變化及啟示——以“世界的居民”一章為例[J].教育現代化, 2016, (24) :142-143.
[3] 王娜.20年來我國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的變化及啟示——以“世界的居民”一章為例[J].教育現代化, 2016, (24) :144-148.
[4]王亞南.如何科學地運用地理圖像發展學生的智能[J].林區教學, 2006 (05) .
[5]常根寶, 駱菊玲.新課標下地理圖像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甘肅教育, 2004 (12) .
[6]李瑞蓮.地理教學要充分發揮地理圖像的作用[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 (04) :68-69.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及其解決策略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缺失與解決策略論文04-27
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其教學簡論(巢洪政)04-28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4-30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的論文04-27
在數學教學中實行解決問題的策略06-14
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應用及其策略04-29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論文04-28
幼兒教學中太空沙教學的策略論文04-27
幼兒教學中教育活動策略研究的論文05-01
語文教學中的暗示策略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