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2)
話,以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拍變換拍子,七聲商調式。全曲由兩部分構成。 歌曲為山歌風,旋律悠揚、親切。第一部分節拍變換頻繁,節奏變化較多,旋律顯得自由、舒展。四樂句均以強拍弱位起音:前兩樂句開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區轉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樂句平和起句,仍具有樂句間大的起伏的特點;第四樂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敘述性的口吻描繪了山坡、青草、山花、笛聲,回顧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節拍一致,以襯詞起句,似牧童吆喝聲的新的音調出現,與前部分形成了對比。隨后運用變化重復的手法與第一部分緊密呼應,弱位起句改為弱拍起句,隨著主人公的疑問,“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斷起伏、下行,音調有些傷感。當確認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學讀書的好消息,旋律上揚,音調明朗起來。結束句出現全曲最高音,并延長,似乎要將好消息傳向四方。 這首歌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大背景,表現了在祖國飛速發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上學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調。四樂句的一段體結構。 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切分節奏的運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氣。第二樂句作第一樂句節奏的完全重復,只是采用了嚴格的模進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樂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現了全曲最高音“mi”,抒發了牧童內心涌動的快樂情感。第四樂句節奏做適當變化,旋律線逐漸下降,歌曲的情緒也漸漸平靜下來。 第二段歌詞采用卡農的二聲部處理方式,第二聲部比第一聲部晚一小節進入,變化了主旋律,由于聲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樂情緒更為活潑、歡快,最后有力地結束在主音“do”上,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美的審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2/4拍,五聲徵調式,一段體結構。 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感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放牛歌》不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節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實在是適宜低年齡學生演唱的好兒歌。 第三課 手 拉 手 教 學 目 標 一、通過聽《讓我們手拉手》、《鴨子拌嘴》,唱《一對好朋友》、《數鴨子》,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二、能反復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三、能結合聆聽歌(樂)曲,創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表現小鴨的生活。 四、能準確地讀出兩聲部帶詞的節奏。 教 學 內 容 聆聽《讓我們手拉手》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內容? 聽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復聽歌曲,隨著歌曲的自編動作表演。 聆聽《鴨子拌嘴》教學基本要求 1.聆聽《鴨子拌嘴》,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鴨子的生動形象,感受樂曲強弱所帶來的變化。可激發學生的興趣,講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聽樂曲,提示哪里表現出小鴨叫,哪里表現出老鴨叫。 3.想像音樂描繪的情景,分小組討論每一情景是怎樣用打擊樂配合的。 編創與活動1.這是結合本課安排的一個創造性練習。 提示學生看圖并自選打擊樂器,模仿鴨子的走路或叫聲,制造出小鴨的故事。 2.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教師可提示學生加上人聲。 3.分小組編制、表演。再一組組表演給大家看。 表演《一對好朋友》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聽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師可提示學生拍擊節拍,隨著歌曲準確地輕輕地拍擊。 2.說一說歌曲唱出了什么內容?你聽到了什么?簡短地敘述歌曲內容。 3.聽范唱錄音,輕聲有感情地讀歌詞。 4.隨錄音填唱歌詞。 5.分小組演唱,比一比哪一組學得快。 6.學生之間展開評價,找出不足。實現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1.結合歌曲《一對好朋友》安排好一個參與歌曲表現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在歌聲哪幾處加上牛或鴨的叫聲比較合適。 2.分組演唱,請每一名同學加上叫聲,試一試,看哪一種加入更好。 3.選擇出最合適的一種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 表演《數鴨子》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歌曲的錄音,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 2.分小組邊唱邊表演,自編動作。編創與活動 1.這是一個二聲部讀拍節奏的練習。一個鴨子在“吹口哨”,發出“du”的聲音,其它幾只鴨子叫“ga”。請同學們按著節奏讀一讀,拍一拍,再把兩種聲音合起來。 提示:鴨子的叫聲可分小組處理成有一定力度變化,可表現各種情緒的。 2.分小組設計,并表演給大家看。 編創與活動 1.認識四分休止符。不告訴名稱只告訴休止一拍,應提示學生以四分音符為一拍。 2.連續拍擊 ×O×O×O×O:‖ 3.看看歌曲《數鴨子》中有幾個“O”。 4.學會歌曲后,跟著老師唱譜。 提示:唱到“O”時怎么辦? 教 學 建 議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二、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聲更有表現力。 三、教師可預先準備一些圖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學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 材 分 析 1.童聲獨唱《讓我們手拉手》 《讓我們手拉手》是一首朝氣蓬勃的創作歌曲,4/4拍,大調式。 歌曲以昂揚的音調,歡快的旋律,富有特點的節奏構成。第一部分樂句間附點音符和休止符的運用,形成了具有推動力的節奏,使得歌曲緊湊,具有張力和跳躍感。歌詞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團結能戰勝困難,歌唱了團結就是力量。 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區起唱,音調激昂、寬廣、富有號召力和時代氣息,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心愿:把鮮花獻給父母,把忠誠獻給祖國。歌曲以其熱情的旋律,號召小伙伴手拉手、團結一致共同奮斗。 2.民間打擊樂《鴨子拌嘴》 《鴨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順編創的打擊樂曲。 在陜西民間“打瓜社”(演奏打擊樂的班社,亦稱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鴨子拌嘴》這首同名樂曲,但其結構短小,沒有情節性構思。作者在編寫這首樂曲時,取材于西安鼓樂《五調坐樂全套·中呂粉蝶兒》的開場鑼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鴨子拌嘴》,并以新的帶有情節性的構思,充分運用音色、音量,打擊樂器不同的敲擊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變化對比,生動的描繪了鴨子拌嘴的情景。 樂曲一開始,用小鈸的獨奏來模擬鴨子沖破黎明時的寧靜引頸鳴叫,頓時將聽眾帶入可愛的鴨群之中。人們仿佛看見一只調皮的小鴨,拍著翅膀飛出鴨棚,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接著用悶擊的小镲聲,模擬老鴨“嘎嘎嘎”的叫聲,仿佛與小鴨在對答呼應。其間兩只高低不同的木魚敲擊出的“各的各的”輕盈活躍,與云鑼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節奏均勻地結合在一起,不禁使人們聯想到鴨群在河岸邊蹣跚而行時的情景。此后,小鈸水镲、圪垯鈸、大鑼、木魚、云鑼六器齊鳴,樂聲時而輕快、時而熱烈,還不斷穿插鴨子的鳴叫聲,描繪出鴨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戲的場面,栩栩如生。突然響起了小鈸與水镲的交替敲擊聲,此起彼伏,互不相讓,鴨子拌嘴,吵得不可開交。在一陣熱烈的樂聲之后,又響起輕盈的木魚和云鑼聲,漸緩漸弱地,猶似一群饒有風趣的鴨子,昂首凸肚,搖搖擺擺漸漸遠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該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樂舞》中。該曲于1983年被第六屆亞洲音樂論壇評為優秀音樂作品,并榮獲1984年全國民族器樂作品創作比賽二等獎。 《鴨子拌嘴》故事 1.天蒙蒙亮,鴨棚門一打開,一只小花鴨急忙竄出門,“嘎嘎嘎”地歡叫起來。鴨媽媽緊跟在后,拉開那又粗又低的嗓門和小花鴨對唱著。它們拍打著翅膀,一步一搖地漫步在空曠的場地上。 2.鴨群擠滿了場地,趕鴨的爺爺一聲哨響,它們興沖沖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聲,“噗噗噗”的腳板撲地聲交織成一片,好不熱鬧。 3.鴨群來到了河邊,它們爭先恐后地躍身入水,盡情嬉戲。有的如箭離弓,飛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鉆入水底,尋覓吃的;有的伸長脖子左顧右盼,悠閑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聲伴隨著鴨子互相逗趣。 4.天色漸漸晚了,該回家了,鴨子紛紛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趕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聲不絕于耳,移動著的鴨群在斜陽余輝下漸漸遠去。 3.歌曲《一對好朋友》 《一對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間音調寫成的創作歌曲。2/4拍,徵調式,一段體結構。 歌曲的旋律活潑,節奏緊湊,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塊去放鴨和牛,一塊唱著歌回家轉的情景。歌頌了小朋友間真摯樸素的友誼。歌中“哩嘍嘍”吆喝聲的加入,為歌曲增添 了樂趣,使得歌曲更為生動。 4.歌曲《數鴨子》 《數鴨子》是一首具有說唱風格的創作歌曲,4/4拍,六聲宮調式,歌曲說唱結合【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2)】相關文章:
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2)04-25
人音版小學第12冊音樂教案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八冊教案04-25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1)04-25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6)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全冊教案(5)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