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小兒辯日》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兩小兒辯日》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兩小兒辯日》教案1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執一詞爭執不下。就連象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滲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實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借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語言文字的信心,并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1、根據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課文動畫朗讀,課文內容,重點詞語、句子及其意思。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激起學生辯論:
教師: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今年多少歲?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并說出理由。
2、 導入:
教師:大家剛才辯論得真激烈,不過答案老師會在下課時告訴大家,而且要看同學們這節課的表現。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與辯論有關的文章-----《兩小兒辯日》。(教師板書題目,學生讀題。)
3、質疑: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4、過渡:教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那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相信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滿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環節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話題,激起了學生的辯論,自然引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初讀課文。
1、 教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看看讀音,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讀了課文后,文中除了寫了兩個小孩,還有誰?(教師板書:一兒、一兒、孔子)
3、 以前你對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梢允强鬃由健⒀哉摰。)
4、 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5、 教師:剛才同學們第一次讀課文,讀的時候有什么困難嗎?
學生:說說朗讀中的困難。(如:不易斷句,有些不順口等。)
6、 教師:大家在學習中能善于發現問題,很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課文朗讀,大家想不想聽。(課件:動畫情景,課文朗讀)
教師:大家認真聽朗讀,看看別人是怎么停頓、斷句的,認為必要的,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
學生:聽朗讀,作記號。
7、教師:有收獲嗎? 學生:交流在朗讀上的收獲。(如某些地方的停頓、斷句、某個字的讀音,語氣等。)
8、教師對個別難的地方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
孔子東游,見 兩小兒 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 日始出時 去人近,而 日中時 遠也!币粌阂 日初出遠,而 日中時 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 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 遠者小 而 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 滄滄涼涼,及其日中 如探湯,此不為 近者熱 而 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 為汝 多知乎?”
強調:知=智 讀音 zhì
8、教師:讓我們學著課件里那樣在同桌那里讀一讀。認為讀得好的,就給他在書上畫一棵五角星。
學生:同桌互相讀,評價、畫五角星。
9、 教師:有多少人得到了五角星?(看學生舉手人數)看來效果不錯。
教師:一起讀給老師聽聽。(學生一齊讀課文。)
[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是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沒有回避這個難點,而是直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說出困難,其實也就抓住了朗讀的基本要領和方法。再讓學生在美妙的動畫和音樂中欣賞范讀,不但對朗讀指導有水到渠成的作用,更是讓學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最后通過畫五角星的辦法,肯定了學生的進步,樹立了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
二、深入理解:
1、 教師:大家再次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結合課后注釋,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句子的意思?
學生:讀文,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2、 交流:說說你已經知道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W生回答時,教師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和意思。并相機強調個別重點詞句的意思。(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富有智慧啊?
3、 總結方法:你們是怎么理解到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學生:交流方法。(如結合課后注釋,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已有知識、多讀等。)
4、 還有不理解的句子嗎?誰來幫幫他?(讓學生知識資源互補。)
(學生回答時,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的意思。)
5、 教師:出示課件:出示詞語、句子,讓學生搶答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6、 教師:誰能在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用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方式鞏固句子意思)
學生:先同桌互相講,再抽學生在班上講。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注釋和其他一些方法理解句意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所以教學中重在進行方法總結和指導,并采用說一說,幫一幫,講一講等多種形式加以了鞏固。]
三、品讀課文。
1、 教師:過渡:剛才這位同學故事講得很生動。而這么生動的故事。我們的古人用簡短精悍的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我們中國的古文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2、 教師:在你的印象中,古人是怎樣讀課文的呢?(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大家也想象古人那樣把課文味道讀出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抽生讀)
3、 評價:教師:他像嗎?哪些地方像?哪里還不像,味道還不夠?你 認為應該怎樣讀?(請點評的學生讀一讀,老師還可以適當點撥)。
4、 教師:誰還愿意讀一讀》(抽學生讀,觀察學生表情,信心足不足。)
教師:老師再幫幫你,給你配上音樂。(學生配樂朗讀)
5、 教師:美嗎?讓我們大家一起像他那樣讀一讀。
學生:全班配樂齊讀。
[在理解了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讀,并配上音樂。創設這樣的情境,仿佛把學生帶入了中國幾千年的燦爛的文化中,更加激發了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喜愛和對文言文的興趣。]
四、升華拓展。
1、教師:在這場兩千多年前的辯論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是什么?理由呢?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教師相機完成板書)
2、教師:孔子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是怎么做的呢?(不能決也)孔子那么知識淵博的人,面對兩個小孩的提問,他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可見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實事求是)(教師板書)
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教師相機板書:勇于探索)
4、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可以是文言文的特點?梢允亲x書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質給自己的啟示等)。
5、教師:對呀,我們不但要像兩個小孩那樣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還要像孔子那樣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識是無止境的,兩千多年前孔子無法回答兩個小孩的問題,可現在科學發達了,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那么兩個小孩誰對誰錯,為什么?
下節課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課后積極收集有關資料。
五、作業: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六、下課時,老師向學生揭曉自己的真實年齡。(次環節一定不能忘記,這既體現了教師尊重學生,守信,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七、 板書
日初 日中
一兒 日初近(大) 日中遠(。 勇于探索
兩小兒辯日 一兒 日初遠(涼) 日中近(熱) 學無止境
孔子 不能決也 實事求是
《 兩小兒辯日》教案2
一、解題
師:同學們,今天要舉行一場很有趣的辯論賽,不過辯論的雙方是距離現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看到這個課題,你知道一些什么?
生1:我知道它寫的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生2(搶著說):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太陽的遠近。
生3:他們爭得不可開交。
生4:我還知道連孔子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師:看得出同學們認真預習了課文,也善于動腦筋,同學們,這兩個小孩爭辯的話題竟然難住了一代圣人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現在想通過什么途徑弄清楚這個問題什么?
生:讀
二、自學釋疑
師: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吧!
1、范讀
2、領讀試讀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ㄊ箤W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么困難?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三、合作匯報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匯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口頭敘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
師:你想怎么樣去學習這篇課文呢?誰來建議建議?誰的建議最好我們就用誰的方法。
。▽W生談方法)
師:我也有幾種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你們想知道嗎?(老師介紹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誦讀)和根據本文可采用的好方法(辨論、表演))
師:這么多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呢?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吧!可以獨自學習,也可以合作學習。
。▽W生自學課文)
五、學生匯報。
師:看樣子大家都學得差不多了。誰來匯報一下?
(估計有分角色朗讀、辨論、表演等形式,在學生匯報時可引導其他學生的評價。)
六、研讀課文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七、拓展。
師:在文言文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故事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呢!你們想去嗎?那么趕快行動吧!
八、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伙伴聽,并考考他們。(必做)
2、試著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三人行,必有我師。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溫故而知新。
(4)學而時習之。
《 兩小兒辯日》教案3
【前示】這是一堂研究課。教學內容《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知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老師依據自己對學生和教材的通體把握,以學定教,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同時,比較注意文本的價值取向,注重積極的互動作用,使得整個教學設計及其演示頗見教學功底和個性。
[上課]
(旁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學,誰能闡釋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1:我認為此句是告誡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2:我認為這句的意思是說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切忌不懂裝懂。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觀點。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湯問》里記載的一則傳說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一聽這個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想!
【評點】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聽其言,察其人”,使學生從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啟發,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當然也激發出學生學習本課的濃郁興趣。
師:好——下面請聽配樂朗誦《兩小兒辯日》。
(放錄音。用投影儀顯示本課的學習目標:1、熟讀理解課文;2、復述故事情節;3、分析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師:這篇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很有情趣,哪些同學聽了錄音之后,能為我們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課文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四位被選中的同學的聲音在教室里響起。)
師:同學們評判一下,他們朗讀得如何?
生1:我覺得“小兒乙”讀出了爭論的語氣。
生2:我覺得“孔子”讀出了老夫子的語氣特征。
生3:“旁白”的普通話真好。
師:是啊,老師也認為他們讀得非常好。這些同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聲音聽起來親切、自然。好!下面我們向他們看齊,集體將課文朗讀一遍。
。R讀)
師:故事雖短小,卻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誰起來為我們復述一下故事情節?
(倆學生復述故事)
【評點】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要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古文的韻味。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教者顯然明白這一點,同時也考慮到了《兩小兒辯日》屬于寓言體裁,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
師:文中兩小兒為什么爭斗?
生1:他們在爭辯太陽離地球的遠近。
生2: 他們一個認為早晨太陽離地球近,一個認為中午太陽離地球近。
師:那他們爭論的依據是什么呢?
生1:一個是從形狀的大小來判斷的。
生2:另一個是通過觸覺來感知的。
生3: 我們認為他們兩人都是從自身的感覺上來說的,一個是從視覺上說的,另一個是從體膚的感覺上說的,都不是客觀實際。
師:好,說得真好!掌聲鼓勵一下。ㄕ坡曀钠穑┩瑢W們不僅對課文理解深入,而且還有自己的觀點。我們學語文,就是要像這樣,有主見,有獨特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文中的兩小兒就具有這種大膽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大家知道,古時候自然科學還不發達,人們能夠用自己的切身經驗去理解去想象,這點精神是可嘉的。同學們想想,兩小兒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學生議論紛紛討論后自由發言)
生:老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呢?
師:這問題提得好,說明這個同學很有思想。其實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是14960萬公里,地球每天圍繞太陽作自轉,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會因早晚而改變。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來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云氣消散,就顯得小,這是視覺差異。另一小兒認為早晨涼快,中午熱,是因為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而中午太陽的熱度正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近。請進一步注意:兩小兒最終爭論不下,問到了孔子,作為大學問家的孔子是怎樣回答的呢?
生:(齊讀)“不能決也!
師:孔子為什么不能決?他為什么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
生1:我認為孔子應驗了他在《論語》中提出的觀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2: 我認為孔子不想和兩小兒爭辯。
生3: 我認為孔子的態度實事求是。
師:同學們,我們做學問是應該像孔子一樣實事求是,還是“強不知以為知”呢?
生:要誠實,不要不懂裝懂。
師:大量事實證明,做學問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會后患無窮。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這樣的例子呢?
生:南郭先生吹竽的故事就告誡我們要誠實,不要裝懂。
師:老師也講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給大家聽。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知道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別嗎?”我愣了一下說:“大的叫大黃魚,小的叫小黃魚。”同學們面面相覷,最后一個大膽的同學說:“老師,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別在鱗片的大小和尾柄的長短。”我一下傻了眼,我知道這就是強不知以為知帶來的后果。希望同學們要謹記我的教訓,不要效仿。好了,短小精悍的故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將課文試著背一下,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照著書讀。
(同學們試背課文)
師:真不錯!
【評點】有機進行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富有成效地對話,體現“課標”當中的新理念。教者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交流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及自己的看法等等,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對學生的觀點和闡釋并不強求一致,而且不失時機地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鼓勵了學生謀求思維的廣度和多面性。在不會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依據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對話,兩小兒的對話(含轉述)共87字,宜于誦讀,則適當地要求學生用一節課背下課文來,以培養學生的想力及對對語言敏銳的感悟能力。
師: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把它編成一段課本劇,現場為同學們表演一下。
。ㄗg一陣騷動,片刻后有10位同學舉手。師分別請出兩組同學上臺表演。演出完畢后掌聲響亮。)
師:演出非常精彩!這充分說明同學們很有表演天賦,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為將來成為表演明星而努力奮斗。好,接下來大家根據以上同學的表演,著手將本文改寫成一篇記敘文。注意:要淡化文言成分,強化故事情節。
。▽W生動筆改寫,教師巡回視導;然后就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評議。)
【評點】創設古人與現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時空的界限,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演”與“讀”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以“演”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從而調動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最后設計“改寫”這個作業,使語文課內的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師:(小結)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明白了以下幾個道理:①做任何事情都要誠實; ②要有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
[下課]
【總評】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著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秲尚恨q日》的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古文教學類似于古詩,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本文的人文內涵基本上有兩種理解:贊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或肯定兩小兒敢于嘲笑孔子,挑戰權威。課堂上學生的感悟都沒有錯,因為教師特別注重學生掌握知識的生成過程,強化了學生體驗、感悟、情感目標的生成,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真正主人。
教者善教。從警句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基礎上對閱讀文本重新加工改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演、練,讓學生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充分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并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富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中學路分明。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腦想、口讀、身演、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
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流暢,脈絡清晰。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曾經指出:“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作為《初中學生“讀寫創”教學研究》實驗課題的成員,教者注重了引導學生入知識之門,上科學之路,學會如何學習。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運用知識,這節課還是可圈可點的。
《 兩小兒辯日》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后習題。
3、搜集關于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名言警句
或: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他也說過許多精辟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二、師引入文章
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
三、解題
。ㄒ唬 師: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ǘ 生:兩小兒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
。ㄈ 根據題目,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ㄋ模 師梳理一下問題,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
四、解文
。ㄐ〗M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么?觀點是什么?朗讀,匯報)
(一)了解兩小兒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畫。
3、 反饋。
4、 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下面的注釋理解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 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ǘ┝私鈨蓚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師: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 找句子。
3、 反饋。
4、 師:你們能根據下面的注釋說說這一段話的意思嗎?生分四人小組學習。
5、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6、 你對這兩個孩子的辯論有什么評價、看法呢?生應了解到兩個孩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敢于辯論的精神。(自以為有道理)
。ㄈ 誦讀
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
(四) 你們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總結歸納:
1、 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于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2、 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ㄎ澹┥钊肓私饪鬃樱瑯淞⒖鬃有蜗蟆
1、 師:孔子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么樣了呢?
2、 生反饋:孔子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孔子的知識又很多呢?
3、 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么想?
4、 生: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 師.總結。學無止境。
五、背誦這個故事
《 兩小兒辯日》教案5
教學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蘊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課時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學習本文的生字,讀準字音;第二課時重點分析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標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 (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么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后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 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么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 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么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 (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 兩小兒辯日》教案6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兩小兒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質疑釋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緊扣特點說教材
《兩小兒辨日》一課語言簡潔,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對話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反復誦讀,理解故事內容,并復述故事。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重點: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三、說教法
由于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在詞語、句式方法差別較大,學生學習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堅持師生互動的原則,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練中創”。
四、說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與疑。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導入時,我就讓學生從課題的“辯日”進行提問,讓學生主動探究。
2、讀書入境法
?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討論法
?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團體協作能力,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他們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智力互補,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學流程
。ㄒ唬┏踝x生疑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后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導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為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創設情景,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ǘ┦熳x成誦
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把握好范讀這一環節,通過教師聲情并茂、流暢自如的范讀,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的興趣。同時,通過教師節奏分明的范讀,把語句的停頓、詞語的語氣輕重選擇等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引導學生聽,體會交流,準確把握節奏和輕重音,為誦讀乃至背誦奠定基穿?采用領讀、伴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并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ㄈ┳x中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教學本課時,對于理解文意這個難點,可采取結合注釋,反復吟誦,自悟文意的方法來突破。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誦讀古文的能力,增強了感性認識,也為學生的理解從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導學生結合注釋,逐詞逐句讀,逐詞逐句悟。通過誦讀感悟,明白課文講的是兩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問題,以及他倆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從而對整篇課文有了總的整體認識。
。ㄋ模┲v述拓展?
?當學生對課文《兩小兒辯日》有了感性認識之后,上升到理性認識成了學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和續編故事,在學生講述續編故事中,學生通過再造想象,填補和豐滿了課文的空白。如:續編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后,孔子會怎樣,有的學生說:“我想孔子會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的`學生說:“孔子會說‘雖然人們稱我為圣人,說我博覽群書,可宇宙無限,知識無窮,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呀。所以我還要多看書多學習,多找資料豐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蘊。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五)辯論內化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獨到見解,對“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中有無變化”會形成三種認識:其一,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遠,中午近”;其二,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近,中午遠”;其三,會有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認為“太陽距離地球一天內沒有變化”。為此,根據三種觀點,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張揚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品質。辯論結束,教師在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給學生播放《宇宙與人》的錄像片,讓學生到廣闊的宇宙中,認識自然,追求客觀真理,體現我們開放而鮮活的語文教學。
《 兩小兒辯日》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游、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智乎
。、了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并達到熟讀成誦。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標
1、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薄⑦@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并結合印發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病⑽闹猩婕暗挠嘘P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游、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復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后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
。、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復述的程度。
。场⒅笇W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說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課后擴展:安排一節語文時間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熟讀理解文章。
。、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蘊涵道理的理解。
。、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么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么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 初讀題目能獲悉什么信息?
⑵ 兩個小孩在爭論關于太陽的什么問題?
。病⒋蠹艺n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注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场⒎謩e范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著復述課文
。怠⒔馕稣n文
⑴ 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么?(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它……)(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 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兒甲: 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ㄒ蕴柎笮∨袛嚯x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 近(熱如探湯)
。ㄒ愿杏X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 對于兩小兒辯日,孔子這么大個學問家也不能決也,說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 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斗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并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场⒃俅卫首x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并且嘗試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 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游弋于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布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復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 兩小兒辯日》教案8
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一次選編的文言文,其意圖是讓學生逐步了解文言文這一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運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為初中更多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秲尚恨q日》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教學中,我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激活中國,孕伏方法、整合目標,使學生輕松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圓滿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活中國
應該說,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他們對此既新奇,又有點畏懼,猛一看,初學的都是新知,其實,文言文也是來源于生活,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語言經驗中就有許多關于文言文,只是大家全然不自覺而已: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使之成為認知的中國,新知的生長點,對建構文言文初步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合乎由易到難,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我采用成語導入,古裝戲錄像展示,拉近了白話與文言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懼感,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用現代白話講述課文的故事內容,大大降低了學生疏通文章,理解內容的難度,在讀熟課文,對照注釋,理解文章時,采用小班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實際理解,討論,校正,因大家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相關不大,都能各抒己見,觀點也易于接受,最終形成正確的見解。課后,布置學生讀讀說說文言文《守株待兔》、《拔苗助長》等文言文,由于故事內容為大家所熟知,新舊互見,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孕伏方法
任何事情有方法可循,問題就可迎刃而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和學貴得法就是強調了這一點。誦讀,有助于形成文言文的語感和積累文言詞匯,是學習文言文基本方法,教學中,我注重誦讀訓練,深得其法。上課伊始,教者聲情并茂朗讀,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并告訴學生,等他們淀粉地這篇文言文,也一定讀得像老師一樣好,甚至超過老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接著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到讀熟為止,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并討論該怎樣讀每一句話,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證券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讀,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最后一齊背誦,這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把文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同時,加強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系,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匯句式去學習文言文,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如理解問其故時,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樣說,怎樣寫,讓學生明白兩者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同而已,在學習文言文的起步就孕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生升入中學乃至終生學習都將受益匪淺。
三、整合目標
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的科學,過程的優化以及最終目標的達成度,讓學生初步地感性地認識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讓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詞等,是知識與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這是情感,價值觀目標。從學生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誦讀,古今的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討論屬于過程方法目標。三個維度目標,彼此交融,互相整合,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精神,在教學中,將這些目標進行整合,有力地保障了整體目標的實現,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 兩小兒辯日》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章。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去”“湯”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鬃佑终f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板書課題,解釋課題——兩小兒討論關于太陽的問題。)
附注:
(1)【原文】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于知道的真諦。”
。2)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苯忉專郝犃怂脑,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從陳國逃往蔡國后,也沒得到蔡君的重用,常發“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感慨,一天發現弟子宰予中午還在睡大覺,氣得說宰予是朽木不可雕,弟子們趕緊來安慰孔子,孔子說今后聽其言而觀其行,好自為之
二、溫習舊知:
1、教師指出需掌握的重點文言詞語
。1)東游:名詞做狀語,向東;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距離。
(5)及:等到。
。6)則:就。
(7)此不為:是。
。8)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9)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指天氣很熱。
。10)決:裁決,判斷。
。11)孰為汝多知乎:孰,誰,哪個;為,通“謂”,以為,認為;汝,你;知,通“智”,智慧。
附注:通假字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異體字:同一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事實上,第一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后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還,顧反為女殺彘!保ā对託㈠椤罚┚渲小芭本痛怼叭辍。
通假字的成因:
。1)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2)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钡谝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后人都這樣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3)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于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借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附注: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時候,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呢?有時候是有一定之規的;但是有一些字還在形成當中,沒有一定之規,可能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也可能使用一個同音字表示那個意思,這個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當時,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時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又例如"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天姥》)",按照一般的情況,應該寫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這個辦法一直保存了下來,以致20世紀的孫中山先生也按照這個辦法寫,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其不獲實行也如故(《黃花岡》)""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原來的字,能夠代表很多意義。后來為了減輕這個字的負擔,便造了一個新字,可是,古書上還是舊字。在后來的人看來,那舊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例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活板》)版"那個時候使用"板"。"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后來為了減輕"板"的負擔,專門造了一個"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數的情況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因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墒,由于從古到今,讀音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不一致。例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通假字"讀"代替了本字"逗"。"讀"音dú,"逗"音du。
復習通假字,千萬不要離開課文去死記硬背,而要把它們放在句子當中去記憶,這樣記憶才牢靠。下面列出常見通假字的表。根據通假字的讀音,按照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讀音順序排列。
2、特殊文言現象:
。1)通假字:
為,通“謂”,以為,認為。
知,通“智”,智慧
。2)古今異義:
去:(古)距離;(今義):離開所在地到別處
湯:(古義):熱水;(今義):煮東西的汁液
。3)省略句: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去人)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去人)遠,而日中時(去人)近也。
3、教師總結文言直譯的方法。
總結:留——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掌握規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補——省略詞句,定要補上。換——古語白話,注意轉化。
調——遇上倒裝,調整語序。
三、以讀促思:
1、教師配樂誦讀課文,請學生聽完課文后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兩個小孩爭論有關太陽距離人遠近的問題,相持不下請孔子作評判,孔子也不能決斷。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較長句子的合理停頓。劃出兩個孩子的觀點及其依據的句子。
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么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他是從視覺來判斷;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里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他是從觸覺角度判斷。兩小兒采用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判斷,難免意見不一致。
兩個孩子的觀點和依據雖不同,但他們都是從感官經驗出發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的感官往往會誤導我們。比如將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似乎筷子浸入水下的部分彎折了,這就是光的折射導致視覺的錯覺。
3、實際上早晨中午太陽距離地球是一樣的,大小也相同,為什么早晨較中午看起來大些,中午較早晨熱些呢?
明確: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峰、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一下,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是一樣的。至于地面溫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太陽高度角。早晨,太陽斜射,同束陽光照射的面積大,單位面積上得到的太陽輻射少;同時,因為斜射陽光通過大氣層的厚度大,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輻射散熱,日出前后地面熱量虧損到極大值,因此,早晨氣溫低,顯得涼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陽高度最大,陽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熱量集中,另一方面陽光通過大氣的厚度小,太陽輻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熱量盈余,氣溫已經升高,因此中午就熱得多。實際上對于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來說,早晨和中午日地距離的微小差別根本不會影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
4、兩個孩子的觀點雖是錯誤的,但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么?
明確: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5、孔子對兩個孩子爭論的態度是什么?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說說你從中得出的啟示。
明確:孔子"不能決也"?鬃幽苷_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于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發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鬃記]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四、吟詠誦讀:
1、誦讀訓練:各小組自由誦讀,請帶上你們的情感態度,讀出文章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也讀出你們對這個小故事的體會理解。
2、先配樂齊讀全文一遍,然后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說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后兩句說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后,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3、各小組推選一個代表配視頻誦讀。若哪位選手遇到困難自己的組員可立即支援。
五、總結歸納:
一、積累文言知識:
古今意義、通假字、省略句、省略量詞、反問句、重點實詞、文言斷句。
二、啟示:
1、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
2、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有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要實事求是;
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結果就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客觀科學地分析事情。
三、學習方法: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歸納總結積累文言知識
以讀促思探尋文本主旨熟讀精思成誦反復品位
六、拓展閱讀:
盲人識日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叭罩疇钊玢~盤!笨郾P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叭罩馊鐮T!睊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自盤而至鐘,自燭而至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
導讀:要想了解某種事物,一定要接觸它、觀察它,通過實踐了解它。單憑道聽途說,走馬觀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注釋:[1]眇(miǎo):原指一目失明,這里指雙目失明。[2]捫:摸。[3]揣:摸。[4]龠(yuè):古代竹制的管樂器,像笛,比笛短。
兩小兒辯日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內容。
。2)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
(3)學會有計劃地整理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
1、文意的疏通,文言詞語的積累和文章蘊含意義的挖掘。
2、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和評價身邊的人。
3、了解有關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系的天相知識。
學習內容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最早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的思想不但進步,不斷成熟。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并隨時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樣式記錄下自己對身邊世界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墒,大學問家也有遭尷尬的時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文章充滿了思辯的智慧和冷靜的思考!秲尚恨q日》記載了兩小兒對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的辯論,告訴我們要敢于探究,并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塊:
第一塊:見兩小兒辯斗。作者把兩小兒辯斗的故事放在孔子東游列國的途中,暗示讀者:孔子作為大教育家、政治家,學識非常淵博,再加上周游列國,一定比常人更加見多識廣,這個穩穩當當的開頭和戲劇化的結尾形成強烈的反差。
第二塊:聽兩小兒辯斗。這一部分的內容采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兩小兒辯斗的具體情況。首先兩小兒各提出自己的觀點。甲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認為: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接著兩小兒各自從自我感覺的角度陳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兒從視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太陽大,中午太陽小,因而太陽初出時離人近而中午離人遠。乙小兒從觸覺的角度出發,認為早上溫度低而中午溫度高,說明太陽初出時離人遠而中午離人近。
第三塊:評兩小兒辯斗。兩小兒對于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有自己鮮明的立場和觀點,又有聽上去讓人難以駁倒的事實依據,因而連大學問家孔子也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不僅如此,還遭到兩小兒的奚落。
由于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文化思想的局限性,即使是大學問家,也不可能了解這個方面的天文知識,其實兩小兒的說法都不正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看太陽,就顯得太陽大;中午云氣散盡,就顯得太陽小。夜里,太陽照到地面的熱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熱。其實,不管太陽是大還是小,人的感覺是冷還是熱,都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但正是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辯斗,啟發了人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時也告訴人們要正確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語言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主體部分采用對話的形式,在簡單的言語中,作者善于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一句是“如車輪”,一句是“如盤盂”,從視覺的角度具體地說明了太陽的形狀和大小。而“則其日中如探湯”則采用類比的寫法,從觸覺的角度,說明了太陽給人的感覺。此外,文章在語言上最大的特點是三次運用反問句,這些反問,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肯定和對大學問家智慧的懷疑。這都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細細品味的地方。十三四歲,正是如夢如幻的年齡,處于這個階段的中學生們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肯質疑,有主見。但又往往容易自以為是,犯以偏概全的錯誤,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積累了一定文言實詞的同時,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正確、客觀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
研讀與賞析
1、文章藝術特點:本文較好的體現了《列子》一書的藝術特點,一是文辭簡約,一是描摹生動。
本文共117個字,通過對話來表現人物,展開情節,層次分明。同時,文章描摹生動,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描摹太陽的形狀用了“如車輪”、“如盤盂”,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特色,又形象生動。另一方面,文章的語言錘煉到位,極富表現力:如“滄滄涼涼”一詞,就把清涼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結尾一個“笑”字,更把兩小孩當時的俏皮和嘲諷的'形象刻畫出來了,倍增諷刺效果。
2、孔子東游時,見兩小兒辯斗,為什么主動去“問其故”?如何理解孔子問之后“不能決”并且受到兩小兒的嘲笑這一內容?
孔子游學,本身就帶有學習和傳播儒學的目的,見兩小兒辯斗而主動去“問其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連圣人也不能免。《列子》屬于道家著作,而孔子是屬于儒家學派,又以博學著名,因此《列子》里寫這個故事,有意譏笑孔子的無知。
學法指導
1、反復朗讀文章,熟讀釋疑。
2、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積累。要注重對文中“辯斗”、“盤盂”、“滄滄涼涼”、“探湯”等重點字詞進行理解和積累?梢酝ㄟ^流利地朗讀古文,來培養文言語感;可以復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培養閱讀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對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可以自己搜集資料,課堂交流;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這樣可以開闊思路,提高文言文個性化閱讀能力。
4、要學習古人探求自然,大膽質疑和務實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養。
《 兩小兒辯日》教案10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么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么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么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教學目標:
1.學會“盂、孰、汝”3個字,會寫“盂、孰”2個字。
2.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課文。
5.體會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質疑的品質,懂得認識自然,探索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地質疑。
6.感悟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參考注釋讀懂每句活的意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搜集有關太陽離我們遠近的科學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我們中華民族是古老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我們有舉世聞名的古代“四大發明”,有著無數的善于觀察,勤于思索、勇于創造的古代科學家、發明家。我們的古人是有著無窮的聰明智慧的。你聽,有兩個古代的小孩兒,他們在為太陽爭論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初讀課文,指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教師幫助解決。
3.再讀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學生自學。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詞、句,在文中記下來。
、仆ㄟ^看注釋、查字典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就記下來。
、切〗M內交流討論:講自己對詞和句子的理解,再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內容;對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討論解決。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學生匯報自學結果,老師對難理解的詞句或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給以點撥指正。
、颇馨衙烤湓挼囊馑歼B起來,說說課文的內容。
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分角色讀;通過讀來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教師點撥。
、倏鬃訓|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辯斗:辯論,爭辯。
其:他們(指兩小兒)。
故:緣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谝粌喝眨骸拔乙匀帐汲鰰r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以:認為。
去:距離。
日中:正午,中午。
句意: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而中午時離人遠一些!
、垡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
句意: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中午時離人近。
、芤粌涸唬骸叭粘醭龃笕畿嚿w,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到。
盂:古代盛飲食的圓口器皿。
為:是。
乎:是文言助詞,表示疑問。
句意:第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上的篷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盤子一樣小,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菀粌涸唬骸叭粘醭鰷鏈鏇鰶,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探湯:把手伸到熱水里去。
湯,熱水。
句意: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暖和,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⑥孔子不能決也。
決:裁決,判斷。
句意:孔子也不能判斷誰是正確或錯誤。
、邇尚盒θ眨骸笆霝槿甓嘀?”
孰:誰。汝:你。知:同“智”,智慧。
句意: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文章的主要內容。
孔子在路上遇到兩個站孩兒在爭論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雙方各有根據,爭執一下,連孔子也無法裁決。
2.文章層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孔子看見兩小兒在爭辯,向他們詢問原因。
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點敘述了兩小兒是怎樣爭辯的。
第一層(第2、3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觀點。
第二層(第4、5自然段):寫兩小兒各自的理由和依據。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寫孔子和兩小兒的態度。
3.再讀課文,體會辯斗過程。
(1)對于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兩小兒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并且都從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們誰也不讓準,最后請孔子裁決,可博學的孔子卻也無法作出判斷?磥,這是一場勢力相當的辯斗,讓我們用朗讀再現當時兩小兒辯日時的精彩。
(2)分角色指名朗讀課文。
(3)學生分組分角色再讀課文。
①師:兩小兒都找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生讀)
②師:兩小兒毫不相讓,據理力爭。(生讀)
③師:兩小兒越爭越激動,堅持己見。(生讀)
(4)師:兩小兒你爭我辯,雙方相持不下,只好請博學的孔子來裁決,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孔子這么有學問、有智慧的人卻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當孔子不能決也時,兩小兒便情不自禁地笑曰——(生齊讀最后兩小兒說的話)。
四、明理啟智,引導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歸納。故事體現了兩個小孩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2.引導探究:在兩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到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你能否為兩小兒的說法做一個公平的裁決呢?讓他們心服口服。
從科學角度來說,文中兩小兒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實際上,早晨與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具體理由略)
六、課堂小結:
大自然充滿奧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都蘊含著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會帶給我們許多驚喜、許多收獲,你會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直與科學為伴。
七、作業設計
l.比一比,再組詞。
辯()盂()孰()辨()孟()熟()
2.背誦課文內容。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小學的文言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接觸一下文言文,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這種與白話文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的漢語表達方式,為中學的文言文教學起到鋪墊的作用。小學生在剛剛接觸文言文時,由于對文言文的語法特點和文言文的實詞和虛詞完全不了解,妨礙了學生比較順利地理解課文內容,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嘗試采用文白對讀的方式教學《兩小兒辯日》,即引導學生先讀白話文翻譯,再讀文言文原文,最后文白對讀。這樣做的想法有兩點:
1.降低難度,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學生先讀白話文翻譯,就可以在讀文言文時做到對其內容一讀就懂,化解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難點,使學生覺得文言文并不難學,防止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2.強化對比,便于學生對文言文形成感性認識。同一個故事內容的兩種表達方式有很強的可比性,學生在對讀中淡化對課文內容的關注,而重點關注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從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這樣就把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了接觸、感受、發現文言文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也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三個生字,“盂”“滄”“湯”;
2.能正確、流暢、富有韻味地朗讀課文,在文白對讀中了解課文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的一些特點;
3.閱讀科普文章,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科學知識。
教學準備:
1.電子課件;
2.課文《兩小兒辯日》的白話文翻譯;
3.介紹相關科學知識的文章《〈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寓言故事,這故事發生在2500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不知名的小孩兒。
板書課題,指導“辯”字的字形字義。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閱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
1.讀通白話文課文既然是辯論,就要了解兩小兒為什么事而辯,是怎么辯的,也就是各自的觀點和依據是什么,辯論的結果是什么。請你快速讀課文,把它讀得正確、流暢,自學不認識的字。
(學生練習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自學生字詞。)指導學生練習朗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
2.理解故事內容兩小兒為什么事而辯?各自的觀點是什么?各自的依據是什么?
。ǔ鍪拒嚿w、盤和盂的圖片,讓學生比劃一下兩者的大小。)指導學生練習朗讀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指導朗讀的語氣,并練習背著說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依據。練習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這個“笑”是一種什么笑?
3.練習表演,強化故事形象。教師扮演孔子,兩名學生扮演兩小兒,表演這個故事。
三、閱讀文言文《兩小兒辯日》這篇白話文《兩小兒辯日》記敘這個故事用了200多個字,其實它是一篇古文的翻譯。古人寫文章是用文言文,那么,用文言文記敘這個故事用多少個字呢?只用117個字。
我們來看看古人用文言文是怎樣記敘這個故事的。
1.讀通文言文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請你自學5分鐘,把這篇文言文讀下來,再對照剛才發的譯文,了解文言文每句話的意思。
。▽W生自學、交流。)指名讀文言文《兩小兒辯日》,一句一句地讀,學生說出每句話的意思,練習朗讀,并說出課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讀文言文要讀出它的韻味,關鍵是注意斷句和語氣。
范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指導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讀出文中的語氣。
3.文白對讀,背誦課文教師一段一段地讀白話文《兩小兒辯日》,學生讀或背文言文《兩小兒辯日》。
四、交流學習感受我們學習了白話文《兩小兒辯日》和文言文《兩小兒辯日》,你覺得讀文言文和讀白話文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感受。
五、拓展學習相關內容。
1.介紹孔子出示孔子畫像及生平,出示孔子格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閱讀科普文章指名讀《〈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一文,請學生簡要說說兩個小孩分別錯在哪里,教師用電子課件演示相關的科學知識。
3.你還喜歡這兩個小孩嗎?說說為什么?
六、布置作業把課文背熟,用自己的話為爸爸媽媽講這個故事。
教學目標:
1根據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兩小兒辯日》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于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具準備:
課件:搜集孔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導入新課。
1、引導:“三人行必的我師焉!薄爸疄橹恢獮椴恢侵病!
你們知道這兩句話是誰說的嗎?(孔子)
2、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課件孔子的頭像并簡介孔子?鬃釉谀銈兊男哪恐惺且粋什么樣的'人?(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想知道嗎?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請大家跟老師讀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把課文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畫出來,同桌交流。
2、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
課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頓的地方打上“/”。學生在書上做好標記,練讀,反復讀,并讀給同桌聽。既要讀好停頓,又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
3、選擇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老師隨機指導朗讀。
4、聽老師范讀。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輕重、語速、語氣。
5、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結合插圖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看課后注釋,把課文讀懂,知道課文講了幾個人,講了他們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師板書。
(一兒、孔子、一兒、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注釋自由讀懂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在組內交流,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記下來,等會兒在全班交流。
教師先列舉一句作示范讓生明白怎樣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組織交流。先由小組長交流本線不懂的問題,再抽幾位學生說說整篇文章的大意。
4、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再讀課文,并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1釋帶點的字,并說出這句話的意思。
a.問其故。b.及其日中如探湯。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d.孰為汝多知?
2課文講的是兩個小孩在爭辯的問題。
a.太陽離人的遠近問題。b.太陽在不同時候的大小問題。c.太陽的不同時候的冷熱問題。
3對這一問題,兩個小兒的看法截然想反,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畫出來。
4小兒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別畫出課文中相關語句。
5、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注意重點語句的朗讀指導。
6、分組齊讀3、4小節。
7、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四、研讀課文感悟寓意。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能難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難不倒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孩子們,你們愿意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幫他們解答嗎?
2、學生匯報自己查找的資料和對問題的解答。
3、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和討論,你們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學無止境,勇于探索,大膽質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謹慎,實事求是)
5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五交流學法,培養能力。
1我們是采用什么方法學習這篇文言文的
2課件出示: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3小結。我們可用這樣的方法閱讀自己喜歡的文言文這里老師給你們推薦幾篇文言成語小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
六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同學們!我們通過讀看找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下面準備了幾分快餐,歡迎你們自行選擇。
1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
一位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來到遙遠的古代,巧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
2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問題的答案以及當今科技發展的現狀……
3手機與太陽有關的資料舉辦“你對太陽知多少“的探究活動。
4寫讀后感,讀《兩小兒辯日》后所想到的。
板書設計:
一兒:近(大)遠(小)。
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
一兒:遠(涼)近(熱)。
《 兩小兒辯日》教案11
一、 引言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基本理念。
選自《列子·湯問》的《兩小兒辯日》一文屬于傳統經典篇目,但它出現在新課程標準與理念統攝下的新教材中,教學設計就應該跳出傳統教學的框子。
為此,在教授此課時,我嘗試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力求達到“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學目標 ,力爭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我校領導積極抓住這一契機,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于今年三月帶領高、初中教師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蘇洋思取經學習;他們還親自驅車前往陜西師大拜訪“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創始人張熊飛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傳授給教師。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究學習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高潮,在這種轟轟烈烈的教改氛圍中,每位教師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則更無立身之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切實體會到: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關鍵在于課堂。為此,在教授經典古文《兩小兒辯日》一文時,我特意設計了一套全新的為初一學生所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適逢市教研員李亞紅等 一行三位專家到我校檢查新教材課改進展情況,聽了我這節課;當時陪同聽課的還有我校教學副校長和語文組同仁,共計十位老師。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疏通文義
懷著滿腔的激情,邁著自信的步伐,我踏進了初一七班的教室。“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其中有一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睂W生異口同聲地隨聲附和?吹酱蠹仪榫w高漲的樣子,我很滿意,接著講下去:“這句話是講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不懂裝懂?鬃舆說過:‘聽其言而觀其行’,即要從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去判斷他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說呢?《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請同學們朗讀《兩小兒辯日》一文,并借助課下注釋,也可以與同桌討論,看誰能疏通一下這篇課文?”
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大家有的眉頭緊蹙,認真思考;有的大聲誦讀,書聲瑯瑯;有的激烈爭論,各不相讓…….幾分鐘后,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講臺,疏通課文。他話音剛落,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糾正說:“孔子東游中的‘游’不是‘旅游’的意思,而應為‘游學’。”我表示肯定后,又趁勢問到:“‘湯’古意為‘熱水’,哪個成語中有此義呢?”略作沉思之后,幾位同學脫口而出:“‘赴湯蹈火’!笨吹酱蠹姨骄康呐d趣已萌發, 我又因勢利導:“兩小兒辯日的焦點在哪里?為什么會有不同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如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熱火朝天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兩兒辨日的焦點在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一兒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兒是用體溫感覺的,所以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我隨即以簡潔的詞語板書:
日始 日午
一兒:近 車蓋 遠 盤盂 視覺 獨立思考
一兒:遠 蒼涼 近 探湯 觸覺 勇于置疑
這樣,既緊扣課文內容,又使大家一目了然。
2.深入探究,研讀賞析
然后,我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他們抑揚頓挫的朗讀,把文中的韻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其他同學也隨之深深地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提出新的問題:“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兩三分鐘沉靜后,大家紛紛舉手。
生1:“這是自豪的笑,兩小兒認為他們的問題難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們感到很自豪。”
生2:“這是嘲諷的笑,因為人們都認為孔子無所有知,無所不曉,但兩小兒發現并非如如此!
生3:“這是痛苦的笑,因為像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天下還有誰能解答呢!”
…….
大家的爭辯愈來愈激烈,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我歸納道:“每位同學的見解都很正確,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應給予肯定。那么,我們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決’一句呢?”
生1:“說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誠實!
生2:“孔子那么有學問的人還有不懂的知識,說明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學海無涯苦作舟’。”
生3:“說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生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生5:“應該學習兩兒獨立思考,勇于質疑的精神!保ㄍ瓿砂鍟邯毩⑺伎,勇于質疑)
……
這次的發言毫不遜色于前次的辯論,大家各抒已見,爭先恐后,聽課的'老師也都微笑頷首,課堂氣氛達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遷移,創新拓展
我又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把教學引入到“拓展、遷移”環節:“假如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小兒說些什么?讓我們共同表演一出《新兩小兒辯日》。”頓時,課堂沸騰了起來,大家踴躍舉手,有的同學急得甚至站了起來。我把講桌搬到教室一側,空出地方做臨時舞臺。三位同學初生牛犢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臺表演起來: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學時看到太陽像車篷那么大,中午放學時太陽卻像個小盤子,你說,太陽不是早上離我們近而中午離我們遠嗎?”
生2:“不對不對,今天早上我上學時還穿著毛衣,中午放學時我只穿了件襯衣還覺得熱,應該說太陽早上離我們遠而中午近才對呢”。
“不對不對!……”
正當“兩小兒”唇槍舌劍的時候,扮演孔子的生3擺出一副智者的樣子,慢悠悠地走了過來:
“你們兩個說得都有道理,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其實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云氣看太陽就顯得大些;而中午云氣散去,太陽自然就會顯得小些,這是我們視覺上的一個錯覺。再者,太陽早上斜射,我們自然就會感到涼些;而中午直射,我們就感到熱些。其實,太陽不論早上還是中午,離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都是14960萬公里!
“哇——”教室中發出一片驚訝聲,大家都為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現代科學知識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狀:“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佩服佩服!”
課堂上立刻爆發出一陣笑聲,隨即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整節課在聽課老師的頷首默許中結束。
四、教學反思
1、一位哲人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設計本課時,我巧妙地讓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輸進現代科學知識,配以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鮮活地走到我們面。我驚奇地發現,學生童稚的內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從他們流暢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上,我可以參透到他們預習是多么的認真,體驗到他們成功后又是多么快樂;也深切感受到換一種教法﹑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展示自我的妙處。只要給他們一把鑰匙,智慧的大門就會敞開在他們面前。
2.再老的課文,只要肯花心思,總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自己對教學有沒有更高的追求。
3. 再新的設計,如果脫離了雙基的落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就不能算是好的設計。任何時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沖昏頭腦,而導致課堂流于形式。
《 兩小兒辯日》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及孔子謙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讀題釋題,談話激趣質疑定標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兩小兒辯日》,課題意思是_____看到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呢?
2、學生提出各自的問題,教師調控引導,避輕就重,導入學習課文;
3、檢查預習
、僬n文主要講什么?主要人物是誰?還講到誰?
、谡n前已查閱資料,誰來介紹孔子?誰能背《論語》中的一、二句話?
二、以讀為本,目的'明確,層次清楚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次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聽錄音,用筆在需停頓處打上“/”,結合理解,在重音字詞下打“△”,輕讀的打“●”;
3、跟錄音讀
4、請個別學生展示讀、比較、評價。
三、先扶后放,疏通文意
1、學習第一句話,指導理解;
2、總結剛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學生按此方法自己理解下文;
3、學生理解文意,小組內互相說說;
4、全班交流;
5、小結;
6、個別學生復述故事。
四、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資源共享
1、兩小兒爭辯的問題究竟怎樣解答?你查到哪些資料,怎樣解答兩小兒爭論的問題?
2、每個合作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自己查詢資料的所得。
五、布置作業
1、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
2、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的問題的答案,以及當今科技發展現狀。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近大遠小近熱遠涼
孔子不能決
《 兩小兒辯日》教案13
課前活動:看西藏美景,配以師的講述。
我來自美麗西藏,大家在美麗的武漢,今天我們走到一起,相信我們可以合作得很愉快,大家有信心嗎?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呀,大家知道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美以外還特別有趣,你看:
出示大屏幕:辛。
師:在兩個辛之間加上一個什么樣的部首可以構成幾個不同的字。
生:我覺得加一個言字旁可以組成辯字。
生:加瓜可以變成瓣字。
生:加纟旁可以變成辮字。
生:加一撇也可以變成辨字。
師:真不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當中也有一個辨字。
師:師板書,指導辯的書寫(左邊的豎要寫成豎撇)。
師:課題中的辯你怎么解釋的?
生:我認為是爭辯的意思?
生:兩個小孩爭辯太陽有關的信息。
師:這個辯字就是爭辯什么?
生:爭論太陽。
師:我們來齊讀課題。
生齊讀兩遍課題。
師:兩小兒到底在爭論太陽的什么呢,昨天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你初讀古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古文很難理解,看了注釋以后又很好理解了。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是中國從古代傳承下來的。
生:初讀古文后很難理解。
師:好不好讀啊。
生:初讀古文后我覺得很繞口,讀得很不順口。
師:不好讀是吧,讀不懂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收獲,也為我們學習古文指明了方向。愿意聽老師讀一讀嗎?
生:愿意。
師:現在聽老師讀,你可以畫一畫,注一注。
師配樂配畫現范讀古文。
師:怎么樣?
生鼓掌。
師:聽了老師的范讀,你從老師的讀法中聽出來什么?
生:聽出來太陽很大,大如鍋蓋,也聽出小了,小。
師:老師把大小的感覺讀出來了,還有嗎?
生:讀出兩小兒辯日時非常自信非?隙ǖ恼Z氣。
生:聽出了孔子十分為難不能決斷的樣子。
生:我了解到讀古文時一定要把標點符號停頓的感學讀出來,顯得古文很有味道很詩意。
師:真不錯,要讀出韻味來。同學們,你們愿意讀一讀嗎?
生:愿意。
師:你們來自由地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非常投入,誰愿意來讀一讀。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讀得很好,博得陣陣掌聲)。(指導熟為汝多知乎)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我們應該給予分子他們什么呀!
鼓掌!
師:那里老師在這里要糾正一下,最后一句熟為的為在這里讀為(wèi)同我們經常說的所謂的謂一個意思,表示說的意思,大家讀的時候注意一下。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課前提出來古文不好讀,現在知道怎么解決這個難點了嗎?
生:我覺得讀古文應該先把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把字音讀通這樣就好讀了。
生:中國有一個成語那就是熟能生巧,只要我們多讀幾遍一定能把那些難讀的古文讀流利。
師:真不錯。也就是反復讀多讀。那么同學們讀不懂怎么辦?
生:可以上網查資料。
師:還可以怎么辦?
生:讀不懂可以看書看注釋。
生:讀不懂應先自己想一下不懂詞語的意思,如果還想不通,再查字典結合上下文學習。
師:你很會學習。所以說我們學習這篇古文就要做到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那么同學們你們再次自讀課文,結合注釋輕聲讀,看看這篇課文給我們講了怎樣的故事,開始吧。
學生讀課文。
師:讀好了,同學們,俗話說書讀百遍。
生:其義自見。
師:是其義自見(現)這是一個多音字,不讀見。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東游的時候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簡述課文大意)
師:看來你把整篇文章讀通了,誰能簡要地說一說。
生:孔子向東游行時看見兩個小孩爭辯,兩個小孩請他判決,他卻不能。
師:非常好?鬃邮钦l呀,誰來說說。
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學問字,擁有弟子三千。
生:我知道孔子的名字是名丘字仲尼。子是古代是有學問人的尊稱。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上網查資料。
師:你很會學習?鬃邮窃谑裁辞闆r下看見兩小兒的。
生:孔子是在東游時看見的'。
師:原文怎么說的,一起讀。
生讀。
師:游在這里怎么解釋?
生:旅游。
師:有沒有不同的見解?
生:我認為是學習的意思。
師:為什么?
生:我覺得孔子沒有時間去旅游。
師:贊成他的說法嗎?
生:我不贊成,我認為還是旅游。
生:我覺得孔子是邊游玩邊學習。
師:綜合了他們倆的意思,非常好。這個答案我覺得非常棒?鬃幼鰹檫@么了不起的人,剛才這個同學看到了出門游玩是必不可少的,出門講學也是應該的,所以這里的游作為游學是最確切不過的了,這是書上沒有的,趕快在書上注一下。
生:老師,我不同意你們的說法,孔子那個時候應該是周游列國,孔子學問非常大,但他并不認為是這樣,他周游列國是為了向別人學習,所以我認為這個游是學習的意思。
師:我們簡稱游學,綜合在一起,把你的意見和同學的意見綜合在一起,他在學習過程中也在游覽祖國山河。如果你還有意見,我們課下在爭論,好嗎?
生:好。
師:為什么這里還要有一個斗字。
生:因為他們爭論得很激烈,雙方都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師:我們來讀一讀。
生讀。
師:能背下來嗎?
生背。
師:同學們我們小伙伴之間也經常發生一些辯論,為了表明各自的觀點,我們看看,兩小兒各持的觀點是什么?趕緊讀讀第二節。
生讀第二節。
生:其中一個小孩子說日出時太陽開始離我們近,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遠,第二個小兒說日出時離我們遠,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能讀一讀原話嗎?
生讀(不夠通順)
師相機指點,不要緊張,慢慢來。
師:誰再讀讀第二節。
生:我想先說說我的觀點。
師:請你先讀讀,我們這個班很活啊。
師: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非常流利,但沒讀出個性,我認為應該這樣讀。
生讀。
師:出示課件,我們再讀一下他們爭辯的兩個觀點。
生讀,師指導。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譯一譯這兩句話。
生根據古文大至說出意思。
師:非常好,這里面哪一個字是距離的意思?
生:我認為第一句話去是距離的意思。
師:愿意把這句話再讀一讀嗎?
生讀句子。
師:讀得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句子。
師:讀是讀通順了,意思也懂了,但是還缺少一點兒韻味,這里的“也”是語氣詞,相當于“啊”,請大家再讀一讀。
生再讀。
師:通過這句話的學習,我們不但知道了兩小兒辯日時的觀點,第一個小兒認為日始近,日中遠,而另一小兒則相反,日始遠,日中近(板書)。
師:同學們,既然要辯論,當然有自己的理由,下面的學習,希望自己去完成,學習三四節,看看兩小兒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這次希望你們自己讀懂。可以在兩人小組中議一議。你讀原句他來議,或者你議他讀原句,可以嗎?
生:可以。
兩人小組互議師巡視指導個別詞。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讀了,現在先讀讀這兩句話。
生讀句子“日初出大如車蓋……涼乎!
師:聲音很洪亮,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
師:剛才在自己讀古文中,很多孩子提出什么是車蓋和盤盂?看來你們都沒有見過是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圖片師介紹。
師:現在都知道了吧,我們請人譯一譯。
生:說譯文。
師:譯得怎么樣!
生:好。
師:兩小兒在辯論的時候陳述的理由是什么,一個小兒的理由是──另一小兒的理由是──,兩小兒在陳述自己的理由時,他們都說了一句在句式上極其相似的話,你能找到嗎?
生:我覺得是這兩句。(此不為……;一個小孩說……。)
師:那么同學們我們來看兩小兒陳述句從句式上看,這兩個句子都是什么句子?
生:反問句。
師:平時我們用反問句時,有什么好處?
生:比陳述更確定的語氣。
生:表達得更強烈些。
生:反問句可表達出本身的觀點。
師:你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平時我們發現的確是近大遠小,他們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
生:很自信。
生:理直氣壯。
生:不服氣。
生:意志堅定。
生:還有一股傲氣。
師:怎么表現出來。
生:可以讀出來。
師:你讀讀。
生讀(臺下老師鼓掌)。
師:讀得真不錯。
師:一起來讀一讀。
師:兩上兒對自己的理由充滿自信,老師來引讀,男生讀一兒,女生讀一兒。
師:兩小兒辯得不相上下,這時候孔先生來了,于是兩小兒讓孔子分一分誰對誰錯?鬃幽軟Q斷嗎?
生:不能。
師:能判斷嗎?
生:不能。
師:古人中怎么說?
讀指導一些字的讀音。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熟怎么講?
生:誰,哪個的意思?
師:那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誰說你智慧很多啊?
師: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孔子卻不能決意,孔子當時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生:孔子很無奈。
生:當時非常慚愧。
師:這也應了他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師:至于太陽到底是遠?
師:文章僅僅117字,讓我們看出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的學習態度,還讓我們體會到了兩小兒勇于探索,不恥下問。
通過今天的學習,以后要學會。
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討論交流明道理。
【板書】
一兒:日出近 遠小近大
日中遠
兩小兒辯日
一兒:日出遠 近熱遠涼
日中近
《 兩小兒辯日》教案14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積極主動的對話過程。教學過程中應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搭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整合課內外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理解字詞句,讀出古文的韻味,感悟人文內涵,達到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語言,在讀中體會寓意,早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能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感知寓意,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具準備:孔子圖片、課件、學生搜集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孔子圖片)你們知道這是誰嗎?你對孔子有多少了解?
2、那么孔子是不是這樣做的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小故事告訴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列子三篇》中的第三篇《兩小兒辯日》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理解課題并質疑。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初讀課文,想想讀后有什么感覺?(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2)你打算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
。ɑ貞浺郧皩W習文言文的方法:反復讀,結合注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說通順---)
。▽W生總結后,課件出示讀書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根據剛才大家總結的方法再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可在需要停頓的地方畫上斜線。
(2)讀給小組同學聽,還可以跟小組同學說說故事的大意。
3、檢查讀書情況。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評價。(教師可作適當點撥)
(2)齊讀,讀出古文的韻律美。
。3)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
過度:大家已經熟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大意,現在我們來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好嗎?(課件出示問題)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可在書上圈圈、點點、寫寫。
2、小組交流自學所得
3、全班匯報交流,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怎樣理解“笑”字。
5、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大意。
過度:兩個小孩為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而爭論不休,你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這樣的場面嗎?
6、分角色朗讀課文。
7、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系實際,讀寫結合。
師:大學問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這么簡單的問題不能決也,難怪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故事講完了嗎?
1、想一想,假如你是孔子,你會怎樣想,怎樣說呢?把你的想發泄出來,如果你想用白話文寫,你自然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了,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古人說話的韻味,可以用文言文寫。
2、學生寫話。
3、交流匯報,師生評價。
4、此時,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五、感悟寓意,超越文本,升華主題。
1、孔子不能解決兩小孩提出的問題,難道孔子真的沒有學問嗎?那為什么解決不了?
2、那么時至今日,我們是否能很好的會大量小孩提出的問題呢?
(學生讀課外搜集的有關這方面的材料)
3、聽了這些材料,明白了兩小兒爭論的.結果怎樣了吧?
4、盡管兩小兒的看法都不正確,但我們從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示,說說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示?
5、《兩小兒辯日》不僅辯出了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兩個小孩,也辯出了一位實事求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孔子,這是什么,這不是知識,這是知識下面再加一個太陽(板書:智),這是智慧。
人生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讓我們記住《兩小兒辯日》中那兩個智慧的小孩和哪一位智慧的孔夫子吧!
6、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六、作業:
1、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2、想你的親朋講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聽聽他們的評價。
附:板書
兩小兒辯日
近(大) 遠(。
故 不能決
遠(涼) 近(熱)
《 兩小兒辯日》教案15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舞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
樂讀趣學 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么部首,兩邊像是什么?是誰聰明,事實勝于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那么,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 背誦 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 自學釋疑
1范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著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么。(生讀)感覺如何,有什么收獲?
讀不通順就是收獲,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范讀)聽懂些什么嗎?
(必要的范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著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后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獲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 兩小兒辯日》教案】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案01-24
《兩小兒辯日》教案01-11
《兩小兒辯日》教案01-14
兩小兒辯日教案【優秀】11-13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選19篇)01-09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3-04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07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18
《兩小兒辯日》教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