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6)
歌曲分為主歌(第一樂段)和副歌兩個部分。主歌包含兩個平行樂句(前樂句4小節、后中插入了“ ”的節奏,可用拍手表示增強了少年歡樂的情感抒發。 第二樂段歌曲曲調舒展,“ ”、“ ”等節奏的運用,把跨世紀的一代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祖國未來的希望表現得十分貼切。歌曲在反復后句尾是結束在全曲的最高音,熱情地表達了祖國的少年兒童對美好的明天充滿著熱切的心情。 4.歌曲《叮鈴鈴》 這是一首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的歌曲,曲調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 ”作為本歌的主導動機,旋律流暢,情緒歡快、活潑,它描繪了在綠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們趕著羊群發出內心的歡樂歌唱,抒發了對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熱愛之情。前奏一開始,連續2小節的十六分音符:“ ”仿佛使人聽到了清脆的鈴聲。歡快的氣氛為歌曲作了很好的鋪墊。第一、二樂句在旋律和節奏上基本相同, 帶有陳述的性質。第三樂句,突然出現了短小的動機:“ ”并配以間奏,是鈴聲與回聲的模擬。 最后一句“ 是對前面聽到的吆喝聲和鈴聲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擴充,采用了襯詞加滑音的唱法和二聲部的效果,烘托出一個交織在一起的熱鬧場面,從中聽到了鈴聲、吆喝聲、琴聲等,表現了牧童趕著羊群悠閑自得地歌唱著的情景。 這首歌曲,對力度和速度變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較高,特別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強了歌曲的鄉土氣息和口語化特點。“#5”音可視為地方特色音。 第七課 雨 花 教 學 目 標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樂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現各種各樣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嘩嘩的大雨,乃至狂風暴雨……它帶給人們無限遐想,我們則從音樂中感受到各種各樣的聯想與想像,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2.用自制樂器等創作自己的音樂作品——主題為“雨”。 3.進一步唱好二聲部合唱。 教 學 內 容聆聽《踩雨》 教學基本要求 1.這首歌曲與本課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內容,(同一詞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構思、風格也不一。如果說前者是幾個人在玩踩雨的話,那么這首歌則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賞《踩雨》。 設問:歌曲表現出怎樣的情景?什么地方能產生回聲? 3.再次欣賞《踩雨》。 談話:聽了兩遍《踩雨》,也唱過了另一首《踩雨》,能說出他們的同工異曲之奧妙嗎? 4.選擇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邊欣賞歌曲邊輕輕為歌曲伴奏。 5.小結: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樂趣所在。 聆聽《雨滴》 教學基本要求 1.主題名稱導入:我們用歡快的歌聲,表現了雨花,鋼琴是怎樣描繪雨滴聲? 2.初聽樂曲的第一主題片斷。 你能聽出鋼琴彈奏的雨滴聲嗎? 3.誰愿意到鋼琴上來試試彈奏這雨滴聲! 4.欣賞樂曲第一樂段。設問:這一樂段給你什么感受? 5.欣賞樂曲第二樂段。 設問:這中間樂段在情緒上與第一樂段對比起什么變化? 6.介紹肖邦創作背景及生平。(見樂曲分析) 7.聆聽全曲。如果班級中有學生能演奏此曲,請她(他)來演奏,效果更佳。 8.小結:雨滴帶給人們遐想……。 聆聽《暴風雨》 教學基本要求 1.復習四年級(上)《羊腸小道》的第一部分。 設問:這段音樂你們聽到過嗎?它的名稱是——?內容是——? 師生回憶四年級(上)《回聲》中及聆聽過的《羊腸小道》。 2.出示教學標題——暴風雨。 這段欣賞曲是繼四年級聆聽的《大峽谷組曲》的第五樂章。 3.初聽第一部分。 從樂曲的旋律中聽到了你熟悉的主題嗎? 從本樂曲的標題名稱中,你認為這段音樂是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暴風雨前的寧靜) 4.初聽第二部分。 從這段音樂的音響中,你想像是怎樣的場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5.聆聽全曲(第五樂章)。 要求:邊聽邊用神態動作……表現你對音樂發展過程的感受。 6.小結:這與《踩雨》、《雨中》就不一樣了,是暴雨了,但還是表現了雨的主題。音樂的表現變化無窮。 創作活動 1.根據本課內容學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單獨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音樂——命題創作。 2.構思: 從命題出發構思內容框架。根據框架選用素材進行創作。 3.因為是命題的自由創作,所以各種形式不限。 如:用各種音響的先后交織出現,組成一幅《狂風暴雨》;再如:用數首表現“雨”的歌曲串聯起來,加上打擊樂器、串聯詞等。還可以小品形式、藝術造型、舞蹈等等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創作。 4.創作展示。 表演《踩雨》 教學基本要求 1.夏日的雨聲——沙沙沙;赤著腳丫踩在雨中——叭叭叭。這聲音能構成美妙的音樂 嗎?請聽歌曲《踩雨》。 2.聆聽范唱。 誰能模唱開始的兩小節“沙里格沙”?說明他既非常認真地聽,又代表他的記憶力非常強! 3.我相信全體同學能自學唱出前面12小節曲調,注意輕聲唱,不要影響周圍同學。 4.聽鋼琴彈接下去的8小節。尤其是這8小節中的最后兩小節曲調,有些難度,有一個什么節奏? 5.把歌曲的20小節曲調連起來唱一唱。 6.最后8小節曲調很容易,但注意有兩小節稍有變化,要看仔細,唱準確。7.要帶著歡樂、活潑的心情,表現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響為歌曲伴奏。 8.誰在夏天的雨中踩過雨?說說你當時的心情? 9.我們大家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作為一次藝術實踐活動,輕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結:“沙沙沙、叭叭叭”這是多么美妙的音樂呵! 表演《雨中》 教學基本要求 1.這是一首帶有通俗音樂風格的校園歌曲。 2.看著歌譜聽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顏色把相同的節奏與相同的曲調涂上,這樣便于學唱。 4.再聽一遍范唱。要求各聲部的同學跟錄音的范唱哼唱自己聲部的曲調。 5.分聲部自學曲調。 (1)把全歌分為兩個部分:前16小節為第一樂段,其余是第二樂段,分樂段自學。學好第一樂段,鞏固第一樂段。再學第二樂段。 (2)跟伴奏音帶唱二聲部曲調。教師可參與第二聲部給予支撐。 6.因為歌曲是表現學生自己的生活,學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輕 松活潑、風趣地表現歌曲,以表達校園的多彩生活。 教 學 建 議 本課時擬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唱《踩雨》;聽《踩雨》。 第二課時:聽《雨滴》;唱《雨中》。教 材 分 析 1.歌曲《踩雨》 “踩雨呀!踩雨呀!”聽,這是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發出的呼喊聲。這首歌曲描繪了孩子們夏日在雨中嬉戲的情景,反映了他們熱情純真的童心世界。 歌曲分為三個層次。以呼喊的音調作為引子,通過領唱與齊唱、力度強與弱的對比,表現了孩子們相互呼應的呼叫,揭開了踩雨的序幕。 一個節奏活躍、音調跳宕的間奏,將歌曲引入第二個層次,仿佛一群活潑頑皮的小童踩著輕快的步子迎面奔來。這里,各為兩小節的樂句旋律平穩,節奏比較統一,好像是孩子們在邊踩雨、邊欣賞著雨景。 接著,出現了由引子音調變化而成的樂句,歌詞全由充滿童趣的襯詞構成,頓時造成熱烈的氣氛,孩子們的情緒更為高漲。他們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區,兩個聲部不同的節奏交織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聲此起彼落,表現了喧鬧熱烈的場面。孩子們無憂無慮、歡快喜悅的心情洋溢在歌聲之中。 2.鋼琴曲《雨滴》(降D大調前奏曲) 波蘭鋼琴家肖邦曾創作了24首前奏曲,結構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單一的音樂形象來表現作曲家一瞬間的內心活動或生活中的一個側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調性不同,在音樂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點。但相同的是,這些鋼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詩意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降D大調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樂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國女文學家喬治·桑在西班牙馬約卡島療養期間寫成的。據傳肖邦是在島上瓦爾德莫查修道院聽到屋檐滴下的雨滴聲有感而寫下這首曲子的。樂曲中自始至終有連綿不斷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續音,使人聯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點的淅瀝聲,故而又被稱為“雨滴”前奏曲。實際上降A持續音在這里只是暗示一種心靈的律動而已。 這首前奏曲為復三段體結構。一開始在一連串雨滴聲的襯托下呈示了第一部分第一主題,柔和、甜美、純凈而明朗: 第二主題由前一個旋律發展而成,帶有一些哀怨、憂郁的氣息: 然后第一主題再現,構成了單三段體的曲式。通過那不間斷的降A持續音,引入了樂曲的中間段落。 中段氣氛陰郁沉重,帶有悲涼的色彩。由雨滴節奏轉化成的升c小調主題音樂,以單調的圣詠式旋律、空洞的和聲、固定不變的節奏音型以及鋼琴低音區濃重的音色,使人聯想起吟唱圣歌的僧侶行列: 緊接著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題再現,似乎是將那陰沉黯淡的氣氛驅散。通過與中間段落的強烈對比,這一主題顯得格外清新、純樸和優美。 作者介紹 肖 邦(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不滿20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故在國外度過。此間他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調波蘭舞曲》;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6】相關文章:
2023人音版音樂教案01-06
二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03-31
四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03-24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15篇12-31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精選22篇)11-29
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