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域活動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隨著對新《綱要》學習貫徹的不斷深入,使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區域活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著及其重要而深遠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地開展區域活動,把開展區域活動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進行研究。通過一個階段的實踐,已初顯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許多令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如:活動中教師只顧自己的教育目標,不顧幼兒的體驗。教師預設活動和幼兒的生成活動出現對立等問題。在今后的區角活動中,我們要進行不斷深入的實踐、反思和改進,讓每個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自由活動,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和發展,同時也使幼兒良好的社會性行為也得到培養。
二、案例描述:
星期一下午,區域活動即將開始。老師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半圓,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當老師正在講述“我們今天的活動有娃娃家、美工區、建筑區、操作區……”時,周浩寧忽然按捺不住興奮高聲喊起來:“我要喂娃娃!我要喂娃娃!”喂娃娃是班級新開設的一個活動項目,在前幾次分配游戲時一直都沒有安排到他,這一次一聽到老師說到操作區,周浩寧就立即叫了起來。老師的話被周浩寧的喊聲打斷,臉上平靜的表情轉為微怒。老師朝周浩寧看過去,發現周浩寧的目光并不在老師這邊,而是盯著角落里的操作區。老師便提高了音量對周浩寧說:“周浩寧,老師看你今天是不想喂娃娃了!”周浩寧聽了老師的話吃了一驚,快速轉過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問道:“為什么?”老師聽了周浩寧的反問,顯然也有些吃驚,進而,表情中的怒氣有所加重,語氣更加強了幾分。“你說為什么?!你還會問老師為什么!”周浩寧的嘴巴微張著,盯著教師看了一會兒,忽然間好像意識到了什么似的低下了頭。老師接著分配活動,周浩寧顯示出緊張、焦慮的神情,抬起頭偷偷瞥了一下教師,不再講話。
三、案例分析: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轉變
這是我們在學期初剛設立區域活動時,教師給幼兒分配區角活動項目時所發生的一次事件。從這個師幼互動的事件中我們發現,教師是主動的,幼兒是被動的。教師的身份是管理者、制約者,而不是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教師給他們分配區域活動的項目……教師的話被周浩寧打斷……愣了一下……臉上的表情轉為微怒……”教師始終以管理者、制約者的身份出現,依次給全班幼兒分配活動項目。她對幼兒的行為期待是:幼兒應該安靜、認真地坐在那兒聽教師的安排,否則就是不守紀律,并且是不能被允許的。周浩寧高喊“喂娃娃!喂娃娃!”的行為顯然與教師對他的行為期待發生了沖突,與教師期待的行為相差太遠。教師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從區域活動中,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沒能把握好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的行為讓周浩寧由積極地主動參與變成了消極被動的狀態。原因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強調紀律。無情的紀律控制了幼兒對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并沒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心中只有自己的教育目標,全然不顧幼兒的體驗,沒有將幼兒發過來的球接發出去,而是將球丟到一邊,按自己的思路發球,并且以自己的行為無情地扼殺了孩子玩喂娃娃游戲的興趣,從而也可能影響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以及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
(二)、消極的師幼互動
這是一個以“紀律約束”為主題的師幼互動。教師向周浩寧發出了第一個帶有負情感特征的施動行為“周浩寧,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在此之前,周浩寧對玩喂娃娃的游戲可謂心馳神往,他絲毫沒有意識到此時此刻自己以高喊“喂娃娃”來表明自己想玩喂娃娃的愿望有什么不合適的地方。相反,他當時對教師最熱切的行為期待是希望教師分配他去玩喂娃娃游戲,根本忘記了教師平常要求的“小手放好,小腳并攏,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聽老師”。因而,對教師的“老師看你是不想玩喂娃娃了!”這句話,周浩寧是很吃驚的,教師的這個行為和他的期待相差太大了。于是,他下意識的發出了一個帶有進取性情感特征的反饋行為“為什么!?”,表明他的驚訝與對教師疑問。教師對周浩寧的這一反饋行為也有些意外,老師希望周浩寧馬上坐正安靜地聽教師講話,沒想到的是“一個違反了紀律的幼兒非但不認錯反而要問為什么!”于是,教師發出了負面情感特征更強的第二個施動行為“你說為什么!你還會問老師為什么?!”,借以重申紀律約束的主題。這一次,周浩寧終于明白了教師的意圖:“在分配活動項目時。大聲講話是不對的,教師生氣了,在批評周浩寧。”于是,先前興奮的神情轉為沮喪,低下頭來不再講話,以這種畏懼性質的、非言語的反饋行為表明自己對教師約束紀律的接受。教師也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分配活動項目上面,師幼互動的行為事件結束。我覺得,正當周浩寧的行為與教師的期待發生了沖突時,教師應該引導周浩寧改正這個錯誤,而不是發起這么一個消極的師幼互動事件。
四、活動反思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該理解幼兒,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問題都有他的原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及發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和幼兒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一個活動中,與他們共同成長。要善于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一事物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細微觀察、及時察覺,分析孩子行為產生的背景和真實意圖。當周浩寧提出“我要喂娃娃”時,教師應以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并耐心地詢問:“你為什么想玩這個游戲呢?”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周浩寧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小朋友大膽探索與表達。我覺得,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才能解讀他們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時接過孩子拋過來的球,把握機會引導孩子,把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向更高層次。
(二)、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幼兒的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兒也是一個能動體,只有尊重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內驅力,以幼兒為中心展開教學,教育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們提倡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但在本案例中教師以教育者、管理者身份自居“俯視”幼兒,幼兒以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身份“仰視”教師,這種不平等的師幼關系使得教師只關注怎樣使自己開啟的行為主題迅速得到對方響應,而不考慮對方意圖。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平視”的眼光看待兒童,放棄因為自己居于權威者而滋生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行為方式”,經常對自己在互動之中指向幼兒的行為作一些反思。要學會尊重幼兒,發現幼兒的潛能,這樣師幼互動的關系才能和諧發展。
(三)、讓孩子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尤其是小班幼兒的教育活動,老師的每一個教學目標的達成,都要滲透在游戲中才能進行。例如,《娃娃家》主要培養幼兒社會性交往能力,并使幼兒在游戲當中慢慢地建立和懂得一些基本的行為準則。區域活動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學習的舞臺,在不同的區域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區域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自由活動、自由游戲,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小朋友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是教師難以在其他教學中見到的,幼兒的潛能得到真正發揮,區域活動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所探索的問題是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東西。因此,當周浩寧提出:“我要喂娃娃”。這完全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師應滿足孩子的愿望并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活動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探索活動,促進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教師預設活動與幼兒教育的自發生成活動不是對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相互襯托的。區角活動中教師的預設活動必須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上的。豐富的教育環境,多變的組織形式,會最大限度地煥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周浩寧是一個活潑、好動,敢于大膽提出內心想法的小朋友。當孩子向我們發出信號時,我們要及時捕捉到來自孩子的信息,并及時生成新的游戲內容,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自主性顯著提升。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選擇自己的活動,并將孩子們共同關注、自發生成有價值的東西納入教師預期設活動的軌跡中,支持孩子的學習與研究不斷推向深入。在這樣自由、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幼兒不斷地嘗試,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最佳方式體驗成功和快樂,自信心增強。
讓孩子在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讓教師在研究、探索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評論:
這位教師對于小班區域活動的記錄及分析反映出她已經能對區域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比較高的認識。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中,強調教師組織學習、控制的學習情況依然還比較嚴重。在相當多的幼兒園,教室里很少設置學習區域,有的即使有學習區域,也多是作為放物品有地方,并非作為幼兒活動學習的地方。如果幼兒園的教室中還不能將學習區人微言輕一個重要的學習場所,如果不能將幼兒在學習區的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活動,那么幼兒園的課程問題是無法得到很好解決的。我們希望更多的幼兒園教師能參與關于學習區域的講座中來,也希望更多的幼兒園能為幼兒提供材料豐富、時間保障的學習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