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課堂教學話改革的教育論文

時間:2024-06-22 19:10:37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話改革的教育論文

  摘要:

課堂教學話改革的教育論文

  所謂課堂教學就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雙邊活動。新課程的設想和目標,同樣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完善。新課程帶來了新氣象,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實施新課程必須重視課堂教學改革。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改革 實施

  一、更新觀念

  觀念創新是課堂改革的前提條件,教育改革每向前邁進一步,都是以觀念為先導。

  1、學生是主體的觀念。我們新課程必須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對象。新課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的每一個環節,都建立在適應學生的需要上,而不是讓學生被動適應老師灌的教學模式。新課程在教學中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感,以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學習,心甘情愿地學習,讓學生感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

  2、探究性學習的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圍繞問題展示教與學的活動,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不等于討論學習。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有的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討論問題時間的分配也不夠合理,問題常討論得不深不透。探究問題則是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樣理解的問題就比較透徹,學生得到了主動發展。

  3、注重情感教育的觀念。新課程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潛力,設法幫助學生發揮潛能,以教師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這種體驗對孩子來說是真切的、發自內心的,同時,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一種濃濃的關愛之情,洋溢著人性之美,能促使學生興奮、激動、驚異、喜悅,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自豪感,優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4、全面發展的觀念。全面發展相對而言不是“大一統,齊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我在教學語文時,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弄清難度較大的問題;對于中游學生,則鼓勵其弄懂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對于下游學生,從“零”做起,識字,理清字意,弄懂句意,能夠大致理解文章內容。這樣一來,為每個學生的成材提供了機會。

  二、確立評價標準

  人們為了實踐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采取行動,只有科學的評價,才能發揮導向和調節功能。

  建立適應新課堂的教學評價標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突出目標意識。每節課都要明確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我在上每堂課前都會把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端正地寫在小黑板上,上課時懸掛于大黑板旁,讓學生一目了然明確學習任務,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點地學習,實現成功的教學。

  2、突出主體意識。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還要看學生與教師提問、討論、作業等活動表現出的精神狀態。只有真正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算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3、突出情感意識。積極的教學環境應該是和諧、活躍、平等的。我在課堂教學中,相信每一個學生,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成了強有力的“情感刺激源”,讓每個學生感到親切,讓學生看到了我在關心他們每一個人。他們在我的呵護下愉快地學習,成績怎么能不進步呢?

  4、富有創造意識。一節好課,時有某些創新嘗試或靈感火花的課。我在教學《養花》一課時,在黑板上花了八個花瓣,將有關本課的重點知識再現在花瓣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想,教師大膽創新應該成為鼓勵所有教師進行改革嘗試的手段。鼓勵教師積極創造,不僅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三、調整教學結構

  所謂教學結構,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某種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穩定的結構形式。它直接反映出教師按照什么樣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組織自己的教學活動進程。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新的教學結構要求教師的教學應以從知識積累為價值取向轉移到以促進學生能力為價值趨向,變教為“誘”,變教為“導”,促進學生變學為“思”,變學為“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分析判斷。比較辨析,綜合歸納,得出結論,從而訓練。培養,發展其情感。意志。思維,提高各項能力。

  2、在課堂上強調師生關系、主客體的統一性。施教者是教的行為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成了學生需要的對象,此時,教師處于客體地位。其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那么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行為是滿足教的需要,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和諧的朋友關系。

  3、實現教法與學法的相互轉化。教學過程就是從教到學的過程,學生應當由依靠教師到獨立發展。“教是為了不教”,由“教”轉化為“學”標志著一個教學過程的完成。

  總之,新課改下的課堂不是對原有常規課堂管理的否定,而是一個繼續發展的過程。學得知識、悟得方法很重要,學生能夠養成一些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更為重要。讓我們揣著教育理想不斷追求和探索吧。

【課堂教學話改革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論文05-04

強化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教育論文05-04

走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教育論文05-03

教育管理的改革論文05-02

新課改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論文05-03

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論文05-03

對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體會的論文04-27

法學教育改革論文09-07

美術教育的改革論文05-04

淺談高師教育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