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齡前兒童賞識教育研究論文
肱骨髁上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兒童上肢骨折,多見于3~12歲兒童,占全部骨折的50%~70%[1],且預后功能欠佳較其他部位骨折高[2]。Flynn等[3]報道的應用閉合復位、經皮穿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目前已成為國內外廣泛使用的治療方法[4]。但復位固定只是骨折治療的一個早期階段,必須配合正確的功能鍛煉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顧玉東[5]認為如缺乏正確的功能鍛煉可致骨折畸形愈合,引起肘關節屈伸障礙等后遺癥。因此如何提高學齡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成為小兒骨科一個重要的難題。我科在指導患兒進行功能鍛煉時引用賞識教育的方法,明顯提高了患兒練習的依從性,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3~6歲符合肱骨髁上骨折診斷標準的患兒,入院后均由本科固定副高以上醫師施行手法復位、閉合穿針石膏外固定治療患兒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
納入標準:
、俜想殴趋辽瞎钦墼\斷標準,接受手法復位、閉合穿針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治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
②智力正常,溝通能力好;
③年齡3~6歲;
、苤橥鈪⒓颖狙芯俊
排除標準:
、儆猩窠浖∪鈸p傷、開放性損傷的患兒;
、诤喜⑵渌钦鄣幕純海
、鄄辉敢馀浜辖逃幕純;
④不符合納入標準,中途退出,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方法,按照自制功能鍛煉路徑表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示范和手把手教學,再由家屬督促患兒執行,派發自制的功能鍛煉記錄表記錄功能鍛煉的練習情況,出院當天回收。
1.2.2觀察組
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對患兒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的功能鍛煉指導引入賞識教育的方法,并根據不同兒童的性格特點引入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肯定式:“好”、“不錯”、“太棒了”;激勵式:“你能行的”、“你一定可以的”、“阿姨相信你”;挑戰式:“你敢和xx小朋友比試一下嗎”;夸獎式:“你很聰明哦”、“你很可愛哦”等[6]。把它貫穿于患兒功能鍛煉的每個細節中,及時發現患兒的微小進步,并予手勢表示肯定,練習后適當予流行的動漫人物貼紙、印章、糖果、玩具等獎勵;再由課題組成員對家長派發賞識理論與功能鍛煉的資料,告知賞識教育的方法,由家屬督促患兒練習。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在術后8小時內開始每天利用疼痛評分工具對患兒進行疼痛評分并記錄至疼痛基本消失;術后第3天評估肢體腫脹消退的程度并記錄,做好出院功能鍛煉的指導,督促家屬按要求進行。
1.4評價標準
1.4.1依從性評定
按患兒主動練習的意識、次數及方法自制依從性評定標準及記錄表,根據患兒功能鍛煉的情況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部分。主動或經提醒后鍛煉,鍛煉方法正確,每天練習3次以上,達到300~500次或以上為完全依從;需多次督促、勸說后練習,鍛煉方法正確,每天練習2次以上,達到200次,為部分依從;經家屬或醫護人員督促、勸說不愿意練習,鍛煉方法不正確,數量不達50次,或不肯鍛煉為不依從。要求家屬按記錄表記錄患兒每天練習的情況。
1.4.2疼痛
采用面部表情量表[7]評估患兒手術后至疼痛基本消失的天數。0分無疼痛;2分有一點疼痛;4分輕微疼痛;6分疼痛較明顯;8分疼痛較嚴重;10分劇烈疼痛,哭泣。1.4.3腫脹采用腫脹標準[8]評估患兒3天后腫脹消退情況。腫脹標準:0°:正常無腫脹;Ⅰ°:皮紋變淺;Ⅱ°:皮紋消失;Ⅲ°:皮膚出現水泡。
1.5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Mann-WhitneyUTest),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雙側α=0.05。
2結果
2.1患兒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比較
對照組患兒功能鍛煉的總依從性為70%,觀察組總依從性為96%,兩組患兒功能鍛煉的總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2.2患兒肢體疼痛天數和肢體腫脹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不同疼痛天數患兒例數的秩均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疼痛消失天數為1天和2天的患兒例數多于對照組,見表2。觀察組不同肢體腫脹程度患兒例數的秩均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肢體腫脹程度為0°和Ⅰ°的患兒例數多于對照組.
3討論
3.1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功能鍛煉是骨折治療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手段[4],早期的功能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患肢消腫,防止肌肉萎縮[9],盡快恢復肘關節的功能[10],它是任何治療方法都無法取代的,而且必須依靠患者自己去完成[11]。由于學齡前兒童具有與成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使用傳統的方法指導患兒功能鍛煉依從性差,治療效果不理想,降低生活質量;患兒正處生長發育階段,缺乏功能鍛煉將造成骨折愈合后肘關節功能恢復時間長、活動障礙、影響生長發育。Mor-rey[12]、King等[13]報道創傷后肘關節強直與長期制動和損傷程度有關。盡管目前臨床上指導功能鍛煉的方法、形式多樣,如口頭宣教、文字資料、圖片等,但均是針對成人而設計,部分兒童的教育方式也是針對家長宣教,通過家長傳遞予小孩,認為小孩不懂事,理解能力低,溝通困難,叛逆心及依賴性強,因此針對小兒群體,特別是學齡前患兒相對較少。
3.2賞識教育的原理及在學齡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功能鍛煉中的作用
賞識教育應用于學齡前兒童的功能鍛煉,是適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它是教育家周弘先生首倡的一種教育方法,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想,是正向關注、積極引導、相信成功的教育方式[14],賞識教育的理念主要是“你真棒,你能行”,使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快樂感和成就感,并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中產生自信,走向成功[15];它是調動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動機、興趣、意志和性格等),使之積極投入學習的一種教育方式[16]。有研究表明賞識教育在小兒輸液中大大提高了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保證了患兒治療的及時性[15]。應用此方法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滿足患兒的被賞識心理,使他們主動地配合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方法指導功能鍛煉不能充分調動患兒的積極性,更不能滿足患兒的需求;而且父母對功能鍛煉認識不足,以為接好“骨”就行了,擔心活動使骨折再移位,會令孩子受苦,存在聽之任之的態度,以及功能鍛煉等骨頭長好再練等心理,導致患兒功能鍛煉總依從性為70%;觀察組對患兒的功能鍛煉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引入賞識教育后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促使主動練習,使總依從性提高至96%。兩組患兒功能鍛煉的總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患兒疼痛消失的天數為1天和2天的患兒例數多于對照組,評估肢體腫脹程度0°和Ⅰ°的患兒例數均多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表明對肱骨髁上骨折的學齡前兒童指導功能鍛煉時引用賞識教育的方法,能明顯地提高患兒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減輕疼痛,促進消腫,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兒生活質量。
4小結
肘關節屈伸障礙或肘關節強直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見的并發癥,一旦發生將給患兒及家庭帶來較大的痛苦及壓力,增加兒童傷殘率,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賞識教育應用于學齡前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鍛煉的指導,能有效提高患兒對功能鍛煉的依從性,縮短腫脹、疼痛的時間,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同時可以提高?漆t療護理質量,提升醫院品牌。
參考文獻:
[1]孫利平,吳先菊.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康復訓練[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1):241.
[3]楊建平,劉寶琨.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1999,19(11):659-661.
[4]王章琴.骨科病人疼痛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6):2433-2434.
[5]顧玉東.重視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防止發生前臂缺血性肌攣縮[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8,10(11):1001-1002.
[6]王*.運用賞識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健康[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2):153-154.
[7]陳偉菊,彭剛藝.臨床護理文書規范(?破)[M].廣州:科技出版社,2009:96-98.
[8]劉雪琴,彭剛藝.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M].廣州:科技出版社,2007:111-112.
[9]郭建蕓,張玉勤,楊志梅.兒童肱骨髁上骨折168例功能鍛煉指導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4):5994.
[10]嚴中英.護理干預對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2):193-194.
[11]蔣成志.功能鍛煉在骨折治療中的地位及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9):1027.
[14]喬君然.賞識教育理念在創新職業教育方法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27):188-189.
[15]丁梅花.賞識教育在小兒輸液中的應用[J].現代護士進修雜志,2010,20(7):70-71.
[16]謝肖霞,吳麗萍,張慧楨,等.賞識教育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7,22(2):12-13.
【學齡前兒童賞識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6
賞識教育的論文15篇(精)06-29
(合集)賞識教育的論文15篇06-28
藥理學教學賞識教育論文04-29
淺析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論文05-02
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思考論文04-27
讀《賞識教育》的體會04-28
反思我們的賞識教育04-30
家長賞識教育心得04-30
教育從賞識孩子入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