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談論語文審美教學組建教育論文

時間:2023-05-03 22:45:10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論語文審美教學組建教育論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其中明確強調了語文學科審美教育的責任,為此我們要努力構建一個審美的課堂。我校柳袁照校長提出的“審美課堂”正是對這一要求的踐行。柳校長提出“審美課堂”應該是“尊重生命成長的課堂”,“是不懈追求教學創新的課堂”“,是有效實施審美教育的課堂”。“這種課堂實現了情和景的交融,要求教師把蘊藏在文本中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容雅致的生活情趣、和諧發展的生存意識、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等,呈現給學生,把有著鮮活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情感因素的知識在靈活、主動、多樣的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陶冶性情、開啟心智的地方”。曹禺的名篇《雷雨》一直是高中教材的重要篇目,許多教師都教過很多遍了。2012年4月,我有幸參加了一個全市的同題異構的公開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機會再次重讀經典,并且在柳袁照校長、徐思源老師的指導下對這篇課文進行了重新備課,制訂了新的教學方案,我對如何構建審美的課堂也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認識。

談論語文審美教學組建教育論文

  一、常讀常新發現美

  曹禺的《雷雨》蘊含豐富,博大精深,課文的節選部分,展現了魯侍萍與周樸園從相認到交鋒的這一場景。這一部分的文本多年來一直是語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許多教師不僅自己上過好幾遍,也在各種參考材料和各級公開課中學習借鑒過很多次,這種熟悉感就會帶來審美上的疲勞。當然,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審美疲勞主要是針對教師而言的。由于教師自己的熱情首先衰減,于是他們往往會追隨多年來的經驗,對課文進行程式化的教授。雖然該教的也都教了,但是由于自己的興致平平,也就很難更好地引導和感染學生。在教學這種特殊的交流心得和感受的過程中,由于熱情的減退,重要的情感交流環節就變得困難起來,課堂亦會流于程式,變得干巴巴起來。語文的“審美課堂”即如柳袁照校長所說的那樣,是“用審美的心去破解教材,以期取得獨特的發現,再去選擇合適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一直保持這種審美的心,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審美疲勞。其實所謂“經典”就是經得起實踐與歷史考驗的作品,經過歲月的沉淀可以常讀常新,給人以深沉的思維空間的作品。這次公開課活動,是和其他三位教師同時上同一篇課文。這個“同題異構”的要求促使我再次仔細閱讀了課文,果真又讀出了些以前沒有的感受。于是把自己過去多次使用的教案進行了重新設計。過去上課時我總是從周樸園的話語入手,從他對魯侍萍的身份的幾次質疑入手,將長長的臺詞從頭到尾梳理一遍,推進情節的介紹。

  這次重新閱讀之后,我依舊是從問句入手,但卻是從魯侍萍的臺詞開始。我注意到周樸園提問的次數遠多于魯侍萍,其實是魯侍萍最終引導了談話,于是我設計了三個階梯的問題來串聯梳理情節。①請學生憑借閱讀的第一印象說說文中誰總是在提問,誰又一直在回答問題。②魯侍萍具體問了哪些問題,請在文中畫出來,并注意每次提問之間間隔的對話數。③誰是主要的提問者?誰最終引導了談話?通過這些問題,學生一邊動手,一邊動腦,從最初的模糊閱讀印象(周樸園問問題比較多),到比較具體的直觀感受,相對理性的劇情分析,迅速地把握了整體內容。其實這種教學切入點的調整并不會改變這篇課文的教授重點與難點,對于學生來講最終學習的內容亦是大同小異,但是作為一名教師來說卻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作為一名已有一些教學經驗的教師,更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備好一課用一生,更應該是用一生來備一課,時刻的學習與鉆研,讓自己在日常的教學中也一直能找到新的樂趣與興奮點,只有自己不審美疲勞,才能以自己的熱情帶動你的學生進入審美體驗之中。

  二、方法多樣體驗美

  對學生來說雖然每天接觸的教材內容都是新的,但是長時間的學習再加上教師教學手段簡單,審美疲勞也就在所難免了。抵御這種疲勞的最好手段就是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DIY”在近年來十分流行,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購買材料或半成品回家自己組合、安裝、制作,從中體會樂趣和激發無窮的創造力,這充分體現了參與的重要性。為此就要求教師盡可能地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參與的環節來增加體驗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設計了初步感受、具體分析、反復品讀、深入探討的階梯式閱讀過程,再輔以電影、話劇等素材,分角色朗讀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了情感體驗的課堂情境,不僅從知識層面推進,而且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來把握課文的要義。比如在教學中分角色朗讀臺詞、多人品讀同一臺詞、交換角色互讀臺詞等環節就能邀請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品味人物內心深處的變化。我們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審美的主體,只有他們活躍起來,參與進來,審美才能真正展開。

  三、深化認知辨別美

  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對社會人生的全面認識。柳袁照校長認為“審美課堂”追逐的是一種“本真”,審美的境界不應只是粉飾美好的,而應是“直抵人心”的。審美的目的是辨識“美”,那就需要“美”“丑”均識,不能運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不是“好”,就是“壞”。審美是從現實世界出發的,識真才是審美的第一步。《雷雨》的教學,最終目的是通過品讀臺詞認識人性。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周樸園是“好人”還是“壞人”。為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將周樸園對魯侍萍有沒有真感情設為關鍵之問,因為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才是“直抵人心”的。學生們在討論中理解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種種懷念并不能說是假的,30年前的往事對周來說的確是美好的,這30年來周的生活亦有許多不如意之處,美好的戀愛是對其現實生活空白處的彌補,已死的梅小姐對他的生活不僅沒有危害,反而可以增添慰藉,于是便成了一襲漂亮的外衣籠罩了空虛的靈魂。但是活著的魯侍萍卻可能摧毀他擁有的名譽和地位,于是基于趨利避險的本能,周樸園露出了自私的本性。作為一個商人,周樸園只會用金錢補償自己的罪孽,以求得靈魂的安寧。在周樸園的世界中,金錢關系是他最熟悉的關系,金錢是他最熟練的處理問題的手段。

  學生經過這一點的討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周樸園這個人物是極為復雜的,在他身上多情與絕情,溫情與冷酷,人情味與銅臭味,時時交織在一起。壞人與好人,現實中并不是兩元對立那么簡單。審美就是識真的過程,只有真才是美,真就是美丑皆存的。審美并不是不承認丑,而是分清楚丑。我們生活著的現實,它不是一團漆黑,也不完全精彩。當我們直面人性時就直接地展示真實的世界,這才可以撞擊每一顆心靈。我在備課的時候希望學生能在讀過之后,對我們生活的外部世界有更多角度、更深一層的認識和思考。世界的原貌既不是白,也不是黑,世界并不完美,周的自私也很真實,也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個人的身上,我們無意掩飾或損害生活,只是警惕自己要堅守底線,在滲透了傷痕之后采取補救。我們的生活本就是既精彩又無奈,與其諱言,不如了解,我們需要的是真實,是客觀地審視,正確地對待。總之,審美需要對象,審美需要動力,亦需要一顆真實之心,這是我在踐行柳袁照校長“審美課堂”主張中執教《雷雨》之后的一點心得。

【談論語文審美教學組建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呼喚審美教育論文04-30

語文教學創新教育摭談論文05-02

體育教學與成功教育談論文05-02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審美教育論文05-02

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04-3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聲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4-29

音樂審美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