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雖然不斷地進行改革,但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唯理性教學模式及按“知識點”的條條框框和思考題逐一分析、解答、落實的應試教學模式妨礙了學生對文章美的直覺感知和體驗,不能讓學生從整體上來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轉這種不良現象,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塑造、建構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而學生的審美心理的建構是要通過審美教育來實現,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各種審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
一、培養審美感受能力
視覺、聽覺是審美感知的兩種主要官能。朱光潛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
文學作品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感情和審美觀點的,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語言的剖析,讓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運用朗讀,使學生的審美感知的指向隱含于審美對象的美,激發起審美主體心理上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讓學生體會到審美的音樂美、語言美、情感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進行剖析,讓學生感知美。例如,《風景談》一開頭,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沙漠駝鈴”的畫面,望不到邊際的沙漠“白茫茫一片”,發著“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線上出現了“黑點”,逐漸變成“黑線”,微風送來鈴鐺“丁當,丁當”的“柔聲”,“昂然高步”的駝隊排成整齊的方陣,加上那“長方形猩紅大旗”與那“蒼茫”“寂靜”的沙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莊嚴、嫵媚”的感覺。我們可以抓住以上這些詞語從色彩、感情、聲音及動靜變幻去指導學生感知形象,從中欣賞到大自然的陽剛之美,領悟到大自然的粗獷及人們戰勝大自然的偉力,進而理解“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的深層內涵。
二、培養審美想象及聯想能力
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將課文的審美因素與學生的審美經驗“接軌”。這種“接軌”要求教師在分析課文、闡釋問題以及提問時,恰當地融入學生社會生活和課余生活的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勾聯”“嫁接”和“回憶和聯系”。
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馬赫曾對聯想作過這樣精辟的論述:“……在兩種突然同時迸發的意識內容A和B中,一種內容在出現時,也喚起另一種內容。”這種聯想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快感,聯想的結果是學生的思維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誦李白的不朽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出現在人的腦海里的何止是黃河呢?也許是浩瀚無際的大海,也許是一瀉千里的黃果樹瀑布,也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想象在人們頭腦中迭現的是許多波瀾的畫面,使審美的感受更豐富了。
一篇課文中的審美因素很多,教學中宜抓住課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題的,反復出現或突出表現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焦點的“情結”,誘導學生闡發、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思考練習”,設置想象、聯想的階梯。如《荷塘月色》第二題:“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點來寫的?……并聯系寫作實際說說如果不這樣寫,還可以有怎樣的寫法,效果會怎樣。”這是指導和提示作想象和聯想操練的,施教者可以根據題目設計出各種有益于想象、聯想的
[1] [2]
【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相關文章: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8
論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8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30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04-30
藝術中專語文閱讀教學之審美教育滲透04-29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素質教育04-29
試論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9
淺談中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4-28
淺談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05-01
審美何為-讀席勒的《審美教育書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