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談自傳:“我喜歡活得明白一些”
“我把自己作為案例進行剖析”
記者:您的新作《歲月與性情》(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7月版)被出版方稱為是您繼《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之后的第二部紀實文學作品。我記得您曾說過,寫作《妞妞》是想“與生命中一段心碎的日子告別”,對于您來說,“它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座墳,壘筑它是為了離開它,從那里出發走向新的生活。”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妞妞》的寫作
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那么,這第二部紀實文學作品的寫作動因是什么?
周國平:事實上,在我迄今為止的生命歷程中,我經常有為自己寫自傳的念頭。我喜歡活得明白一些,不是糊里糊涂地活著,而寫自傳就是一種讓自己活得明白一些的方法。通過寫自傳,我可以比較系統地回顧和反思自己走過的路。之所以現在拿起筆來寫,則和年齡有關。明年我六十歲了,所謂花甲之年,雖然我完全不感到自己竟這么老了,但遺憾的是我無法否認年齡。我想,我與其自欺欺人地回避它,不如坦然面對它。有了這樣一個健康的心態,我便發現年齡成了一個契機,現在正是認真總結自己的大半生的合適時機。
記者:您新作的副標題叫“我的心靈自傳”,很耐人尋味。它讓人意識到,這本書與常見的追憶往事的傳記一定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周國平:你把《妞妞》稱作“為了忘卻的紀念”,那么,這本書也許可以稱作“為了反思的回憶”。作為自傳,當然離不開對往事的追憶,但是,我希望得到更多。我的目的是自我認識,往事只是藉以自我認識的材料。之所以稱為心靈自傳,我在序言中作了說明:“我想要著重描述的是我的心靈歷程,即構成我的心靈品質的那些主要因素在何時初步成形,在何時基本定型,在生命的各個階段上以何種方式顯現。”我的心靈歷程包括兩條主線,一是智性生活,一是情感生活,二者構成了我最看重的人生價值,也大致體現了我的個性面貌。這兩條主線貫穿于全書的四部中,即兒時記憶、北大歲月、農村十年、走在路上,依次寫了童年和少年時期、大學時期、畢業后在農村鍛煉和工作的時期、回到北京讀研究生和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時期。第二部在全書中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較多篇幅回憶了郭沫若之子郭世英,因為他是影響了我一生的人,我一生的精神追求方向正是在他的影響下奠定的。
記者:在這本新作的《自序》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對人性的了解已經足以使我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來看自己,坦然面對我的全部經歷,甚至不羞于說出一般人眼中的隱私。”您在書中坦率陳露自己少年時代性意識覺醒后的排解方式、兩次離異等稱得上是“絕對隱私”的內容。近年書市有不少描寫隱私的作品引起廣泛爭議,您如何看待可能出現的議論?
周國平:性、愛情、婚姻方面的經歷往往被視為隱私,這過于籠統了。按照這種觀點,任何人寫自傳都必須舍棄生活經歷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了。我不愿意這樣。但是,我掌握兩個原則。第一,我只寫那些對于自我認識是必要的經歷和細節,那是無法回避的。第二,盡最大可能防止對相關的人造成傷害。在寫這些內容時,我自己真不覺得它們是什么隱私。比如性覺醒的風暴,哪個男孩沒有經歷過啊,看一看周圍,又還有多少成年人沒有經歷過婚變?就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