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課堂教學結構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新的課堂標準強調指出,語文課應當成為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場所,要重視教師的指導,更要強調學生自主的、積極的、多樣的,充分的參與,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師生的一種生命活動,這鄭重地告誡我們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課堂教學則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對照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針對當前教育教學現狀,本人覺得:語文教學中可進行“引—學—點—練—評”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嘗試,具體做法是:
重“引”:一改過去教師“滿堂灌”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是學生探索知識追求理想中的引路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學知識體系和結構的邏輯特點,運用知識的正遷移規律,認舊引新,使學生能由已學過的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由易到難,水到渠成。
設計引題,再加以變形導入新知,如字詞教學法中,在學生學會了“澆、燒”這兩個形相近的字后,引導他們學習新字,并要他們一下子記住區別開來,可這樣引導:復習出示“澆、燒”引導學生回憶它們各有什么特征,學生能區別:用:“水(氵)”澆,用“火”燒,接著出示“撓”“繞”,教師只做手勢,不做講解,引導學生得出用手來阻“撓”,用線彎彎“繞”,這時再引導先學會的學生幫助自己的好朋友,接下來再出示“曉、饒“教師提示:天剛亮的時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是拂“曉”,那么豐衣足食是富“饒”。這時可把這六個形近字用順口溜連起來敘述一下,最后再次引導學生正確區別它們右邊一共是六畫,若是添加一點那就錯了,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得有趣、有滋有味,比讓學生機械、重復抄寫幾遍、十幾遍,效果不知要強多少倍,字詞教學可這樣重在引導。句、段、篇章,謀篇布局也可重在引導,只是教者事前備課需費一番腦筋罷了。
活“學”:讓學生借助教師設計的各種類型的引題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對照教師出示的學習提綱或者老師提出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去自學新課內容。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留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其自由支配,以照顧學生個體差異,達以因材施教,人人受益的目的。
巧“點”: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自學中出現的思維受阻,注意適時、適當地點撥。
點撥的主要內容是教的重點和難點:點撥的范圍包括思想認識的點撥、學習方法的點撥、情感體驗的點撥、知識技能的點撥。點撥的性質,有屬于感性的點撥,誘導學生去感受、體味,有屬于理性的點撥,啟發學生去認識領悟。點撥的基本要求是:抓準關鍵,點明規律,撥通思路,切切不可點透,要留給學生再思考的余地,使學生經過一番思索后明白其中的道理,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可供我們采用點撥方法及形式極多,有舉例點撥,比較抽象的問題或事物,舉出具有體例子,以幫助學生理解;有比喻點撥。有些事物學生沒見過,可以用淺顯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有想象點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去領會某種竟境,如教學古詩《尋隱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時,可啟發學生想象那位隱居深山的人在云霧迷蒙的山崖上采集草藥時自得其樂的情景,使學生感悟詩中所描繪的景象。
多“練”:“練”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教者應精心設計或組織各種層次,不同形式的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以幫助學生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且要注意把“練”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做到引中有練,重在培養能力;點中有練,意在矯正學習中的失誤;評中有練,在于鞏固強化所學知識。
精“評”:教學中,應極為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因勢利導,激勵評價,對各種評價及時反饋。個別問題個別點撥,共性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共同矯正。
自練自評。學完新內容,完成練習后,讓學生借助教科書、字、詞典等自我評判。發現自己的失誤,及時矯正,如練習中的“看拼音寫漢字”,“把詞語補充完整”,“按課文填空”等。必要時,教師只對容易混淆的字詞稍作辨析矯正。自練自評,同桌或鄰桌三四人組成學習小組,評價、矯正錯誤較高、自評自查不能解決的或有爭議的問題,可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