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大眾化高等教育不再遙遠
1999年高校大擴招引起的震動相信大家記憶猶新。這一年里,普通高校招生規模為160萬,增長幅度達47%,錄取率達49%,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擴招,成為街頭巷尾一個最最熱門的話題,因而當之無愧地成為當年教育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今年,高校招生規模在1999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模在300萬。其中,普通高校招生規模為204萬。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108萬,2000年達到204萬,兩年招生總量翻了近一番。
其實,高校的招生規模年年都在增長。改革開放20年來年均增長為8.5%。只不過這個增長幅度與強烈的需求相比,顯不出山水來。1999年的大幅擴招,使高考這座獨木橋一下子寬敞許多。
新中國建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20年來,高等教育共為社會輸送了專科以上畢業生2100多萬人,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對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發揮了巨大作用。
盡管如此,我國的高等教育仍然滿足不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能適應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對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新的入學人口高峰的到來,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通過多種形式積極發展高等教育,使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到2010年達到15%左右。作為落實中央這一重大決策的重大舉措,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幅度擴大招生。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紀寶成認為,擴招,對于高教發展是一種思想解放和認識上的飛躍。這不僅僅是對跨越式發展的認識,也是對高教發展本身認識的飛躍,是一次思想解放。由于長期毛入學率很低,獨生子女進入高校的愿望又很迫切,供需矛盾突出。社會需要、群眾需要,構成擴招的強大動力。這是世界各國罕見的。東方民族重視高等教育,希望子女進大學,這是中國發展高等教育極其有利的宏觀環境。中國推行積極財政政策,而消費需求不足。鼓勵社會各界把資金用于高教,無疑是正確的?梢哉f,高校大擴招,大的背景是科教興國,加上強烈的需求拉動,普遍的社會輿論,高等學校也傾其全力,千方百計完成歷史性任務。高等教育正在向大眾化邁進。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的毛入學率已達到或超過15%。省市、中心城市表現出一種空前的積極性,這是單純的擴招所不能想到的。
擴招,引起了全社會對高教的高度關注,高教面臨著一個空前發展的大好時機。這是科教興國的戰略性措施。中國高教從此上了一個新臺階。紀寶成認為,擴招政策出臺后,高教更加受到重視,各省增撥土地,增加投入,銀行貸款猶如一支催化劑,加快了高校后勤社會化的進程。這些都營造出一個更加有利于高教發展的政策以及社會、貸款環境。因此,相對擴招對消費需求的拉動,我們更看重對投資需求的拉動。這是與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相配套的。
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有兩個瓶頸:一是資金投入,另外一個是就業問題。過去進了大學的門,就是國家的人,包學費,包分配,F在不同了,家長和學生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對交費上學和自謀職業都開始接受了。但這兩方面的問題,迄今仍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從更深的層次上解決。比如,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必須以大眾化的就業觀念來支撐。
高等教育到底能跑多快?紀寶成認為,高等教育好比一輛準備提速的車,能跑多快要看車輛、路面和天氣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