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材,不再是學習的惟一
在傳統的觀念中,教書教書,教的就是教科書;讀書讀書,讀的也是教科書。但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材的地位從目的變成了手段。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教材只是一根拐杖!9月15日,我這個見習班主任到臺州雙語學校報到的第一天,在校長辦公室,數學特級教師、校長助理葉云素老師這樣說。
在以后見習的日子里,常常向老師們請教新課程,教《科學》的中學部陳學軍主任說:“教材就是學習材料,教學用書。”語文老師鄭紅說:“在新課程,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再教教科書。” 目前,經國家審定的新課程教材有多種,如小學階段通過國家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部審定的各科教材就有39種。
在我做學生的記憶里,老師在提學習要求時,反復說的,就是要同學們“吃透教材”。領會教材,把握教材,是過去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惟一目標。教學大綱對每一章節上幾課時,上到什么程度都有詳細的規定。教材是不容置疑的。
現在,老師們告訴我,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是最低標準而不是最高標準,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和策略來學習。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領域,可刪減教科書,也可以增加課外的書籍來補充教科書。
這種變化給學生們帶來什么呢?10月22日下午第四節活動課,在初一(2)班,學生們說,比起小學,現在的教學更活了。
以語文為例,女生夏恬說,以前,最討厭的是一遍遍地抄詞語,每篇課文都要分段,寫段落大意,再逐字逐句的分析,少的要磨上三天,多的要一星期,F在一般都是一天一課,幾乎每篇課文,老師都會發下同類的文章讓大家閱讀,然后讓同學們自由討論,進行分析對比。旁邊的女生王蔚文給我看教《生命生命》一課時,老師發下來的講義,那是張曉風的《敬畏生命》、劉白羽的《白蝴蝶之戀》和林希的《石縫間的生命》。兩個女孩共同認為,這種課文外的對比閱讀對提高語文的理解能力很有幫助。男生張致杰和葉力凡則在一旁說,讀這些文章很感人,充滿哲理,讓人去思考人生。
和學生閑聊的時候,教他們的鄭紅老師正在隔壁班級。我見到她時,她這樣對我說,新課程的好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放開,不必像以前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面面俱到地分析文章結構。現在她總是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有目的地尋找和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她給我看隨手拿著的學生作業,那是在教老舍《濟南的冬天》一課時,她提供的《濟南的秋天》、《冬天》和《白馬湖之冬》,學生在每一篇文章上作著批注。她說,這種對比閱讀對激發同學們的興趣,提高理解的能力很有幫助。
教材,不再是學習的惟一
【教材,不再是學習的惟一】相關文章:
惟一04-29
不再是天使04-28
亞純函數的惟一性04-30
不再是孩子作文04-01
不再是孩子作文10-03
路,不再是路04-28
不再是孩子作文04-30
節能是惟一出路05-02
不再是負擔和任務04-29
不再是孩子作文【熱】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