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
2.拍節奏時可將學生分成三組,邊讀邊拍,然后象媽媽的節奏分別和兩只小象的節奏組合,最后三組節奏組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多聲部的認識。 教 學 建 議 一、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二、教師可圍繞本課主題“長鼻子”,突出人與自然的主題,從認識大象開始,向學生滲透保護自然、愛護動物的意識。教師可在課前搜集有關大象生活的圖片、錄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表現音樂,通過學音樂了解自然,了解人的生存的環境。 三、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要給予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用歌聲、身體的節奏、伴奏、表演等辦法來學習音樂,就是體驗的形式。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參與體驗中多多積累對音樂的感受,獲得對音樂的記憶。 教 材 分 析 1.管弦樂《小象》 《小象》是美國亨利·曼仙尼樂隊演奏的爵士風格的樂曲。樂曲輕松活潑,形象地表現了小象們玩耍嬉戲的情景。樂曲首先出現的是小象蹣跚行進的主題: 然后,木管樂器再現了第一部分主題,樂曲統一完整。似乎小象愉快地回到了象媽媽身邊。 2.管弦樂《大象》 《大象》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五首。《動物狂歡節》,又稱《動物園狂想曲》。這是一部形象生動、充滿幽默諧趣的管弦樂組曲。這部樂曲常采用兩架鋼琴和小型管弦樂隊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維也納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奧地利小城庫普拉哈休養,在休養期間,他應巴黎的好友夏爾·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請求,為狂歡節的音樂會寫了這部組曲,并親自指揮演奏,由于在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題旋律,并加以夸張和變形,含有善意的戲謔成分和明顯的諷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繼續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鵝》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這部作品才公開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開演出。 在這部新穎奇特的組曲中,作者以漫畫式的筆調,運用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動物們滑稽的動作和可愛的情態。 《大象》這首樂曲取材于柏遼茲歌劇《浮士德的沉淪》中《風妖之舞》圓舞曲的片斷。圣-桑改為低音提琴演奏,表現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樂曲采用降E大調,3/8拍。結構為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 在鋼琴奏出幾小節的圓舞曲節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圓舞曲主題,表現大象愉快地邁著笨重的腳步,費力地旋轉舞蹈,給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覺。 中段比較抒情,舒展而優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調上模進、重復,猶如大象伸著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最后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在這個喜劇性的樂曲中,還穿插了門德爾松的歌劇《仲夏夜之夢》中“詼諧曲”的片斷,樂曲的戲謔成分更為突出。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3/4拍,結構是由一個問答句構成的一段體。 歌曲的旋律抒情而優美,節奏配合歌詞的語氣重音,詞曲結合緊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曲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的友好交談,一問一答之間表露了小象以長得酷似自己的媽媽而引為自豪,歌唱了小象愛媽媽的真摯情感。 4.歌曲《兩只小象》 《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作歌曲。五聲宮調式,一段體結構。 歌曲 X X X X | X X X 0 | 的典型節奏貫穿全曲,僅結尾句稍加變化。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訴小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歌表演 【動作說明】 男女學生各站成一排,相距1.5米面對面站好。 第一段: 第1—4小節雙手相握、躬腰,一小節向前走一步,同時雙臂先向左,再向右一小節擺動一次(見本冊教參40頁圖一)。 第5小節,左手托右大臂,右臂柔軟地向上甩起(見本冊教參40頁圖二)。 第6小節,向下落下。 第7—8小節,動作同第5—6小節。 第二段: 第1—4小節,動作同第一段,此時男女學生相距約一步遠。 第5—8小節,男女學生同時慢慢地伸出右臂,用手腕互相勾起來,以示“握手” (見本冊教參40頁圖三)。 第五課 跳 起 舞 教 學 目 標 一、通過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并能自編動作表演。 二、在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給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辯、感受。 教 學 內 容 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教學基本要求 1.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時,可結合教材中的插圖,也可選擇適當的幻 片啟發學生。 提示:這首木琴曲表現了哪些內容?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2.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的小騎兵的故事。 3.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小騎兵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4.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編創與活動 1.這是一組結合聆聽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安排編創節奏、參與表現樂曲的練習。教師可提示學生思考每一件樂器的音色及如何配合樂曲的表現。燈片、錄像 2.在復聽音樂時,帶著問題去選擇樂曲的一個片斷,考慮如何參與伴奏。并注意提示學生敲擊的樂器及所采用的節奏與音樂表現的內容相吻合。 聆聽《擠奶舞》教學基本要求 1.可在組織學生聆聽《擠奶舞》的同時選放有關《擠奶舞》的錄像,引發學生的興趣。 2.模仿擠奶舞的動作,合著音樂跳一跳。 擠奶動作說明 準備姿態:右腳做“單腳跪”(右膝跪地,右腳前腳掌著地,臂右部坐在右腳跟上)。上身微后仰,雙手拇指按于兩腿的膝蓋處,雙肘稍架起(見教參本課動作圖一)。 第1拍:上身移向右,面對左斜前方,雙手手心相對于胸前(間距為一拳),右手壓腕拇指、食指、中指相捏向下捋)如擠奶,左手提腕,面對正前方,收下頷,眼看擠奶的手(見教參本課動作圖二)。 第2拍:換左手壓腕,擠奶,右手提腕。 注意:(1)可以一拍一次地擠奶。也可以一拍兩次地擠奶,隨速度加快,動作幅度相應要小。(2)上身可移向左,做“擠奶”。 擠奶舞動作 硬肩 第1拍:雙手拇指分別叉于身后的兩腰上,左肩頭向前推出,左肘稍向后;右肩頭向后,右肘微向前。 第2拍:動作相反。 肩部動作要小巧。 笑肩 第1~2拍:雙肩先稍抬起后又放下,連續三次,上身稍后仰,雙手微屈,肘張于身平側,壓腕、手指翹起。 編創與活動1.本課的編創與活動安排了一個有趣的練習,是一組蒙古族運動項目。有摔跤、賽馬,還有射箭。教師可指導學生為下面兩組節奏選擇適當的項目,填上象聲詞,如射箭:嗖○嗖○;摔跤:嗨—嗨—。分別填寫在方框里。 2.分聲部拍一拍,再三聲部同時拍出。 3.分聲部讀一讀,再三聲部同時讀出。 4.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選擇的象聲詞合適,讀出的效果好。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 2.輕聲隨著演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動作,請小組內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編創與活動 1.教師可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用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可讓學生按課本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表演《小松樹》教學基本要求 1.通過聽錄音的范唱和教師的范唱、讓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 2.輕聲有感情地隨著音樂讀歌詞。 3.聽著教師的琴聲,輕聲地填詞,教師注意發現問題,糾正演唱中的錯誤。 4.能正確地演唱時,可合著錄音伴奏。 5.聽范唱,分小組自編動作表演。 6.教師可不要求動作統一,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想像力,編創自己獨特的動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 學 建 議 一、本課可安排兩或三課時完成。 二、本課以蒙古族民歌或描寫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樂曲、舞蹈構成一課,旨在通過音樂的學習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風情,如吃的、住的、用的物品等。 三、把本課學會的歌曲唱給家里人或朋友聽。教 材 分 析 1.木琴獨奏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我是人民小騎兵》是吳光銳、齊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獨奏曲,由手風琴伴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題及其變化重復)~B段(變奏+華彩)~A段+尾聲等三部分組成。前24小節為引子,其中第1至12小節→漸強→mf→f→ff的力度變化模仿馬蹄聲。描繪一隊小騎兵由遠而近奔馳而來的形象。 樂曲的A段(第25節~77小節),由a+a1兩個樂段組成,樂曲表現了小騎兵威武而活潑地揚鞭催馬的形象。 B段(第78小節~156小節),樂曲表現小騎兵喜悅歡快的心情以及戰馬奔馳飛躍各種障礙的情景。是節奏型樂匯的重復。由ppp C段(第157小節~結束)是A段的變化再現和尾聲,表達了小騎兵們克服困難、戰勝艱險后的歡快心情,描繪出戰馬遠遠離去的意境。音樂為2/4拍,節奏明快,時而舒展,時而密集收攏,全曲采用樂節重復、音型級進、模進、變奏,旋律在低音、中音、高音區的上行、下行的連續進行,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對比,以及顫音的運用等手法,表現了小騎兵挎槍騎馬奔馳在遼闊草原上的歡騰場面。音【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3】相關文章:
人音版小學第12冊音樂教案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八冊教案04-25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1)04-25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6)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上冊全冊教案(5)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5)04-25
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全冊教案(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