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4-05-22 13:45:54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摘要:高校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是促進高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推動高校合作文化創(chuàng)生的重要途徑。但當前高校教師的教學研討普遍存在著趨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務等問題。究其根源,是功利主義價值取向評價的片面導向、高校教師對教學學術內涵和合作研討價值理性認識的匱乏及高?茖又频慕M織結構和相應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討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遮蔽了其理想價值的充分實現。文化作為最深層次的東西,是在長期積淀中形成的,對學校長遠發(fā)展和教師持續(xù)成長具有很強的導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須通過建立激勵教師合作研討的長效評價機制、深化教師對教研合作價值的理解及恢復與重建教研組織的活力,逐漸培育新型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

  關鍵詞:高校;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問題;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研究型組織,教師作為學校組織的主體,其思維和行為方式、教育教學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塑造深受學校文化的影響,有人認為:“教育改革對教師以及教師文化的忽視是造成各種改革項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文化是最深層次的東西,具有很強的導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個體勞動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義傾向的教師文化已難以滿足和適應高校學科發(fā)展和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而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形成將有助于推進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變革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學研討是教師個體在自我發(fā)展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集體研究、集體討論形式,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間題,揭示教學規(guī)律,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的活動。而教師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是在教師進行教學研討的過程中,逐漸積淀或凝結的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相應的行為方式,它的形成與發(fā)展將會對教師持續(xù)成長產生決定性影響,也從深層次制約學校的長遠發(fā)展。然而,近些年來高校在擴招和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學工作的地位日益被邊緣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發(fā)展缺乏有利的環(huán)境和相應的激勵機制。

  一、當前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存在的問題

  (一)趨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輕教學”的制度與政策導向,以及職稱評聘與相應利益機制的影響與制約,教學常常被視為非學術活動和教師職稱評審的點綴。因為教學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價值,部分高校教師則較為明顯地反映出對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數量的過分注重,而作為教學者的責任意識則逐漸淡化。即使有為數不多的教學研討活動存在,也多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各種重點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等,往往更多地是為了獲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錢與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純粹基于對教育教學研究本真價值的追尋。實質上,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研究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它反映的應是教師日常的工作狀態(tài),體現的是教師的強烈教學責任感和對待教學的熱情。

  (二)流于形式

  從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關于教師教學研討的相關規(guī)定與具體形式,但教研活動的真正開展一般需要依靠學;蛟合抵贫纫(guī)定強制式地推動。同時,由于教學研討制度的確立和活動的開展缺乏對教師主體需要的了解、喚醒和滿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與教師發(fā)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而作為教學合作研討本可依托的基層組織—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組織渙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問題,使高校教師之間的合作研討失卻了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土壤和環(huán)境。教研活動的形式主義和行政意味的濃烈很難吸引教師的充分關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過教學改革與研究推動學科建設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義。再加上教師自身對教學合作研討的價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務

  目前高校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活動一般是圍繞學;蛟合档奶囟ㄈ蝿蘸鸵笳归_的,例如修訂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編寫教材、申報重點課程或課題、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競賽的`參賽選拔、為了完成院系規(guī)定的教師之間聽課及學生實習之前的聽評課等。類似的教研活動一般都規(guī)定了顯性的短期可達成的具體目標,一旦完成教研活動也隨之終止。教師的教學合作研討并沒有成為教師日常的職業(yè)生存方式和重要的專業(yè)發(fā)展途徑。這種“任務”取向在無形中窄化了教學合作研討的內涵,造成合作研討價值的萎縮,難以形成豐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發(fā)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評價使高校教師的合作研討文化的發(fā)展空間萎縮

  國家對高校的辦學水平評估存在重量輕質、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它誘導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質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標,偏離了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的軌道,弱化了評估對高校教學改革應有的導向功能,也難以產生促進高校教師教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動力。其片面導向也影響了高校對教師評價的激勵功能的發(fā)揮。一些高校為了達到規(guī)定的評估指標要求,賺取更多辦學經費與相應權利,在教師評價制度中不斷強化對科研的硬性要求及獎勵,如論文發(fā)表數量及獲獎情況、課題立項、刊物級別等,而與教師教學相關的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道德與教學水平等軟性指標,卻幾乎未被納人評價體系,評價內容難以體現對教學和學術研究長期性、遲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支持與鼓勵。評價的功利價值取向驅使高校教師根據利益多少及相關度來決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導致行為方式上對名利的極度追逐和心理上的嚴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與研究的激情逐漸消退,作為教學者角色的職責意識弱化,高校教學研究的地位也日益邊緣化,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難以生成與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師對教學學術內涵和合作研討價值理性認識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發(fā)展

  在美國學者博耶的倡導下,國內外學者對學術概念進行了新的診釋,認為教學屬于學術的一種類型,賦予了教學學術性的內涵!敖虒W學術”提倡以新的學術視角看待教學活動,給予它和高校科研活動同樣的地位,目的在于實施有效教學,提升高校教學質量。但現實中一方面高校教師對教學的學術性缺乏充分認識和理解,僅認為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只是在對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熟練掌握基礎上的自覺遷移運用過程,無需保持對教學敏感的問題意識和對教學本身深人細致的研究,教學研究的功用與價值常常被漠視。實際上高校教學工作是一項環(huán)節(jié)復雜和效果遲顯的工作,對教學的研究既需要多學科綜合的學術基礎,還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且研究難度較大都鉗制了其學術性的凸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制度環(huán)境的支持,缺乏對教師作為教研合作主體意愿和需要的充分把握,合作文化并沒能夠真正成為高校教師的主流文化,合作研討的價值未被教師充分理解和悅納。由于評價制度的片面導向、學科之間本身存在的疏離及高校教師不坐班工作制等因

  素的影響,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在高校教師間更為盛行。個人主義的教師文化雖然具有不可否認的優(yōu)勢,但它卻易于使教師形成封閉的心態(tài),教師之間的知識分享與思想交流嚴重匾乏,不利于教師的主體性成長和獲取外界積極的情感支持而加劇了高校教師的職業(yè)孤獨感。

  (三)高校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與工作性質不利于合作研討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

  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實質是一種自覺的人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性質不利于教師合作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首先是高?茖又频慕M織結構和相應管理模式約束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校內橫向的組織結構是一種以分割和阻隔為特征的蜂窩狀結構,教師們被分隔在一個一個獨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學校縱向結構是具有等級明顯、分工明確特征的科層制,教師僅限定于狹窄的工作崗位上。這種相對封閉與隔離的特征限制了教師之間的知識分享。目前高校實施的是強調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的職責分工、嚴厲的獎懲措施的管理模式,驅使教師之間圍繞名利展開激烈角逐,要在競爭中獲勝,必然不愿坦陳自己的教學感悟與經驗以及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勢必淡化通過合作研討改善教學的熱情,也日漸喪失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進一步加劇了高校教師之間孤立、封閉的現象,使高校教師之間缺乏合作共事的習慣與相應文化氛圍;其次,高校教學工作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并且高校教學工作的遲效性相對于中小學教學更明顯。因為中小學教學成效還可以用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學成效卻難以用眼前現實功利的標準去評判,因此高校教師很難體驗到教學的即時成效所帶來的成功感與愉悅感,卻常被一些消極情緒所困擾,為了維持專業(yè)自尊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滿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開自己的教學并樂意接受同行評價,當然也限制了教師通過同行合作吸納新鮮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學經驗。再次,教學工作也缺乏諸如醫(yī)生律師等專業(yè)性很強的職業(yè)一樣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師們很難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義的教學經驗和知識體系,很難運用一些“公共技術術語”來進行相互之間的批判反思。勞蒂對此曾斷言:“教學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師之間的孤立,這就是代價之一。……由于教學工作私人化和‘成敗靠自己’的社會化準則,個人主義、教師文化被強化了。

  三、高校教師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培育策略

  (一)高校應逐步建立激勵教學研討合作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評價機制

  教師的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動力機制,以保證教師參與合作研討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持久性。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只有用激勵因素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才能提高生產效率。真正的激勵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職工對完成工作的感覺!币虼,高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教學與科研的需要及教師的主體需求,擯棄影響教師長遠的潛在發(fā)展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的評價機制,積極構建激勵教師教學改革與合作研究,能促進教師持續(xù)成長的發(fā)展性評價制度,將學校評價重點放在引導教師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與教師之間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學合作研究與教學創(chuàng)新在教師評價體系中的權重,充分體現學校對教學工作這一高校中心職能的足夠重視。只有教學研究在職稱評定、專項獎勵、年終考核等教師評價體系中舉足輕重,其價值能被充分認可,才能激發(fā)教師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教學實踐精神的培育;在確定評價指標體系與標準時,應充分考慮被評價教師的理解和接納程度,應賦予基層教學研究組織和教師教學改革的相應權利。只有逐漸建構起具有正確導向的評價機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高校教師應深化對教學學術內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學合作研討價值的實現

  學術視野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研究,將對教學問題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體現教學的學術性,即教學的研究性、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與可交流性以及實踐的有效性。大學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還須通過與學生間的交流對話,擴展完善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品質,促進教師新知識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高校教師教學的學術性表現在對不同學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需要及個性的深人分析與認識基礎上的尊重、理解與關注;在熟練掌握運用已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能結合教師個人特點、條件以及學生實際選擇教學方法及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法;最后高校教師還需要加強課堂管理研究,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和課堂管理技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進課堂效能。教學學術的發(fā)展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教師之間的合作研討既是一種有助于教學學術發(fā)展的形式,也是強調“合作與同事關系有助于教師成長”的思想觀念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教師只有從思想觀念上形成對教學學術價值的理性認識,明確合作研討有助于促進教師之間思想的碰撞與信息的交流、給予教師緘默知識適當表達的機會和場合和促進教師專業(yè)研究的深度;通過合作研討也能不斷激發(fā)與增強教師主體發(fā)展的意愿與能力,提高教師反思能力以及促進學校組織優(yōu)良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從根本上確立教學的學術地位,形成重視教學合作研討的文化氛圍。在教師同行的相互關懷與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訴教育教學中經歷的失敗與不足,通過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學理念與經驗,實現資源共享,改善同事間的人際關系,通過教師之間的觀摩教學、課題合作研討、教學學術沙龍及網絡共享協(xié)作空間等形式,為教師之間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臺,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三)教研組織應加強自身建設與革新,煥發(fā)組織活力,構建起具有濃郁教學合作研討氛圍的精神家園

  作為高校教研合作基層組織的教研室應強化開展教學研究、進行學科建設的職能,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復組織活力。高校教研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師的專業(yè)背景,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始終保持敏感的問題意識和注重教學研究,發(fā)揮中老年杰出教師在教學研究上的引領作用,著力營造重視教學研究,促使教師潛心鉆研教學的教研氛圍和富有專業(yè)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強教研室對教師的吸引力,成為教師向往的精神家園;另一方面,應根據院系發(fā)展規(guī)劃和遵循各專業(yè)教研室的內在發(fā)展特點、規(guī)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研室評價體系,使各專業(yè)教研室在保持學科或專業(yè)特色的基礎上,進行組織功能的重建探索,通過制度革新以拓展其功能,以增強教研室對高校教師的吸引力;通過制度導向鼓勵相關專業(yè)教研室教師之間的積極交流與合作,突破專業(yè)隔閡與界限,充分吸納相關學科專業(yè)研究成果,通過交流、共享和融合實現知識與思想的創(chuàng)新,使教學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當然,教研組織的發(fā)展還離不開學校管理者的充分關注與支持,并給予教研組織在資源配置與分配方面的適當權利、教師評價和學術事務方面的更多決策權與從事教學學術活動的充分自由,盡量減少或避免學;蛟合敌姓α康倪^度制約和干預,這樣教研組織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發(fā),從而為教學研討合作文化的持續(xù)生長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土壤。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一計算機存在意義

  學生從小學進入到初中階段,學業(yè)開始加重,而自由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繁重的學習,學生們很需要通過別樣的方式進行解壓,而計算機無疑就是最好的解壓助手之一。例如面對眾多的課業(yè),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作業(yè)的書寫,可以了解社會信息和動態(tài),以及更好地接觸社會。其中打字軟件的正確使用、網絡的正確使用以及網絡平臺的合理利用等,這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計算機課程存在的不足

  應試教育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國家要求對學生進行減壓,提高課堂教學方式,把應試教育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有所收獲,但是收獲還不是十分明顯,“填鴨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別是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教質量,對于一些輔課不重視,如美術、音樂、計算機課等,能推掉就推掉,讓學生失去很多學習的樂趣,以及培養(yǎng)自主學習和提升閱歷的機會。許多學校對于計算機課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計算機設備落后,硬件、軟件配套設施不夠,計算機數量少,質量差,相關軟件不足,學習時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打字練習,或者只是純粹紙上談兵,這樣無法達到學習的效果。第二,相關的信息課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淺不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十分有限,學生在學校很難學習到符合年齡段的相關知識。第三,沒有專業(yè)的計算機教師,無法進行專業(yè)的教學。第四,網絡信息不到位,沒有建立健全網絡學習的模式,以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心理需求沒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學知識與社會完全脫節(jié),沒有達到與時俱進的要求。第六,家長不重視計算機的教學,以及誤認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會影響學習,而阻止學生使用計算機。計算機的發(fā)展已有很多年,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其他工具,計算機對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門新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為此,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無可厚非,學校不僅要抓好重要學科的教學,更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全能型學生。

  三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改革

  信息時代,計算機成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計算機的應用成為一種評判人才的標準,而初中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為將來成為應用型人才夯實基礎。初中生所要面對的計算機知識是不一樣的,為此,為初中生所設定的教學內容應以應用型為主,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1、學校及教師應改變觀念

  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重視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把計算機課程當成重要的課程進行科目建設。教師應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計算機課程的相關知識,又要了解傳授的方式,應以學生的主動性為主,讓學生盡可能地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再加以引導,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又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基礎設施應引起重視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計算機這樣的硬件設施,相應的計算機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學校應該配備相關的計算機教室以及計算機設備。而教師的水平也應該全面提升,既要有專業(yè)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學方法。

  3、計算機課堂設計的新鮮性

  初中生對于死板的教學方式是十分排斥的,雖然計算機一直都是學生喜歡的生活工具,但對于枯燥的軟件學習,如打字、文檔的處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把課堂設計出別樣的新鮮性,如增加課堂動手能力的表演,并且展開討論或者相互競爭的學習。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初中計算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開發(fā)學生知識潛能的工具,又是讓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對于初中生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家長加以重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里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以便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yǎng)與培訓。《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是國家對合格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范,是引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準則。該標準體現了“能力為重”的基本理念,要求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突出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應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要求,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我校不僅采用了“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以加強實踐教學,同時還拓展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目前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形成。我校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開發(fā)了以“能力為重”的實踐教學體系。下面要介紹的就是我校的主要由課堂教學、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實驗與實訓教學、教育觀察(一日見習)、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教學活動設計等部分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其中的各部分的作用。

  一、課堂教學

  我校教師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所學各門課程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并有相應的實踐教學的計劃,它體現了教師教育專業(y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按我校教師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小學語文和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及教學法理論,同時還要掌握音樂、美術、體育、科學等學科的知識,以勝任多面手小學教師工作的需要。我們還合理安排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教材、教師和學生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三要素。教材是一種內涵極為豐富的審美對象,其中記載的是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生產生活經驗及其科學美和藝術美。教師擔負著將這種靜態(tài)的實踐經驗加以活化的職責,以讓學生從中能學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教師教育就應該指向實踐,就應該要求教師要有開發(fā)和利用教育教學資源的能力,其中包括我們所用的教材、教學輔導資料、光盤等影像資料,包括我們周圍的人和物,也包括兒童生活中的經驗與體驗,等等。有了這種開發(fā)之后,教師還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把一切有利于兒童發(fā)展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來,做到一切為教學服務。

  二、教育教學技能訓練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改進和強化教師教育的實踐課程,突出教師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和培訓。我們通過狠抓自習課、強化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加強基本功訓練等措施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技能、對第二課堂的指導技能、教學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技能、“三字兩話(畫)”(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簡筆畫)等教師職業(yè)基本技能進行強化培訓,借以實現學科專業(yè)教育與教師專業(yè)教育并舉、通識教育與學科專業(yè)教育并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與實踐技能的形成并舉。

  師范類專業(yè)開設有書法練習課,由專門的書法教師上課,并定期進行作品展示。我們安排學生每天晚上有半個小時的專門的書法練功的時間,各班級學生統(tǒng)一在這個時間練習書法基本功,并將之納入對班級的量化考核之中。同時,在晚自習時我們還安排有讀報時間。 讀報之前,學生要先選擇讀報內容;讀報初期,學生可以拿著報紙讀;半個學期以后,要求學生要能脫稿把報紙上的內容說出來;一個學期以后,要求學生能根據報紙上的內容上臺做五分鐘的演講。如此安排,目的是讓學生能達到敢上臺演講和能上臺演講的要求。我們還安排了一種“課前一支歌”的活動,即在上下午課前的十分鐘時間里集體唱兒歌、校園歌曲或紅歌。所唱歌曲在自習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訓練,必要時請專業(yè)教師做指導。

  師范類專業(yè)根據專業(yè)特點還開設有有專業(yè)特色的課程或成立興趣小組。小學教育各專業(yè)開設有強化“三字”和普通話訓練的技能課,成立了簡筆畫興趣小組;語文教育和音樂教育方面開設有播音或節(jié)目主持興趣小組;數學教育方面開設有奧賽和數學建模興趣活動課;現代教育技術方面開設有攝影活動小組;學前教育專業(yè)開設有蒙氏活動小組、感統(tǒng)教育活動小組和親子教育活動小組。這些興趣小組的建立和特色課程的開設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三、實驗與實訓教學

  完備的實驗室和實訓室是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實驗與實訓教學具有“實驗性”特點,其關鍵在于尋找理論與實踐對接的可能性。實驗與實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實訓教學是在實訓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按照預定的目標,借助實訓條件對學生進行職業(yè)能力訓練的過程。作為知識、能力和素質教育的結合點,實訓教學目前已經成為師范類院校教學的重點和關鍵。實訓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實訓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我校實訓教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嚴格過程管理。實訓教學前有計劃,過程中有記錄,結束后有總結,強調加強過程監(jiān)控,強調過程性評價。二是考核內容多樣化。在對學生的實訓成績進行考核時,不僅要看學生實訓的結果,還要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進步,看他們在實訓中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的強弱,看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他們實訓中的態(tài)度等。實訓中對每個學生我們都嚴格要求,凡實訓不及格者一律要補考,補考不及格者不準畢業(yè)。實訓之外,教師教育課程中的許多學科還有實驗教學,目的是通過實驗,引起實驗對象的變化。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及常識等,都需要進行相關實驗。 "

  四、教育觀察(一日見習)

  我們實施的教育觀察又稱一日見習。教育觀察主要安排在第一學期進行,意在使學生認識教師職業(yè)、了解小學(幼兒園)的教學。在第一學期,學生剛進校,一般都有一定的不適應。通過教育觀察,可以使學生對教育理論及教師職業(y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該項活動易被忽視,因此我們不僅予以重視,而且要求要做到有準備、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有體會,務求使之有實效。

  五、教育見習

  教育見習是高師院校為增強學生的職業(yè)適應能力而開設的一種實踐課程。我校的教育見習除了一日見習(教育觀察)外,在第二學期還安排進行一次一周時間的見習,第三學期則進行專門的教法課的見習。第二和第三學期的'教育見習是在教育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和第三學期的教育見習要求由指導教師帶領,一般以2~3名學生為一組,主要是對小學或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觀察和分析;也可由指導教師安排進行少量的教學活動,如幫助見習所在學校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或參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管理及輔導等。

  一周見習的目的是了解小學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學生的思維狀況、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興趣愛好等。為使這種見習能收到實效,我們要求見習學生要熟悉見習所在學校的環(huán)境、體驗該學校的教學氛圍、協(xié)助該學校教師做好教學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做中發(fā)現問題,在做中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因為從第二學期開始我們才給學生開教法課,所以第三學期我們組織學生進行教法課見習。通過教法課見習,通過聆聽見習所在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質課,讓學生了解他們所屬專業(yè)課的教法,進一步消化自己所學教育教學理論。

  教育見習是一種在現場的實踐活動,是學生觀察、了解、模仿、學習課程實施的一個過程。通過教育見習,獲得真實的教育教學的體驗。

  六、教育實習

  集中實習后期即集中實習的總結階段,應開始進行頂崗實習的前期準備。頂崗實習是實習學生與實習所在學校聯(lián)系,通過頂崗任課的方式來完成教育實習的任務。在頂崗實習中,實習學生作為一個“正式”的教師站在教師的崗位,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把實習活動與實際教學工作統(tǒng)一起來。頂崗實習能夠增強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密切實習學生與實習所在學校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用性和實效性。

  七、教學設計

  我校的教學活動設計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具體說,即在實習總結階段結束時就布置教學設計任務,然后讓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來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地予以安排,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是一門運用系統(tǒng)方法科學地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為目的。

  我校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各個部分之間有其內在的聯(lián)系,即校內校外七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缺一不可。七個環(huán)節(jié)之間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相互影響、互為補充或相互支持的關系。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校內通過課堂教學、教學技能的訓練、實驗與實訓等,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理論,也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學的實踐技能。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觀察、理解、交流、操作和反思,以理論指導實踐,然后再把實踐上升為理論,就實現“了理論—實踐—理論”的互動和融合。如此,學生就基本完成了他們在職前的角色轉換,就由學生變成了一個準教師。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4

  [摘要] 在全國各大高等師范院校中,“教師口語”課程已經將近20年了。雖然初等教育專業(yè)的課程時間和地位都較之以往有所提升,但其“教師口語”課程一談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師資團隊缺乏高效建設、課時編排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改善措施,以供參考。

  教學質量與“教師口語”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20多年前,國家就加大了對初等教育專業(yè)中“教師口語”教學的力度。新時期,中等師范逐步統(tǒng)一為本科教學,雖然學生的素質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教師職業(yè)的能力培養(yǎng)反而呈現弱化的趨勢,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在“教師口語”中存在哪些問題影響了“教師口語”的整體教學成效和水平。

  一、初等教育專業(yè)中“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口語”課時不足

  根據相關的規(guī)范規(guī)定,“教師口語”課時不能夠低于56課

  時,但是一些學校并沒有按照規(guī)范執(zhí)行,能達到標準的幾乎沒有。課時數量達不到教學目標,也就直接對教學內容和效果造成了影響。

  (二)教材的編寫沒有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教師口語》教材主要是以普通話為基礎,輔以口語交際和教師的職業(yè)口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老舊的教材已經不適應當代“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學需要。一些案例雖然經典,但顯然已經脫離了如今社會發(fā)展的軌跡,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已經選用的越來越少了。

  由此引發(fā)了一個現象:就是很多機構和相關研究者開始出

  版有關于“教師口語”的教材。一時間,市場上的教材種類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大多數的教材是以普通話語音為基礎的,按照一般話口語和教師職業(yè)口語的傳統(tǒng)體例編寫的,內容雷同較多,對課時少、訓練不足的問題依然沒有帶來很好的解決效果。其中,由程培元所著的《教師口語教程》雖然將語言和教育進行了結合,使“教師口語”的專業(yè)性得到了增強,但依然存在比較舊的案例,示范性效果不顯著。

 。ㄈ⿴熧Y隊伍建設缺失

  師資隊伍在“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著先天不足的劣勢,這是因為,“教師口語”涵蓋了語言學和教育學等多種學科。在一些高校中,只有一到兩名的專職教師,甚至有的高校連專職教師都沒有,反而是由語言學或是教育學的老師來代替。這些教師雖然普通話達標,但是在教師職業(yè)語言、口語藝術或者專業(yè)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并不涉及“教師口語”的專業(yè)領域。最重要的是,他們并沒有中小學的從教經驗,理論缺乏實踐。這種教學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從“教師口語”課程進入高校以來,也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進修和培訓,一步步蠶食了師資隊伍的建設,缺失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改進初等教育專業(yè)中“教師口語”教學問題的相關策略

 。ㄒ唬┲匦轮贫ㄕn程標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對“教師口語”課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無法將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就應該果斷地在“教師口語”中將普通話教學提取出來。這一部分教學不可以通過考前輔導的方式來進行。應將“教師口語”回歸本質--針對教師的專業(yè)性來進行教育,內容要融合一般口語和教師職業(yè)口語。其中,教師職業(yè)口語訓練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不少于48課時的安排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前提。

 。ǘ┙滩囊哂袝r代特色,配套資源也要同步開發(fā)

  “教師口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綜合了應用語言學和教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不能忽視的則是實踐訓

  練,因為畢竟學這門課的學生將來是要從事教育行業(yè)的,絕對不能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因此,在編寫相關教材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特色來搜集案例和編寫相關資料。在編寫過程中,也要聯(lián)系社會現實與生活實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如音視頻的相關資源等。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如今的高校都配備了一些專業(yè)的錄播條件,教師可以在錄播室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學生也可以拍攝一些生活日常,和教師共同討論。學生主動學習動機激發(fā)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將真實的場景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最終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ㄈ┒喽嗉訌娦kH之間的師資交流與合作

  每個學校的“教師口語”的教師資源都是有限的,人數的限制阻礙了內部合作交流組織的想法。因此,想要提高師資力量和補充師資力量的不足,就應該打破壁壘,建立校際之間的教師口語師資組織。有效匯聚各校的“教師口語”師資力量,整合并加以交流。這不僅可以將一些中小學的優(yōu)秀教師吸納進高!敖處熆谡Z”教學隊伍,還能夠提高實際的教學能力,對整個“教師口語”師資團隊建設和課程建設來說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教師口語”教學的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因此,我們還是要繼續(xù)加強其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傅紅英.初等教育專業(yè)“教師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xx(17).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5

  摘要:結合一名剛入職的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分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常見的一些不好習慣,并進行較好的反思,希望可以對剛入職的教師提供很好的幫助。

  關鍵詞:新教師 教學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

  作為今年剛入職的老師,通過幾個月的高一數學教學,我得到了一些很深的體會,其中主要是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一些不好的習慣,并進行反思。

  一、上課時直接進去就上課,不喊“上課。起立”

  反思:很多老師認為高中生都已經接近成年人,感覺沒有必要向教小學生一樣去強調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其實就我自己的體會,上課之前行上課禮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學生尊敬師長的意識,尊敬師長需要在平時的教育中慢慢地滲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我覺得它的最大作用在于給學生一種震撼,讓學生轉變下課休息時那種散漫的狀態(tài),讓學生盡快進入上課的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不用課本上出現的數學符號

  反思:就數學學科來說,符號作為一種代號,用哪個符號對處理問題并沒有太大的不同。萊布尼茨說過:“我們利用符號的目標就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需要闡述的含義,而不至于產生邏輯上的混亂。”所以用什么樣的符號只在于如何表達簡單。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之前都對課本進行了簡單的預習,最先進入他們腦海的是課本中的`符號,如果在上課時用一個其他符號來闡述問題,就會讓學生浪費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課本中的符號一般都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在長期的學習和練習中使用最多的還是課本中的符號,這也為以后的學習省了很多事。

  三、對于在上課時出現的預期之外的難題輕描淡寫地帶過

  反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又不能立刻解決,一般的常見做法是:這個涉及我們以后學習到的知識,今天不討論。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容易扼殺學生求知的動力。既然這個問題在課堂中被提出來,說明它的產生是合理的。如果確實要用到以后的知識,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指出用到以后的哪方面知識,可以查詢哪方面的資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師壓根對這個難題沒有足夠的了解,那完全可以向學生指明:備課不充分,以后再解釋等等,這樣做并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

  四、不按課本布置作業(yè)

  反思:通過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可以反饋其接受知識的程度。一般來說,課本上的內容是最基本的內容,僅僅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和練習課本上的作業(yè)是完全不夠的,但是學生要同時掌握多門功課,并不是只學習數學,其中分配在練習數學習題上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應該在課堂結束時出題練習,鞏固知識。而課本中的習題融眾多教師的經驗,應該屬于效率最高的一類習題,所以以課本為綱的練習是效率最高的,老師讓學生多學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一定不對學生都有利。

  五、講課時對內容太多的展開

  反思:現在教材里面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一些數學思想、基本運算都包含在內,如果老師展開得太多,雖然會讓學生練習時比較輕松,短時間內可能會提高分數,但從長遠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從課本到練習,實際上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即使剛開始不太適應,但從長遠看,應該對學生幫助更大。

  六、寫解答過程時太草率

  反思:高中內容相對初中剛畢業(yè)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跳躍,同樣學習寫解題過程也應該從頭開始。解題過程反應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老師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自然覺得很輕松,但是學生初學時很生疏的,老師應該有耐心,這樣才能走得穩(wěn)、走得快。

  在新課程的教學體系下,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更多的都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尤其是剛入職的數學教師,對教學的把握力還不夠完善,有要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習慣,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這樣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智慧,教學習慣: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J].江蘇教學研究,20xx(5).

  [2]常自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必備的幾種教學習慣[J].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15).

  [3]姚金鈴.玲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數學教學[J].新課程,20xx(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6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 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guī)范、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tǒng)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捎腥税炎帜缸龀煽ㄆ寣W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著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復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匯也在教思維。如果進行詞匯復習,我們可進行“Guess”比如復習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詞。我們便可把準備好的小實物、圖片、模型放在講臺上,先讓學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講臺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個準備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學生已學過的句型問:T:What‘s in my bag?學生猜后回答然后再換一件繼續(xù)進行。如此等等,既復習了單詞,也熟悉了句型,既練了聽,也練了說,而且學生不以學為苦,而是興趣濃厚地參于。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xù),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yǎng)骨干,開展英語 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英語的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7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創(chuàng)建有質量的課堂,而且需要重視創(chuàng)建有效率的課堂,為此,對提高高校教師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作出探索,是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高校思政教師行為角度出發(fā),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革思政教育教學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特別是要重視“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耙匀藶楸尽钡慕虒W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雖然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導入量,但是事實上,欠缺互動的教學過程很難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這要求高校思政教師熟悉自己的學生、理解自己的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推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其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尊重差異、崇尚創(chuàng)新,并構建起開放的思政教學氛圍。不同學生具有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存在明顯不同,與此同時,不同學生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存在一定差異,而高校思政教師則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允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提出不同的觀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思政教學活動獲得成長。

  二、提升思政教師教學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出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所面臨的環(huán)境日益復雜,這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自身的思政素養(yǎng)進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對黨的理論進行深入學習與鉆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領域中的新理論與新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為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對自身的表述能力進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視高校思政教師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所傳遞的積極情緒與正能量。最后,對自身的教學指導能力進行提升。如教師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且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并對學生在探索問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還有必要使用積極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能夠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發(fā)揮板書等傳統(tǒng)教學工具所具有的教學優(yōu)勢,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工具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整合為例,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都已經將多媒體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工具的使用雖然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完成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可以憑借直觀性的信息呈現優(yōu)勢以及多樣化的信息呈現形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與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不能替代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同樣需要重視設計各類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思政知識進行探索。再如,教師也可以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應用到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在此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與學生在課堂之外開展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知識掌握效果,繼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策略、教學內容作出調整,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還需要遵循適度使用原則,并根據不同教學工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作出合理的選擇,從而確保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宋媛.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9):125-128.

  [2]彭川.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研究[J].亞太教育,20xx(05):22-23.

  [3]黃斌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難點與創(chuàng)新[J].才智,20xx(19):100.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8

  1、醫(yī)學院校臨床教學現狀及問題

  1.1、臨床教學的重要性不明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事業(yè)的進步為臨床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由于我國醫(yī)院均實行成本核算制度,醫(yī)護人員的工資獎金與醫(yī)院效益有直接關系,臨床教師并不明確臨床教學的重要性,收到個人利益的影響,重視醫(yī)療環(huán)節(jié),輕視教學環(huán)節(jié)。

  1.2、臨床教師專業(yè)背景及培訓渠道受限

  目前大多數臨床教師來源于臨床醫(yī)學或醫(yī)學相關專業(yè)畢業(yè)生,缺乏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教育背景,對教育教學的經驗積累主要來源于教學實踐中的摸索。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尚可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床邊示范或模擬教學,但對理論教學中的課堂規(guī)范、授課藝術、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以及教學目的、大綱、考核等的把握和分析,非多年教學積累不足以成就。在實踐中,少有單位會安排臨床教學專門去進行教學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訓,臨床教學也不會愿意放棄醫(yī)療工作安排脫產學習,導致臨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學天份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1.3、教學條件和手段更新不夠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我國眾多醫(yī)學院的臨床老師數量、質量都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醫(yī)學生臨床教學需要,就醫(yī)患者數量的增加和維權意識的增強也不適宜在真正的病人身上進行更多的床邊臨床教學,由此,大大刺激了以仿真教學模型和計算機設備為教學手段的現代模擬醫(yī)學教育。

  1.4、缺乏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

  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使得醫(yī)學院校臨床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流于形式,標準不規(guī)范,內容不完整,形式不統(tǒng)一。師生關系的松散,學生在科室間的頻繁流動,使教師更注重臨床技術學習,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紀律監(jiān)管,更疏于進行學生職業(yè)道德、團隊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批判意識等教育。導致教師對學生表示不滿,學生亦對教師不夠認可。

  2、醫(yī)學院校臨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fā)展途徑

  2.1、改變傳統(tǒng)觀念

  醫(yī)學院校臨床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改變傳統(tǒng)觀念開始,重視臨床教學,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熱情,加強臨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通過臨床教師的教學資源,吸納更多優(yōu)秀醫(yī)學人才,提高臨床教學的整體師資水平。

  2.2、重視知識結構創(chuàng)新

  醫(yī)學院校的臨床教師往往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醫(yī)療工作者,而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醫(yī)學院校也出現了許多年輕的臨床教師,這些臨床教師對臨床教學的相關知識和規(guī)律掌握較淺,因此醫(yī)學院校應當重視臨床教師資深只是結構的重組和創(chuàng)新,加強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訓和深造,加強臨床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制定與教師自身條件相符合的培訓計劃,不斷補充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yè)知識,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

  2.3、強化臨床教師自身建設,完善管理體制

  臨床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正面引導力量,對學生進行尊重、信任和理解。醫(yī)學院校也應當完善對臨床教師的管理體制,激發(fā)臨床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臨床教師業(yè)績考核體系,促進臨床教學模式的調整,為臨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9

  最近聽了許多課,也看了一些發(fā)表的課例和文章,亦喜亦憂。喜的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閱讀教學正逐漸從以考試為軸心、以傳授“標準”答案為目的的封閉圈中走出來,實行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憂的是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口號下,“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被極端化,文學作品的教學似乎正滑向一個混沌的“糊涂圈”。讀了《語文建設》20xx年第1期陸精康老師《評選<項鏈>“最佳結尾”》和盧肖莉老師《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兩文(以下簡稱《評選》和《靈魂》),這種感受尤為強烈。

  兩位老師善于為學生搭建積極討論和發(fā)言的平臺,鼓勵并尊重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筆者尤其贊賞陸老師不僅讓學生為《項鏈》添加“結尾”,而且組織學生對各種“結尾”進行評論,形成思維碰撞;贊賞盧老師的“生成”意識,抓住學生的疑問“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呢”,開發(fā)出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呈給你_______色的靈魂”的聯(lián)想和“作者為什么寫成‘紫色的靈魂’,這有什么深意嗎”這一問題的探究。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面對學生異彩紛呈的各種見解,盧老師除了“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同學們說的各有道理”等泛泛的評價外,沒有作必要的引導,而陸老師說得更干脆:“作為一場討論的組織者,教師自然很難直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筆者忍不住要問:面對學生深淺不一的感受、魚龍混珠的見解,教師真的能聽之任之,放棄引導的職責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币龑,是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如果放棄必要的引導,讓閱讀教學變成學生的自由交談,容忍對話活動在膚淺的水平上滑行,聽任學生對文本的任意解讀,那么“這種傾向發(fā)展到極端,就是‘一切由學生說了算’。事實上是,一千個學生說了都算,這就完全放棄了教師的職責”。

  第一,教師面對學生的各種感受、見解,應當相機點撥、匡正,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精神

  閱讀的確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由于每個學生的認知結構、人生態(tài)度、性格愛好和閱讀經驗不同,其所獲得的感受與見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以激發(fā)學生研讀文本、探索思考的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但是也必須看到,受認知水平所限,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的獨特見解,當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結論。所以“尊重”并不是無原則的認同,而是意味著要把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產生的困惑和所建構的“意義”作為起點和重點,一方面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大膽探索、勇于發(fā)表見解,一方面重視和嚴肅對待來自學生的或深或淺或對或錯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閱讀習慣與態(tài)度,認真地加以評價、點撥或匡正,以幫助學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維的障礙,克服狹隘,養(yǎng)成科學、嚴謹的精神。如果對學生膚淺的感受不導其深入,對有誤的看法不糾其偏差,那等于慫恿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解讀,實質是對學生發(fā)展權利的漠視和不尊重。

  《靈魂》一文中,當學生就“呈給你________色的靈魂”產生了“藍色的靈魂”“白色的靈魂”“紅色的靈魂”“黃色的靈魂”等聯(lián)想并闡明了理由后,教師應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點撥,或引導學生進行鑒別、評價,讓學生懂得色彩的運用和語言一樣,既約定俗成又受語境的制約,如“白色的靈魂”易與“蒼白的靈魂”等同,與語境不符,而“黃色的靈魂”不如換成“金色的靈魂”,語意明確且具鮮明的感情色彩。又如有一學生引經據典說明紫色給人神秘而吉祥的感覺,尚能自圓其說,但說“對于九泉之下的她,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種神秘氣氛”,顯然不符語境,教師能不引導與匡正嗎?

  特別是涉及價值導向的時候,教師尤應旗幟鮮明地加以引導。因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就像閱讀《項鏈》時,學生提出的“參加舞會何嘗不是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次機遇”“為了片刻的燦爛,付出十年的艱辛,值得”等看法,從中反映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瑪蒂爾德并沒有兩樣。瑪蒂爾德“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覺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為了這些”,她參加舞會目的是要滿足強烈的虛榮心,用美麗的外表博得官員的賞識,而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這種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了瑪蒂爾德的悲劇。如果我們還以“不乏創(chuàng)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導的話,那么看似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其實只能是美麗的`誤人子弟。

  第二,教師是平等對話中的“首席”,應當以自己對文本(或問題)的體驗與理解,啟發(fā)、深化與促進學生的多重對話

  《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薄皩υ挷皇菃蜗虻膫鬏斉c接受,而是相互推動的一種互惠互贈的交流活動!辈荒芄庥袑W生的交談而沒有教師的對話交流,教師是平等的對話者之一,理應參與對話;沒有教師的參與,就不成其“多向互動”,也就難以“動態(tài)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強調:“教師要通過學來教,即通過自身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對話中來,一起探索,一起發(fā)現!碧貏e是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之后,教師應以平等的對話者身份,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發(fā)現,給學生一種觀點碰撞,使學生從中受到激勵,得到啟迪與深化,或獲得智慧與方法。李鎮(zhèn)西老師說:“每次給學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學生同題寫作,在作文講評時,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來讓學生評判,同時我又給學生講我在寫作過程中是如何構思、如何遣詞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對學生來說,這是最好的作文指導方法!睅熒g這種面對面的平等交流,同時也是心與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人文的關懷。當課堂里閃爍著師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蕩著師生情感共鳴的音符、洋溢著人文精神的關愛時,教與學真正變成了一種探究的樂趣,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課堂就會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葉瀾教授語)。

  當學生創(chuàng)作出多種《項鏈》的“結尾”,并一一作了理性的評價之后,學生最渴望的莫過于傾聽老師的心聲,作為老師自當順應“生”意,創(chuàng)作自己心中最精彩的結尾,陳述自己的理由,作為“平等對話者”的一種觀點,讓學生來評價。相信在切磋和碰撞中,師生都會得到啟發(fā)與提升,并迸發(fā)出進一步探尋更佳結尾的激情。陸老師怎么會說“教師自然很難直接發(fā)表見解”的呢?教師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不作為,便是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當然,有時的確會碰上盧老師所說的“學生的提問讓我不知所措”的情況,即便如此,教師也應該坦然地告訴學生實情。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不也是一種人格上的引導嗎?

  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拓展思維的空間,提升鑒賞、創(chuàng)造的層次

  《標準》強調高中語文教學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學生由于受閱歷、經驗、知識積累和文學素養(yǎng)等的制約,對問題的思考,對文本的意義建構往往是有局限的,雖然答案豐富多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卻常常可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生生間的對話很熱烈,卻始終在膚淺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這個時候,作為有較豐富生活經驗、較高鑒賞能力的長者,作為“熟練的閱讀者”的教師,作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在尊重學生或橫看或側看或遠看或近看所獲得的獨特見解的前提下,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或引導學生冷靜地在紛雜中尋找問題的焦點所在,理出一條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導學生“努力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從而引領學生突破個人局限,不斷登上高峰,探求“廬山真面目”,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

  課堂上有了《項鏈》的五種“結尾”,經評論都覺得不太滿意,這時候教師緘默不作為,實際上是一種失職。五種“結尾”都不令人滿意,筆者以為關鍵是沒有引導學生與文本作潛心的深入的對話,沒有透徹把握瑪蒂爾德的性格,漠視十年苦難帶給她的種種變化,特別是性格上的改變。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借鑒評論意見的基礎上,回歸文本,找出癥結所在,并告訴學生,續(xù)寫的結尾可能有千萬種,但真理只有一個,那就是合情合理。續(xù)寫是一種推測想象,關鍵是對已知條件的充分利用與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測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托爾斯泰為筆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臥軌自殺而痛哭,便是明證,數贍柕聬勰教摌s,不顧自身條件追求上流社會的生活,終于釀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難,磨煉了她,誠實、剛強已成為她性格的主導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飾不如別人而整天苦惱;如今她懂得做家里的一切討厭的雜事,成了一個吃苦耐勞的婦女了。原先每次見到有錢的同學,回家便要傷心幾天;而今自己這番模樣了仍大膽、主動地和已不認識自己、依舊美麗動人的同學打招呼。這一切都表明她已變得實在,敢于面對現實了。且家境的貧寒、容貌的改變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從小說主旨和作家的意圖看,作家對主人公既諷刺又充滿同情。讓她為了一掛假項鏈,付出十年的青春代價,其目的是讓她從夢幻中跌入現實,重擇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筆者,我將這樣和學生交流:“瑪蒂爾德盡管得知假項鏈的真相后,打擊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難涌上心頭,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難,改變了她,使她變得實在、心態(tài)平和,敢于面對現實。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會,也希望她會實實在在地生活。盡管有時她還會夢想,還會回想起那個美妙的夜晚!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0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fā)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tài)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fā)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并沒有聯(lián)系,在這種發(fā)展環(huán)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于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系,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梢越M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并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tǒng)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yǎng)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fā)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tǒng)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并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huán)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tài)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于綜合環(huán)境,如果綜合環(huán)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huán)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tài)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fā)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tài)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guī)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guī)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guī)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沖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huán)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于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tài)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huán)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fā)點,對傳統(tǒng)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yōu)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境。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

  1高職教師教育教學責任感評價的必要性

  據筆者針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調查發(fā)現,近年來,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果普遍一般?偨Y分析原因,這一方面有來自于教師的原因,很多高職教師沒有真正用心把調動學生積極性作為己任,這主要來自于客觀現狀和制度上的原因。眾所周知,高職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在責任感上的壓力相對較小。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通常沒有諸如擇校、擇班、排名、升學以及高考等壓力,也沒有因此而產生的績效評價機制。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考核甚至連“教考分離”都沒有完全實現,這就導致教師“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給學生評分”,以學生分數顯示的教學效果完全由任課教師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來自學生自身因素,高職分數線一降再降使得高職學生生源整體素質下降,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講,現階段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都不能與以前的高職學生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高職教育辦好,培養(yǎng)更多更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職教師建立更多的責任感,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做好這項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職教師的責任感,而這絕不是憑幾句口號、進行宣傳倡議就能夠做到的,必須從政策制度上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因而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學合理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從制度上約束教師來加強責任感建設,督促高職教師真正把“教書、教技、育人”當成一種習慣。對高職教育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能力進行科學設計、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在課下投入大量精力,而這種投入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能力,更多地取決于教師的態(tài)度和責任感。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應該是有利于這種責任感的建立與持續(xù)的激勵上。

  另外,我國當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職稱評聘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問題,對教師的評聘和職務晉升的標準也需要科學的考量,它至少應該涉及教師的態(tài)度和能力兩個方面,只有能力沒有責任感的教師不能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另外,只有積極的態(tài)度缺乏能力的教師也不能達到高職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國已有的考評大部分是結合“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和管理者評教”三個方面。且評價的方法沒有統(tǒng)一標準,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據教學結果以及管理者的經驗進行考評,公正、公平、客觀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頗,從而挫傷一些勤奮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的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這種缺乏科學指導的主觀的考評機制不利于高校的健康發(fā)展,還有可能挫傷高職教師的榮譽感、責任心,并且使考評在很多情況下流于形式,失去其應該具有的價值和作用。從以上分析來看,建立有利于提升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對于當前深化高職教學模式改革、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和能力進而“建設優(yōu)秀高職教師隊伍、落實示范性高職院校正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保證示范性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2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

  建立科學有效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評價體系必以須激勵為導向,既重視過程考評又兼顧結果考評,并要結合評優(yōu)、評先、教師職稱的評定、聘任以及職務晉升來進行。這需要我們圍繞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層面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在構建責任崗評價體系時堅持“目的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明確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認同性原則”。(1)目的.性原則。在眾多反映教師工作數量和質量的指標中,盡可能選擇那些能夠揭示教師責任感整體效果的指標,滿足對教師責任感評價的需要。(2)客觀性原則。在設計考核指標體系時,所采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須客觀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質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3)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在影響教師責任感的眾多組合因素中,采用系統(tǒng)設計、系統(tǒng)評價的原則,綜合各方面的業(yè)績、成果,以便全面客觀地做出對教師責任感的評價。在令人滿意的定性、定量等評價指標數據采集困難的情況下,需在全面與重點中尋找最優(yōu)交叉點,使之既能真實反映教師總體工作狀況,又使搜集數據工作相對簡化。(4)明確性原則。在評價中明確每個評價指標的具體含義,以盡量減少由于不同評價主體可能對同一指標有著不同理解而產生評價誤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項指標要簡潔明確,易于理解,評價指標之間在內涵上應有明顯的差異,避免使用可能產生歧義的指標。(5)可操作性原則。要保證評價體系的易理解性和數據搜集的可行性,同時應結合現代管理理論和計算機相關技術,實現評價程序的計算機化,盡可能方便評價主體的使用。(6)認同性原則。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評價的結論應盡可能準確、客觀,應該是使用者樂于接受并在使用中得到不斷完善的體系。這要求我們設計的評價方案能夠被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認同和使用。

  3影響高職教責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若想窮盡出所有的影響因素是不可能的。筆者經過認真地分析和總結,找出對其影響最為重要的五個因素: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yǎng)與師德水平。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3。1教書育人能力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20年的發(fā)展,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己經進入到相對成熟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水平逐步提高。如何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滿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和自身社會價值,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高職教育工作者和領導關心的問題。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場競爭己使培養(yǎng)對象成為學校的“上帝”,而高職院校教師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以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是否得到學生認可以及認可度的高低,關系到社會對一所高職院校教師的總體評價。而具有較高的責任感的教師會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培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的過程,注重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因而這種教書育人能力是高職教師責任崗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教書育人能力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掌握和運用教材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體現了一個教師的主要能力,開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這從絕大多數高職教師職稱晉升評審標準中均得以體現。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擔國家級、省級、院級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的情況、以及承擔各種級別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情況。各種級別的質量工程項目建設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題形式,是關鍵性的教研項目,它是促進各級各類高校包括高職院校進一步改善教學軟硬件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進行教學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實習實訓實驗建設與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蒲许椖恐饕槍處熕芯康膶W科專業(yè),利用專業(yè)理論,加強與實踐結合,以期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時,撰寫論文、編寫教材、進行學術交流也是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體現。

  3。3社會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的辦學強調為地方經濟服務,作為其教師,應該積極利用自身智力優(yōu)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如:面向企事業(yè)單位開展技術咨詢、培訓管理干部、開展橫向課題合作,這種類型的合作一方面促進自身所學與實踐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論,促進教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在發(fā)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這體現了高校教師的社會責任。因而,高職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如何、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應成為是評價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標。

  3。4實踐教學能力

  實踐教學能力表現為實際動手能力和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它是高職院校教師的的核心職業(yè)素養(yǎng)和競爭力。實踐教學能力主要用指導實習實驗實訓工作的效率效果來衡量。例如,當前政府舉辦的各級各類職業(yè)技能大賽的舉辦,為各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的評價和比較提供了平臺,各校通過參賽也進一步取長補短。這其中學生競賽成績實際上檢驗了所屬院校實踐教學組織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不斷將所學理論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增強生命力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競爭的銳利武器,是學校獲得社會滿意、實現辦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養(yǎng)與師德水平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承擔著傳播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主要任務。高職院校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是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高職院校教師的人文知識的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除此以外,師德水平作為高職教師能力的基本要求,體現出的是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以及熱愛高等職業(yè)教育,敬業(yè)愛崗,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些顯然應該成為評價一名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指標?傊呗氃盒R獙崿F辦學目標、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和較高的社會滿意度,必須對高職教師能力與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職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情況顯然對學校辦學目標產生直接影響。作為各級各類管理主體,對高職教師責任感的大小進行量化考評,并進而采取激勵措施,有利于解決高職教師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干好干壞基本一樣、干多干少基本一樣、干與不干基本一樣”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分析影響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yǎng)與師德水平等教師能力與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廣泛的社會調查,結合教育專家的意見,設計出上述指標在量化評價中的占比,進而通過相應的制度對一定時期的教師責任感做出客觀公正的量化評價。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2

  這幾天一直忙于高中教學視導,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到一個學校至少要聽6節(jié)以上的課。視導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所高中。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聽了18節(jié)課。這些教師都很賣力,教學設計寫得很認真,但大多數為抄襲志鴻優(yōu)化設計上面的,由于是抄襲同一本書,難免有雷同。我想到了沒有自己思想的課堂會是多么糟糕。

  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教師還是一名好教師嗎?怎樣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通過這幾天我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至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

  第一, 準確理解、領悟高中地理課程的五條基本理念。

  第二, 深入理解、領悟高考說明的四大點和十三小點。

  第三, 對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握準確、到位。

  第四, 深刻把握地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恰當滲透地理學科思想。

  第五, 注重師生的互動、遵循探究的思路。

  第六, 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給予即時的評價和反饋。

  下面我舉例說明,怎樣才能做到以上幾點呢?比如,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就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由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師的認知特點不同及個體的差異性所決定的。

  比如,在學習水循環(huán)的內容時,我聽了幾個教師的課。他們均是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水循環(huán)模式圖來直接講解,這里面就沒有很好地體現建構主義理論。我想如果能給出一條具體的河流,如長江的源頭、河流、入?凇⑾募撅L、降水等景觀圖片,讓學生自己拿出一張紙來畫一個水循環(huán)的模式圖,效果是否更好呢?這樣從現象到本質,或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更建構主義的理念。

  再比如,講熱力環(huán)流時,有些教師直接讓學生在教材中找出其概念,然后深入分析概念。我認為這樣也沒有體現建構主義理論,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如果能讓學生運用物理學的知識,自己動手畫出白天的海陸風,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熱力環(huán)流的概念,是否要比直接給出熱力環(huán)流的概念好呢?我想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就想,我們一線的地理教師不要光上課,還要不停地思考怎么去上好課,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一個人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個人的腦袋長在別人頭上是可悲的,一個民族的腦袋長在另一個民族的頭上,這個民族終究要被淘汰、被消滅。

  民族的創(chuàng)新源于創(chuàng)新的課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3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可是我的心情卻十分沉重,不是因為成績不好,不是學生的表現差,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面對我那群勤奮、好學的學生,我有種深深的歉意。

  期末的復習工作,緊張而辛苦。歷經近20天的復習,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訓練,各種技能都得到了很多程度的提高。自認為復習的很全面,很細致,沒有任何遺漏的地方?墒 ,當我拿到期末考試卷仔細看過以后,我的心一下子就變得沉重了,像是掉進了萬丈深淵,卷子的最后一道題是看圖寫話。我對寫話的理解是,能用書面的語言把圖的.主要內容表達得清楚即可。特別是剛入學幾個月的學生,這樣的要求已經不算低的。于是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沒有更細致地去寫。這次考試的看圖寫話的內容是一匹馬、兩頭牛、三只羊在山坡上吃草。要求學生看圖寫幾句通順連貫的話。注意寫清每種動物的數量,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由于平時沒有特別要求學生用上數量詞。多數學生只是寫:“小牛、小馬、小羊在山上吃青草。它們吃得可香了!”等等。所以,全班有30幾個學生被扣去了1分。許多本可以打100分的同學就差在了這道題上。雖然只是1分而已,可是那是老師的失誤,卻讓孩子承擔。看著他們平時那樣努力,考試的時候書寫那樣工整,答題那樣認真,我的心真不是滋味。

  孩子,你知道老師的心有多不安嗎?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4

  【摘要】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的工作動力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的工作動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按其來源可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決定因素,而優(yōu)良的外部動力能有效地提高內部動力,強化教師的工作動力。本文從確立合理目標、完善規(guī)章制度、加強人文關懷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因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和強化教師工作動力。

  【關健詞】 教學環(huán)境 工作動力 教師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授活動中,教師是整個教授活動的設計者、發(fā)動者、執(zhí)行者和管理者,是活動的運行和發(fā)展,是教授活動的主體。因而,教師的工作動力強弱,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動力的強弱。實踐證明,教師的工作動力可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動力。持有較強工作動力的教師總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高超的教學藝術以及對學生給予關懷,寄予希望。教師的這些特殊素質必然在教學中散發(fā)魅力,使學生產生尊重、敬佩感,同時也會產生某種追隨感,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鼓舞其一生。

  教師的工作動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按其來源可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決定因素,而優(yōu)良的外部動力能有效地提高內部動力,強化教師的工作動力。因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是激發(fā)和強化教師工作動力的有效途徑。

  一 確立合理目標激發(fā)工作動力

  目標是行動要得到的預期結果,同需要一起調節(jié)著人的行為,把行為引向一定的方向。合理的目標,即目標與教師的合理需要一致時,能引發(fā)出強烈的行為動機,使他們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fā)展的,只有滿足了低層次需要,高層次需要才會產生。我國學者也認為教師的需要具有多層次的動態(tài)序列,一般可分為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文化需要。這五種需要相互聯(lián)系,互相制約,需要層次的排列組合不斷變化。一個人如果沒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會處于一種迷茫狀態(tài),工作就沒有動力、沒有熱情,就會無所事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嚴重者“鐘”也撞不好。所以確立目標,形成合理的目標體系,以目標的吸引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有的學校教師工作處于應付狀態(tài),士氣比較低迷,與學校教師沒有一個明確合理的目標有關。主要由這幾方面因素:

  1、學校發(fā)展上,雖然“國家級重點中!迸谱右呀洅焐,但實際內涵遠遠不夠。僅僅是在申報時忙著整理材料,申報過后沒有很好地去找差距,補不足;具是老樣子,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些倒退。雖然也有“五年規(guī)劃”、“十年愿景”,但那只是領導層的紙上談兵,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沒有具體的實施措施細則,教師們不知道那些與自己有多大關系,因此,教師在學校發(fā)展上目標不定。

  2、職業(yè)學校教師基本上是從高校畢業(yè)直接進入學校的,雖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卻無實踐經驗。有些教師一教就是幾年、十幾年,卻從沒有走出校門進修。年復一年,自己的知識在老化,視野在變窄,專業(yè)發(fā)展無目標。

  3、在教學上,生源素質逐年下降,學生難教,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醫(yī)護人員難度較大,因此工作目標不確定。

  4、雖然國家對職業(yè)學校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對職業(yè)學校扶持力度加大,但對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影響不大,因此,生源仍然短缺。這就造成了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的經濟收入不高。所以,教師在收入上目標不確定。

  鑒于以上情況,學校領導要帶領全體員工自下而上確立合理可行的目標,形成一個長遠與近期相結合的、全方位的目標體系。首先要確立學校的發(fā)展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僅是“升!、“國家重點”、“在校生規(guī)模”,更應是為實現這些目標而細化的具體目標。使教師們深切感受到這些目標與自己的密切關系,自己所作所為都與能否實現這些目標有關。其次教師要設定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將發(fā)展目標滲透到日常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成為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識,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負責。再有就是與前兩個目標相適應的待遇目標。待遇目標分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質待遇可滿足教師的低層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礎的需要,精神待遇則可滿足教師的高層次需要,兩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種人人有目標、人人有方向的氛圍, 以目標激勵人, 以目標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

  二 完善規(guī)章制度激發(fā)工作動力

  利用各種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學校管理,是現代管理的要求,領導者能否正確地應用規(guī)章制度,與能否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密切相關。合理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使教師產生一種限制感,他們在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下從事教學活動,形成被動性內驅力。規(guī)章制度制定得當,就會使教師產生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進而轉化為責任感,保障教學進程的正常運轉。如果沒有合理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處理問題就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和標準。

  因為對同一個問題,這個人和那個人處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個人處理類似的問題由于主觀隨意性作用,也往往會發(fā)生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就會影響教師的工作動力。

  一個合理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應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體”。 它既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上級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制定實施細則和補充規(guī)定;它既要考慮學校管理的整體性,又要顧及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個合理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應起到獎勤罰懶、激發(fā)教職員工工作動力的作用。對于學校具體事物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要對學校內部的情況認真了解,找出主要癥結,最主要的是讓教職工參加這些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這樣既可以避免規(guī)章制度脫離實際,從而保證制度的.科學性,又有利于統(tǒng)一認識,溝通感情,從而為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奠定心理基礎,減少執(zhí)行制度的阻力,從而達到激發(fā)工作動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后,關鍵的工作是落實。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的過程中, 領導者:

 。1)要嚴于律己。一項制度出臺,在其范圍內必須人人執(zhí)行,特別是領導干部更應以身作則。如果領導干部帶頭不執(zhí)行制度,就等于用實際行動向師生員工宣布該制度失效了。

 。2)對制度的執(zhí)行要一視同仁, 不能今天執(zhí)行了, 過一段時間后, 同樣的問題發(fā)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種處理結果。給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發(fā)教師員工的工作動力。

 。3)要防止中層干部怕得罪人、充當好好先生的現象發(fā)生。如果遇到問題只是: “今天我不點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fā)生……”。那么,久而久之教職員工就會形成一種心理:規(guī)章制度是約束老實人的,所以能偷懶就偷懶。領導緊緊我緊緊、領導松松我松松,工作沒有動力、沒有激情。對此校領導不可漠然視之,必須制定有關配套的條文來約束有關違背制度的行為,否則,所訂制度就不能貫徹到底,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就無從談起。 因此, 要形成一個制度管理人, 制度約束人, 制度激勵人的氛圍, 多勞多得, 優(yōu)勞優(yōu)酬, 才能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

  三 加強人文關懷 激發(fā)工作動力

  這些年來, 許多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環(huán)境不斷改善:校園的綠化, 辦公空間的擴大, 辦公室電腦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學校人文環(huán)境建設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學校領導與群眾的關系還算融洽,但領導對教師的關懷仍顯不足。學校總體上看還缺乏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種溫馨愉悅的家的感覺。而這些都影響著教師的工作動力。

  要辦好一所學校,校長和教師誰最重要?應該說,兩者是教育大廈兩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雙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共創(chuàng)理想的教育!靶iL有多大的親和力,教師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對學校的發(fā)展也就有多大的驅動力”。所以,激發(fā)教師的工作動力, 校長首先要注重與教職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過于情”。教師教書育人, 要用真摯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學生。校長管理學校, 也同樣需要用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勵教師。校長要重視與教師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歡樂, 有挫折的失意, 有獲得友誼的喜悅, 也有遭受非議的苦惱,這些情緒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校長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在處理繁雜事務的百忙之中抽出時間, 深入了解教師的喜怒哀樂, 了解他們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難, 并及時給予疏導和解決。建議校長設立一個公開的電子信箱或是一個QQ號, 教師有什么問題或是有什么悄悄話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長。校長隨時可以上網瀏覽, 既可加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及時了解教師的思想動態(tài), 又可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增進感情, 使教師把校長當作知心人。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強調賞識教育,教師要欣賞自己的學生,對他們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墒菂s往往忽略了教師也同樣需要欣賞和支持的反饋。如果教師盡管很努力很勤奮,卻很少被欣賞,同樣也會使教師感到失落,感到不被領導注意,是個可有可無的人。領導要發(fā)現教師的閃光點,激勵教師積極進取、樂于奉獻。青年教師,尤其是長時間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師,往往自卑感較強,但他們十分注重領導對自己的評價,那怕是一句口頭表揚和肯定,都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要善于發(fā)現教師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于肯定和表揚,增進他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使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對于在教學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骨干教師,學校要大張旗鼓地給于表揚:創(chuàng)建名師工程、精品課程;設立青年教師進步獎等等。在每年教師節(jié),學校外出郊游時給先進教師披紅戴花,讓他們坐最好的車,而校長則和教師一起坐大巴。既可以讓全校教師羨慕他們,學有榜樣, 又拉近了領導與教師間的距離,鼓舞教師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

  總之, 校長要盡可能多地給教師以關懷和激勵, 不要小視細微之處, 從點點滴滴做起, 使每位教師對學校有一種家的感覺, 臉上都透出自信, 洋溢著幸福。

  優(yōu)良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有效地激勵個體的行為動機, 提高個體行為的積極性。相反, 某些不良的教學環(huán)境會完全抑制教學正功能的發(fā)揮, 從而給教學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 要樹立“以事業(yè)和目標鼓舞人,以榜樣和成就激勵人,以坦誠和民主團結人,以真誠和愛護關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感情留心, 事業(yè)留魂”。

  參考文獻

  [1] 李森.教學動力論【M】.西南師大出版社,1998年9月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

  摘 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符合職業(yè)教學的需要,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探究學習的育人功能,我們教師需要

  花大力氣精心設置課堂,合理、選取、組織、設計科學探究的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表達方式或呈現順序。

  關鍵詞 探究式學習 會計學 探究學習

  探究性教學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其核心是使學生通過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新課程標

  準實施以來,探究性教學方式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普遍關注和好評。但由于許多人對其認識未深及本質。而且實踐也處于初級階段,老師在實施教

  學時存在許多疑惑和問題,本文從這些疑惑和問題出發(fā),對探究性教學應該注意那些問題作一些討論。

  1 探究式學習是否等同于科學研究探究式學習不等同于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fā)現人們尚未認識的科學事物及規(guī)律。若將探究

  式學習等同于科學研究,勢必造成不良后果:①探究內容的窄化。②課題選擇過分社會化,成人化,容易造成參與探究式學習的學生精英化,只有少

  數學生能勝任和感興趣,大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沒有學習興趣,違背通過探究式學習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初衷。

  2 探究式學習中是否拋棄接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中不能拋棄接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要相互結合。

  (1)在探究的過程中離不開應用知識和技能,在提出問題時,評價問題的價值,在作出猜想假設時,需要已有的知識。

  (2)接受式學習需要滲透探究的思想,在傳授知識中滲透探究的思想這是一種好的方法,他可以使學生了解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從而更好的理

  解知識3 應該采取那些措施來節(jié)約探究的時間在實施探究教學時,教師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希望引導學生采用探究方式進行某一課題的學習

  ,可是教學時間卻很拮據,那應該采取那些措施來節(jié)約探究的時間?3. 1 控制探究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

  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如果每一個探究活動都設計成完整的探究,從各個要素去考察和訓

  練學生,時間是不允許的,這樣我們只能有側重點,可選擇其中的某個(些)要素,從某個角度有所側重的考察和訓練學生,可以采取學生探究和教師

  探究想結合,探究式學習與接受式學習想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3. 2 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 探究式學習具有不同的層次,同一探究的項目,可以按探究者的自主程度高低設計成不同的層次。自主程度越

  高的探究,不但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且需要的時間越多,所以降低探究的自主程度,給學生更多的探究指導,可以減少學生的探究時間。

  3. 3 分配探究任務 有些探究活動涉及的面較多,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大量時間,這時可以將探究任務進行分解,讓不同學生分擔這些任務。

  3. 4 借用課外時間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有時可以把一部分探究活動移到課外。

  4 在探究性教學中如何判斷有那些學習內容適合探究學習?如何設計教學內容4. 1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 會計學探究學

  習教學目標是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知識目標決定內容選擇的范圍,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技能目標決定探究內

  容選取的角度,選擇能夠促進探究技能掌握的問題進行探究;

  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決定探究內容的組織形式,選擇能夠促進學生理解科學探究過程,方法的教學組織形式;

  情感目標決定探究內容呈現的方式。因此,會計學探究學習內容的選擇應有利于會計學課程三維目標的'實現。

  具體選擇探究學習教學內容時,對學習內容的分析要深入,知識內容及其結構關系要清楚。知識內容的類型要明確。

  4. 2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原則(1)適度性原則 首先是探究量上的適度。即探究內容復雜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

  平,接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區(qū)。其次是探究質的適度,即探究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

  (2)激趣性原則 學生有好奇心,喜歡探究問題的答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激發(fā)探究學習的內驅力。因此,探究學習的內容必須能充分

  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樂趣。

  (3)實踐性原則 探究學習中課堂探究的內容應是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得到探究結論或結果的科學問題。探究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起點水

  平: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課外探究的課題,探究計劃,探究方案都應具有實踐性。否則,學生進行的是盲目的探究4. 3 會計學探

  究學習教學內容選擇的范圍(1)概念和規(guī)律 會計學概念和規(guī)律既是課堂探究的基礎,又是課堂探究的對象。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科學探

  究體驗,感悟知識產生的原因和發(fā)展過程,掌握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認知結構趨于合理化和系統(tǒng)化。

  (2)會計學習題探究 能夠熟練解答會計學習題,是學生在課堂探究學習的重點。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應用已有的會計學概念和會計

  學規(guī)律,掌握解題的過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3)會計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會計學是一門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會計學知識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廣泛應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選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會計學應用方面的探討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4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的設計 會計學探究學習教學內容的設計是教師在認真分析《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充分研究《會計學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和學生的現有認知發(fā)展水平后,合理選取,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順序,使教學內容最有利于

  學生的學習。

  會計學概念的探究要以概念的形成過程為主線;

  會計學規(guī)律的探究要以規(guī)律的發(fā)現或建立過程為主線;會計學習題探究要以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為主線。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符合職業(yè)教學的需要,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探究學習的育人功能,我們教師需要花大力氣精心設置課堂,

  合理、選取、組織、設計科學探究的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表達方式或呈現順序。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1-2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1

(優(yōu)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華)05-18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5-19

新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0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4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選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