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4 11:37:56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1高職教師教育教學責任感評價的必要性

  據筆者針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調查發現,近年來,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果普遍一般。總結分析原因,這一方面有來自于教師的原因,很多高職教師沒有真正用心把調動學生積極性作為己任,這主要來自于客觀現狀和制度上的原因。眾所周知,高職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在責任感上的壓力相對較小。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通常沒有諸如擇校、擇班、排名、升學以及高考等壓力,也沒有因此而產生的績效評價機制。很多高職院校教學考核甚至連“教考分離”都沒有完全實現,這就導致教師“自己教、自己考、自己給學生評分”,以學生分數顯示的教學效果完全由任課教師自己判定“。如何教、如何考”成了良心活,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來自學生自身因素,高職分數線一降再降使得高職學生生源整體素質下降,學習積極性、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講,現階段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都不能與以前的高職學生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要把高職教育辦好,培養更多更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的一線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職教師建立更多的責任感,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做好這項工作,首先是要提升高職教師的責任感,而這絕不是憑幾句口號、進行宣傳倡議就能夠做到的,必須從政策制度上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因而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學合理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從制度上約束教師來加強責任感建設,督促高職教師真正把“教書、教技、育人”當成一種習慣。對高職教育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認知能力進行科學設計、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在課下投入大量精力,而這種投入一方面取決于教師的能力,更多地取決于教師的態度和責任感。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也應該是有利于這種責任感的建立與持續的激勵上。

  另外,我國當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涉及職稱評聘和職務晉升制度改革問題,對教師的評聘和職務晉升的標準也需要科學的考量,它至少應該涉及教師的態度和能力兩個方面,只有能力沒有責任感的教師不能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另外,只有積極的態度缺乏能力的教師也不能達到高職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國已有的考評大部分是結合“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和管理者評教”三個方面。且評價的方法沒有統一標準,往往各校自有一套,大多是根據教學結果以及管理者的經驗進行考評,公正、公平、客觀性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失偏頗,從而挫傷一些勤奮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的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這種缺乏科學指導的主觀的考評機制不利于高校的健康發展,還有可能挫傷高職教師的榮譽感、責任心,并且使考評在很多情況下流于形式,失去其應該具有的價值和作用。從以上分析來看,建立有利于提升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考核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高職教師責任感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對于當前深化高職教學模式改革、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和能力進而“建設優秀高職教師隊伍、落實示范性高職院校正確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保證示范性高職院校高質量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

  2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構建的原則

  建立科學有效的高職教師責任感的評價體系必以須激勵為導向,既重視過程考評又兼顧結果考評,并要結合評優、評先、教師職稱的評定、聘任以及職務晉升來進行。這需要我們圍繞高職教師責任感評價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層面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在構建責任崗評價體系時堅持“目的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明確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認同性原則”。(1)目的性原則。在眾多反映教師工作數量和質量的指標中,盡可能選擇那些能夠揭示教師責任感整體效果的指標,滿足對教師責任感評價的需要。(2)客觀性原則。在設計考核指標體系時,所采用的定性、定量等方法以及所建立的模型,都必須客觀地抽象描述,抓住最重要、最本質和最有代表性的方面。(3)全面性與重點性原則。在影響教師責任感的眾多組合因素中,采用系統設計、系統評價的原則,綜合各方面的業績、成果,以便全面客觀地做出對教師責任感的評價。在令人滿意的定性、定量等評價指標數據采集困難的情況下,需在全面與重點中尋找最優交叉點,使之既能真實反映教師總體工作狀況,又使搜集數據工作相對簡化。(4)明確性原則。在評價中明確每個評價指標的具體含義,以盡量減少由于不同評價主體可能對同一指標有著不同理解而產生評價誤差的可能性。另外,各項指標要簡潔明確,易于理解,評價指標之間在內涵上應有明顯的差異,避免使用可能產生歧義的指標。(5)可操作性原則。要保證評價體系的易理解性和數據搜集的可行性,同時應結合現代管理理論和計算機相關技術,實現評價程序的計算機化,盡可能方便評價主體的使用。(6)認同性原則。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評價的結論應盡可能準確、客觀,應該是使用者樂于接受并在使用中得到不斷完善的體系。這要求我們設計的評價方案能夠被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認同和使用。

  3影響高職教責任感大小的因素分析

  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若想窮盡出所有的影響因素是不可能的。筆者經過認真地分析和總結,找出對其影響最為重要的五個因素: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3。1教書育人能力

  我國高職教育經過20年的發展,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己經進入到相對成熟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逐步提高。如何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技能的滿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影響力和自身社會價值,已成為越來越多的高職教育工作者和領導關心的問題。另外,不容置疑的是,激烈的生源市場競爭己使培養對象成為學校的“上帝”,而高職院校教師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以及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是否得到學生認可以及認可度的高低,關系到社會對一所高職院校教師的總體評價。而具有較高的責任感的教師會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培養和個性發展的過程,注重培養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因而這種教書育人能力是高職教師責任崗評價的重要影響因素。教書育人能力主要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掌握和運用教材的能力、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3。2教科研能力

  教科研能力體現了一個教師的主要能力,開展教科研工作也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這從絕大多數高職教師職稱晉升評審標準中均得以體現。教研能力主要包括承擔國家級、省級、院級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的情況、以及承擔各種級別的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情況。各種級別的質量工程項目建設是當前高等學校教學研究的主題形式,是關鍵性的教研項目,它是促進各級各類高校包括高職院校進一步改善教學軟硬件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進行教學理論創新、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提升實習實訓實驗建設與管理水平等等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手段。科研項目主要針對教師所研究的學科專業,利用專業理論,加強與實踐結合,以期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重要形式。同時,撰寫論文、編寫教材、進行學術交流也是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體現。

  3。3社會服務能力

  高職院校的辦學強調為地方經濟服務,作為其教師,應該積極利用自身智力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如:面向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咨詢、培訓管理干部、開展橫向課題合作,這種類型的合作一方面促進自身所學與實踐結合,進一步鞏固理論,促進教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在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這體現了高校教師的社會責任。因而,高職院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如何、積極參與社會工作的效果和成果理應成為是評價高職院校教師責任感大小的主要指標。

  3。4實踐教學能力

  實踐教學能力表現為實際動手能力和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它是高職院校教師的的核心職業素養和競爭力。實踐教學能力主要用指導實習實驗實訓工作的效率效果來衡量。例如,當前政府舉辦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為各高職院校學生動手能力的評價和比較提供了平臺,各校通過參賽也進一步取長補短。這其中學生競賽成績實際上檢驗了所屬院校實踐教學組織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師,不斷將所學理論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是高職院校增強生命力的主要途徑,是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競爭的銳利武器,是學校獲得社會滿意、實現辦學目標的重要手段。

  3。5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產物,承擔著傳播人類優秀文化的主要任務。高職院校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是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高職院校教師的人文知識的素養直接影響到他所培養的學生的文化素養。除此以外,師德水平作為高職教師能力的基本要求,體現出的是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以及熱愛高等職業教育,敬業愛崗,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些顯然應該成為評價一名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重要指標。總之,高職院校要實現辦學目標、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和較高的社會滿意度,必須對高職教師能力與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職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情況顯然對學校辦學目標產生直接影響。作為各級各類管理主體,對高職教師責任感的大小進行量化考評,并進而采取激勵措施,有利于解決高職教師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干好干壞基本一樣、干多干少基本一樣、干與不干基本一樣”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分析影響高職教師責任感大小的“教書育人能力、教科研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實踐教學能力、人文素養與師德水平等教師能力與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廣泛的社會調查,結合教育專家的意見,設計出上述指標在量化評價中的占比,進而通過相應的制度對一定時期的教師責任感做出客觀公正的量化評價。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創建有質量的課堂,而且需要重視創建有效率的課堂,為此,對提高高校教師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作出探索,是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高校思政教師行為角度出發,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革思政教育教學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特別是要重視“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當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雖然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導入量,但是事實上,欠缺互動的教學過程很難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這要求高校思政教師熟悉自己的學生、理解自己的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推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其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尊重差異、崇尚創新,并構建起開放的思政教學氛圍。不同學生具有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存在明顯不同,與此同時,不同學生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存在一定差異,而高校思政教師則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允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提出不同的觀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思政教學活動獲得成長。

  二、提升思政教師教學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出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所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這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自身的思政素養進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對黨的理論進行深入學習與鉆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領域中的新理論與新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對自身的表述能力進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視高校思政教師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所傳遞的積極情緒與正能量。最后,對自身的教學指導能力進行提升。如教師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并對學生在探索問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還有必要使用積極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能夠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發揮板書等傳統教學工具所具有的教學優勢,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工具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整合為例,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都已經將多媒體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工具的使用雖然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完成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可以憑借直觀性的信息呈現優勢以及多樣化的信息呈現形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與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不能替代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同樣需要重視設計各類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思政知識進行探索。再如,教師也可以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應用到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在此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與學生在課堂之外開展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知識掌握效果,繼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策略、教學內容作出調整,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還需要遵循適度使用原則,并根據不同教學工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作出合理的選擇,從而確保教學工具的優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宋媛.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9):125-128.

  [2]彭川.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研究[J].亞太教育,20xx(05):22-23.

  [3]黃斌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難點與創新[J].才智,20xx(19):100.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摘要】筆者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研究在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表明,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實行該模式,不僅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中外教師自身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 中外教師 合作教學

  20xx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的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0xx年,教育部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和雙語教學工作”的建議。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于20xx年開始聘請外國專家承擔英語教學工作,積極探索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教學之路。

  一研究背景

  1.理論背景

  在有關二語習得的理論研究中,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最具影響力,其理論體系的核心為“習得—學得區別假說”,這一理論為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習得—學得區別假說”提出,習得是潛意識的過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結果。而學得則是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講授,再加上有意識地進行聯系和記憶等輔助性活動,從而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語言的過程。克拉申指出,習得可以直接促進學習者發展其第二語言的能力,而學得則可以在其語言運用中發揮監控作用。習得和學得兩者若能協調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學生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習得”英語的自然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交流欲望,讓學生在交流的語境中自然地習得英語。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能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習得”和“學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師利用自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立體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有效“學得”的同時,通過無意識的“習得”過程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合作教學是指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協同擔任統一群組學生的教學任務。合作教學通常有6中模式:

  (1)一個教,另一個觀察;

  (2)一個教,另一個巡視;

  (3)站點教學;

  (4)平行教學;

  (5)交替教學;

  (6)小組教學。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是在高等學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師參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背景下產生的,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中方教師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學內容的形式。

  2.實踐背景

  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自20xx年9月引進第一名外籍教師至今共引進了14名外籍教師,現在共有6名外教同時任教,她們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外籍教師授課的班級集中在教育學院、旅游學院和工商學院,主要教授的對象為各學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課程為職業英語。在職業英語的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平行關系模式,即每周的職業英語課時由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各承擔一半,我校英語教師主要負責英語語法知識的講授以及英語等級考試的培訓,外籍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采取兩位教師的評定結果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語教師的評定結果占70%,外籍教師的評定結果占30%。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之間除了教學對象相同以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幾乎沒有交流和合作,各自為政。外籍教師由于對中國學生的性格、學習方式、習慣、需求不了解,對中國英語教學現狀不了解,對中國的語言文化不了解,因此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難點,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教學,隨意性比較強。我校是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應該是為學生將來在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外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我校教師的引導,很難把握這一尺度。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外教資源優勢,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資源,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呢?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過程

  1.實驗前提

  在實驗中,筆者為了研究中外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先假設:我校教師比外籍教師更了解我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和具體學習情況,但外籍教師則要比我校教師在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文化的了解方面更勝一籌。因此,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模式研究就在于尋找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最佳結合點。傳統的職業英語課堂,大多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按部就班,課堂氛圍單調。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單一模式,中外教師同時深入英語課堂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外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語語言教學方法的交融。

  2.實驗對象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會展策劃專業、國際商務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20xx級新生,共13個班,639人。3.實驗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4.實驗內容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構建高職職業英語教學中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我校教師負責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輸入,外籍教師負責英語語言技能的操練輸出。中外教師就合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形式進行協商,最終達成一致。采用中外教師交替授課的方式,即我校教師授課(每周四節)講授教材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而外籍教師(每周兩節)以口語課的形式,介紹教材中每單元內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與專業相關使用的英語口語。同時建立中外教師共同評估的教學反饋機制,中外教師共同對合作教學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巡視,測評課堂教學效果。實驗具體實施如下:

  (1)中外教師合作備課。中外教師基于所教學生的特點及專業的需求,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每周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上的具體分工。

  (2)中外教室合作上課。在職業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外教師主要采取平行教學、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這三種合作方法進行教學。在合作教學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教學的模式。通過合作備課,我校教師主要負責講授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要點,外籍教師則主要負責對每單元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并對與課文內容和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口語訓練。同時在平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還穿插采用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的教學合作模式,即當一位教師在講課時,另一位教師在教室后聽課,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教師的授課情況,并且在不影響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課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

  (3)中外教師合作答疑。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定期同時為學生輔導答疑,為學生解決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文化方面的疑問。

  (4)中外教師合作課后拓展。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課后及時溝通,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討論課堂教學效果,建立即時教學反饋機制,共同主持與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英語實踐環境。

  (5)中外教師合作評價。學生的職業英語課程評價最終由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根據其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匯報情況、口試成績以及筆試成績共同評定。

  5.實驗結果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由于涉及到兩個不同國家的教師,受教育理念、認知及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質量評估難度加大。因此,本次實驗沒有采用量化的指標,即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來判斷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班級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英語應用能力方面進行評定。筆者隨機選取了實驗對象中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是否喜歡職業英語教學中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否有明顯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98%的學生表示喜歡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90%的學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語言環境輕松自然,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92%的學生反饋其一年來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方面。

  三研究結論

  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既能夠充分發揮外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又能夠發揮中方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優勢,使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角色和中外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這種高職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效果,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合作教學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

  中外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彌補中外教師之間的教學差異,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首先,中方教師長期在國內執教,非常熟悉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了解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因此,中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滿足國內學生的實際需求,深入淺出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指導。在中方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系統有序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從而保證了語言輸入的質量。其次,外籍教師更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和歷史,熟悉各種環境下的英語日常用語,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強,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

  2.合作教學可以促進中外教師的自身發展

  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教學水平。就中方教師而言,可以學習外籍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思考,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師而言,可以學習中方教師對細致處理教材和明確規劃教學進度的方法,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語言水平。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互動機會增多,在合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中方教師可以學習到外籍教師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純正的英語語音,這有利于中方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水平。中方教師也可以幫助外籍教師提高其漢語水平。

  3.合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根據語言習得理論,人們習得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輸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輸出。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增強其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上,外籍教師可以很自然地把語言知識的教學與語言文化本身結合在一起,課堂氛圍輕松愉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同時,外籍教師幽默而又極具鼓勵性的課堂語言,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焦慮、缺少自信心等負性心理情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以自信、愉悅的情緒參與到合作課堂中來,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總的說來,在二語習得理論下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為高職英語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理念和視野的國際化,最終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xx

  [2]柏樺、牟宜武、LydianneLoredo.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學生和教師能力發展的作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xx(4)

  [3]朱金花.發揮中外教師特長提升外語綜合素質——上海大學中外教師合作外語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J].外語界,20xx(5)

  [4]朱勇.海外環境下中外教師的合作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xx(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4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更好地激發師生興趣,通過引入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教學的傳統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的教育技術使豐富的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利用,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精彩。讓我們在教學中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有效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使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教育更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突破教學重難點 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方式。要使教育技術有效地在教學中得到運用,就得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動手,不斷積累經驗,真正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更好地激發師生興趣

  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潛移默化的產生著影響。引入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教學的傳統模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變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這種教學模式內容豐富、生動直觀,便于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并不斷挖掘硬件和軟件的潛力,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聲音,圖象、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去感受現代教育媒體帶來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教師在教學中根據需要,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綜合發揮多媒體優勢,使課堂呈現動靜交錯、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激發了師生教與學的興趣。同時,師生還根據學習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動在網絡中瀏覽和下載有關學習內容,拓寬視野,自主學習,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全新的.改變,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學生中逐步樹立,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在教學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體教學,學生注意力集中,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容易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創設自主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多媒體網絡教學能使教師獲得創造性的自由,更能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利用現代教育教育技術教學,學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媒體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使用各種相關的圖象、聲音、動畫等手段,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讓學生邊觀看動畫邊聽故事,在輕松愉悅的故事情節中,通過美麗生動的畫面,懂得了小壁虎為什么沒借到尾巴,以及它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很自然的學到了新知。 化難為易,化煩為簡。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

  參考文獻:

  《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5

  【論文摘要】英語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是高水平外語教學的關鍵。本文就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做法。通過分析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意義、目的和內涵,結合農業院校的實際,確定了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幾項主要標準。結合理論研究總結出具體提高一線教師教學能力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并將其付諸實施。

  【論文關鍵詞】教學能力;教學知識;學科知識

  一、當前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轉型明顯加快。現代社會對各種專業化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現代化、專業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尤其顯得十分重要。

  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使人們對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業壓力、社會競爭、高強度的對外交流開放也迫使人們對迅速提高外語能力報有熱望。當前社會上各種形式的外語補習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職業化外語教師十分搶手的現象充分說明了人們對提高外語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應該是滿足人們這種需求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期間通常都要在外語學習方面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國外高校相比,這筆過分沉重的額外支出勢必對學生的業務學習和興趣發展產生一定沖擊。近年來,學生對加強教師授課能力,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呼聲日益強烈。面對壓力,各高校從建設名校,提高知名度的高度對這一問題加以充分的重視,在進行教學評沽時也把外語教學水平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同時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購置多媒體教學設備。

  良好的外部環境只是改進外語教學現狀的客觀因素,它只有同外語教學的主體—一線教師的教學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迅速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目的。可以說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線外語教師擔負著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與其他專業教師一樣,他們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進取心,也有成才壓力。與其他專業相比,外語教學人才的衡量更偏重于教學水平的評價,這其中教學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實提高一線外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當前形勢對培養大量高素質教師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對高校發展的迫切要求。

  培養教學能力的研究是外語教師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吳一安20xx.3),優秀外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框架由四大支柱構成,分別是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外語教師職業觀與職業道德、外語教學觀、外語教師學習與發展觀。由此可見,突出的外語教學能力是四大支柱之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上,亞需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提出符合實際的方法和措施,幫助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系統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職業外語教學人才。

  二、外語教學能力研究內涵和提高教學能力的方法

  1、教師學科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內涵

  研究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應該從分析教學能力的內涵入手,首先了解教學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對教學能力加以評價。

  通常認為,外語學科的教學能力是指對外語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和教學輸出能力。有調查表明(吳一安20xx.3),優秀英語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熟練的口語、書面語運用能力。

  (2)知識面寬。有廣博的語言、語言應用知識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識背景。

  (3)善于在課堂上營造生動的學習氣氛和和睦的學習環境。

  (4)了解學生需求,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5)善干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特別是組織以準確流利為目標的語言基本功訓練。

  (6)善于在課堂上把握契機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倍養,注意使學生增進對語言應用體系的了解。

  (7)明確自己的教學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明確自己在每次教學活動中的角色地位,處理好局部與整體、主角與配角的關系。

  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英語學科教學能力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學科知識(技能)和教學知識(包括技能),培養教師教學能力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

  教學知識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和教學規律,組織、加工學科知識(技能)后形成的知識,通常都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取得好的課堂效果為目的。若教師已很好地掌握了學科知識,同時能基于對教學環境(包括教學目標、學生情況、課堂氛圍)的準確把握,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科學有效、靈活生動的措施和方法來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則可以認為他已經具有了較強的學科教學能力。

  2、當前普遙存在問題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一線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是學校各級領導和廣大教師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但在認識和具體操作上也還存在一些誤區。

  如上所述,英語學科教學能力由學科知識(技能)和教學知識(包括技能)兩部分組成,在對教師進行學科教學能力的倍養和對其教學能力進行評價時,重知識輕技能,特別是重專業知識輕教學知識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鑒于一線教師大部分都已傭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因此在繼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同時,更應考慮如何掌握豐富的教學知識以迅速提高教學能力。

  教學知識無法從書本上直接獲取,對其基本標準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會因人(教師的素質)、因地(教學環境)因時(不同時期有不同要求)而發生變化,因此在基本要求明確后,虛心求教、勇于實踐、實事求是、善于總結、不斷積累是每個教師豐富教學知識,提高教學能力的基本途徑。這其中應特別注意學習和總結規律性的東西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并把教學效果作為唯一的檢驗標準。 3、提高一線教師教學能力的思路方法

  結合當前進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針對我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在提高我校一線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我們提出了如下具體要求。

  (1)切實提高教師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和書面語運用能力。要求在準確、生動的基礎上,注意從語言應用體系的角度把握課堂講述內容。

  (2)鼓勵在課堂上組織大量的語言基本功訓練。對內容和形式要不斷加以總結完善。

  (3)積極開展教學互動,不斷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

  (4)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明確自己角色地位,處理好主導和主體的關系,營造生動和睦的學習氣氛。

  (5)摸索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新模式,靈活調整、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三、理論聯系實際,應用研究成果開展活動

  為了快速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我們應用對教學能力培養研究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強化教學基本功訓練

  講課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講、演、寫、畫的水平(蔡明,20xx.12)。

  一些教師對自己的基本功水平佑計不準,也有一些教師對要求達到的水平不甚了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舉辦了多屆院級講課大賽,并選送佼佼者參加了省青年教師講課大賽。整個過程均刻錄成光盤,大家通過觀摩來了解自己在教學基本功方面的特點、優勢和不足,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這一活動行之有效。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和板書水平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2.學會組織教學內容和開展課堂活動

  精心組織的教學內容輔之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將大大加強教學效果。我們將教研室范圍內的集體備課作為日常工作,常年加以堅持。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要突破重難點內容外,課程設計也作為一項重要議題。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大家集思廣益,許多教師逐漸學會了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很好地掌握了組織課堂活動的技巧,并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

  3.進行觀摩課示范和電子教案比賽

  通過觀摩課可以充分展現一名優秀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大家直觀地體會到自己在教學能力方面的差距與不足。

  每次觀摩課在教學上各有側重,但對以下幾個方面則都要有所體現:善于在課堂上營造生動的學習氣氛;善于組織語言基本功訓練;善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學習機會;善于在課堂上處理主導和主體的關系。

  在觀摩學習時我們十分強調學習這些能反映教學能力的側面。電子教案比賽為應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新模式提供了展示平臺。能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將新的教學理念與新的教學手段結合,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是體現教學能力的新側面。

  教學能力培養研究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目前的倩況下,考慮到高校的實際倩況,大量快速培養有較強教學能力的英語教師,更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這需要在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標準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教學能力倍養的研究,為今后高校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6

  摘 要 初中的政治課如何增進學生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這方面能力和行為的養成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師的課堂素養。由于學生各方面差異性、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思維活躍等因素,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學的偶然性。在課堂干擾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

  關鍵詞 政治教學 教師 課堂素養 情感 探究

  初中的政治新《課標》規定:讓學生“認識成長的社會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學生這方面能力和行為的養成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師的課堂素養。由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性、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思維活躍等因素,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學的偶然性。讓政治課堂充滿了較多的X因素。但是,課堂的根本是“人”—學生,在課堂干擾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政治教學是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但是更需要情感。心理學家把情感看作是人的心理機制中心。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很強的學習動力,就不可能產生師生間融洽的感情,不會激發教與學的熱情,就不會有高效課堂。所以教師要想有精彩的課堂,就要著意培養師生情感,注重心理溝通。

  一、提高教師修養,注重情感交流

  首先我們教師本身需要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方式。面對新的市場經濟,我們要有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高尚品質。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更多地接近我們,才能與學生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師生間才會產生共鳴。

  其次作為教師,還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面,我們教師要盡自己所能創設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語言要親切、簡練、準確,態度要和藹可親,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讓學生從教師的目光里感受到一種師生之間的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再次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每一位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對聰明學生給予過多熱情、器重和寵愛;對調皮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予于輕視和冷淡。實際上,后一類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即使一個眼神,一句鼓勵性的話語,都會使他們難以忘懷。

  總之,我們老師必須用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可信賴時,教育才會奏效。

  二、培養健康的情感,優化學習過程

  一位教育學家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無一不與學生有著良好的情感關系。當教師的意識中滲透著濃厚的情感時,才能激勵人積極思考和探索。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興趣、自信心、毅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質,就能夠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情感既是政治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學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讓學生問教師答,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實行角色轉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從幕前走到幕后,學生由聽眾觀眾變為實際參與者,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和積極探索之中,有利于學生開發智力,激發學生持續的自主學習,以提高課堂效率。

  三、善于使用表揚和批評

  表揚不僅對受表揚的'學生有鼓勵作用,還會對其他的學生樹立榜樣,指出努力方向。如:有的學生不重視課堂發言,不大愿意開口。我就表揚善于表現的學生,表揚上課積極回答老師問題的學生,并且安排一些情景,在課堂上和學生對話,用他們出色的表演來打動其他學生。這對于被表揚者無疑是一種高度的贊賞和激勵,也為其他的同學樹立了榜樣,起到了表率作用。

  表揚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的成功,會使他們更加愉快地去學習。然而,恰如其分的批評,也同樣起到催化作用。

  善意的批評不會損害師生間的情感,但任何時候都要避免冷嘲熱諷,大聲訓斥,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發現學生犯了錯誤,一上課就態度生硬地批評,就會造成師生間的對立,進而影響教學。如果對學生寬容一點,既能對學生表示信任,又反映了老師的胸懷和見地。表揚和批評可以不拘形式,隨時進行。如在平時批作業時,批考卷時,等等,我除了批分,糾正外,還總是寫上幾句鼓勵性評語。

  四、承認個別差異的存在,激發其強烈的學習興趣

  個別差異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受后天影響而形成的個人心理特點的不同。這些差異的存在表現在政治學習上就有著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具有果斷個性的學生其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比優柔寡斷個性的學生更強;內向性格的學生善于思考和記憶;外向性格的學生喜于交流,敏于作答。所有這一切的心理個性,都應該納人我們的教學藝術,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成。政治學習需要排除心理障礙,所以在課堂上我們不要過度地糾正學生的發言錯誤,盡量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善于利用獎賞和激勵的手段培養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情感,激發其強烈的學習興趣。

  總之,師生心理勾通意味著師生之間“你可容我,我可容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師不因教育教學的地位而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以“我是學生友,學生是我師”的態度等待他們,等待“花兒靜靜開放”。以寬容、豁達、理解、信任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這樣,老師的愿望、思想和教學方法很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老師的教學要求自然容易轉化為學生的需求。老師才有可能成為駕馭課堂的“高手”。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7

  內容摘要: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因此結合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十分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建議,希望可以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培養方向,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使其能轉變成為卓越教師。

  關鍵詞:卓越教師;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教學需求

  20xx年,我國教育部在統籌分析當前教師培養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建議,認為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強、自我發展能力突出、專業基礎扎實的中小學教師,希望能夠改善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為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確保中小學教育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讓中小學教師逐漸邁入到卓越教師的隊伍,就要結合各學科情況對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顯教師培育工作的綜合效果。在對小學語文教師實施教育培養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視,并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探索,爭取能夠全面提高教師培育工作的質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師隊伍。

  一、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形成的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具有明顯的專業特征,并且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從多方面得到適當的體現,要想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對教師的專業特征加以明確,聯系教師的專業特征對教育教學需求進行解析,為教師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指導[1]。一般情況下,受到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主要從共同特征和專業核心特征兩個層次得到相應的體現。首先,從教師的共同專業特征看,卓越語文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職業動力、獨特的個人魅力、先進的教育理念、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行為、高效的教學管理能力,并且在組織開展教學指導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構建復合性較強的知識結構,能夠將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作為核心,對學生實施多層次教學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自覺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中,通過科學探索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發展需求、發展趨勢等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組織規劃體系。其次,從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專業特征看,具體特色從精湛的教學指導能力角度表現出來,對其進行具體的研究,則可以發現,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具備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能夠按照教學需求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突出教學優勢;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處理,增強教學過程的詩意化程度,使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統的發揮;要注意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學評價,客觀認識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對學生實施專業性教學指導。對于卓越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只有全面彰顯出專業化教學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師更好的為小學語文教育服務,促進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

  在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特征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為教師提供教學指導,全面凸顯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就要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爭取形成對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方向的正確認識,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活動的優化開展,切實彰顯教育實效[3]。下面就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需求進行系統研究,明確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

  (一)教師需要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基于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促進自身專業教育組織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為小學生群體提供語文教學指導服務,就要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語文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對教育實踐活動加以調整,確保可以全面凸顯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高效課堂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等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組織活動的現實需求將先進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組織活動中,把握教育活動的本質、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本質,對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形成更為科學明確的認識,進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成為卓越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確保能將教學實踐活動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實施更為科學的教學指導,確保可以發揮出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學生群體的思想認識,全面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師培養工作中使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和踐行先進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和諧統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優勢也會逐步呈現,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逐步發展以及小學生培養工作的深入貫徹落實起到促進作用。

  (二)教師需要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發現教學組織能力的強化是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組織能力,才能為其成為卓越語文教師奠定基礎。因此要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進行分析,并探索相應的措施使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需求得到滿足,切實增強教師專業發展效能[5]。其一,要引導教師進行反思,主動反思教學現象、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復驗證,確保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彰顯教師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發性,能夠不斷發現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調整,在不斷改進中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組織風格,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其二,教師要主動向同行學習,與同行共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加以分享,并學習他人在組織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彌補自身不足,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使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在此過程中,普通小學語文教師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教師的卓越教育指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教師要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參與科研活動是新時期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重要需求,只有不斷參與科研活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進而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同時,科學研究的自覺性也是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師能結合自身專業發展需求不斷參與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系統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影響下,應該為教師積極參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在引導教師走向卓越的實踐探索活動中,使教師對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認識,不斷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做出實踐探索,促進教師實現內涵式發展,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發育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生成長發育方面的引導作用也較為突出,因此應該正確認識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性,在組織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師培養方案,確保教師可以更好的為小學生提供教育指導服務,凸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永菊。踐行“師退生進”的卓越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J]。科學咨詢,20xx(51):102—103。

  [2]趙海紅。卓越小學教師職前教育語文方向系列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xx,36(3):77—80。

  [3]秦艷。調控教學節奏成就卓越課堂——淺談小學語文調控課堂教學節奏的策略[J]。新課程(上),20xx(6):67—67。

  [4]張建英。需求分析教學改進學校發展——記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本研修之路[J]。重慶與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職前小學教師實踐教學的變革[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2(5):104—108。

  [6]陳茜,張藝。卓越小學教師藝術素養教育需求及發展路徑[J]。藝術教育,20xx(2):281—28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8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范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的轉型。小學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小學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小學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范性”為基本特征的中等師范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小學教育專業在高等師范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后果是:小學教育專業發展與小學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小學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范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范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于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床”實習,在師范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并走向專業化以后,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并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范院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后,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小學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發出對小學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斗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范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范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范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群,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脫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說明者,而是善于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征。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范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發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范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筑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三、我國高等師范教育實踐教學現狀

  教育實踐教學活動從目前來說是我國師范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從觀念到實踐上都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較少,時間安排較晚。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仍然僅限于一次突擊性的教育實習以及為數不多的教育見習和參觀,教育實習構成了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而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個學期中的一個月來進行的。師范教育課程計劃安排也遵循著傳統的做法,即傾向于一個個順序安排師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習。這等于向學生示意理論學習與實習是兩項有區別的活動,從而維護了以“模仿”為主的培訓模式的教育實習的原始觀念。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和教育實際相結合。因為這種安排背離了教育實習對實習生來說的另一重要目標——為他們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檢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書育人職責技能的機會,直接后果是即使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了問題,也只能帶著這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此外,由于學生從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也給教育實習帶來不少困難,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也不利于對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不夠周密。

  隨著大學擴招,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實習安排是采取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學校,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著很大漏洞。模擬教學也往往只是給學生一部分內容,讓他們去挑去講,而缺乏模擬前的詳細指導及講完后的深入探討,往往使教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

  3.教育實習時間短、范圍窄。

  作為教育實踐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實習在我國師范院校中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實習太短,內容形式單一,與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實行的集中實習時間6—8周很難保證教育實習的良好效果。其間,只能讓實習生講幾節課,配合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較好的還可能主持一次主題班會或團隊活動,而深入細致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等,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難以幫助實習生對教師職業活動獲得全面的了解,也難以實現教育實習對實習生的一個重要目的——精確與鞏固理論知識,獲得教師職業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實習時間不充裕,與不斷擴大的教育內容及不斷提高的教育實習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成為現階段教育實習的一個致命弱點。

  4.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從我國高師教育實習現狀來看,大多數高等師范院校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目前,我國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為“入門學校”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大多數院校是“掃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教育實習主要以“學院為基地”,而不是以“學校現場為基地”,與小學關系疏遠,難以與其建立一種共生關系,并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論缺乏生長成熟的土壤,學生更難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體驗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缺乏科學的指導。

  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于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目前教師對學生技能訓練的指導總體比較薄弱,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比較“外露”,看得見摸得著,教師對學生訓練能夠提供良好的指導。按理說各科教學法在訓練技能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因為它與學科專業、實習有直接聯系,而且課程又是各系自己開設。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與“法”中無“法”的課程自身相關,也與教“法”者不懂“法”有關,有的學科教學法教師甚至從未教過小學,這哪里還談得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心理學、教育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育教學實際,其他各科教師頭腦中毫無技能訓練的示范意識和指導意識,是高師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問題。

  6.缺乏嚴格的考核。

  《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第四條指出:“高等師范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它對四大部分訓練內容(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訓練內容的考核有的學校恐怕連細化的考核標準都沒制訂,更談不上嚴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評價、激勵、反饋等功能。通過考核檢驗師范生職業技能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評價高師教學工作成效;通過檢驗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勵他們加強技能訓練,同時也促進高師教學改革的深入。可是我們未能做到嚴格考核,幾乎使這些功能喪失殆盡,不能不說是件憾事。

  四、開展有效實踐教學的策略

  1.加強高等院校與小學的校際聯合,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高校與小學之間存在隔閡,沒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失去了賴以展開的平臺。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當地中小學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培養新教師,鼓勵在職教師進修,開展合作研究,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參與合作的中小學稱之為專業發展學校。這種學校強調與當地中小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我們也應該在高師教育和小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實踐教學方面展開較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課程內容設置、實踐指導、學生管理、成績考核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地展開。

  2.打破單一的實踐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實踐體系。

  傳統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分布零散,沒有系統性、規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實習階段才略顯規范性,但時間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連續性、漸進性全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從師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實施,涵蓋了師范生在校的全過程。同時,它在時間安排上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漸進性特點。先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一系列實踐環節(如:熟悉學校環境的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見習、模擬實習、試實習等)來減輕教育實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及憂慮感,使他們逐步適應教師職業生活,然后才真正進行實戰演習的“教育實習”。

  3.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全面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教育實踐絕不僅僅是聽一兩節課、主持一兩個主題班會這么簡單。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變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站在未來教師的崗位上全面審視實踐教學的內容。概括地說,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課外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觀摩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和整體性教育實踐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對未來教師職業的全面覆蓋。

  4.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根據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考核機制應該包括確立操作性較強的質量評估標準、建立規范化的實踐教學組織程序標準、建構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系統。通過這些標準的建立,將實踐教學納入嚴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對教學實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小學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積極探索有關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提高小學教師教育的質量。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9

  【摘要】眾所周知,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要想使教學效果邁入新的天地,不僅需要對學生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時也要強調對教師教學上的管理。本文以初中教師教學管理為例,從初中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現存的問題和提高教師教學管理對策兩個方面簡進行了簡要的探析,提出了幾點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對策

  傳統的初中教育總是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單向管理的層面,仿佛一個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和思想素質的高低全部集中在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管理,而校方領導對初中各年級教師的教學管理卻尚有所忽視,不排除校方領導忽視了對教師在教學上的管理也能使學生間接性受益的可能性。總之,無論校方實行任何管理措施,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在日后能收獲光明的未來,學校只有把握了各個教育層級管理上的環環相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發揮。

  一、初中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尚存的問題

  (一)教師個人研究意識淡薄

  很多初中教師對于教學的理解都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認為教師只要是滿足“傳道授業解惑”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對自己所教學的領域卻乏研究。當然造成這個現象也不排除其中絕大多數教師將個人教學研究視作為教學上額外的、不必要的負擔,以及將個人教學研究的行為視作晉升的砝碼,于是教師在安于現狀的狀態下,便沒有了展開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二)缺乏教師師資培訓機制

  即便日復一日的對學生展開同樣內容的教學,也并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能一直維持在巔峰狀態,能力的退化是眾多領域的工作者都繞不開的瓶頸。如一個筆力超群的作家,也會在寫作過程中時常出現皓首窮經的窘況,因此需要以接觸新知識、閱讀書籍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初中教師自然也是一樣。如果只是一味的開展教學工作,卻在自己教學能力的鍛造上有所怠慢,同樣會出現教學研究能力下降的狀況。因此校方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而縱觀當今的中學校園,雖然有對教師的培訓,但次數較少不說,內容也缺乏系統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校方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訓機制。

  (三)學校針對教師的激勵機制不夠

  校方一般會以學生整體的成績以及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作為教師工資的考量標準,無論是對教師的精神激勵還是物質激勵其考量標準有很多。即便如此,這也并不能肯定初中各年級的各科教師因為這些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激勵能將其作為自己在教研工作上的“助力”,校方的激勵由于總是停留在籠統的層面上,比方說各科教師在各年級組的會議上對教學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研究新型教學方法的積極表現并不給予任何激勵。長此以往,教師的教研熱情也跟著冷卻下來,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較之于過去更偏重于細節的激勵機制。

  二、提高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上的對策

  針對提高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對策這一問題,可以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

  (一)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

  教師應該承擔著教授者和管理者兩個角色的任務。所謂教學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師不僅需要科學完善的向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組織考察學生水平的測驗、檢查學生作業等。還需要承擔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積極開展個人教學研究等更偏向管理的工作。老師能在教授之余還不忘承擔管理者的工作,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素養上的升華,是衡量一個優秀教師必不可少的標準,對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而言也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組織和調動老師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使各年級教師加入針對教學管理改革提供意見的隊伍中,都是校方領導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二)把握創新理念

  1、人性化管理是指教師的教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將尊重學生、發展學生、不放棄學生作為自己展開管理工作的信念,構建以人文關懷管理為基礎的有效管理組織體系。只有在以上條件都滿足了的情況下,才能為學生塑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教師與學生應該在朋友和師生兩種關系之間適時轉換。

  2、民主管理。傳統的課堂基本上都是老師發揮帶頭管理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學生受教師管理的影響都停留在表象,老師一旦離開或疏忽管理,學生便依然延續著不端的行為。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只是教師握住管理一個班級的命脈,根本不能改善學生缺乏自覺性的現狀。民主化管理則是指老師在班級里創建一支展開班級管理的隊伍,發揮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相比于不能時時刻刻顧及每個班級的教師,這些由學生創建起來的管理隊伍更容易察覺到班級里還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向教師報告。不僅分擔了老師的工作,還能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3、過程化管理。改變過去疏忽過程,僅僅以結果為重的教學管理思想。在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對由于管理不善所發生的問題很少評價。不僅如此,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偏向被動式,通常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以他評為主的管理方式。教育改革下的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要求教師強調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成績和道德素養應該雙重并重。

  4、多元化管理。教師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沿用同樣的管理手段,根據學生不同的特征,在軟性管理和剛性管理之間切換自如。一般來說帶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學生一般停留在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成績最好的學生,要不就是成績排名倒數的學生,成績屬于中間階段的學生卻常常被老師忽視。但這類學生往往發展潛力最大,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加耐心開導、私底下找時間談心等。總之,教師針對學習水平處于不同層級的水平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結束語

  為提升教學效果,針對初中教師教學管理上的現狀,校方領導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管理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晶晶.初中教師課堂管理方式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xx.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0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 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著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復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匯也在教思維。如果進行詞匯復習,我們可進行“Guess”比如復習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詞。我們便可把準備好的小實物、圖片、模型放在講臺上,先讓學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講臺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個準備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學生已學過的句型問:T:What‘s in my bag?學生猜后回答然后再換一件繼續進行。如此等等,既復習了單詞,也熟悉了句型,既練了聽,也練了說,而且學生不以學為苦,而是興趣濃厚地參于。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干,開展英語 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以期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差異性

  賞識教育是指要充分的肯定學生,并通過暗示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在使學生知道自身優點的同時,還要認識到自身的缺點,通過賞識教育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一、在德育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

  在小學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尊重,欣賞和認可,使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能夠更自信地學習,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遇到挑戰迎難而上,激發出自身的學習潛能。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在小學德育教學中進行賞識教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來自于教師的肯定和認可,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樹立學生能做好的觀念,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認為自己是優秀的,人們常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這句話不無道理,而實際上這就是在進行賞識教育,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在小學德育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這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想放棄時,會想到教師對自己的賞識,進而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努力攻克難關,超越自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教學中如果夸獎了某位學生,那么這名學生在這一天中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積極地參加班級活動和學習活動,這就是學生感受到我能行的一種表現。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學習氛圍很重要,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失敗面前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最終走向成功。

  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

  何為賞,賞即是欣賞和贊美;何為識,識即是肯定和認可,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天賦,所以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賞識更多,而有的學生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賦如畫畫、唱歌等,只是教師沒有發現而已,所以對這類學生的賞識較少。有的.學生對美有很強的感悟能力,在顏色搭配上表現出自己的優勢,有的學生對音樂感悟很深,對于聽過的音樂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旋律并唱出來。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賞識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的優點要積極的表揚,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優勢轉化到其他方面。

  針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學習的詩詞改編成詞曲去記憶,鼓勵學生既然可以快速記憶曲調,那么對相關知識也是可以快速記憶的,要敢于去嘗試,并找到適合的方法,這樣是一定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學生愿意去嘗試,將自己的優勢在學習中發揮作用。

  三、加強溝通提高德育有效性

  任何教學的開展都離不開溝通,小學德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更多地去傾聽,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可以盡情地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說的言語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話語中的隱藏信息,同時教師要做出回應,使學生知道老師在認真地聽。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和確認,通過這種小技巧能夠幫助教師更多地獲取學生的信息。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這對于師生的溝通也是有幫助的,只有師生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視角去看到問題,才能足夠地去理解對方。賞識教育并不是不斷地去夸獎學生,而是要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賞識教育要適度地批評學生,不要一味地去表揚鼓勵,要使得學生全面發展,批評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學生始終是好孩子,犯錯誤不要緊,只要積極改正就好。

  四、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

  小學德育教育中的賞識教育,除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之外,同學的賞識也是非常重要,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對于學生間的賞識具有積極作用。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以對班集體沒有太深的概念,班級的凝聚力較為薄弱,這時班主任要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為集體著想、熱愛集體的習慣。通過每周組織班會,在班會中學生們可以提出班級活動有哪些不足,學生也可以進行自我批評,并糾正自身的錯誤,學生們還要談一談近期看到他人表現優秀的地方,并給予肯定。通過班會強化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使學生學會彼此間賞識,在賞識中建立濃厚的友誼。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要求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優點,并鼓勵學生積極保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賞識教育是教育的智慧,學生通過賞識教育可以看到自身的優點和價值,進而更自信地學習,養成積極樂觀的好心態。

  參考文獻:

  [1]楊素芳.欣賞每一個學生——淺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科學大眾,20xx,(10):104.

  [2]江華.淺談賞識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xx,(12):119.

  作者:聶虹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農業園區實驗小學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2

  為進一步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深化"減負增效"的研究主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于本學期組織學校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一、參加對象:全體課任教師

  二、選題要求

  論文選題要求圍繞“減負增效”主題,開展本學科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倡導開展相關問題的深化研究。

  推薦論文主題: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學材料的創生與有效使用;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具或媒體的使用與專用教室的管理;教與學的評價研究等.

  建議:選題時應側重于自己感觸最多的'問題或正在研究的課題.

  三、格式要求

  1.論文格式:(1)論文題目 (2)內容摘要 (3)正文 (4)參考文獻。

  2.論文A4紙、宋體、標題小三號、正文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

  四、內容要求

  教學論文應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學科性、實踐性。論文寫作要求主題集中、言之有物。字數以不超過5000字為宜。引用別人原始資料的觀點、信息、文字、數據等應做標注。

  五、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2月27日前)完成選題、列好提綱、形成初稿,于2月27日前上傳FTP/教科室。

  第二階段:(3月25日前)定稿,按要求設置,于3月25日前上傳FTP

  第三階段:(4月10日前)完成評選。評出優秀論文參加縣級比賽。

  教科室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3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新型素質呢?《中國教育報》《教師報》等報刊曾就“21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這個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我認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到來,除應具有必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素質、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外,更為主要的是必須實現角色轉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ent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中,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信息更成為教育的主要資源。網絡時代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教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應實現角色轉換。

  一、教師應有全新的教育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信息量與日俱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育觀念應該現代化。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若忽視了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創造能力。而加強教育對未來的導向功能,則將會使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網絡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獲得和使用,社會發展也進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對于教育,必須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傳統的教育觀念,把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教育必須要現代化,具有未來意識,這是網絡時代賦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網絡社會飛速發展,不但不允許我們留戀“過去”,而且也不允許我們留戀“現在”,“現在”的東西馬上就要變成“過去”,留戀“現在”,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面向“過去”。我們惟有選擇“未來”,面向未來,才能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這種新時代需要,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了,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光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進入了更替的開放時代,我們教育者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結構和規格標準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為自己的為師之道確立正確的出發點。

  二、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前舊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上講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怎么講就怎么教,教材上沒有講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科書已不是知識點的代名詞,網絡系統的龐大知識世界及不斷的發現為學生提供了無可限量的知識資源,教師不能再死摳教科書,不能只滿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應在教好教材的同時用好教材。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看懂,可以不講;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但是又與教材知識密切相關的'可以講;由于教材具有相對滯后性而沒有涉及到的新理論新觀點應該補充講。教師應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使學生“得法于課內,活用于課外”。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平時閱讀積累的,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的,從互聯網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教材與非教材的整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

  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網絡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網絡時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根本的變化,交往方式由單向向交互式轉變。網絡時代的師生交往也將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的個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關系。

  網絡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于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Interent網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么,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4

  1、醫學院校臨床教學現狀及問題

  1.1、臨床教學的重要性不明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療事業的進步為臨床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由于我國醫院均實行成本核算制度,醫護人員的工資獎金與醫院效益有直接關系,臨床教師并不明確臨床教學的重要性,收到個人利益的影響,重視醫療環節,輕視教學環節。

  1.2、臨床教師專業背景及培訓渠道受限

  目前大多數臨床教師來源于臨床醫學或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缺乏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教育背景,對教育教學的經驗積累主要來源于教學實踐中的摸索。在實踐教學環節,尚可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床邊示范或模擬教學,但對理論教學中的課堂規范、授課藝術、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以及教學目的、大綱、考核等的把握和分析,非多年教學積累不足以成就。在實踐中,少有單位會安排臨床教學專門去進行教學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訓,臨床教學也不會愿意放棄醫療工作安排脫產學習,導致臨床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學天份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1.3、教學條件和手段更新不夠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我國眾多醫學院的臨床老師數量、質量都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醫學生臨床教學需要,就醫患者數量的增加和維權意識的增強也不適宜在真正的病人身上進行更多的床邊臨床教學,由此,大大刺激了以仿真教學模型和計算機設備為教學手段的現代模擬醫學教育。

  1.4、缺乏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

  傳統的教學思想使得醫學院校臨床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流于形式,標準不規范,內容不完整,形式不統一。師生關系的松散,學生在科室間的頻繁流動,使教師更注重臨床技術學習,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紀律監管,更疏于進行學生職業道德、團隊合作、創新精神、批判意識等教育。導致教師對學生表示不滿,學生亦對教師不夠認可。

  2、醫學院校臨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展途徑

  2.1、改變傳統觀念

  醫學院校臨床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改變傳統觀念開始,重視臨床教學,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熱情,加強臨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通過臨床教師的教學資源,吸納更多優秀醫學人才,提高臨床教學的整體師資水平。

  2.2、重視知識結構創新

  醫學院校的臨床教師往往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醫療工作者,而由于學生人數的.增加,醫學院校也出現了許多年輕的臨床教師,這些臨床教師對臨床教學的相關知識和規律掌握較淺,因此醫學院校應當重視臨床教師資深只是結構的重組和創新,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和深造,加強臨床教師的創新能力,并制定與教師自身條件相符合的培訓計劃,不斷補充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強化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

  2.3、強化臨床教師自身建設,完善管理體制

  臨床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并充分發揮教師的正面引導力量,對學生進行尊重、信任和理解。醫學院校也應當完善對臨床教師的管理體制,激發臨床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臨床教師業績考核體系,促進臨床教學模式的調整,為臨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對青年教師而言,如何盡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以作者實際工作經歷和經驗為背景,提出適用于日常工作的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教學;教育;能力

  作為一個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然而對一個青年教師而言,如何盡快培養起教學和育人的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我想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闡述這一問題。首先,是教學能力的培養。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備課、上課和課后輔導三大環節。在備課環節,建議分三步來完成,自學-互學-自學。自學是自己先將要教授的內容好好鉆研一番,理清重難點,列出提綱。互學就是與同組的特別是教同一門課的老師相互討論交流,聽聽別人的構思,互相啟發。另外,在備課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透徹的內容,一定不能馬虎的敷衍過去,要想辦法解決,絕對避免在授課過程中犯科學性錯誤。最后就是自學,將原先的構思進行整理,最后完成教案。作為教師,上課時的自信體現在語言的響亮、清晰、流利,板書的工整詳略得當,知識的前后遷移能力以及對整個課堂的管理。因此,建議新教師把教案寫的盡量詳細,甚至落實到上課要講的每一個子,然后就通過反復研讀,將整個教學過程牢牢的記在腦中。盡管課堂上總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熟悉掌握,能使自己心中有底,口中無錯。此外,在課堂上的游刃有余能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好印象,甚至是喜歡和崇拜,這都有利于后續的教學和管理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將自己從一個只是傳授知識的“獨奏者”演變成一個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引導學生去學習的“伴奏者”的角色,課堂上老師不是主角,學生才是主角,自己只做啟發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探究和學習。作為新教師,往往急于將自己的授課內容通過講授盡快的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的接受情況考慮不多。同時,一味地采取講授的方式也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出現精神不集中的狀況。因此,在教學中,新教師應注意課堂提問,或者采用學生板演,分組討論競賽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隨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另外,也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學生開小差、睡覺等問題。

  這里,總結一些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心得:1)作為一個青年教師,要多用心鉆研教材,多與人討論,多向老教師求教。所以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有很多東西都不會,不懂,那么要使自己盡快的成長起來,勤學多問是必須的`。2)有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其實作為一個教師,三尺講臺就是我們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的表演,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否定自己,改進自己,如果有2個平行班,那么要爭取做到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如果,之前已教過這門課,那么要在原來的教案上改進,讓這一遍比上一遍好,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所成長。3)爭取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能吸引學生興趣的亮點。根據授課內容,安排一些聯系生活的案例,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分析一些簡單的經濟現象。例如我在涉及會計報表內容時給學生介紹股票,上市公司;在介紹貨幣時間價值時,加入銀行利率,匯率的知識;在講會計法規和職業道德的時候,介紹一些會計從業崗位和會計人員職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等。“教書育人”,“教書”在前,“育人”在后,這不由得使我心靈的天平更多的偏向了“教書”這一邊。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自己的體會,身邊生動鮮活的例子,使我意識到,在職業學校,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出色的育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師一般都需要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諧的師生關系,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快樂的源泉。我現在擔任一個財會班的班主任,這個班有超強的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不論活動還是考試、考證,都積極參與、共同奮斗、互幫互助,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是個和諧快樂的大家庭。這些源于他們自身的性格優勢,也源于我自己在帶班方式上的改變。

  第一,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這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班里有個學生,他時常犯錯,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斷,還好說話,好動,上課需要我時常提醒:“唐某某,不要講了;唐某某,坐好!”說多了,我煩,他也煩,難免動氣。一次,我感覺他情緒不對,于是我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我怎么竟碰上好動好講話的人呢?!家里有個女兒,班里有個唐某某,女兒上苗班,家長會上,班主任給我學了各種女兒的坐姿,腿擱在凳子上的,半躺的,后腦勺朝前面的,我可難為情了,后來,老師把她的凳子拿了,讓她站著上課,幾次下來,她老實了。她三周歲不到,唐某某你十六周歲,我是不是也要這樣對你,你才能安分呀?”大家哈哈笑,他也笑了!對學生注意語言分寸,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其優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這樣才能搞好師生關系。做班主任,要做到是老師又不是老師,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教師地位。過分強調自己的權威,會禁錮學生的思想,捆綁學生的手腳,時間長了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會形成緊張的局面,從而動搖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地位。然后,是家長又不是家長。班主任要讓學生感覺就像處在家庭的溫暖之中,與此同時班主任又不能過分強調自己的“家長”地位,居高臨下訓斥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其結果會造成班主任和學生之間你壓我頂的緊張局面,最終失掉威信。最后,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班主任只有和學生交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靈之鎖的鑰匙,但交朋友要有原則,如果班主任和學生之間沒大沒小,學生就不容易嚴格要求自己,使班主任失去教師的尊嚴。第二,班主任必須是班級的管理和建設核心。建設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要向學生灌輸的就是集體觀念,要樹立每個學生心中的“大我”觀念,克服“小我”意識,這樣,學生才能自覺維護班級的班風和榮譽。另外,培養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干部培養的關鍵在于選擇好合適人選,而這要分為兩個部分:班長和其他班委。一般班委由于他的專項性比較強,相對而言,對他們的綜合能力要求弱些;而一班之長,除要有責任心外,還應有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不能完全由學生民主決定班委,應由班主任初選一部分,不斷觀察比較,然后再確定班委。另外,不妨一個職位設正副兩人,這樣能調動更多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所以我們的工作注定是不平凡的,是不易的,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只有不斷付出,方能不斷收獲。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1

(優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3

新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0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選15篇)11-05

教育教學論文12-10

教育教學論文11-06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