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4-05-19 14:35:03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摘要】筆者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研究在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表明,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實行該模式,不僅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中外教師自身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 中外教師 合作教學

  20xx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的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0xx年,教育部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和雙語教學工作”的建議。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于20xx年開始聘請外國專家承擔英語教學工作,積極探索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教學之路。

  一研究背景

  1.理論背景

  在有關二語習得的理論研究中,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最具影響力,其理論體系的核心為“習得—學得區別假說”,這一理論為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習得—學得區別假說”提出,習得是潛意識的過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結果。而學得則是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講授,再加上有意識地進行聯系和記憶等輔助性活動,從而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語言的過程?死曛赋,習得可以直接促進學習者發展其第二語言的能力,而學得則可以在其語言運用中發揮監控作用。習得和學得兩者若能協調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學生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習得”英語的自然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交流欲望,讓學生在交流的語境中自然地習得英語。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能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習得”和“學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師利用自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立體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有效“學得”的同時,通過無意識的“習得”過程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合作教學是指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協同擔任統一群組學生的教學任務。合作教學通常有6中模式:

 。1)一個教,另一個觀察;

 。2)一個教,另一個巡視;

 。3)站點教學;

  (4)平行教學;

 。5)交替教學;

 。6)小組教學。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是在高等學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師參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背景下產生的,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中方教師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學內容的形式。

  2.實踐背景

  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自20xx年9月引進第一名外籍教師至今共引進了14名外籍教師,現在共有6名外教同時任教,她們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外籍教師授課的班級集中在教育學院、旅游學院和工商學院,主要教授的對象為各學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課程為職業英語。在職業英語的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平行關系模式,即每周的職業英語課時由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各承擔一半,我校英語教師主要負責英語語法知識的講授以及英語等級考試的培訓,外籍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采取兩位教師的評定結果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語教師的評定結果占70%,外籍教師的評定結果占30%。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之間除了教學對象相同以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幾乎沒有交流和合作,各自為政。外籍教師由于對中國學生的性格、學習方式、習慣、需求不了解,對中國英語教學現狀不了解,對中國的語言文化不了解,因此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難點,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教學,隨意性比較強。我校是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應該是為學生將來在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外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我校教師的引導,很難把握這一尺度。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外教資源優勢,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資源,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呢?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過程

  1.實驗前提

  在實驗中,筆者為了研究中外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先假設:我校教師比外籍教師更了解我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和具體學習情況,但外籍教師則要比我校教師在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文化的了解方面更勝一籌。因此,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模式研究就在于尋找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最佳結合點。傳統的職業英語課堂,大多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按部就班,課堂氛圍單調。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單一模式,中外教師同時深入英語課堂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外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語語言教學方法的交融。

  2.實驗對象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會展策劃專業、國際商務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20xx級新生,共13個班,639人。3.實驗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4.實驗內容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構建高職職業英語教學中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我校教師負責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輸入,外籍教師負責英語語言技能的操練輸出。中外教師就合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形式進行協商,最終達成一致。采用中外教師交替授課的方式,即我校教師授課(每周四節)講授教材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而外籍教師(每周兩節)以口語課的形式,介紹教材中每單元內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與專業相關使用的英語口語。同時建立中外教師共同評估的教學反饋機制,中外教師共同對合作教學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巡視,測評課堂教學效果。實驗具體實施如下:

 。1)中外教師合作備課。中外教師基于所教學生的特點及專業的需求,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每周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上的具體分工。

  (2)中外教室合作上課。在職業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外教師主要采取平行教學、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這三種合作方法進行教學。在合作教學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教學的模式。通過合作備課,我校教師主要負責講授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要點,外籍教師則主要負責對每單元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并對與課文內容和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口語訓練。同時在平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還穿插采用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的教學合作模式,即當一位教師在講課時,另一位教師在教室后聽課,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教師的授課情況,并且在不影響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課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

 。3)中外教師合作答疑。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定期同時為學生輔導答疑,為學生解決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文化方面的疑問。

  (4)中外教師合作課后拓展。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課后及時溝通,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討論課堂教學效果,建立即時教學反饋機制,共同主持與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英語實踐環境。

 。5)中外教師合作評價。學生的職業英語課程評價最終由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根據其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匯報情況、口試成績以及筆試成績共同評定。

  5.實驗結果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由于涉及到兩個不同國家的教師,受教育理念、認知及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質量評估難度加大。因此,本次實驗沒有采用量化的指標,即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來判斷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班級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英語應用能力方面進行評定。筆者隨機選取了實驗對象中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是否喜歡職業英語教學中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否有明顯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98%的學生表示喜歡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90%的學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語言環境輕松自然,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92%的學生反饋其一年來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方面。

  三研究結論

  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既能夠充分發揮外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又能夠發揮中方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優勢,使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角色和中外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這種高職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效果,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合作教學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

  中外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彌補中外教師之間的教學差異,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首先,中方教師長期在國內執教,非常熟悉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了解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因此,中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滿足國內學生的實際需求,深入淺出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指導。在中方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系統有序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從而保證了語言輸入的質量。其次,外籍教師更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和歷史,熟悉各種環境下的英語日常用語,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強,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

  2.合作教學可以促進中外教師的自身發展

  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教學水平。就中方教師而言,可以學習外籍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思考,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師而言,可以學習中方教師對細致處理教材和明確規劃教學進度的方法,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語言水平。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互動機會增多,在合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中方教師可以學習到外籍教師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純正的英語語音,這有利于中方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水平。中方教師也可以幫助外籍教師提高其漢語水平。

  3.合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根據語言習得理論,人們習得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輸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輸出。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增強其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上,外籍教師可以很自然地把語言知識的教學與語言文化本身結合在一起,課堂氛圍輕松愉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同時,外籍教師幽默而又極具鼓勵性的課堂語言,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焦慮、缺少自信心等負性心理情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以自信、愉悅的情緒參與到合作課堂中來,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偟恼f來,在二語習得理論下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為高職英語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理念和視野的國際化,最終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xx

 。2]柏樺、牟宜武、LydianneLoredo.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學生和教師能力發展的作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xx(4)

 。3]朱金花.發揮中外教師特長提升外語綜合素質——上海大學中外教師合作外語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J].外語界,20xx(5)

  [4]朱勇.海外環境下中外教師的合作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xx(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新型素質呢?《中國教育報》《教師報》等報刊曾就“21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這個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我認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到來,除應具有必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素質、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外,更為主要的是必須實現角色轉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ent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中,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信息更成為教育的主要資源。網絡時代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教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應實現角色轉換。

  一、教師應有全新的教育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信息量與日俱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育觀念應該現代化。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若忽視了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創造能力。而加強教育對未來的導向功能,則將會使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網絡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獲得和使用,社會發展也進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對于教育,必須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傳統的教育觀念,把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教育必須要現代化,具有未來意識,這是網絡時代賦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網絡社會飛速發展,不但不允許我們留戀“過去”,而且也不允許我們留戀“現在”,“現在”的東西馬上就要變成“過去”,留戀“現在”,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面向“過去”。我們惟有選擇“未來”,面向未來,才能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這種新時代需要,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隨著高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了,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光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進入了更替的開放時代,我們教育者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結構和規格標準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為自己的為師之道確立正確的出發點。

  二、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前舊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上講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怎么講就怎么教,教材上沒有講的就不教也不敢教,F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科書已不是知識點的代名詞,網絡系統的龐大知識世界及不斷的發現為學生提供了無可限量的知識資源,教師不能再死摳教科書,不能只滿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應在教好教材的同時用好教材。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看懂,可以不講;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但是又與教材知識密切相關的可以講;由于教材具有相對滯后性而沒有涉及到的新理論新觀點應該補充講。教師應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使學生“得法于課內,活用于課外”。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平時閱讀積累的,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的,從互聯網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教材與非教材的整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

  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網絡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網絡時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根本的變化,交往方式由單向向交互式轉變。網絡時代的師生交往也將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的個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關系。

  網絡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于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Interent網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么,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論文關鍵詞:緘默知識教師教育教學作用

  論文摘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緘默知識,這些緘默知識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教師的緘默知識對其顯性知識具有導向作用;其次。教師的緘默知識支配其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師的緘默知識對其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具有規定性的影響.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起著導向作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存在著大量的顯性知識,而且存在著大量的緘默知識。緘默知識是一種深埋在人們潛意識里的知識,是那些平時為我們所意識不到的,但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高度個體化的、難以形式化的或溝通的、難以與他人共享的知識。它通常難以用語言、文字、圖像加以表述,而是以個人經驗、印象、感悟、團隊的默契、技術訣竅、組織文化、風俗習慣等形式存在的一類知識。這種知識能在我們面對自身和周圍的環境時,施加一種強烈的影響。然而人們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大量緘默知識的存在并沒有給予足夠充分的注意和重視。但這并不能說明緘默知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沒有價值或其價值微不足道。相反,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緘默知識,這些緘默知識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教師的緘默知識對其顯性知識具有導向作用

  雖然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緘默知識目前并不為人們所知.但研究者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即緘默知識對于認識與實踐的影響非常復雜。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所說:“緘默知識既能成為一種提高行為效率的資源,也能成為導致行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敗的根源。緘默知識的功效取決于人們對它們的接受及有效使用!薄陲@性知識的獲得方面.緘默知識既可以起到一種基礎的、輔助的和向導的作用,也可能干擾和阻礙與之不一致或相沖突的顯性知識的獲得。”②因此,只有對緘默知識有充分的認識、了解,人類才能獲得更多的顯性知識;只有借助于緘默知識的力量,人類的知識創新才有可能。

  可以說,緘默知識是顯性知識的“向導”和“主人”。人類所擁有的任何通過語言和其他表述形式呈現的顯性知識實質上都植根于緘默知識。顯性知識的增長、應用和理解也都依賴于緘默知識,都必須有緘默知識的支撐。在許多情境中.緘默知識是人類知識的內核。而顯性知識只是在內核上賦予了可以表達的外形。這就是說在人的認識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實際上是緘默知識。它為人們的認識活動提供最終的解釋性框架和知識信念!八亲钬S富的提取顯性知識的素材庫,只有緘默知識的參與,才能理解外在的顯性知識并將其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創造一個新的知識框架。否則只能是機械地模仿或言語復述”。

  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對顯性知識的記憶、掌握、理解與運用,卻忽視了緘默知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實際上,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將一般意義上的技巧如觀察、記錄、分析等活動予以個性化、實踐化。使其真正變成他們自己獨特的知識后,才能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產生實際的影響,而這種個人獨特的知識正是緘默知識。恰恰是這些緘默知識使教師具有了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里所說的技巧并不只是從書本中所學到的技巧.雖然從書本中學習到的技巧(顯性知識)是有用的.但是它卻是很不充分的。就像一個科學家,他要想做出科學的發展。就必須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形成許多連他自己也不清楚的“科學技巧”,或者說必須將那些一般意義上的科學技巧,如觀察、記錄、描述、資料分析等方面個性化、實踐化,轉變為他自己的獨特的知識,使之成為他自己科學實踐結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好比教一個人學游泳,無論你怎樣把游泳規則這種顯性知識教給他.對于他來說都是不充分的,他必須在此過程中對這些規則進行個性化理解,并且從中發展出只有自己運動著的身體才能夠理解的新規則。沒有這種對游泳規則的個性化的理解與應用,他就不可能學會游泳這一技巧。 這些通過學習者親身經歷所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緘默知識,由于它融入了學習者特定生活場景中的特定心理體驗,包括那些不可言喻的下意識或潛意識的心理體驗,因此這種知識對學習者本人而言是生動的、鮮活的。而且這種知識也是影響、指導學習者目前生活與未來生活的真正的知識。可以說,與顯性知識相比.這種緘默知識才真正是一個人自己的、使其終生受益的知識。盡管它的獲取相對來說較為緩慢,但一經擁有就會實實在在地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與行動。因此,與教師從書本中所學到的顯性知識相比,教師從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所提煉和概括出來的緘默知識才是真正對他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揮作用的知識。并且這種緘默知識對其從書本中獲得的顯性知識具有導向作用。教師頭腦中的緘默知識由于先人為主,構成了教師教育觀念的底色。新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要進入教師的大腦,都要先經過教師本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加工,并最終在他們原有舊觀念的基礎上構建起新的觀念大廈。在這個構建過程中,教師原有的舊緘默知識可能就會起到導向作用。

  雖然緘默知識對顯性知識具有導向作用,但并不能否定顯性知識的作用。應該說緘默知識和顯性知識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從教師的緘默知識與顯性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來看,如果教師沒有掌握大量的、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那么教師緘默的教育教學知識就無從發展。反之,如果沒有教師緘默的教育教學知識的揭示、分析和批判,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或顯性的教育教學知識也就不能轉變為教師真正的思想和精神財富,就不能夠在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應有的導向作用。

  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僅認識到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或顯性的教育教學知識的重要性。還應意識到緘默知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顯性知識與緘默知識更好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更好地發揮緘默知識對顯性知識應有的導向作用,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二、教師的緘默知識支配其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雖然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明確地意識到緘默知識的存在.但它實際上卻影響著教師對有關問題的看法,也影響著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在實踐方面,緘默知識可以使我們在面臨各種復雜因素時能克服信息不充分的缺陷或者在繁多的信息面前迅速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學研究發現.那些與認知偏好、情感偏好密切相關的緘默知識會自動地影響著個人判斷和決策,與緘默知識有關的直覺、經驗等在人的心理和行為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因此,教師應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摸索、反思,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使自己豐富的想法和做法得到提煉和升華.使個人的緘默知識體系得到完善,從而更好地支配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反復摸索、反思,建構起來的緘默知識.會對教師日常教育教學行為起支配作用,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引導教師下意識地行動。例如:假如在教師的觀念中存在著“教學就是在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的活動”的緘默知識,那么教師就會在這種緘默知識觀的引導下,將自己整個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知識掌握過程中的智力的發展及能力的培養上?梢哉f教師所具有的緘默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塑造著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隨時隨地地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作用、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所擁有的豐富合理的緘默知識會自覺地改善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

  總之,教師的緘默知識對其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具有規定性的影響,對整個教育教學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持的態度、價值取向和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師緘默的教育價值觀、緘默的學生觀、緘默教育教學觀等觀念的影響和控制的,并且教師的這種緘默的觀念將最終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和效率。可以說,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教師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受其所具有的緘默知識影響而形成的。教師所擁有的這種緘默知識鑲嵌于教師心靈深處.時時刻刻地支配著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以無意識的方式影響著教師日常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處理教育教學事件的方式。教師的這種緘默知識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日用而不知”的知識,因而它對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和學生發展均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真正支配教師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的知識。簡言之,教師日常所有的教育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緘默知識支配。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4

  為進一步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深化"減負增效"的研究主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于本學期組織學校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顒泳唧w要求如下:

  一、參加對象:全體課任教師

  二、選題要求

  論文選題要求圍繞“減負增效”主題,開展本學科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倡導開展相關問題的深化研究。

  推薦論文主題: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學材料的創生與有效使用;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具或媒體的使用與專用教室的管理;教與學的評價研究等.

  建議:選題時應側重于自己感觸最多的問題或正在研究的課題.

  三、格式要求

  1.論文格式:(1)論文題目 (2)內容摘要 (3)正文 (4)參考文獻。

  2.論文A4紙、宋體、標題小三號、正文小四號、行距固定值20磅

  四、內容要求

  教學論文應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學科性、實踐性。論文寫作要求主題集中、言之有物。字數以不超過5000字為宜。引用別人原始資料的觀點、信息、文字、數據等應做標注。

  五、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2月27日前)完成選題、列好提綱、形成初稿,于2月27日前上傳FTP/教科室。

  第二階段:(3月25日前)定稿,按要求設置,于3月25日前上傳FTP

  第三階段:(4月10日前)完成評選。評出優秀論文參加縣級比賽。

  教科室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5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品德修養、塑造完美人格及取得成就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是育人的基地,是學生人格、修養提升的搖籃。無論是哪個專業的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綜合素質也得到提高。本文針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德育教育融入教師課堂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學校原有的專業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現代化的發展。當今時代是以素質教育為主體的教育,重視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引導一個人走向完善的一個重要過程。

  通過德育教育凈化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因此,德育教育在專業課中是十分必要的。

  2.將德育教育融入教師課堂教學中,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是提升人才質量的需要。學校的各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內涵及價值觀教育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融入德育內容,真正的起到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作用;通過德育訓練、心理調整及咨詢,可以將不同學科中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專業化的知識轉化成動力,進而轉化為自身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二、德育教育融入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1.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表率作用。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及廣泛的興趣愛好,這一切是德育滲透的基礎。教師將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熱心的引導學生并身體力行,發揮其表率作用。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言談舉止、工作作風及形象等方面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感情、道德素質、意志等來吸引、啟迪學生。

  2.要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教育。德育教育是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相結合的,要想將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課堂中,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納,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的了解每一個學生思想狀況及學生自身的優勢,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設計課堂將要講授的內容并制定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務,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的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自身的潛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要做到實事求是、以德服人。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積極熱心的幫助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好的成長。

  3.轉變教學方式。在專業教學中,把教材與現實結合起來,把握好本專業的特點及性質,在此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在發揮本學科的優勢的同時增加課堂的能動性。將相關的史學資料及精彩的外部新發現引到課堂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的斗志,使其自強不息、信心十足的向成功邁進。例如在講無理數的時候,可先引入一段關于無理數的生動小故事。首先給學生介紹無理數的發現者希帕索斯,他是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大弟子,是發現無理數存在的第一人。他的發現觸動了包括畢達哥拉斯在內的師兄弟們的利益,他們規定出一條紀律就是誰說出這個秘密就要以死作為代價。雖然如此嚴苛,但是希帕索斯還是將這個數學發現說了出來。他被波濤洶涌的大海所吞噬,但是他卻給數學界帶來重大發現,為數學界開辟一條新的大道。引用故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再講專業知識,能夠使學生的聽課效率提高,德育教育也得以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學習,發揮其課堂主體的.作用,使學生的潛質可以有效的發揮出來,在其興趣的指引下,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使技能得到提高,讓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優越感。

  5.通過陶冶情操完善德育教育。情感陶冶是指通過自覺地利用或創設教育情境及開展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積極的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陶冶也是德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體力量,德育在課堂中能否滲透,是離不開學生的情感的。情感陶冶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引起學生積極的道德行為,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情感陶冶法與其他的德育方法相比,沒有過多的說教,而是寓教于景,情景交融,具有生動的形象、感染力等特點,因而,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教育效果也十分顯著。引導學生樹立道德理想,激發學生自我修養的愿望,鼓勵學生自我挑戰,自我激勵,以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檢查對照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言行、明確得失確定努力方向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把個人的修養與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緊密地結合起來。

  德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學生品德的修養、人格提升、素質提高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要想發揮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就要結合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發揮德育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將德育與課堂教育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德育教育獲得更豐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馨琳.專業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考試周刊,20xx(46).

  [2]宗亞萍.當代中學德育教育的基本特征與變革趨向[J].基礎教育研究,20xx(08).

  [3]程勇.德育——教育教學的靈魂[J].教育革新,20xx(05).

  [4]鄧劍.學生道德心理與德育實效性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xx.

  [5]李亞勤.當前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文化(學術版),20xx(0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6

  摘要:結合一名剛入職的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分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常見的一些不好習慣,并進行較好的反思,希望可以對剛入職的教師提供很好的幫助。

  關鍵詞:新教師 教學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

  作為今年剛入職的老師,通過幾個月的高一數學教學,我得到了一些很深的體會,其中主要是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一些不好的習慣,并進行反思。

  一、上課時直接進去就上課,不喊“上課。起立”

  反思:很多老師認為高中生都已經接近成年人,感覺沒有必要向教小學生一樣去強調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其實就我自己的體會,上課之前行上課禮最大的作用倒不是提升學生尊敬師長的意識,尊敬師長需要在平時的教育中慢慢地滲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我覺得它的最大作用在于給學生一種震撼,讓學生轉變下課休息時那種散漫的狀態,讓學生盡快進入上課的氛圍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不用課本上出現的數學符號

  反思:就數學學科來說,符號作為一種代號,用哪個符號對處理問題并沒有太大的不同。萊布尼茨說過:“我們利用符號的目標就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需要闡述的含義,而不至于產生邏輯上的混亂!彼杂檬裁礃拥姆栔辉谟谌绾伪磉_簡單。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之前都對課本進行了簡單的預習,最先進入他們腦海的是課本中的符號,如果在上課時用一個其他符號來闡述問題,就會讓學生浪費一些完全沒有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課本中的符號一般都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在長期的學習和練習中使用最多的還是課本中的符號,這也為以后的學習省了很多事。

  三、對于在上課時出現的預期之外的難題輕描淡寫地帶過

  反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又不能立刻解決,一般的常見做法是:這個涉及我們以后學習到的知識,今天不討論。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容易扼殺學生求知的動力。既然這個問題在課堂中被提出來,說明它的.產生是合理的。如果確實要用到以后的知識,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體會指出用到以后的哪方面知識,可以查詢哪方面的資料等等。另外,如果老師壓根對這個難題沒有足夠的了解,那完全可以向學生指明:備課不充分,以后再解釋等等,這樣做并不會降低老師的威信。

  四、不按課本布置作業

  反思: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可以反饋其接受知識的程度。一般來說,課本上的內容是最基本的內容,僅僅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和練習課本上的作業是完全不夠的,但是學生要同時掌握多門功課,并不是只學習數學,其中分配在練習數學習題上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應該在課堂結束時出題練習,鞏固知識。而課本中的習題融眾多教師的經驗,應該屬于效率最高的一類習題,所以以課本為綱的練習是效率最高的,老師讓學生多學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一定不對學生都有利。

  五、講課時對內容太多的展開

  反思:現在教材里面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一些數學思想、基本運算都包含在內,如果老師展開得太多,雖然會讓學生練習時比較輕松,短時間內可能會提高分數,但從長遠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因為從課本到練習,實際上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即使剛開始不太適應,但從長遠看,應該對學生幫助更大。

  六、寫解答過程時太草率

  反思:高中內容相對初中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跳躍,同樣學習寫解題過程也應該從頭開始。解題過程反應了學生的解題思路,老師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自然覺得很輕松,但是學生初學時很生疏的,老師應該有耐心,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快。

  在新課程的教學體系下,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因此教師更多的都要以學生為中心。所以,尤其是剛入職的數學教師,對教學的把握力還不夠完善,有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這樣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自己更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智慧,教學習慣: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J].江蘇教學研究,20xx(5).

  [2]常自強,農村中小學教師必備的幾種教學習慣[J].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15).

  [3]姚金鈴.玲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數學教學[J].新課程,20xx(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7

  [摘要] 在全國各大高等師范院校中,“教師口語”課程已經將近20年了。雖然初等教育專業的課程時間和地位都較之以往有所提升,但其“教師口語”課程一談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師資團隊缺乏高效建設、課時編排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改善措施,以供參考。

  教學質量與“教師口語”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20多年前,國家就加大了對初等教育專業中“教師口語”教學的力度。新時期,中等師范逐步統一為本科教學,雖然學生的素質得到了一些提升,但教師職業的能力培養反而呈現弱化的趨勢,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在“教師口語”中存在哪些問題影響了“教師口語”的整體教學成效和水平。

  一、初等教育專業中“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敖處熆谡Z”課時不足

  根據相關的規范規定,“教師口語”課時不能夠低于56課

  時,但是一些學校并沒有按照規范執行,能達到標準的幾乎沒有。課時數量達不到教學目標,也就直接對教學內容和效果造成了影響。

  (二)教材的編寫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

  《教師口語》教材主要是以普通話為基礎,輔以口語交際和教師的職業口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老舊的教材已經不適應當代“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學需要。一些案例雖然經典,但顯然已經脫離了如今社會發展的`軌跡,很多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已經選用的越來越少了。

  由此引發了一個現象:就是很多機構和相關研究者開始出

  版有關于“教師口語”的教材。一時間,市場上的教材種類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大多數的教材是以普通話語音為基礎的,按照一般話口語和教師職業口語的傳統體例編寫的,內容雷同較多,對課時少、訓練不足的問題依然沒有帶來很好的解決效果。其中,由程培元所著的《教師口語教程》雖然將語言和教育進行了結合,使“教師口語”的專業性得到了增強,但依然存在比較舊的案例,示范性效果不顯著。

 。ㄈ⿴熧Y隊伍建設缺失

  師資隊伍在“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著先天不足的劣勢,這是因為,“教師口語”涵蓋了語言學和教育學等多種學科。在一些高校中,只有一到兩名的專職教師,甚至有的高校連專職教師都沒有,反而是由語言學或是教育學的老師來代替。這些教師雖然普通話達標,但是在教師職業語言、口語藝術或者專業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并不涉及“教師口語”的專業領域。最重要的是,他們并沒有中小學的從教經驗,理論缺乏實踐。這種教學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從“教師口語”課程進入高校以來,也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進修和培訓,一步步蠶食了師資隊伍的建設,缺失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二、改進初等教育專業中“教師口語”教學問題的相關策略

 。ㄒ唬┲匦轮贫ㄕn程標準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對“教師口語”課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無法將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就應該果斷地在“教師口語”中將普通話教學提取出來。這一部分教學不可以通過考前輔導的方式來進行。應將“教師口語”回歸本質--針對教師的專業性來進行教育,內容要融合一般口語和教師職業口語。其中,教師職業口語訓練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是,不少于48課時的安排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前提。

  (二)教材要具有時代特色,配套資源也要同步開發

  “教師口語”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綜合了應用語言學和教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不能忽視的則是實踐訓

  練,因為畢竟學這門課的學生將來是要從事教育行業的,絕對不能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因此,在編寫相關教材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色來搜集案例和編寫相關資料。在編寫過程中,也要聯系社會現實與生活實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技術,如音視頻的相關資源等。利用多媒體教學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如今的高校都配備了一些專業的錄播條件,教師可以在錄播室安排學生進行實踐訓練。學生也可以拍攝一些生活日常,和教師共同討論。學生主動學習動機激發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將真實的場景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最終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ㄈ┒喽嗉訌娦kH之間的師資交流與合作

  每個學校的“教師口語”的教師資源都是有限的,人數的限制阻礙了內部合作交流組織的想法。因此,想要提高師資力量和補充師資力量的不足,就應該打破壁壘,建立校際之間的教師口語師資組織。有效匯聚各校的“教師口語”師資力量,整合并加以交流。這不僅可以將一些中小學的優秀教師吸納進高校“教師口語”教學隊伍,還能夠提高實際的教學能力,對整個“教師口語”師資團隊建設和課程建設來說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教師口語”教學的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因此,我們還是要繼續加強其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傅紅英.初等教育專業“教師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xx(17).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8

  【摘要】在最近幾年來,社會的發展水平越來越高,社會上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成為人才,一方面要幾倍一定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還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會計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進行中職的會計教育時,要按照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進行專業教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就要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下面是筆者的具體分析。

  【關鍵詞】職業能力;中職會計;教學水平;專業化

  在進行中職會計教育時,要保證其教學質量,讓學生們的專業水平提高,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在進行教學的過程里,教師的職業能力對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于學生未來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推動會計教師團隊更好的提高,下面是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進行的具體分析

  一、現在的中職會計教學中的問題

  (一)傳統中職會計教學模式落后

  從現在來看,我國的中職院校會計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在進行會計教學中沒有指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具體的教學模式也很難和時代發展相適應,整體教學質量比較差,因此,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里沒有一定的專業能力,逐漸被時代發展淘汰。盡管我國現在加大了對于教育改革的重視力度,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其中比較關鍵的就是很多中職會計教育的教師沒有使用先進的中職會計教育模式,依然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很多教師沒有充分的關注學生,導致知識的更新上存在問題,學生們不能很好的學習具體的會計教育知識。

 。ǘ┻^分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教學

  從現在來看,很多中職會計院校在進行教學時片面的追求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價值。在相關的中職教師進行教學時,把自己掌握的會計知識一股腦的傳遞給學生,沒有對具體的知識進行實踐教學,而現在的企業會計工作中都是以實踐為主的,長時間這樣下去,學生們缺乏進行實踐學習的能力,不利于會計專業的學生提高市場分析能力,導致學生未來的工作受到影響,所以必須加大中職教育會計教學的改革力度。

 。ㄈ┲新氃盒嫿處熉殬I能力不高

  從目前來看,中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職業能力比較差,很多教師僅僅懂得一點理論知識,對于會計實踐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很難落實到具體的實際工作里。對于一些中職院校來說,其教師沒有很高的學歷,在畢業了以后,自身也沒有會計工作經驗,加上缺乏良好的培訓,導致教學整體水平比較低,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二、教師職業能力在中職會計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中職院校的會計教育教學存在很多不足,不過,到底進行教師職業能力的提高有什么意義呢?

 。ㄒ唬┨岣呓處煹穆殬I能力有利于讓師生關系更和諧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里要意識到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們學習的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師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學生們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總體的中職會計教學質量。

 。ǘ┨岣呓處煹穆殬I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對于中職院校來說,必須加大對于會計教師的培養力度,讓整個中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素質更高,在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教學質量也得到大大提高。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實現信息化和電算化,因此,會計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可以很好的學習新鮮的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水平,實現會計教師自身的價值。

 。ㄈ┡囵B教師的職業能力有利于推動中職會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事實上,會計專業的教學并不簡單,必須實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因此中職的會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市場觀察能力。在實際的會計教學過程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在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同時做好實踐學習。通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里應用一些學習到的知識,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通過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有利于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高中職會計教師職業能力的措施

 。ㄒ唬┨岣咧新殨嫿處煹膶I知識更新能力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會計有關的`各個方面都在變化,所以,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更新能力,對于教學內容做好更新,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身職業能力,有利于中職的會計教學。在很多中職會計教師上課時就參考一本教材進行教學,導致整體的知識面比較狹隘,教育出來的學生不能和社會發展相適應,通過中職會計教師的知識更新能力可以讓教師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進一步優化自身的知識體系,有利于為整個中職會計教學做貢獻。

  (二)引導中職會計教師之間的合作,實現共同進步

  在學校內部中并不是所有的會計教師都沒有實踐經驗,所以要讓教師們進行合作,取長補短,可以讓豐富實踐經驗和豐富理論知識的教師進行合作,這樣可以實現兩者的共同進步,對于專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ㄈ⿲W校加強校企合作,為會計教師提供實踐平臺

  和其他的行業相比,會計行業是由一定的特殊性的,會計工作會牽扯到一些和企業命運息息相關的秘密,所以很多企業對掛職的教師加大了考核力度。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院校要多多和企業進行溝通,實現和企業的長期合作,相關的教師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鍛煉,有利于提高教師職業能力。

 。ㄋ模┘訌娭新殨嫿處煹睦^續教育工作

  對于很多中職的會計教師來說,自身的會計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中職會計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通過參加每年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讓教師們多參加一些專業的考試,然后選拔一些教師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踐經驗學習,借助現在的網絡途徑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另外,學校也要加大對于教師繼續教育的支持力度,為整體的繼續教學工作提供保障,實現整體教育的制度化,同時還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進行培訓時要調整會計教師的工作量,為教師創造接受繼續教育的良好條件。

  四、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現在的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相關的中職會計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里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及時更新自己的理念,構建和學生良好的關系等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會計理論教學和會計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文章通過分析現在的中職會計教育教學里存在的缺陷,進一步分析了教師職業能力在中職會計教育教學里的作用,研究了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職業能力的措施,為相關的中職會計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劉曉燕.教師職業能力在中職會計教育教學中的作用[J].才智20xx,12(28):53.

  [2]謝小華.淺析教師職業能力對中職會計教學的影響[J].考試周刊,20xx,10(58):173—168.

  [3]周純江.中職創新教育與教師創新能力[J].管理教育,20xx,(9).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9

  【摘要】對中學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進行了綜合研究,旨在重視和提高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術科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化,為術科教師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可操作的平臺。

  【關鍵詞】中學 教學反思能力 教育行為

  引言

  20xx年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上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其意義就是要教育從外延均衡到內涵均衡升級。現階段如何讓術科教學在現有的師資和辦學條件下有效實現這一目的,主要是教育行為怎樣進行教育行為向高位優質均衡轉化?如何有效進行教育行為的轉化?

  本文對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進行了探討,旨在重視提高術科教師教學反思能力,促進術科教師的教學行為的轉化,為術科教學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有效手段。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河北唐山開灤一中教師。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新課改和有關教學反思的文獻資料。

  1.2.2 專家訪談法:訪談市教育局和河北唐山一中的有關專家。

  2.結果與分析

  2.1術科教師的職責及術科教師的發展刻不容緩

  術科教師的反思能力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途徑,也成為術科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為優化術科教學手段,提高術科教師的教育水平,術科教師應吸收、并有效運用反思,通過反思能力不斷提高,提升術科教育質量,從而促進體育教育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2.2提高術科教師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

  中學術科教師的教育活動是聚焦在術科教學集體活動范圍內的,開放性集體教學活動是術科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形式。鑒于集體教學的基本環節主要由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和教學評價三個環節構成,主要從這三個環節去看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

  術科教師的教學反思滲透在體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促進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要積極創造教學反思的環境和條件,實現人為控制或制度調控,從而有效促進術科教師教育行為的轉化,實現術科教學向高位均衡優質發展的可操作性。

  2.2.1 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使術科教師在備課基礎上了解學生,設計高效的教學活動

  2.2.1.1 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想要術科教學更為優化就要反思學生當前的認知現狀。了解學生的已有技能知識、技術水平和他們的發展潛能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要了解學生“最近發展區”。術科教師反思學生的現有能力和知識狀況,設計出適合學生最近發展階段的教育行為,實現“最近發展區”向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轉化。

  2.2.1.2 教學反思有助于術科教師重視教材的內化內容,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相適應

  教學反思的積極作用,讓術科教師把教材只作為一種參考資源,選取教材的內化內容,幫助術科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的一種參照工具或是一種傳遞媒介,通過懂、透、化來優化教材,讓教材的思想性和實踐的科學性融合在一起,積極的進行教學反思使教材、教師、學生三者互相融合,相互發生作用,促進術科教育活動實現最大的成功。

  2.2.2 教學反思有助于術科教師在課上形成有效支持行為,促進教育行為的再創造

  2.2.2.1教學反思指引術科教師在課上形成有效的支持行為

  術科教師的`支持行為簡單概括為:觀察、傾聽、對話、回應、指導術科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行為,這五種互動行為是術科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課堂中,觀察學生學習的每個環節。術科教師根據上課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手段,反思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紛繁復雜的情況,并分析他們個性特點和個人心理形成原因,最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形成有效的支持行為,才能轉變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

  2.2.2.2教學反思指引術科教師教育行為再創造

  在反思教學過程中,術科教師作為體育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將術科材料和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實踐教育活動,主動探索同時靈活執行,術科教師教育行為的再次改進和轉變,讓學生再一次積極主動地投入術科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教學反思促進教育行為的轉化。

  2.2.3 規范術科教師課后輔導和教學評價,促進教學行為的轉化

  師生之間的教育活動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從未停止過,只是改變了教學的活動形式,即傳授-接受形式的教育活動到獨立學習行為方式的轉變。術科教師的教學評價更有助于調整和改進教育行為,對提高教育質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術科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自我審視、自我診斷,使術科教師的教育行為不斷轉變。

  3.結論與建議

  術科教師在反思過程中不斷歸納、反思、總結,不斷梳理教育行為,對術科教學實踐提出重新審視,教育行為的改變。創造術科教師反思條件,控制術科教師的反思行為,提高術科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就能控制術科教師教學行為的轉化,可以實現術科教師發展的可控制性,最終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9-190.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0

  這幾天一直忙于高中教學視導,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到一個學校至少要聽6節以上的課。視導已經進行到了第三所高中。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聽了18節課。這些教師都很賣力,教學設計寫得很認真,但大多數為抄襲志鴻優化設計上面的,由于是抄襲同一本書,難免有雷同。我想到了沒有自己思想的課堂會是多么糟糕。

  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教師還是一名好教師嗎?怎樣才能上好一節課,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通過這幾天我對課堂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至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自己:

  第一, 準確理解、領悟高中地理課程的五條基本理念。

  第二, 深入理解、領悟高考說明的四大點和十三小點。

  第三, 對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握準確、到位。

  第四, 深刻把握地理學科的知識結構、恰當滲透地理學科思想。

  第五, 注重師生的互動、遵循探究的思路。

  第六, 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給予即時的評價和反饋。

  下面我舉例說明,怎樣才能做到以上幾點呢?比如,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就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由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師的認知特點不同及個體的差異性所決定的。

  比如,在學習水循環的內容時,我聽了幾個教師的課。他們均是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水循環模式圖來直接講解,這里面就沒有很好地體現建構主義理論。我想如果能給出一條具體的河流,如長江的源頭、河流、入海口、夏季風、降水等景觀圖片,讓學生自己拿出一張紙來畫一個水循環的模式圖,效果是否更好呢?這樣從現象到本質,或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更建構主義的.理念。

  再比如,講熱力環流時,有些教師直接讓學生在教材中找出其概念,然后深入分析概念。我認為這樣也沒有體現建構主義理論,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如果能讓學生運用物理學的知識,自己動手畫出白天的海陸風,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熱力環流的概念,是否要比直接給出熱力環流的概念好呢?我想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就想,我們一線的地理教師不要光上課,還要不停地思考怎么去上好課,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一個人什么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自己的思想。一個人的腦袋長在別人頭上是可悲的,一個民族的腦袋長在另一個民族的頭上,這個民族終究要被淘汰、被消滅。

  民族的創新源于創新的課堂培養創新的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教育力是教師特有的綜合素質,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而且有助于教師實現生長性發展。當下教學場域中,存在教師教學橫向前進、師生角色脫節、理論脫離課堂等教師“失力”和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缺乏精神饑餓感的學生“無力”現象。緣于此,在教學場域中構建教師教育力,凸顯問題導向,加強意義追尋,形成學習力、經驗力、人際力、創造力“四點鼎立”的堅實力量。

  【關鍵詞】教學場域;教師教育力;構建

  日本教育學者齋藤孝在《教育力》一書中指出:教育力是傳遞夢想的力量。[1]教師教育力問題的提出是當下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表現,也是對傳統教師教學能力的突破,針對實際教學中學生無力、教師乏力等課堂教學問題,需要教師教育力承擔起呼喚力量的責任。教育力到底是什么,當下對教師教育力的研究力度并不夠。教師教育力的解讀應該定位于它所在的教學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教師發揮教育力的指向性、穩定性、效能性等特征,引領學生學習力、經驗力、人際力、創造力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充滿力量,實現教學相長。

  一、教師教育力意蘊解讀

  建構“教師教育力”概念,不僅關涉理論研究,而且是在實際教學中所必須具有的認知框架。布迪厄認為社會空間中有各種各樣的場域,他用場域概念取代社會概念,認為“在高度分化的社會里,社會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構成的,這些社會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邏輯和必然性的客觀關系的空間,而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約成支配其他場域運作的那些邏輯和必然性。教學場域則是作為一個社會小世界而存在的,它是通過教師、學生及其他參與物以知識、情感方法等為中介,以達到培養人為目的而形成的客觀關系網絡,并以此來區別藝術場域、經濟場域等其他場域。[2]布迪厄反對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二元對立”,強調社會的雙重性,主張把對立雙方納入同一個體系中進行雙重解讀!皥鲇颉备拍钏磉_的主要是在某一個社會空間中,由特定的行動者相互關系網絡所表現的各種社會力量和因素的綜合體。[3]用場域理論對教師教育力研究則是對教學場域中各種關系的研究,教學場域中教師教育力則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重建構。所謂力,是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4]。教師教育力的作用點、大小和方向不是唯一固定不變的,它不僅取決于自身,而且也取決于學生和整個教學場域下的有關因素。在教學場域中教師所起的是一個磁場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輻射性,教師教育力不是針對個別學生,而是針對場域中的每個學生,是一種廣泛的影響力;二是相互性,教師教育力不是單方向的作用,而是具有一種相互作用性,存在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三是方向性,教師教育力使教學場域中的關系體具有方向性,為了達成某一目的而進行努力,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教學場域下的教師教育力是指:為了推動教學的真實運作和促進師生之間的融洽發展,教師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綜合素質。

  二、教師教育力特點分析

  指向性,即堅定的方向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知識的學習,規劃雜亂的知識系統性,明確重點和難點,以及如何去解決疑惑之處;二是對技能的掌握,怎樣學是對學好所學內容的保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是“打魚”人,更是培養“打魚”人之人;三是態度的確立,學生具有向師性,而教師自身的方向性和引導性,直接影響具體情境中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穩定性,在教師教育力的作用下,教學場域是一個穩定的磁場,只有教學循序漸進,師生才能穩步發展。穩定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了解,教師越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教學方法的應用就越靈活,教學目標就越明確,教學成果就越有效,教學則越容易進行;二是自我的否定,肯定是建立在不斷否定的基礎之上的,教育力的穩定性是自我否定的結果,這種否定不是對自身的不信任,而是對過去的批判和反思,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沒有完全有效的方法,只有不斷嘗試地改進。效能性,指所達到的作用,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所努力進行的選擇得到的結果能夠達成或者有關問題能夠得到驗證。效能性是指對目標實現和問題的解決的效度,教學場域下的教師教育力滲透在平時的教學當中,能夠帶給師生傳遞或創造某種技能和態度的共同推動力。這種效能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進一般發展,即學生對共同知識的掌握,從本質上說是達到學生這一角色合格的標準;二是促進特殊發展,即喚起學生的潛能,共同發展中孕育著自由發展,促進個性的全面發展。

  三、教師教育力的現狀

  (一)教師“失力”

  橫向前進,視教學過程為一場通關游戲。聽過很多教師的抱怨“一年又一年、年復一年干著同樣的事情,真的很枯燥無聊”,這是一種常見的教師“失力”現象,把教學視為一場闖關游戲,每次游戲只是在前進中遇到的障礙不同,其他的并無區別,很顯然教師是操縱者,學生是執行者,不管過程如何,其目的是最后的通關勝利。發力的主體并非操縱著受力者,受力者理應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只是“力”的一部分,“力”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教師的單獨實施,這種“失力”的原因是過于掌握教學的主動權,教師在這場游戲中變得越來越被動,于是把教學進程完全依賴于進度,橫向前進的過程忽略了縱深發展,教學按照相同的步子進行,最終變得單一枯燥,教師開始厭倦這場游戲,導致兩種相同性質的結果,游戲者被淘汰,或者游戲本身被淘汰。角色鮮明,視師生關系為權威與服從!敖處煛焙汀皩W生”始終是兩個存在等級的概念,傳統的“尊師重道”帶著權威與服從的印記,倡導師生關系平等的呼聲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掠過。平等并不意味著不尊重,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不是迫于外力的壓迫,但是好像離了外力強制教師便無法控制課堂,這正是教師“失力”的表現。教師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教學場域之外的角色難免會對“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角色產生影響,在教學之外并沒有太多的時間投入學習,而且課程之外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獲得,故教師常會有一種自身知識已經飽和的錯覺。教師教育力是帶有新鮮感的影響力,教師不僅要懂得如何教,而且還要知道怎樣學,為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如果停止學習或者僅是對新知識淺嘗輒止,一些隱藏的問題便會暴露出來。齋藤孝指出:“后期的教學就像顧客坐在餐廳里等廚藝精湛的廚師來上菜,權威服務的一方與期待被服務的`一方,各自的立場鮮明而絕對,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盵5]并不否認,教師已擁有相對豐富的知識,但是如何達到有效教學,學生得到最優發展,仍然需要教師發力。脫離課堂,理論與實踐無法對接。“深入淺出”是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就要把知識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事例、語言。但是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或者專題講座,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堂課或者這個講座太高深莫測,完全聽不懂。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一是一線教師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專業”,進而對一些知識進行加工,出口成章的專業名詞讓旁聽者很難理解;二是一些學者學富五車,但是不怎么會講課教學,缺少知識的恰當轉換能力!叭绻蠋煻亲永锏哪軌蛟谡n程的最后讓學生發出驚訝的贊嘆,便是我心目中教學的王道了!盵6]這種贊嘆不僅是對教師所擁有知識的嘆為觀止,更多的是對于心中疑惑的如夢初醒,對接下來內容的如饑似渴,絕不是似懂非懂,不知所云。

  (二)學生“無力”

  羅杰斯認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旨在創造一種無威脅性的融洽氣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積極交往,充分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及分享權力,從此形成一種課堂的“群體動力”。故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師生的協同發展,而不是僅著眼于單向的發展。教師教育力缺失會直接導致學生“無力”,這種“無力”即指學生學力的喪失,“作為學習能力的學力,從結構上來說應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學生的實際學力,即學生已經達到了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水平;二是學生的潛在學力,即學生學習的潛能,接受能力,經過教育和訓練可達到的水平及創造性的水平”。[7]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新知識與學生的相遇需要經過孕育期、初創期、理解期、發展期、成型期、創造期。孕育期是剛開始的碰撞,學生對知識只是接受,而不知如何理解;初創期是學生對知識剛開始接觸理解;理解期是消化和掌握的過程;發展期是同已有知識相聯系的過程;成型期是自成系統,掌握如何運用;創造期是自我建構和新知識的產生或者促進新知識的學習。教學場域中學生“無力”學習,與知識的對話只限于第一個時期和第二個時期,本著“差不多就行”的原則來應付考試,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學習絕對不是基于表面的泛泛而談,長期的“點到即可”式學習,終將培養出一批什么都了解卻什么都不會的“未來人才”。缺乏精神饑餓感。學習是一種投入感情和意志的活動,需要主動追求和真誠熱愛。教學場域下的學生需要一種精神饑餓感來擁有這種情感并進行這種活動,學生“無力”是一種精神力的缺失,教學場域是一個有教有學的地方,精神饑餓是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真理的探索。學生精神饑餓的缺失折射出教師動力的不足,教師在這個場域中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淵博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它指引著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帶領著學生去探索,去追尋更寬更廣的領域。學生缺乏精神饑餓感,是教師精神困倦的反應,在教學中開始變得保守,不愿意繼續新的領域和拒絕嘗新。這種情況下的教育力缺失會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發生游離,長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種“悠閑”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互不干擾,只是按照任務去完成教學,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里,按照要求記下所掌握的內容,但是停止了思考。

  四、構建教學場域中教師的教育力

  教師“得力”帶動學生“有力”,教學場域是教師教育力發揮作用的關鍵領域,教師教育力的構建不是一些零星的發力點,它與力的多寡無關,而是要形成一個普遍的力場。

  (一)學習力是教育力構建的關鍵點

  教育力總是在傳遞著一定的價值,代表一定的價值取向,而價值的內涵總是在不斷地更新、變革,持續發展,教學場域下的教師需要前進,前進不僅包括量的方面,而且還包括質的方面,不斷學習是保障不斷前進的關鍵。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麥克揚提出未來的課程理論應該包括把學習和新知識生產的問題置于首要地位。終身學習的觀念是挖掘學習潛力的催化劑,“樂知”的教師可以更新自身的“血液”,消除職業倦怠,增加人格魅力和學術影響。知識本身具有其復雜性,而且每天都在迅速增長,教師擔負著增加教學場域知識豐富性的職責,有時候直接經驗并不能保證復雜知識達到實用性的影響,需要通過教師選擇、整合、反思后的教學來進行。其次,要提供有效學習的環境。學習需要一個合適的氛圍,這種氛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學習,而是每個人都自愿學習。齋藤孝指出:“提供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靈感如泉涌,并且接受相關的刺激,這也是老師的責任之一!盵8]師生之間應相互交流,沒有絕對的服從,都有發言的自由,知識的創生最容易產生在思維碰撞之時。最后,要從知識的機械掌握到對意義的主動追尋。教學不僅在于寬度與進度,更在于深度。所謂深度,便是對意義的追尋,單純的識記與掌握,未免會使學習變得枯燥無聊,而這也絕非是教育的目的!敖逃哂袃蓚重要的目的,其他一切都必須服從它們,其中一個目的是增長知識,另一個目的是養成熱愛真理和憎恨謬誤的習慣!盵9]對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徹底的理解,教師應帶動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種研究不是教師單獨的控制,而是引領建構師生共同體。

  (二)經驗力是教育力構建的基礎點

  教育從經驗開始,理想的教學是教師不斷對已有經驗的超越,理想的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未知經驗的一種渴求。經驗力應發揮經驗的作用,而不是把教師的經驗奉為準則。杜威曾指出,“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經驗的,這并不表明一切經驗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樣的教育的性質”[10]。這就表明不僅要學會利用經驗,而且要學會選擇經驗。一方面,學生經驗是一種潛在的資源,學生在進入教學場域之前,并不是一塊白板,擁有已經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可以利用或者有待開發的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已有的經驗走在教學前面,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指出,教學要走在學生的前面。一是做好領導者,教師應發揮經驗的作用,適當“超額”教學,對教學做好恰當的計劃和預設工作,同時還要預見將會產生的問題,走在學生前面的教師并不是全方位的控制,教學場域的存在是為了避免學生毫無方向感的自我學習。二是教師做好塑造者,塑造是指對學生行為的塑造,利用教師的經驗塑造對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為。三是做好激起者,激起學生對原有經驗的回憶,加深學生體驗,激起學習的興趣使其發生主動學習的行為。

 。ㄈ┤穗H力是教育力構建的保障點

  教學場域中每個獨立的個體構成一個共同的群體,群體的發展需要群體的共同合力。其一,與學生溝通的能力。一般而言,學生很少去找教師進行溝通,但是若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饋,有礙于教學的有效進行,在師生交流方面,教師應自覺掌握主動權,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要掌握溝通的藝術,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否則就很難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溝通的語言,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溝通,不僅僅是指單獨的溝通或者少數學生之間的溝通,而且還包括教學進行中與學生的對話及課堂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才會讓主體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其二,促進集體的合作能力。教育對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培養學習上的合作能力,避免課堂教學“冷漠”,增強課堂師生交往的互動性。其三,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學生背負著看不見的“行李”,上面貼著來自周圍不同期望的標簽,他們帶著這些“行李”來到教學場域中,教師必須做好迎接這些學生的準備,學生自身受著不同的沖擊,必須擁有化解這些沖擊的能力以及具有處理這些問題的意識。

  (四)創造力是教育力構建的動力點

  教學場域的復雜性以及教學對象的多樣性和教學效果的不可預測性決定了教育力絕不是單一的作用力,創造力是教育力建構的動力。理想的教學需要有一個理想的藍圖,需要教師對自己進行不斷的重新定義,教師應具有不斷更新與超越自我的夢想與自信。同時,師生精神饑餓感的形成不是因為匱乏的物質條件,而是缺乏一個孕育對新知識追求的環境。教學場域下過多地存在著一種交換價值,知識和成績之間的互換讓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如何教學。

  【參考文獻】

 。1][日]齋藤孝.教育力[M].張雅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法]皮埃爾布迪厄,[美]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xx.

  [3]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xx.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5]范曉玲.教學評價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6][英]托亨赫胥黎.科學與教育[M].單中慧,平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7][美]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2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并沒有聯系,在這種發展環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于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系,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梢越M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并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并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于綜合環境,如果綜合環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沖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于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3

  教師是一份偏向應用性的職業,因此師范學校的重點是要培養出更多能把書教好、受廣大學生擁戴的教師,師范高校要轉變教師人才培養的觀念,在強化教育教學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提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教育部下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要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強調教師教書育人的實踐能力;針對小學生的特點,該標準特別指出,小學教師要研究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遵循小學生成長規律,積極提高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經過二十余年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小學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特別是很多師范學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很好地認識,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嚴重不足,實際教學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 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性和師范性在師范學校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存在爭議。雖然大家都承認教育實踐性知識和理論性知識對于教育專業化發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論教學大大超出了實踐教學的分量,很多實踐教學的時間都被包括教育理論課程,普通文化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所擠占。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小學教師,而把重心放在學術性上,導致有些本科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勝任教學崗位,教學技能和敬業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一對相互聯系、相互對應的范疇。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實踐教學并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和操作練習,也不僅指教育實習和見習。它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要遠比教育實踐廣泛得多。

  2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多數高等師范院校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均十分有限,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失調。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導致學生只會說而不會做,教學理論與實踐出現脫節,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貫徹到教育實踐中去。教育見習、實習大多集中在最后階段。這種前少后多的實踐課程安排,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切實收益,使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不完善,顯然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性內容,既包括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個體教育,也包括開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進自我反思。但主講教師和教育實踐的指導教師自身缺乏小學教師實踐經歷,對課程改革和基礎教育實踐缺乏切身體驗,對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對小學教材和小學教學方法鮮有研究,課堂講授教條化、書本化,也就很難對師范生進行實踐性教學的設計與指導。并且實踐性內容平時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小學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論課程的教學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實踐為特點的系統性整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體會到現實與理論的巨大反差,認為書本上講的理論都是不實用的。理論無法應用于實踐,反映出當前的'理論教學嚴重脫離實際,導致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的阻斷。

  3 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管理和指導

  除了學校內的實訓活動,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教育實踐基地進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雙方簽署一份協議,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穩定、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數量少,類型單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這種狀況導致高校的實踐教學“無處可去”,因而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實習指導教師不定期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與考核,是學生教育實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師予以指導的。但高校的指導教師更關注教學及科研,認為指導實踐教學是一件沒有面子、沒有前途的工作。實習學校雖然會為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這些教師忙于教學、管理等常規教育事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實習生進行細致、系統的指導。實習管理存在責任不明、過程監控不力等問題。

  促進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建議

  1 積極促進學校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定位高校,面向小學教育,對于小學教師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種教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課上好,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歡。小學教師這一職業更多是一份應用型的職業,而不是研究性的職業,因此,在師范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加強實踐課程的建設,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掌握各項教學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諦,避免一味對學生灌輸各種教學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給學生們更多的思考時間,鼓勵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學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要進一步提高強化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切勿因為實踐課程難于開展而縮短實踐課程的比例,要建立課程之間、各學科之間的有效聯系,科學地規劃好實踐教學的先后次序和時間長短,對于一些已經開展過的實踐教學活動,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的實踐教學目的,應該積極總結經驗,延長或重新開展類似的實踐教學活動,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各項實踐教學活動外,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一些創新性實踐教學活動,

  此外,針對小學生的實際特點,對于小學專業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有別于其它專業教學實踐,例如針對小學生形象思維強、抽象思維弱的特點,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就應該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動性的活動,鼓勵小學專業的學生選修美術、音樂等相關的課程。

  2 加強教師技能訓練,夯實教育教學基本功

  教師人才的培養是師范學校所肩負的重任,它直接決定著未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對于師范學校的學生必須嚴格要求、加強管理,努力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和教育教學基本功,確保他們能夠完全勝任未來教師這一神圣的工作崗位。對于學生的培養,一方面要加強各種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教學是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只是熟練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并不完全勝任教師這一職業,因此必須將教學實踐引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技術,通過使用遠程視頻的方式來觀摩小學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觀摩活動結束后,應該組織學生對剛才觀看的教學視頻進行積極的討論,促進他們就如何將教學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在討論活動上,應該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思想的碰撞,逐漸形成學生教學風格的形成。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應該逐步引導師范學校的學生深入到小學課堂,讓他們融入到各小學的日常活動中,通過這種親身實踐,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

  3 積極促進高校和小學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現代是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為使廣大小學教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對教師的職前和職后培訓必不可少,小學教師大都工作在教學一線,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各種教學理論的積極踐行者,而高校教師除了負責日常教學活動外,還承擔著各項研究工作,因此通過加強小學和高校的合作,對于促進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學校內的各種實踐教學設施,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學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確保各項經費的投入,對于促進教學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4

  摘要: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已走入了幼兒教育,它為我們開辟家園共育新形式帶來了契機。文章從四方面入手就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教學的影響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教育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打破了傳統的家訪形式、家長會、幼兒開放日、電話聯系等家園聯系和溝通方式,為家園合作交流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的途徑和策略,努力實現新型的家園網絡互動,促進家園共育新渠道的開發與整合。

  一、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教師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師從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走了出來,樹立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確立了現代人才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在教學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訓練幼兒的創新思維,從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掌握了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學會了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學會了制作網頁,建立網站,撰寫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備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包括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網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師學會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彌補教學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家園交流的方式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繁忙,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家長很少親自接送孩子,他們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非常少,這會影響家園正常的交流。幼兒園不能及時讓家長掌握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情況,同樣家長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幼兒園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的建構為家園合作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園交流更方便,更省時、省事,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歡迎。在平時的家園互動中,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一天在園的表現,了解當今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師也能從家長那兒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為日常工作提供了許多幫助。如教師在每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每一次半日開放活動前后,都可向家長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使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現在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不但能宣傳本園的教育理念、教育資訊,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而且為家長學習提供了網絡資源。家長則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瀏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載幼兒喜歡的視頻、音像、圖文等,非常便利。還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種班級群。如大多數班級都會建立QQ群。QQ群具有同步性與異步性的.特點,為教師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交流與探討提供了同步和異步接受信息的選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交流平臺。我們可把家長的QQ號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級QQ群中。通過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長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進行實時的溝通;通過“群空間”功能,教師和家長既可以在論壇里發表觀點,也可以自由上傳或下載有價值的資源、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家園協同教育的目的。

  三、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形象、生動、鮮明地展現教學內容。其傳輸信息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學方式,優化了課堂教學,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從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獲得情感的愉悅。在幼兒教育中,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合理的、科學的、適當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如在進行《化蝶》這一音樂游戲課時,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和網絡優勢,把音樂、舞蹈、圖片等教學資源巧妙地融于一體,描繪出蝴蝶飛舞的場景,使幼兒產生鮮明直觀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四、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學習環境

  網絡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體系,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在網上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教學心得,互相學習、討論、探究。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電腦等,收集課堂上需要的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時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統的培訓方式主要以開會為主,這種培訓方式需要固定的地點,并且整個過程比較復雜。現在,通過信息技術就可以直接對教師進行培訓,如遠程視頻、YY等,這就為教師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傊,現代信息技術的構建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不僅使家園合作更具時代特征,為每個幼兒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催化作用,還進一步激活了家園互動、家家互動,以更快、更廣的方式豐富了家園間的聯絡形態,實現了快速雙向互動的家園共育,開創了家園共育新局面,也為教師繼續學習提供了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徐華勇,F代教育技術對幼兒教師教學思想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2)。

  [2]梁晶晶。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沖擊及影響[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xx(4)。

  [3]宋照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幼兒教育教學[J]。廣東科技,20xx(11)。

  [4]吳秀梅,F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芻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9)。

  [5]武愛紅。現代教育技術與幼兒教育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20)。

  [6]范麗娜。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9)。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

  摘 要 初中的政治課如何增進學生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這方面能力和行為的養成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師的課堂素養。由于學生各方面差異性、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思維活躍等因素,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學的偶然性。在課堂干擾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

  關鍵詞 政治教學 教師 課堂素養 情感 探究

  初中的政治新《課標》規定:讓學生“認識成長的社會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學生這方面能力和行為的養成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師的課堂素養。由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性、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思維活躍等因素,這都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學的偶然性。讓政治課堂充滿了較多的X因素。但是,課堂的根本是“人”—學生,在課堂干擾因素中,情感因素占了很*重。政治教學是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但是更需要情感。心理學家把情感看作是人的心理機制中心。沒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很強的學習動力,就不可能產生師生間融洽的感情,不會激發教與學的熱情,就不會有高效課堂。所以教師要想有精彩的課堂,就要著意培養師生情感,注重心理溝通。

  一、提高教師修養,注重情感交流

  首先我們教師本身需要提高自身修養,樹立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思維方式。面對新的市場經濟,我們要有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高尚品質。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更多地接近我們,才能與學生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師生間才會產生共鳴。

  其次作為教師,還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面,我們教師要盡自己所能創設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語言要親切、簡練、準確,態度要和藹可親,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讓學生從教師的目光里感受到一種師生之間的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再次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每一位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對聰明學生給予過多熱情、器重和寵愛;對調皮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予于輕視和冷淡。實際上,后一類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即使一個眼神,一句鼓勵性的話語,都會使他們難以忘懷。

  總之,我們老師必須用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學生真正感到教師可親、可敬、可信賴時,教育才會奏效。

  二、培養健康的情感,優化學習過程

  一位教育學家說: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無一不與學生有著良好的情感關系。當教師的意識中滲透著濃厚的情感時,才能激勵人積極思考和探索。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興趣、自信心、毅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質,就能夠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情感既是政治教學的目的,也是教學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讓學生問教師答,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實行角色轉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從幕前走到幕后,學生由聽眾觀眾變為實際參與者,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和積極探索之中,有利于學生開發智力,激發學生持續的自主學習,以提高課堂效率。

  三、善于使用表揚和批評

  表揚不僅對受表揚的學生有鼓勵作用,還會對其他的學生樹立榜樣,指出努力方向。如:有的學生不重視課堂發言,不大愿意開口。我就表揚善于表現的學生,表揚上課積極回答老師問題的學生,并且安排一些情景,在課堂上和學生對話,用他們出色的表演來打動其他學生。這對于被表揚者無疑是一種高度的贊賞和激勵,也為其他的同學樹立了榜樣,起到了表率作用。

  表揚學生的進步,鼓勵他們的成功,會使他們更加愉快地去學習。然而,恰如其分的批評,也同樣起到催化作用。

  善意的批評不會損害師生間的情感,但任何時候都要避免冷嘲熱諷,大聲訓斥,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如果發現學生犯了錯誤,一上課就態度生硬地批評,就會造成師生間的對立,進而影響教學。如果對學生寬容一點,既能對學生表示信任,又反映了老師的胸懷和見地。表揚和批評可以不拘形式,隨時進行。如在平時批作業時,批考卷時,等等,我除了批分,糾正外,還總是寫上幾句鼓勵性評語。

  四、承認個別差異的存在,激發其強烈的學習興趣

  個別差異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受后天影響而形成的個人心理特點的不同。這些差異的存在表現在政治學習上就有著不同方面的學習優勢。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具有果斷個性的學生其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比優柔寡斷個性的學生更強;內向性格的學生善于思考和記憶;外向性格的學生喜于交流,敏于作答。所有這一切的心理個性,都應該納人我們的教學藝術,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學有所成。政治學習需要排除心理障礙,所以在課堂上我們不要過度地糾正學生的發言錯誤,盡量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善于利用獎賞和激勵的手段培養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情感,激發其強烈的學習興趣。

  總之,師生心理勾通意味著師生之間“你可容我,我可容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師不因教育教學的地位而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以“我是學生友,學生是我師”的態度等待他們,等待“花兒靜靜開放”。以寬容、豁達、理解、信任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這樣,老師的愿望、思想和教學方法很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老師的教學要求自然容易轉化為學生的需求。老師才有可能成為駕馭課堂的“高手”。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1-2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1

(優選)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7-2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華)05-18

新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05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4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11-0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選15篇)11-05

教育教學論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