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
1語文課程的作用
中職院校的任務是教書育人,除了要教會中職學生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外,還要教會他們做人和做事。這些都體現在了人文素養上,所以說,語文課程是中職學生培養人文素養的主導課程。
2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的現狀
2.1中職學生語文素養不高
在中職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中,缺乏的是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而現有的語文教學完全不符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所以,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堪憂。很多中職學生在小學或初中階段就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一部分學生更不重視對語文的學習,他們不喜歡讀書,再加上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說話時經常詞不達意。有些中職學生甚至認為,只要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謀得一份好工作,就會有美好的未來,他們將語文課程放在了可有可無的位置。
2.2錯誤認知語文教學
職業教育過分重視職業技能的提升,常常忽略了語文基礎性教育的功能。一些中職學生認為,自己來職業院校就是學習職業技能的,與語文沒有關系,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課程上,學習語文就是浪費時間,所以,常常在語文課上睡覺、打游戲等。
2.3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一部分教師對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工作沒有清晰的定位,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為中職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凸顯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導致中職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沒有學習興趣。
2.4教學模式單一
職業教育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制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文學常識,完全脫離了中職學生的生活。學生覺得語文課枯燥無味,進而產生了叛逆心理,不愿意上語文課,常常逃課。
3對語文教學的初探
3.1采用啟發式教學
要是以生動、活潑、喜聞樂見、啟發誘導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這樣才能受到中職學生的歡迎,相信未來它也將會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學模式。利用啟發式教學可以幫助中職學生由淺到深、由點到面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培養他們聯想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前提下深入體會語文的教育精髓。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中職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探索,在師生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最終實現教學過程的雙贏。同時,語文老師要幽默風趣、富有激情、平易敬人,了解中職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并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3.2發揮情景教學模式
職業教育中的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專業教師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充分體現出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和層次性。另外,教師要積極創設情感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教學,深入挖掘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的優勢,讓中職學生在特殊的情感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在體會中學習,用情景真正打動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3.3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盤,起導航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中職學生把聽說讀寫的能力用到實處,讓他們成為能說會寫的高手。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中職院校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努力地向其他學科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其成為中職學生終身學習的原動力。
3.4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完成語文課程,應該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只有在社團活動中才能充分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從組織到活動、從布置到總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人文道德因素等,每一個環節中都滲透著語文的綜合功能。這樣,不僅可以豐富中職學生的課外活動,還可以逐漸完善中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語文教學既給予了中職學生最實用的知識,也為他們營造了一個充實的精神世界,既讓他們感受到了文學的熏陶,也體現出了其實用價值。語文教學需要結合中職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給予他們私人定制式的引導,以實現中職學生知、行、意的和諧統一,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結論
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讓語文教學為中職學生提供真正的服務,陶冶情操、修養身心、積淀涵養。充分利用語文的工具性地位,不僅可以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也能讓語文散發出它最璀璨的光輝。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中職學生認識自我、理解人生、觀察生活、分析熱點,讓他們學會用辯證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不斷完善自己。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2
摘 要:由于中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對于員工素質和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只有兼具技術性和創新性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夠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作為專門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斷提升職業教育
關鍵詞:職業教育論文題目,職業教育論文選題
由于中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對于員工素質和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只有兼具技術性和創新性的復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夠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作為專門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國家都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我國人才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職業教育由于對于自身缺乏清晰明確的定位,過于貪大求全,進行盲目擴招,致使出現師資力量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不足的狀況。二是在學校課程以及專業設置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劃,甚至一些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學校的模式,以至于培養出來的學生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三是師資力量有待加強。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優秀高學歷和高技能的人才都不愿意去職業院校任教,師資力量的匱乏以及素質不高對職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于職業教育教學的價值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專業化和技能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培養目標就是為企業培養出具有豐富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于職業教育教學的價值進行論述之前,筆者認為對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系統的模型進行系統的介紹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簡單地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是在職業教育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為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突出產業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因素對于學生的熏陶作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之外,還應該充分重視和強調學生獨立性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1]。具體方式: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和方法。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者的作用,有效地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識體系,更加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法對于豐富學生的技能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以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化的工廠里進行工作,將學生依據不同的'部門進行劃分,讓學生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進行輪崗,充分體會每一份工作的意義和內容,促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提高。在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獨立自主能力,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和潛能,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整合教學內容,組建學習領域,推行專業模塊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十分注重和強調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于那些具有共同特點的領域進行歸納,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更加具有針對性,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和計劃,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對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和探究,組建這一學習領域的具體課程,并且要使學生明白這一學習任務的目標和意義所在;可以和一些企業進行對接,在開展專業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去企業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更加牢靠地掌握專業技能。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對知識進行預習,自己主動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或者是上網搜索最新的科研成果,幫助自己充分理解接下來要學習到的知識。
2.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培養下,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欠缺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這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在這種狀況下產生的傳統的教學成績考核也是很有問題的,它一直沿用的是期末考試成績決定學生分數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總體素質的評價不夠真實和有效,同樣不利于學生學習動力的調動。行動導向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引入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平時表現的考慮,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成績考核方式設計的時候,可以改變傳統的成績考核方式適當地增加上面幾個因素比例。例如: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將傳統的試卷考核分數所占的比例降到40%,學生平時表現的成績占到20%,實踐操作能力的成績占到40%,這樣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由于現代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不斷改進和發展,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表現形式也日益多樣化[2]。因此,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成果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與教材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建構學習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習情境的構建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學生建構學習情境,在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3]。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化的辦公室里進行工作,將學生依據不同的部門進行劃分,讓學生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進行輪崗,充分體會每一份工作的內容和意義,促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學習自主性的提高。
5.重視師資培養,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職業教育對于教師的專業性和技能性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應當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不斷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有效地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進步[4]。教師也應不斷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要不斷接受職業帶來的一些挑戰,在面對壓力時一定要學會放平自己的心態。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適應日益競爭的環境,不斷地提升自我,改善自我[5]。認真學習與鉆研知識技能,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成為一名受社會和學生尊重的好老師。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方法十分注重和強調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它在實現理論和實踐統一的基礎之上,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目標,對于我們國家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行動導向教學策略與方法有助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思維與理念,可以有效地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構建具有積極的意義。盡管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還不夠完善,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一定可以為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提供幫助,同樣還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3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應該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繼承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優點,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構建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需要的新型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特點,高職教學目標,高職教學要求,教學方式
黑龍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教學相長和師生互動為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研究》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對我院20xx、20xx級在校學生進行了歷時近兩年的學生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學習行為特點及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等內容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專業學生,包括廣告、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等專業,研究方式主要采取現場觀察、問卷抽樣調查、心理訪談、集體座談、個別談話、主題討論等形式。調查樣本批量達到了90%以上。此次調查研究,力圖通過對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方式的現狀分析,尋找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高職院校是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與傳統專科教育院校,以接收高中以上層次,面向國家經濟建設一線工作崗位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機構,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其生源結構主要為來自普通高考招收的、高科分數不及國家本科錄取分數段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還有部分是來自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具有較為鮮明的學習特點。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智力類型特征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表明,學習個體身上獨立存在著與特定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聯系的七種以上智能,包括邏輯、數理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交流、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一個學習個體由此組成的智能結構并因此而呈現的智力類型是不同的,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影響其學習行為。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表明,從總體上來看,可將個體所具有的智力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抽象思維,一是形象思維。通過學習、教育與培養,智力類型為抽象思維者可以成為研究型、學術性、設計型的專家,而智力類型主要為形象思維者則可成為技術型、技能型、技藝型的專家。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態度等內容的問卷調查發現,他們的智力類型80%以上屬于形象思維類型,對能為感官所感知的圖形、圖象、圖式和形象性的符號比較敏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問題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喜歡體驗操作式的學習方式,比較善于接受經驗型和策略性的知識,數理推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首先,高職教育屬于專科層次的教育,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與普通高校無緣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無奈選擇,再加之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誤解,以及就業的相對困難,許多高職學生總覺得低人一等,對自身的前途感到渺茫,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其次,高職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常常出現興奮與悲觀兩極情緒的頻繁波動,而恒定性與韌性較差,對困難的處理能力較弱。高職學生把高職院校的學習片面理解為技能學習,追求實用,片面重視實踐操作,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致使理論課的學習情緒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論問題又感到難以擴展和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較弱,常常產生悲觀情緒。
再次,在學習動機上,或盲目最求高分,或片面追求“實用”—滿足就業所需技能,或盲目追隨,或放任迷茫。普遍存在缺少宏大的目標,大多指向眼前的具體的對象,帶有濃厚的功利色彩,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學習動機表層化、庸俗化。
最后,在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與厭學情緒,缺少學習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而不是專業能力需要,課后學習僅限于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而拓展性的自主學習比例較低。
(三)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學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1.互動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網絡學習、交流討論等交互方式;2.行動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實際操作、動手嘗試等實踐方式;3.聽覺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朗讀背誦、口頭解釋等聽覺方式;4.視覺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資料默讀、圖形自繪等視覺方式。”1〕【1】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欠缺學習方法,從與教師和學生的座談以及調查看,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許多學生的學習不具有計劃性,沒有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之間的關聯性來進行學習;學習手段也顯得陳舊老套,基本上是被動上課、聽課,被動地應付、機械操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課后完成作業。許多學生難以體會學習的樂趣,也激發不了學習的熱情,缺乏對學科的整體把握,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難以拓展,學習的深度、以及所能達到的高度受到限制。
二、傳統教學方式的利弊
(一)教學方式的含義
教學方式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法和形式的總稱。教學方式不同于教學方法,但與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法是教學方式呈現的具體辦法和措施,教學方式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形式,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法組成,教學方式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方式服務的,教學方式是抽象的,而教學方法是具體的。傳統教學是指教師在講臺黑板上講解并輔以黑板板書,學生在座位上聽講與練習的教學方式。它的主要活動是教師依據教學進度,把課本內容依序講解給全體學生聽;學生則經由上課專心聽講、練習和課后的溫習來熟練課本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補充教材或經由考試增加練習的機會。
(三)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
1.有利于教師向學生傳遞情感
這正是傳統教學最大的優勢所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情感表達是顯性的,教師可以直接地傳遞思想、表達情感。
2.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以教材為本,而教材的組織和安排是非常有序的,一般都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所以,傳統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頭腦中的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中談道:學習是否有意義,主要取決于新知識與己有知識之間是否建立了聯系。系統化了的知識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解周圍世界的復雜聯系和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運用越來越復雜的知識,理解復雜事物現象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深入、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習慣。
3.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情況的把握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掌控空間較大,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由教師來掌控課堂節奏。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控制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情緒、教學的進度等。
4.有利于學生建立明確的認知結構
傳統教學方式是一種接受學習的方式,接受學習的目的是建立起相應的認知結構。它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己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聯系,可以提高學生對新的符號或符號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己經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聯系的效率。同時,有利于教師對信息進行整體控制,并將信息同時傳遞給盡量多的人。
(四)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1..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以聽為主,很少積極主動思考,缺少獨立思考的余地,即使是動手操作也是學生按照教師事先布置的操作步驟來模仿完成。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主要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無法與自己的活動、生活經驗等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獲取知識,使知識與實際脫節,學生問題的思考局限于教師的思維,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學生很少有批判和質疑精神,作為潛能存在的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得不到尊重和發展,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追求將教師講解的知識完整而系統地接受,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了抑制,學習主體地位被剝奪,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進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與之相適應的創造能力、獨立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與人協作及組織管理能力未得到鍛煉,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并與實踐脫節。
3.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抽象思維智力類型學生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優秀人才的標準確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如優良的道德品質,僅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講是難以實現培養目標的,只有身臨其境的耳濡目染和言行一致的千錘百煉,才能使學生受到心靈的熏陶和震撼。再如,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是一項復雜的艱辛的腦力勞動,學生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活動、體驗,才能達到智育的要求真正理解掌握。
4.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既要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要能開展專業實踐;既要能引導學生人格價值、又要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人個性匹配的職業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要求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又必須凸現行業職業能力和素養。傳統教學的手段單一,對教師的素質相對要求較低,對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不利的。
三、基于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教學方式要求
研究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必須從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目標出發。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從事相關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高職教育教學的要求主要有:
1.教學方式要體現職業性的教學目標,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高職教育的教學是為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提供的職業準備教育,其目標是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學生的職業化。這種職業能力不僅是操作技能,而是職業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綜合,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為完成職業任務、勝任崗位資格所需要的全面素質。同時,還需要使學生獲得對職業崗位變動的良好適應性和可持續學習的基礎。技術型人才往往是現場工作群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因而他們所應具有的能力構成中,合作、公關、組織、協調、創新及風險承受等能力及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德修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所以,高職教育教學方式要實現以下目標: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強調以能力為本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2.教學內容要理論技術和經驗技術相結合
技術型人才的總體特征是理論技術與經驗技術相結合,理論技術為基礎。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考慮學生掌握理論技術所必需的理論基礎以及相應的應用能力。但是,理論技術并不排斥經驗技術,而是多以經驗技術為基礎的,同時,理論技術的應用還會伴隨出現新的經驗因素。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理論技術的操作含量,應強化學生的操作動機。
3.教學方式要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
課堂中學生的投入狀態指學生自覺學習的程度,它主要包括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一般說來,主動投入學習的效果優于被動投入;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指學生參與學習的水平與實際掌握的程度,一般說來,深層參與學習的效果優于表層參與。無數研究實驗表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并進行討論的課堂教學效果優于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被動參與學習狀態。有效地課堂教學應當激發并保護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結束后又能保持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愿望。
4.教學形式靈活,體現師生互動的原則
有效的教學既有賴于教師的優教,又有賴于學生的優學,兩者和諧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需要教師教的幫助,只有兩者和諧平衡,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再有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發展的和諧平衡。有效的教學過程不但要求學生學有收獲,學有發展,而且也要求教師大膽探索教學互促的教學思路,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不斷提升專業成長水平。由于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和教學體系的“能力為本位”,必然要求高職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實用性、針對性,必須根據就業需要去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恰當處理好近期的就業“必需夠用”和將來的發展“遷移可用”的關系,科學構建針對性強、能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課程結構。
5.課堂管理科學有序
良好的課堂管理具有兩個特性。一是指科學性。二是指有序性。科學性,一般而言指課堂內的有效時間。它是指教師能緊湊而富有節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形成課堂內的有效時間,從而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進程的時效性。6.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性。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就必須強調教學方法的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證。
基于以上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應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學生真實操作體驗、理論技能并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新型高職教學方式。
【1】《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姜大源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04
【2】《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及教育對策探討》儲爭流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項目20xx.10.3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4
1.前言
職業教育體系中教師在籃球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由于學生在籃球基礎上存在參差不齊,學生對籃球運動興趣存在較大差異等實際問題,導致籃球課教學中出現效率、質量等問題,影響了職業教育籃球項目的價值和功能體現。新時期職業教育籃球教學需要進行全面的轉變,要從教師入手建立新式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原則,從教學的方式、內容、技巧出發,全面激發學生對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主動性,在強化職業教育籃球課基本教學的前提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籃球思維,在創新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同時,做到對學生綜合發展的推進與加速。
2.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持的原則
2.1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科學性原則
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應該符合運動科學和教育學的基本規律,要區別休閑籃球和街頭籃球,要在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將籃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做到有效滲透,使學生建立起職業教育籃球的準確概念,做到對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興趣的全面激發,確保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質量。
2.2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循序漸進原則
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要以教學規律為基礎,以學生籃球技能和素養發展為途徑,這是合理進行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前提,職業教育學生對籃球的理解存在很大差異,個體之間身體素質與籃球意識有著不小的距離,因此,在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通過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有序而扎實地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和意識,最終形成適于終身籃球運動的基礎。
2.3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興趣原則
職業教育學生的興趣廣泛,在籃球課教學里應該將激發學生興趣作為教學的著眼點和突破口,通過興趣的培養提高職業教育學生對籃球課教學的積極心理定向,建立學生與教師良性的教學關系,構筑適于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創新和變革的新體系,更好地確保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質量。
3.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進行改革的對策和措施
3.1激發學生對籃球課教學的主動性
主動性是進行籃球學習的內在動因,是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激發的學習要素,要在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激發學習主動性。對于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應該提供適宜的難度和內容,提升他們對籃球運動進一步的興趣,做到對主動性的培養;對于有積極性但基礎較差的學生,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基礎性訓練和學習,加大學生的練習量和練習強度,做到短時間提升學生籃球基礎和素養;對于沒有積極性且沒有基礎的學生,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應該通過多樣化展示來建立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將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與普通基礎訓練相結合,做到對學生主動性與基礎能力共同發展。
3.2強化職業教育籃球課的基本教學
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應該圍繞如下幾個環節重點開展基礎性教學,一是,加強籃球步伐的教學,要通過步法的練習提高移動身體重心、變化速度和方向時腳步能力,以大量的蹬(地)、轉(身)、變(變速、變向)技巧的熟練程度和爆發力量。二是,加強籃球手型教學,要提高手對球的感應能力,控制球與支配球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傳接球、投籃、運球時手指和手腕的抖(腕)、翻(腕)、粘(球)的技巧熟練程度和爆發力量。三是,加強籃球綜合能力教學,綜合能力是指學生對籃球比賽概念的理解,突出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技術,并且能很好地控制比賽過程。
3.3注重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的籃球思維
在籃球教學中,也可以利用學生知識豐富,理解力強的優勢,去彌補學生籃球基礎差的劣勢,把他們的知識、智慧滲透于教學之中,特別注重思維的聯想啟發、引導和能力的培養。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知識聯想思維。利用和開發學生過去已掌握的知識可以助教學一臂之力,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誘導學生進行知識聯想思維活動。二是,感知聯想思維。培養學生身體的本體感覺與大腦內存的知識間相互聯系的思維能力。三是,形象聯想思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表象進行思維活動。四是,語言聯想思維。即利用語言刺激人的'聽覺器官,在大腦中產生聯想思維。五是,易位聯想思維。即教師在籃球教學中,以學生共有的特點為依據,以聯想思維為方式,教學生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此指導學生的下一個行為。在教學中,筆者通過運用以上三點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籃球教學課的興趣,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減少了在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增強了學生對體育常識的認知能力。更主要的是,通過籃球教學課的學習,學生更加懂得了籃球運動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教師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尋求新的經驗、新的辦法,始終保持對專項練習的探索與研究;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實現了“側重個性培養,全員成才教育”的教學理念。
4.結語
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應該告別傳統的方式,要展開教學內容、方式、原則的創新,通過對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全面重構,創建籃球課教學的新體系與結構,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中教師施教的基本原則,通過激發學生對籃球課教學的主動性,注重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的籃球思維,強化職業教育籃球課的基本教學等途徑,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籃球課教學的改革目標。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5
摘要:項目教學法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職業學校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但項目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學項目開發不合理、項目教學運行機制不完善、師生角色定位有偏差以及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差距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影響著項目教學的順利實施。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總結了開展項目教學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職業教育;專業課;項目教學
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項目教學法成為專業課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和觀察思考,發現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圍繞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以獨立施工或小組合作的形式,由自己收集信息,自行制定計劃和方案,最終完成項目實施及評價的教學方法。
(一)從教學項目的開發和選擇看,部分教師開發的教學項目不夠典型
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為了凸顯“項目”的存在,部分教師簡單地認為“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直接照搬到課堂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驗實訓場所進行實踐操作,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就是項目教學。
在教學項目開發過程中,不少職業學校將“項目教學”簡單地定位于基于工作任務驅動的教學“項目”,將項目教學簡化為按一個個小任務開展教學,學生很容易將它作為傳統作業來完成,很難體現項目教學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使項目教學流于形式。
一些教師在教學項目中設置知識點不夠全面,學生在完成項目時,只能學習鞏固這部分知識,對于課程要注意的其他知識就不能應用到項目中,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系統,制約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項目課程的開發原則
作為項目教學的前提,項目的設定是至關重要的。開發項目教學課程要遵循以下原則:
教學項目選擇要具有職業典型性職業教育的項目教學課程,是以一個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將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時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成果評價方式等內容組合后確定的教學單元。項目教學必須是在典型工作任務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調整,通過任務提出、任務分析、制定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反饋等途徑進行項目課程的教學組織,才能形成嚴格意義上的教學項目。
項目課程要具有綜合性學生通過項目課程的學習,最終目的不只是獲得知識,還要獲得實踐技能,能完成具體的任務,更要培養出綜合能力,具備整體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教學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很多項目需要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從生產生活中發現、引出項目。此時,教師既要考慮項目設定的意義,又要考慮涉及知識的全面性,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三)依托產學結合的校內實訓基地,組建項目教學團隊,校企合作開發教學項目的實踐
我校建立了影視動漫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設立研發、制作、后期處理動畫生產線,成為產學相結合的校內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平臺。項目課程負責人、教師團隊與企業工程師、技術人員一起,組建項目教學組。項目課程負責人既有企業工作經歷,接受過專業技能訓練,能夠掌握實訓設備的操作過程,還有多年的教學工作經歷;團隊教師具有“雙師”素質,至少在企業參加過一年以上實踐,具在相應的實際操作技能。
項目教學團隊根據生產環節中前期設定、中期制作、后期處理等工作過程設計成貫穿五年(三年)的教學項目,確定各個教學項目的具體教學順序,明確項目教學的學習內容,并開發教學資源庫,使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現知識漏講的問題。同時依靠團隊的力量進行積極備課,共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題,也可以達到教學資料共享的效果。
在開發項目過程中,還注意項目課程與職業標準的融合,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對中級動畫繪制員等職業標準進行了認真分析,將職業標準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融入教學項目,縮短學生的上崗周期,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一)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引進的企業項目運行與項目教學不一致,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內已經開展項目教學的部分學校有這樣一種傾向:項目教學的一切安排根據企業需要進行。在教學時間安排上,如果企業在一學期中忽然提出做項目的請求,有的學校就會把正在進行的課程停掉,專門騰出時間為企業做項目。有的項目明明與學生所學專業不對口,也會為了做項目而接項目。學生做了項目后對于專業發展并無多大益處。這種項目教學受內容、數量的限制,僅能滿足部分學生某一專項技能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技能難以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實現。這樣做的弊端是:學校會被企業牽著鼻子走,很容易打亂正常的教學安排。
項目教學中過分強調“以人為本”,對學生與教師角色的定位理解有偏差由于項目教學要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對教師的學習引導作用考慮欠缺,最終導致可控課堂向自由課堂變化,自主學習向自由學習演變。
“項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學生的創造思維,造成崗位適應能力不足,不利于將來的職業拓展項目課程中的學習內容設置、學習情境設置均是圍繞工作任務進行的,它使學生產生這種認識,項目課程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僅是為了完成這一項工作任務的,當工作任務發生變化時就無所適從了,這樣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順利實施項目教學的策略
堅持項目教學“為我所用”的理念,合理引進企業項目,完善項目教學運行機制(1)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企業項目。項目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滿足該要求的前提下為社會提供服務。嚴格規范引進企業項目的標準,堅持為我所用的教學理念,項目內容應涉及所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只有這樣,項目教學才能真正成功。(2)完善項目教學運行機制。企業項目有大有小,項目運行時間有長有短,而學校的項目教學一般有固定學時,并不一定與企業項目運作一致。應完善機制,將企業項目運行與項目教學有機統一起來。
教師真正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正確引導學生,使項目順利完成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嚴格控制項目進行的流程,把握好各個環節,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準確扮演自己的角色。教師要根據項目完成情況扮演好企業經理、技術總監、工程監理等不同的角色,引導學生順利完成項目。
注重教學環境與企業環境的融合,靈活應用專業知識,提高崗位適應能力(1)實踐教學環境的設立要注重企業環境與教學環境的融合,既要有利于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提高。(2)強調理論教學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已有的專業知識。
項目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做某一項目或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完成項目。因此,在教學中,應先傳授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然后進行項目教學。如同積木游戲,有了積木以后,先教孩子做一個房子模型,然后孩子會用積木造出其他各種模型來。“項目教學”應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三)合理引進企業項目,完善項目教學運行機制,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經驗
引進企業項目的策略企業通常有很多項目,但問題是企業總是懷疑學校完成項目的能力,擔心學校不能達到要求。如何說服企業把項目交給學校來做呢?我校采取的策略是:最初,先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小項目來做,小項目做完后令企業滿意,感覺成本又低,企業會自動找上門,把一些較大的項目交給學校來做。到現在,我校已經不愁沒有項目可做,而是發愁如何從眾多企業項目中選出適合教學目標的教學項目。
完善項目教學運行機制我校實現了校內模擬實訓室項目教學與生產性項目教學雙效的教學模式。(1)建立多軌制教學模式,將企業項目運行與項目教學有機統一。近兩年,我們先后承接了《POP Secrete》、《Fard》、《重返大海》、《武林外傳》等國際國內動畫公司的數碼動畫項目,以及市廉潔教育系列動畫短片、奧運、法制等動畫宣傳短片項目。開展項目教學的教師同時坐班輔導,學生則輪流參與項目教學,8周輪換一次。企業的項目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接班完成項目運作。如《重返大海》是一部數碼電影項目,周期很長,幾個班的學生輪班完成項目。這樣,既可以保證項目運作的連續性,不耽誤項目運作進度,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接觸真實的企業項目并親自參與其中,讓學生提早感受企業氛圍,按企業規范學習和工作。(2)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有效控制。教師及企業團隊開發的教學項目涵蓋了動畫領域的整個工作流程,在教學中將大的項目分解成不同的小項目,按照項目教學的流程嚴格組織實施。教師除了具備完成教學項目所涉及的所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在備課時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以應對在項目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未知問題,使學生的行為過程能夠在教師控制反饋之中。對于出現的問題,隨時給學生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持,讓學生能有效地完成項目任務。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是否學會和會學,是否在做中學、做中思,能否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通過工作過程引領,能否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地應用并提高崗位適應能力。(3)以綜合項目大作業貫穿始終,鞏固項目教學成果。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第一學期的先導課程《影視概論》中就布置了貫穿五年(三年)的綜合大作業,學生分項目組,在樣本調查、分析基礎上進行故事開發,在后續的課程中讓學生繼續完成該項目的前期設定、中期制作及后期處理等工作,畢業前就完成了高質量的畢業設計大作業。通過綜合項目的完成,學生及時鞏固了在項目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并提升了職業能力。
近年來,我校項目教學成果顯著。在省職教論壇及全國職業教育學會教學研究會中作為課改觀摩現場開設項目教學觀摩課,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評價。學生的作品多次在省、市級比賽中獲優異獎項。
專業教師的“雙師素養”亟待提高
作為項目教學的實施主體,教師的專業能力還有很大差距。教師除了應具有基本的組織教學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對所任教專業的整個職業領域有比較系統的了解,能夠充分了解本行業企業的工作實際要求,能夠與其他教師或者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共同制定合適的教學項目,并科學地實施項目教學。目前,國內許多職業學校,真正具備“雙師素養”的教師很缺乏。
針對以上情況,解決職業學校“雙師素養”教師短缺問題的途徑有以下幾點:(1)引入一批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課教師,可以從企業生產一線調入;(2)選派一部分日后能夠真正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到企業實踐,減少教師與企業的距離;(3)結合學校實驗實訓設施,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
確立項目教學的“融合”意識,避免“一刀切”
為了融入課程改革的潮流,有些專業教師凡上課必采用項目教學,每門課都朝著項目教學轉移,將一些學科型課程改為項目教學,致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無法學好該類課程。
當前,我們在談論項目教學優點時往往忽視其本質與缺點,有時盲目照搬,結果得其形式而失其精髓。因此,在借鑒與運用項目教學時,對傳統教學模式要學會反思和融合,切不可在所有課程中都盲目追求項目教學。在對知識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要求較高的專業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技能培養上,傳統教學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組合,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對學科型知識采用講授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對一些專業基本技能采用示范性教學更能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對一些大的教學項目可以項目教學法為主,具體小任務也可采用任務驅動法或行為導向法等。
總之,在課改發展趨勢下,我們應充分挖掘項目教學的長處和優點,規避和減少其弱點,同時研究和探索其他各種教育教學手段,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雪峰,田躍輝.淺談高職項目課程和項目教學實施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8).
[2]黃擐山.有關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項目教學”的啟示[J].科技創新導報,2008,(21).
[3]郭巖.目前職業學校實施項目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08,(1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6
教育問題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難題,教育行業的長足發展關乎國家的人才儲備。雖然我國近些年針對職業教育的發展采取了一些重大舉措,但是相對于世界職業教育發展和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來說,還有很多不足。本文著重從我國的職業教育入手,將職業教育視角下的中國國際金融教學制度與英國等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國際金融教學制度加以對比,分析這種教學制度的差異,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一、國際金融職業教育現狀對比
中國的高等教育一直采取的是單軌制教育,雖然正在逐步完善、模糊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界限,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促進教育平等的舉措,但是僅限于本科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國的職業教育就顯得較為“窘迫”,被人們視為“工人的搖籃”“失敗者的聚集地”,在中國,社會普遍認為職業教育是低于本科的存在,因此,國際金融職業教育在中國也就四處碰壁。與此同時,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困難,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行業,金融行業的實踐性人才較少,從業人員在工作前期的培養問題成為制約金融行業發展的一個難題。而實踐性較強的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卻往往因為學歷因素被金融企業拒之門外。我國的國際金融職業教育陷入了一個隨大溜的誤區,和普通本科一樣,職業院校也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專業,甚至比一些“211”“985”名校設置的專業還要齊全,有些高職院校的國際金融專業干脆直接照抄本科院校的國際金融課程設置,甚至出現了聘請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兼職代課的亂象,辦學模式趨同,造成了高職國際金融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什么都學,結果什么都學不精。而且高職國際金融專業的設置根本沒有考慮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職招收渠道,用高考模式招收教師,結果高職院校學不到本科教育的精髓,同時也喪失了自身的特色,結果造成我國高職院校的國際金融專業成了四不像。
我們將目光聚集到其他國家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以英國為例,要研究其高職國際金融教育的現狀,就不得不提到英國的高職教育制度以及選拔方式,英國是明顯的雙軌制教育國家,在英國,國家資格證書框架(NQF)是由教學大綱及學歷管理委員會(QCA)制定的,能夠與英國高等教育資格證書框架(FHEQ)對應。簡而言之,英國的職業教育可以和同等級的高等教育完全畫上等號,具有同樣的含金量。例如,在資格證書與學分框架體系(QDF)中獲得職業證書文憑八級和在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中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五級與高等教育資格證書框架中的博士學位完全相等,七級QDF和五級NQF相加等同于碩士學位,六級QDF和四級NQF等同于大學本科學歷,并且可以類推到普通中學教育乃至以前的完全式雙軌制教育。
英國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了同等地位,職業教育培養實踐性人才,高等教育培養理論性人才,并且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以理論促進實踐不斷發展。也就是說,英國高等教育所承認的FHEQ學歷和英國高職教育所對照的國家職業資格等級可以完全等同,受用于英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終身教育。英國的職業教育已經相當完備,職業證書到了八等級的時候可以等同于博士學位。除了英國的雙軌制教育制度以外,英國的`職業國際金融教育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呈良性發展態勢。
二、由西方國際金融高職教育反觀我國同領域的不足
西方國際金融高職教育由來已久,可以追溯至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雙軌制教育是教權一軌、國家權力一軌,而后國家權力高于教權,沿襲雙軌制,變成了貴族一軌、平民一軌,最終發展為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最終,由于近代金融知識總量成指數爆炸,漸漸出現了銀行、證券、原油、貴重金屬、股票等概念,進而分離出了實踐和理論兩軌道并沿用至今。猶如大樹的兩個分支,理論與實踐平等且茁壯成長,由于歷史積淀,西方完善的高職院校林立,雙軌制教育制度極其完備。通過頒發國家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為大量的人提供直接就業的可能性,造就了大批優秀的金融方面的實踐家和資本大亨。而且西方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十分偏向于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能力。例如,教授學生炒股技巧、大盤走勢的解讀和分析,分析具體的企業金融融資問題等。而中國強調的產、學、研相結合,西方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一直都以這一思路實踐著,高職學校和各個金融企業有著密切的來往。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渣打銀行、花旗銀行以及匯豐銀行等都與高職學校聯系緊密,學校培養的優秀的金融高職學生,可以與這些銀行乃至證券公司直接對接,立即上手工作,因為每個高職學生都是金融行業的熟練手。通過學校和金融公司的對接,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接觸到的每一個例子都是真實的工作案例,解決的是工作中真正出現的問題,通過這種讓高職學生在金融企業實習的方式,既完成了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難題,也解決了在英國國際金融行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針對我國國際金融高職教育,社會觀念落后是導致高職教育在中國發展困難的原因;單軌制的教育制度,加之國人觀念里的重理論、輕實踐,也為高職教育的發展增加了難度。想要效仿雙軌制的英國金融教學,卻沒有施展的空間;我國的金融企業不認可金融高職學生,高職院校和金融企業的實踐往來也就無從談起;高職院校國際金融專業師資力量普遍薄弱,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甚至出現了本科生、研究生兼職代課的情況;國家財政撥款較少,造成軟硬件雙重缺失。長此以往,高職教育呈現出了封閉的狀態,造成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實踐乏力,只能照抄本科課程的設計方案,照本宣科、因循守舊。而最主要的是,長此以往,國際金融專業的高職學生將會出現學習乏力的情況,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主觀上會認為自己前途渺茫,甚至會出現大規模的退學情況。
三、認清高職國際金融教學制度與西方的差異并實施改正措施
通過分析英國的高職金融教育,我們發現,案例教學法是其常用的教學方法,采用案例教學法,再加之與金融企業對接實習實踐,這是英國大多數高職國際金融教育的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廣泛地運用于我國的高職國際金融教育中,國家可以采取強制性命令手段,保障高職學生的實習操作對接,長期堅持下來,可以培養出大量的實踐性強、上手快的金融能手和實踐專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真實的經濟案例,幫助學生透徹地分析,綜合分析我國大的經濟環境,授人以漁,總結性地分析案例,并在實踐中再次聯系相關知識,教給高職學生歸納總結同類金融和經濟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國家要積極地實踐并完善雙軌制教育制度,廣泛地學習英國的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機構認定制度,同時廣泛汲取德國的雙軌制,日本的短期大學、專門學校等其他國家高職教育的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雙軌制教育制度,使廣大學生受益。
四、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際金融高職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只要我們揚長避短,不斷學習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雙軌制教育制度,反思自身制度存在的不足并且不斷前行,那么我國的國際金融教學制度就會逐步趨于完善,從而培養出大量的金融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7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概念,繼而探討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最后分析了奧爾夫音樂在職業教育中的探索運用及其意義。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發展現狀職業教育探索意義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簡介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起源于德國,現今在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一種非常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奧爾夫音樂教育是世界著名、影響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它是由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1895—1982)所創立的。它以節奏作為基礎,結合唱、奏、動、聽進行綜合性音樂教學,讓音樂、舞蹈、語言、戲劇等融為一體。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發展現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國外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中國20世紀80年代才進入,目前還沒有在小學、中學、大學及其職業學校中大力推廣,幼兒的奧爾夫音樂課在中國目前也只能是在探索中。因此我們中國的音樂老師有這個迫切需要去接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取國外音樂教學精髓,融會貫通中國的本土文化藝術,探討出適合中國音樂藝術教育的奧爾夫課程。
針對我們職業學校學生的現狀,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受到過正規的音樂系統學習,對音樂存在著很多的誤區,比如認為是豆芽課、或者覺得技術性很強音樂理論枯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課的興趣是我們老師首要思考的問題,運用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非常重要,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我發現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了,老師教學狀態也很好了,課堂氣氛輕松活潑,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總結奧爾夫音樂教學運用過程,發現奧爾夫音樂教學在我們職業教學中有很大的意義。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的探究運用
1、聲勢的運用
什么是聲勢?能夠發出聲音的身體動作。跺腳、拍腿、拍手、捻指是四個基本聲勢動作。
當學生對這個聲勢比較熟悉后我會提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創意不一樣的聲勢,比如他們會用拍桌子的節奏來理解各種音符。最后當學生掌握好了基本的節奏后我會用卡農的方式(復調音樂的一種,像輪唱的方式,這里不唱只是做聲勢動作,如果歌唱也是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演唱)讓學生去感受聲勢的效果,對學生即是挑戰也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因為他們在這個活動中感受到了節奏的變化樂趣以及挑戰成功的喜悅。
2、綜合性的運用
綜合性的奧爾夫是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在課堂中常常把音樂和舞蹈、語言結合起來,針對我們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選擇一些有譜曲的古詩詞給他們學習。
其他的一些古詩詞能唱歌的都可以這樣去運用,比如李清照《一剪梅》,還有李煜的《虞美人》,還有谷建芬老師作曲的那些唐詩。在這個活動中,我們運用了朗誦、唱歌、舞蹈、表演等各種形式,既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也給他們了一個很輕松的空間創意,把課堂給孩子們去發揮,這樣遠遠比我們老師強行灌輸給孩子知識有趣的多,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只是在課堂中老師至始至終起著一個串聯的作用,點到為止,啟發誘導。 3、即興創造的運用
即興創造是開發孩子大腦,鍛煉大腦靈活運用的很好的一種手段。在前面的兩個運用中其實都貫穿了即興創造的手法了,一般我們都會讓老師給學生一定的啟發后再讓學生創意。有一個課例是啟發學生一個人的創意以及體現團隊協作能力和即興表演的`,音樂《撥弦》,我讓學生先去細心欣賞音樂,根據音樂聽聽里面有什么故事,聽完后請學生給我們講故事,然后去邀請同學跟他一起把故事情境隨著音樂一起表演出來。這個時候可以看出同學們內心對音樂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只要他們的故事,符合音樂特性和風格,都很精彩。
世界一位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對音樂有這樣的詮釋:“音樂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
四、奧爾夫音樂教學在職業音樂教育中的意義
1、回歸人本性讓他們真正的快樂
奧爾夫先生說過:“奧爾夫音樂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只有我們自己的身體在游戲中體會到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音樂游戲中有節奏地讓身體動起來是回歸到人的原始本性,舉例說明,干活的人們習慣喊號子,我曾經在渝東山區看見農民抬石頭的時候,走在前面的一個人會領唱號子,后面的人接著和,而且聲調會有變化,前進的腳步都是一致的,很有節奏。這時候你會看到他們的臉上泛著喜悅的紅光。還有小時候在小三峽里看見拉纖繩的纖夫,他們都有自己時而鏗鏘時而悠長的船工號子。可見音樂節奏其實是無處不在的,節奏能帶給人們力量帶給他們快樂,音樂的潛能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我們只要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就不難挖掘出他們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2、情商的培養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我們通過很多的集體活動就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如何,有沒有溝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活動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孩子們去創意思考,還要勇于表現出來,如果看出某些孩子在這方面有些缺乏,在活動中一定要鼓勵孩子去積極參與,不管他們表現的怎么樣最后都要給他們贊揚。當孩子們受到鼓舞,在今后的集體活動中會積極起來改變以前膽小或孤僻的性格。所以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培養孩子們完善的人格都是很好的手段。
3、在輕松的游戲中學到音樂知識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經常把音樂的知識隱藏在活動進行中,通過活動的過程來完成我們的音樂目標,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在他們不知不覺的游戲中進行的,所以在輕松中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做老師最想看到的結果。
一位早期的奧爾夫教師凱勒(WilhelmKeller)曾強說過:“指導和督導教學中的發現和即興,其備課投入的謹慎是其他任何教學無法比擬的。在表面看起來的輕松過程背后,沉積了教師艱巨的勞動,因為他必須深思,使種子發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參考文獻:
[1]《新千年的奧爾夫》.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8
信息化發展是國家的一大發展趨勢,相應的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大突破性理念,它對于優化教育手段,促進教育公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因為面向對象的特殊性和教學課程的獨特性,導致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學的熱點。以高職院校為對象,分析其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的研究。
職業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學方式與時俱進,更加突出了現代化和科技化的教學理念,這也給受教育者好的影響,讓他們在無形中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這就決定了其主要方向是以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和實際作業能力為主。所以,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就要以增加培養學生實際實踐能力為重點來進行。尤其是近些年來,許多高職院校積極使用改變教學方針,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積極探索、大膽突破,為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教育方面有著不俗的成績。并且在改革中使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改革成果。本文就對高職教學改革中現代教育化技術的應用做出一些研究。
一、職業教育教學設計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帶給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掌握信息技術,也是未來公民和任何職業的基本生活環境。作為職業教育的教師,教學設計中涉及的諸多因素都發生了變化,掌握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法已經成為教師的必備技能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職業教育的特點更能體現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優勢
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上與普通教育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教學內容是表現生產工藝、生產過程的,現場教學有一定難度,還有一些大型設備的結構、原理、操作、維修等通過傳統方法很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而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環境的變化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提供了硬件保障
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和電子白板等設備,機房和實訓中心安裝了多媒體系統,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硬件保障。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借助各種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教學資源的變化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資源
信息時代,教學資源不局限于教材和參考書,新媒體的出現極大的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直觀、形象、生動。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理論以及日常看不到或拍不到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得到理解和感知。通過模擬仿真系統,可以對一些不能實際操作的設備進行模擬操作,獲得傳統教學不可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教學資源的'形式更加廣泛,隨著后示范校建設的推進,網絡課程、教學平臺、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與利用,都將為教師實施信息化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對象的變化對信息時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尤其是中職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如喜歡動手操作,喜歡在游戲中學習,喜歡體驗式學習,喜歡觀看有意思的動畫和視頻,不愿意聽老師講課,在學習方式上,已不滿足于在課堂通過教師講解和看書獲取知識和信息,環顧課堂,我們會遺憾的發現學生上課很少帶教材,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手段更加多樣,這也對信息時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變化,吸引學生回歸課堂,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將成為教師的必備技能。
二、職業教育教學設計信息化步驟
俗話說,教無定法,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沒有唯一固定的方法。但是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還是有一些步驟可以參考的。
(一)收集軟硬件教學資源
收集整理現有的軟硬件教學資源,可以自己開發,也可以利用網絡或其他老師開發的資源,不一定每一個資源都親自開發,浪費時間,也沒有必要,即使參加大賽,也可以選擇已有資源,但要注明。若現有資源不足,或滿足不了要求,再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開發。
(二)根據課程類型選擇教學環境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當課程類型確定后,就可以確定教學場所,如專業課程可能在實訓中心,體育課可能在體育場,計算機類課程可能在機房,還有一些理論課程在多媒體教師等。確定好教學場地,對信息化教學環境進行必要的分析,要選擇相對完整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還要合理。我們不能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體育課選在教室上,也不能在為了教學設計中加入信息化,讓學生來回在操場和教室穿梭。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體現了信息化,卻是不合理的、經不起推敲的。
(三)分析教學對象
確定教學對象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對學習模式的適應性,學習的興趣點,關注點,對學習的參與習慣,參與度,參與形式等。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四)根據教學內容,判定教學設計類型。
通過教學內容來確定課程的類型,按課型一般有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理實一體化等不同類型,基礎課還是專業課也有所不同,即使都是基礎課,語文課與體育課差別也很大。不同的課程類型采用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手段是不同的。
(五)確定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內容及課程標準,確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等。確定重點難點,考慮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重點,化解難點。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化解,確定信息化的類型。
(六)確定教學策略并分析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有多種,如理實一體化策略、做中學做中教策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跟進策略等等。我們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種或兩種即可,不宜過多。
一般除了重點難點,教學內容中還存在許多知識點、技巧點、技術點、能力點、互動點、考核點、演示點等等,分析這點教學內容,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考慮如何加入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練習技能,拓展視野、參與互動、激發興趣、考核評價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七)數字資源及信息化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過程是由多個教學活動組成的,我們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如利用網絡,移動學習終端,進行課前預習;利用數字資源和投影設備,進行重點內容引入設計;利用網絡、學習終端、耳麥、QQ群、論壇、微信等交流,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設計;利用網絡,教學評價軟件,進行學生學業評價設計;利用網絡、學習終端、游戲軟件等,進行課堂或課后練習、訓練的設計;利用拍照、視頻錄像,進行現場評價和示范操作設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個人空間等進行個性化瀏覽學習資源設計,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研究
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基本觀點,絕大多數職業教育課程,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都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并不是說所有課程,或一門課的所有教學活動,都需要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教學,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哪些需要,借助何種信息化手段,應用的比例如何,都是要在教學設計之初進行分析論證的。這也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們就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策略談幾點建議。
(一)統一管理,通盤考慮全院信息化建設
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院校各部門開發建設自己的應用系統,缺少一個專門機構對全院的信息系統統一規劃,系統零散,生命周期短,降低了系統的使用效率。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統一布局,科學管理,分布實施,把這些功能分散的系統集中到一個獨立平臺,整體構建和應用一體化數字化教學與管理綜合環境。
(二)信息化手段用來解決教學中的中重難點問題
信息化手段一般用來解決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這點比較好理解,尤其是投入很高的信息化手段,我們一般不會花很大力氣解決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始終牢記,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不是為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強化評價環節,優化教育資源建設
隨著信息化資源的積累,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良莠不均。高職院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該重視信息化資源評價環節,強調建設,重視評價。制定出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涵蓋實踐課程、理論課程的信息化;涵蓋課件建設、精品課資源建設。把優質的資源從眾多的資源中提取出來,學習推廣。對優質的教學資源建設隊伍給予評價,并給予獎勵。
(四)信息化的使用一定是必要的、恰當的、合理的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切記,信息化教學設計絕不是多媒體素材的堆積。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在選擇何種信息化手段時,首先應該是必要的,可有可無的寧可不用,否則可能會顯得牽強。此外,應選擇能夠充分表現該段教學設計對象的最恰當的媒體表現形式,也不是越先進或越貴越好。當然,如果兩種媒體都可選,那就選擇技術含量高的,體現先進性。
(五)更新高校教師的理念,全面加強數字化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適當的應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解決日常講授過程中學生難于理解和不容易講授的知識點,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和立體縱深層面來領會知識點。把教師傳統的教書過程發展設計成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師輔導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精神。特別是職業教育重視實踐環節教育,摒棄了復雜理論知識的推導,強調知識的經驗積累,通過信息化輔助教學就能夠更容易的實現教學目標。
(六)統籌考慮,科學合理建設教育信息化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復雜課題,對于從教人員是全新的挑戰,它不僅是教學手段、教學設備的創新,還是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觀點和教學思想的創新,沒有了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的再提高,也就沒有教育現代化。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最終標的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當前職業院校熱衷購買實訓設備,上項目,實訓室和實訓資源在建成之后無后期跟進、后期維護。所以各高職院校的領導隊伍應該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教育創新發展的高度來全局規劃學院的信息化建設。
(七)信息化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中心
現代教育理論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信息化應立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等等,這些都是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既要考慮如何運用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去實體現教學內容,還要考慮如何用信息技術手段去幫助學生去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八)積極引導,鼓勵教師加強教育技術應用研究
高職院校建立鼓勵機制,引導教師重視以專業為中心的教育資源建設研究,鼓勵教師參加多媒體課件比賽。全方位提供教師參加先進教育技術講座培訓機會,根據每位教師不同的計算機基礎,制定出不同的目標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加強教師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理解,確保教師熟悉日常教學的基礎上,認識和掌握各教學平臺的功能。鼓勵教師從事信息化建設科研課題的研究,鼓勵教師重視教學資源的積累。只有全面的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意識,學院的信息化才能全面進步,才能將教育技術作用全面的融入到教學管理和實踐中。
結束語
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教育改革的支撐,能夠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高職院校只有全面深化信息化技術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是對實現教育現代化和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有力保障。職業院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更良好的質量。高職院校加強信息化建設不僅是自身內部的要求,是教育現代化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影響非常深遠,涉及到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相應改革和完善。只要我們能深刻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必要性緊迫性,大力普及現代教育技術,高職教學改革必定會取得成功。隨著職業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設計將成為高職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9
現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會計的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對會計的用人標準也在不斷的變化,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職業能力的要求不斷的提高。而在現代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的教學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如果僅僅只是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無法應對當前的社會要求。
1.會計教學中現階段存在的弊端
我國的高等院校對會計的教學方式仍然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能力,每個高校對于會計專業的教育以及教學的改革需要不斷的進行實踐探索。會計專業對一個企業的經濟管理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是現在會計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 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也在不斷的擴大,就目前會計專業的教學而言,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采用了會計電算化的模擬實踐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模擬還是主要體現在財務會計的教學實踐的環節,單獨針對各類的會計財務的模擬的課程還不是很多。
1.2 缺乏個性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上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講課、習題、考試的教學流程中,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特征是有所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流程,將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不良影響,嚴重地阻礙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1.3 知識結構偏窄
現在的教學內容都是通用的知識教育,雖然可以使得學生對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能夠到達一定的熟知地步,但是它的整個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只是針對一些會計知識,沒有和一些相關的知識相結合,在實際的會計實踐中缺乏系統性。
1.4 教師結構單一
在課堂教育過程中,老師雖然有著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沒有真正地了解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操作,使得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很片面,對學生實際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地提供有效的幫助。
1.5 單一的考核方式
在對學生的考核中,只是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考核,學生的考試成績只是平時上課的成績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績,缺乏根據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考核目的。
2.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
2.1 教學方式的創新
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多層次的教學手段,形成多途徑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一)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218將未來的會計人員的技能要求定位教學的導向,也是教學改革的必要發展趨勢。而對于老師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針對每章的授課內容對學生進行技能針對性訓練,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計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學科教育,知識的內容體系比較復雜,對于一些初次接觸的學生而言,在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那么老師就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由于會計本身存在的復雜性以及難懂性,老師可以采用探索性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好奇心為中心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2.2 塑造個性化教育。
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前提,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老師將上課的時間進行分割,即部分時間用來知識的教授,剩下的時間作為學生的互動環節。
(一)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情緒對人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當人的精神比較飽滿時,在學習一種新的技能的時候就會對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掌握得更快,這個時候是學生學習效率最好的時機。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著較高興趣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
(二)完善實踐化教學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專業業務的學習,整體提升學生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的自身素質,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改變考試的方式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考試、模式,對學生最后成績的評定不再單單只是根據課堂的學習情況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績,而是將學生平時的實踐情況、操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綜合的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應用型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3.總結
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適用性人才,在現代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雖然學校都已意識到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因為種種的因素造成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改革進程緩慢的狀況,導致在學生的學習中存在理論多于實踐的現狀,學校應該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實踐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0
摘要:計算機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只有采取正確的措施,才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相應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應用情況
1前言
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技術人才。它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導向”。近年來,隨著國家信息化的深入,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我國職業教育的計算機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
2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由于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不夠與計算機教學系統、設備相配套,教師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計算機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教育目標錯位。
目前,計算機等級考試被認為是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首要目標。考試的好壞成為衡量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的教學和計算機考試內容為核心,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知識的掌握,往往只是為了獲得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就業,但也限制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大多數學生都有高分和低能。他們只懂理論,不會操作。這違背了專業教育的初衷。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因此,建立實用的計算機課程已成為當務之急。
(2)計算機教學模式陳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科學知識不斷更新。同時,理論和實踐都要重視。他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不斷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能力。傳統學科注重知識的積累和理論的學習。教學過程主要解釋了學生的定義和常識,然后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這些知識。一些職業學校遵循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計算機時無所適從。雖然一些高校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安排實踐教學,但對于大多數有條件的高校來說,應注意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不能適應計算機。這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現代人才培養的目標。
(3)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低。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的不斷發展,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相應的師資力量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教學質量無法提高。也因為高度的計算機技術的更新,相應的知識儲備,及時跟上,滿足教學需求的任務,但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老師沒有及時提高業務水平,因為老師已經超載的教學任務安排,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在學習的先進的計算機知識。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的'監督,也沒有必要增加教師的數量,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些老師和人際關系老師不通過考試就去講壇。學生自身素質不高,知識能力有限,是學生嚴重的不負責任行為。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4)實驗設備和基礎設施落后。鑒于計算機科學的應用、計算機教學硬件設施和實驗環境的特點,必須達到更高的水平,以便順利地滿足日常教學工作,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培訓。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大規模地改進了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但是校園網絡環境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差距和標準,一些老舊的學校電腦,系統還是幾年前版本的軟件長期不更新,電腦的安裝、調試和維護技巧,這些都會影響到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高職院校要想改善計算機教學現狀,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水平,就必須在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3提高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對策
(1)改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新的科學技術影響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強烈,互聯網的發展引起了社會信息激增,一些人認為世界正在經歷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過程,這就需要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有豐富的知識,也應該接受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處理信息。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教授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能力的自動獲取的興趣。
(2)加強教學硬件設施。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是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設施。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計算機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許多學校的計算機管理是集中的,所以雖然已經為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不利于計算機教學,應逐步建立分散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水平。此外,教師要注意比例控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的擴大,加大教師引進力度,改善計算機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培訓質量。教學硬件設施是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建立科學的計算機教學和教材體系。
培養面向企業社會前沿的生產、經營、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的專業計算機教學沒有按照這一目標進行。培養的學生大多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學應按照科學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特色,以適應教學方法的需要和目標,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改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操作要點,并能有效地實現系統設計和控制教學活動的方法論。計算機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模式還應加強教學管理,形成獨特的教學管理機制,采用人性化、科學化的教學評價方法,保證教學質量。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就要從教師做起,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高。
4結束語
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要培養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提高國家勞動力的綜合素質,并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目前國內職業技術院校缺乏計算機教育水平,嘗試分析問題的原因,并不斷改進和調整教學環境,確保生產高品質,高容量,高水平的新一代的科技人才,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共同問題,然后從高職計算機教學工作改進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惠芬.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5(18).
[2]任廣姝.淺談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4.
[3]詹賢平.淺談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15).
[4]周玲.職業教育中計算機教學之我見[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05.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1
職業教育跟普通教育有所不同,它所培養的人才是能夠直接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擁有高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學工作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而實習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順利進入社會,勝任自己的工作。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經驗和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來談一談如何提高職業教育中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什么樣的學習成果,教師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園藝技術方面的實踐技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園藝技術的學習質量,教師就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這主要包括:正確、熟練地使用各種生產設備和實習儀器;提高實踐操作的規范性、準確性和熟練度。要做到這幾點,教師除了要經常進行練習之外,還要不斷學習和探索與之相關的新知識和新方法,把握各種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二、教師要精心選擇學生實習內容
要想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就要精心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發展的實習內容。接下來我們就以《設施園藝學》為例來說明實習課的內容設計。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園藝設施的主要類型、結構性能和相關應用。
在這一板塊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園藝設備主要類型的調查實驗項目,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園藝設施的主要類型、結構以及相關應用情況。
2.園藝設施所需的環境條件及調控方法。
這一板塊中,學生要學習電熱溫床的相關設計和安裝方法、溫室大棚的溫濕度的調節辦法以及光照的變化跟植物生長的關系等,使學生能夠掌握園藝設施內部調節溫濕度變化的設備的設計和安裝,并進入溫室內對光照的變化進行實地的觀測,真實感受并總結出光照、溫濕度等環境條件的變化規律,以采取能夠適應生產的相應措施。
3.一些代表性的果樹和蔬菜的種植栽培技術。
通過開設這一園藝技術的實踐活動,學習一些蔬菜的播種、移苗、采摘等技術和果樹的越冬防寒、病蟲害防治等實驗,讓學生能夠基本掌握各種蔬菜的常規種植方法和果樹的基本栽培管理技術。
三、教師要認真細致地做好學生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要想讓學生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掌握規范、準確的實踐操作方法和技術,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起著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的每一項操作都要嚴格按照要求、一絲不茍地進行。而要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的實踐操作,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開始實習之前,根據計劃中的實習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把每一項實踐操作進行反復的練習,直至自己的操作熟練、規范。同時,把學生在實習中即將要使用到的相關材料和設備準備好,并對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和準備,以免在學生進入實習時出現材料的短缺,或者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等現象。在進行課前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找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隨后的實習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實現學生實習工作的成功。
四、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1.讓學生參與到實習準備和設計的過程中來。
為了使園藝技術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實習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在為學生講解完實習的目的、要求、相關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等項目之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與實踐相關的材料和設備分發到小組當中,讓學生用自己小組成員認為有效的'方案來進行操作,學生自己可以選擇準備所需的材料、實習地點和操作方式等。這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于實習的積極性,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索、追求的熱情,每個學生都特別關心本組的實踐結果,也時刻關注著其他小組的實踐進展,小組內的合作和小組間的競爭避免了學生不動腦筋,直接抄襲實踐結果的現象出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牢牢地記住了要領和方法,真正實現了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的有效教學。
2.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的機會。
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為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同時也為了避免麻煩,在實習課中只是帶領學生進行走馬觀花式的參觀,然后直接寫實踐總結,表面看來讓學生完成了實踐工作,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起到實習課的真正作用。在職業教育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杜絕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創造親自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掌握扎實的實踐經驗。比如在觀測溫室內光照及溫濕度變化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實驗的目的和方法,然后讓各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時間進行觀測,形成自己的一套實驗數據,并針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感,極大地提高了實習的效率。總之,提高職業教育中園藝技術專業實習課的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多下功夫,積極學習、不斷探索,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動手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學生,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2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改革。本文針對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變革進行研究,論述了新媒體時代對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影響,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以及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變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計算機;職業教育;變革
跟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斷進步,新媒體教學已經被普遍應用。新媒體時代下,對教育的影響巨大,教育的模式逐漸改變,從最初的傳統模式,轉變為運用新媒體的優勢進行教學。新媒體時代下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現代化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課堂需求。
一、新媒體時代對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為符合時代的發展,都在進行改革。新媒體是在報刊、雜志、電視的基礎上進行發展,通過網絡的形式,利用數據技術,為用戶提供各項服務。新媒體通過移動網絡,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將信息傳遞給使用者。新媒體具有高效性與及時性。新媒體的信息內容龐大,實現海量信息共享,先進的網絡技術,有利于公司企業、政府、學校,進行辦公與教學,為社會的各行各業提供便利。新的教育模式,利用視頻、圖像、動畫等媒體方法,向學生傳達授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互動性與參與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新媒體時代下,教育模式的改革,最主要的便是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計算機充分發揮新媒體時代的特質,因此新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更能體現其主導作用。新媒體技術,不僅使得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還使得計算機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正在進行創新改革。
二、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
1.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具有多樣性。在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計算機學科的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的講解對應實際的上機操作。計算機教學中,存在大量專業性的知識理論,相對較難理解,并且計算機操作流程,也相對復雜,因此對授課教師的整體要求較高,特別是重點難點的講解部分。而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授課,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進行細化,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勢展現出來,將學生需要深刻理解的部分,進行具體化,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時降低教師講解的難度。新媒體技術,利用圖片、視頻、動畫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能夠輕松的學習知識,并印象深刻。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更具有多樣性,課堂內容具有豐富性,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容易,大大提高計算機職業教學的質量。2.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具有互動性。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相。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具有較大的區別,新媒體使得課堂需要較多的互動環節。計算機傳統教學,互動主要體現在,學生的上機操作,而老師與同學之間,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少之又少。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恰好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開發學生的思維。3.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具有實用性。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更加具有實用性。新媒體時代下的計算機教學,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在計算機教學內容與目標上面,進行變革。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影響,人民的工作生活離不開網絡。因此新媒體的應用,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計算機作為新媒體技術的表現形式,更加突出其實用性。在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中,應增加新媒體知識,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學習,提高計算機的實用性,也是計算機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計算機的教學目標,將新媒體的技能學習,與知識理論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在計算機教學內容上面,增加有關于新媒體的知識內容,例如微博等交流平臺的操作管理,以及如何制作H5頁面等。
三、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變革
1.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新媒體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給計算機教學帶來諸多便利,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新媒體教學,教師要更新觀念,不要對所傳授的知識,生搬硬套給學生,并且仍是采用筆試的方法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估。這樣的方式,與新媒體教學的含義并不相符。新媒體是交流的平臺,需要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評論者,都具有發言權,將自己的思維傳遞給眾人,便是新媒體時代的力量。計算機教學也應該結合這一點,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思考,開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進行創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計算機教學,將學生的想象變成現實,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成就未來。2.采用表現性評價方法。在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模式,在教學評估方面,需要進行改革。傳統的教學評估方式,是筆試與上機操作倆部分組成,注重計算機的操作流程測試,將計算機學習僅僅作為一種操作行為。在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的學習不僅是操作流程的學習,還需要利用計算機進行開發、創新,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計算機,創造出自我作品,大大提高學生的科技水平,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對社會的發展,都大有益處。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是將技術、創意、知識、實踐相結合,對于學生的考核,不僅體現在知識內容以及操作水平,還應該對創新的表現性進行考核。將學生的計算機表現性,以及對應的創意作品,作為一種評估方式,加強計算機評估的難度,同時也提高學生計算機水平。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主要是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教學具有多樣性、互動性、以及實用性。
參考文獻:
[1]范新宇.試論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1):45-47.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3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1.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教學目標的錯位就必然會導致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甚至教學模式的填鴨化。無論是考證輔導班式的教學還是《經濟法》純理論教學,都停滯在講授理論和加強課堂與課后練習的傳統教育階段。筆者在中國知網、萬方等學術期刊網上就這一主題專門進行了搜索,搜索結果顯示,雖然有個別教師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職《經濟法》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但結果無外乎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圖表法、案例教學法或雙向提問式教學法等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有些學校倒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網絡手段,可是卻陷入了認識上的誤區,就是只把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瀏覽學習、下載資料。在這些網絡教學中,網絡的教學特征,教學功能,教學互動等優勢都沒有完全體現發揮出來。因此,都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理念的陳舊導致教學方法的單一,進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筆者關于這一問題曾經在學生中做過調研,學生們普遍表示,《經濟法》課程給他們的印象就是上課學習、下課背書、考前做題,非常地傳統,也非常地無趣。傳統的填鴨式與題海式的傳授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獲得的《經濟法》知識難以鞏固,教學中的前學后忘成為普遍現象,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本就一般的情況下,這種后果更加明顯。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非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如果純粹為了考試而教學,是不可能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應該去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1.理論依據構建。
筆者認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信息化建設指引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最終形式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這么認為的依據是著名的“情境認知理論”。《經濟法》是一門社會科學,《經濟法》教學的要求契合情境認知理論的特征。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與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動的情境相吻合。這樣,使學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概念工具的應用以及問題解決,形成科學家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共同體的文化。而要在課堂上去模擬與《經濟法》相關的、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唯有通過計算機網絡手段來實現。因此,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應該實現以下幾方面創新:
(1)教學目標上,應該以實現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為目標,立足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試通過率。
(2)教學內容上,應該建立在教材基礎上,能夠為網絡所共享的教學課件、多媒體信息資源以及試題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脫離教材。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在注意情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網絡教學策略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具體的知識點要盡量采用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表現。
(4)在考試設計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實施考試,實現隨機題庫制與無紙化考試相結合,減輕教師閱卷負擔,減少閱卷出錯率,同時節約學校的經費資源。
2.教學目標設計。
傳統的《經濟法》課堂教學僅僅以順利完成期末考試或提升考證通過率為目標,完全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設正好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創新,真正實現素質與技能教育。筆者以為,高職《經濟法》教育應根據高職人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在教學中避免理論與實踐分離、知識和能力分離、教學和考證分離,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與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一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網絡化教學則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筆者認為,《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意味著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對理論知識進行情景模擬預設,然后通過網絡手段實現機———機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設的模擬情景去學習理論知識,并運用理論知識對情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
3.課堂教學創新。
《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關鍵在于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這一舉措必須要在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心理與認知特點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契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符合學生考證與就業的需要,從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經濟法》課堂教學模式。第一,教學內容創新。可以考慮在保證《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使用教學案例,只不過教學案例要與情景模擬法相結合,在案例設計時要注意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在合適的案例中可以考慮由學生來扮演案例的主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方法創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與情景模擬法,《經濟法》教學過程非常適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而這也正是引入網絡化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唯有計算機信息技術方可實現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電子元素將教學案例形象的在計算機上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深刻地理解知識適用的條件,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學手段創新。網絡化教學離不開電子教學資源的制作與共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準備好《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好教學課件、動畫軟件等電子教學資源,將其上傳到機房或校園網絡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4.考試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設不但能夠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制度的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布置和批改任務。在考試前,教師要首先出試卷、印試卷、裝訂試卷、分裝試卷,考完試以后還要辛苦地閱卷、核分、填寫成績單,可謂事倍而功半。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下,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實現無紙化的作業與考試,節約教學資源。
第一,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作業布置,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當場完成,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和答疑,學生完成作業后通過計算機可以完成自動批改,結果會傳到教師計算機上,由教師根據結果再進行重點講解。
第二,教師在考試前只編寫并在網絡上按照規定格式上傳試卷即可,題量、分值與考試時間都可以事先在計算機上設定好。學生考試在機房進行,直接進行上機考試,在試題庫中隨機抽題,不僅杜絕了學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還可以在考試完畢后由計算機立即統計出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通過網絡上傳到教務系統,無須教師再辛苦地閱卷,更不會出現核分和登陸成績時不小心出錯的情況。
這樣,在網絡條件下,最終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的無紙化,節約了學校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實現了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反思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新,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對《經濟法》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改革,可以發現教育信息化建設滿足了情境認知理論對教育的要求,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從而達到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職業人才的目的,并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進路。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4
一、引言
俄國大文豪契訶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像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以機電專業為主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欣賞課程是音樂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激發學生感知美、創造美的內在動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音樂賞析、樂理基礎知識講授、試唱、情感分享等方式,讓學生從官能的欣賞,上升到聯想的欣賞,最終達到理智的欣賞。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面臨諸多困難。
二、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內容存在局限性
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程中的歌曲欣賞興趣度較高,而且局限于流行歌曲的欣賞。對于西方古典音樂、中國民樂,樂理講授等內容缺乏興趣。即使在講授歌曲欣賞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僅在流行歌曲本身的旋律和歌詞。而對于創作背景、詞曲作者、歌曲內涵、旋律特點等不愿了解和掌握。
三、學生對于音樂的喜好往往表現為從眾心理
學生沒有自身的喜愛風格、標準和內容,喜歡欣賞和談論近期的流行歌曲。學生在選擇欣賞內容時,往往表現為盲從狀態。別人聽什么、喜歡什么,學生就聽什么,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對于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學生習慣于選擇放棄自我,跟隨別人,人云亦云。例如:部分學生在欣賞《高山流水》時,表現了濃厚的興趣。當有的學生表達,這些曲目是“老年人”聽的,沒有年輕人喜歡這些“陳詞濫調”時,這些原本喜歡的學生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并且隨聲附和。
四、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在講授樂理和樂器過程中,由于學生素養的缺失和音樂基礎知識的嚴重匱乏。教師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課上時間進行“補課”。造成教師很難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準確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授課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學生往往表現為茫然和無知。對于簡單的樂譜學生缺乏識讀能力,甚至把五線譜稱之為“蝌蚪文”或“天書”。更有甚者,對于簡譜的識讀基本也是按照從1 到7 的“掰手指頭式”的方法,很難達到師生的互動和共鳴。
第二,學校設備、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多媒體設備和設施是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正常開展的必要保障。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受到硬件條件限制,部分教師只能采用錄音機等放音設備。學生只能從聲音上獲取素材,缺乏與之相配的感官刺激。音樂欣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能夠提供必要的多媒體設備、樂器實物、網絡支持和相關的專業教室。但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三產中的幼師、音樂教育等專業能夠保證基本的配備,但對于二產專業,尤其是機電、汽修等專業很難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造成教室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第三,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音樂欣賞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承擔相關專業的音樂專業課教學,而且還承擔著各專業音樂欣賞的教學任務。各專業教學目標不盡相同,周課時數不盡相同,教師所教授的專業較多,教師的周課時量較大,教學的進度難以統一,授課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多頭準備。
五、學生欣賞內容缺乏正向引導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表現為多樣性和多元化。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的限制,很難正確對待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很難對取得的信息進行過濾,對于一些社會化和成人化的內容也表現為全部接受。社會、學校、家長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欣賞內容的正確引導,沒有明示哪些內容可以選擇,哪些內容應該選擇,對于已選擇內容如何進行自我解讀。尤其在現今流行歌曲中,對愛情描寫的歌曲比例較大,而愛國歌曲、感恩歌曲和勵志歌曲較少的情況下,如何正確理解和對待所選欣賞內容所要表達的情感需求和思想意境,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六、結束語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困境,需要社會及學校多層面高度重視,切實加大軟硬件建設,為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保駕護航。首先,相關部門和學校應加大音樂欣賞課程的投入比例,切實改善授課條件。不僅要從資金上進行扶持,配備相關多媒體設備和設施,以及授課所需的樂器等器材。而且在師資引進和配備上也應給予傾斜,讓音樂欣賞授課教師能夠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進行有效的教學研究與設計。其次,學校應采用大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比賽、音樂知識競賽、組建各種樂隊和興趣小組等多種形式,擴大音樂欣賞的受眾比例,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且,學校應利用好早操、課間、用餐等時間段,讓優美的旋律飄揚在校園,從而為音樂欣賞課程打下良好的氛圍基礎。再次,教師應立足自身實際特點,完善自身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保證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立足學生差異性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習興趣;立足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引導學生形成主題上進、個性鮮明、充滿正能量的欣賞情趣。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創新學生培養思路和管理方法,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現存問題,提出具體有效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存在問題;有效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進步,高職院校的重要性越發凸顯。高職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著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在教學管理模式上與普通高等教育也不盡相同。
一、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質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并未全面落實,從而導致了高職院校規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學管理向應付檢查轉變,淪為形式化[1]。
(二)教學目標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一味追求學生超高的考試成績,將考試分數視為唯一的檢測標準,以此來評定學生的優劣等級。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使得高職學生自我發展嚴重受限,逐漸轉變成為考試的奴隸,學習只是為了取得較高的成績。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我國教師老齡化是目前最普遍、最嚴重的問題。據調查,不僅是高職院校教師年齡偏大,就連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這一現象造成了教師在教學時方法單一,無法滿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學需求,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雖然,年長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理論知識極為豐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層實踐鍛煉,在授課時往往以理論為主,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提升高等職業教學管理質量的對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要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首要任務是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加強教師對教學管理的認識。不僅要明確認識管理理論,更要明確認識高職院校本質規律,全面掌握教學管理的'內容等。因此,以下兩點必須得到重視:第一,遵循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高職院校的基本辦學目標是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所以,學校發展的根本就是教學質量,即教學要圍繞教學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養及質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對各個部分間的關系做出正確處理。第二,增強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意識,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認知制度,促進全體教師正確樹立教學管理質量意識,有效掌控教學管理,確保教學管理責任落實貫徹到整體教學過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職院校建立教學管理制度應遵循以人為本的準則,充分調動師生“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師生的價值取向;不斷完善健全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并有機整合教學管理及學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學文件等規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協調統一,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教學管理要保證權威性、公平性,必須嚴格遵守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2]。另外,隨著教學形式的不斷變化發展,應充分結合其需要,及時調整不合理的傳統制度,加強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證教學制度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促進教學質量及水平持續提高。
(三)建設師資隊伍
1.建立高素質管理隊伍。教學管理工作以達到人才培養、維護教學秩序及提升教學質量為目的。而隨著時代的變更交替,市場對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隨之發生改變,高職院校必須順應這些變化,持續變更人才培養方案,使得教學管理工作量逐漸增加,對其系統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形成較高要求。針對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質,要不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素質,建立一支具有較強服務意識、超高綜合素質和合理結構的教學管理隊伍[3]。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師資隊伍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及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需從方方面面入手,不斷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聘請兼具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的教員。另外,學校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訓教師,使其全面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全新的學科知識等教學要素;積極與企業溝通交流,選派優秀技術人員入校兼職教員,讓學生學習工作經驗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辦學形式,定期送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其能參與到實際工作中,獲得教學內容以外的寶貴知識經驗。
三、結語
高職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學管理質量,必須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建設,如此才能不斷推動高職教育不斷前進、發展。
參考文獻:
[1]吉華惠.新形勢下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xx(35):235-236.
[2]馬立.關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幾點思考[J].時代教育,20xx(13):200.
[3]蔣景春.高職院校如何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思考[J].價值工程,20xx(27):271-27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職業教育論文11-17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14篇【優秀】07-20
職業教育研究方法的價值論文02-23
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案05-18
音樂教學論文11-02
數學教學論文11-09
美術教學論文11-04
教育教學論文11-06
地理教學論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