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素養的教育理論論文
【論文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師素養使命感責任感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一堂課要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師具有高漲的教育熱情、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功底,其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習慣;需要教師具有教學智慧,具有獨特的教學設計能力;需要教師具有合作的品質,善于溝通,樂于包容,并能接受不同的意見;需要教師具有研究、反思的自覺和能力,努力使自己的勞動收到最優化的效果。
一個教師怎樣才能適應有效教學的要求,做一個優熬的教師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師、要實現教師師德高尚、教藝精湛、樂思善研、業績顯著的遠大目標,就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養。
一、具有高昂的教育熱情
沒有一項工作是不需要充滿熱情的,教育工作尤其如此。教育熱情可以點燃教師人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正是懷著對教育的一腔熱情,全身心地投人教育事業,點亮了她的教育人生。她執教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完全沉浸在詩歌所創設的氛圍中,也把學生完全帶進了詩歌的意境,聽了她的課,人們驚嘆她的教藝,更嘆服由這種教藝所折射出的教育熱情。
二、具有高超的教學技能
技高一籌方能出奇制勝,優秀的教師之所以能上出高效益的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教學技能比較突出。所以,我們必須十分重視教學技能的訓練。首先是本學科的教學技能。如理解和處理教材的能力、運用教具的能力、演示試驗的能力等。特別是開發教育資源、拓寬教育內涵的能力。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身邊一切都是課程資源。二是綜合教學能力。做教師的必須有一個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三字一話”,尤其是青年教師,必須進行專題的訓練,要確保人人過關。
三、認真設計每一節課
我們可以這樣去想,如果每個人每天都有半個創意,那我們該有多少創造發明呀,教學水平的高低一般反映教學者設計水平的高低。好老師善于設計,而一般的老師則懶得動腦筋,結果就出現了差距。因此,老師首先必須強化設計意思,備課時要思考以什么樣的教學流程來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每如果一節課都以“最佳”的標準去設計,就容易產生好的效果。要優化流程設計。課堂教學流程肯定有優劣之分,好的流程學生容易投人,師生融洽度高,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智能水平會悄然提高。正因此,我們一定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流程,并不斷完善設計,以期取得最佳效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因情因境,不斷地調整和修改設計。同時,要不斷吸收別人的設計,來補充和完善自己的設計,這樣才能確保以最優的設計實施教學,才能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四、多在“磨”字上下功夫
精彩的課總是經過不斷的打磨,鍛造出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作為教師,必須練就磨課的功夫。
這里,首先要養成磨練的習慣。無論上課還是安排作業、考試考查,凡是指向學生的活動,我們都要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一切從學習效果出發,“磨”字當頭,不經磨礪的東西,決不輕易面向學生。
要努力達到這樣的境界:一要做到課堂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最優化的,課堂每一個提問都是很精致的,給學生做的每一道題都是精心挑選的,評講時的每一點解說都是很精當的;二要暢通磨練通道。磨課、磨題主要有兩個通道,一是自己反復磨練,二是參加研究活動。自己磨練要求教師每一堂課、每一道題都要反復推敲,幾經取舍,力求精致完美。參加研究活動則要求學校要精心設計,積極開展優化課堂教學,虛心向他人請教,請他人參與打磨伙參與他人課堂設計的打磨。三要注重成果積累推廣。磨出的好課、好題要善于積累,要建設課庫、題庫,以此為基礎,可以形成一些好課、好題的范式,使優秀的成果能夠推廣,能夠為大家所分享。
五、切實做好“三清”工作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這是洋思初中的成功經驗。我們上的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每天的教學任務、每周的教學內容都必須扎扎實實地完成,不能打折扣。缺陷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就會變成大的漏洞。要做好“三清”,首先要確定“三清”標準。三清要求有些是顯性的,當堂可以見效,有些是隱性的,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所有這些,必須十分明確,易于操作。其次要加強“三清”管理。學校有關部門,如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等要進行管理,要探討如何使“三清”要求落到實處。第三要搞好“三清”檢查。“三清”要求有沒有到位,必須通過檢查來督促。檢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考試考查,可以是問卷調查,可以是聽課評課,也可以是專題檢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好“三清”工作。
六、善于診斷反思
“課堂診斷”是指通過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看、聽、問等手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探究與發現教學經驗與特色,并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意見的一種方法。“教學反思”是課堂診斷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教師站在診斷者的角度,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自我反省或診斷。教師通過診斷反思,可以發現自己或他人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加以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因此,這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工作。
要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首先必須養成診斷反思的習慣,聽好課后用心診斷,上好課后及時反思,在此基礎上及時改進,不斷優化;其次要提供反思診斷的載體,積極創造機會,比如提供研究課來一起診斷,搞教學反思評比等;三是要轉化診斷反思成果,不僅是教師個體要在診斷反思中提高,更要注意群體的優化。
另外,較高的課堂教學效益,還要求教師具有了解甚至熟悉其它學科的素養,例如對現代科技、現代社會經濟有所知曉;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能—能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會用多媒體教學,會制作課件等等,這些素養都需要教師刻苦鉆研才能具備。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的素養,因為任何好的教學思想、好的教學設計,都要老師去實施。教師只有不斷去努力,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有效、優效、高效。
【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素養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素養論文05-03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的培養論文05-01
素質教育下語文教師的素養論文05-02
大學英語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論文05-01
論大學翻譯教師的理論素養04-28
淺談高校教師素養與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5-02
區域教師信息素養論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