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談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教育論文

時間:2024-11-02 21:53:45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教育論文

  摘要:

談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教育論文

  通過闡述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理念的“井巷工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本文探討了以工作需求為目標的教學內容、以行業標準為依據的課程標準、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的教學組織形式、以虛擬情境和實際工作為場景的教學實施、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的教學形式、以多元化評價為手段的教學評價體系,旨在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導向,通過“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職業能力。

  關鍵詞:

  工作過程;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特色;創新

  通過行業和畢業生就業調查發現:井巷工程與采礦生產緊密相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長期以來,在我國井巷工程設計與施工中,一直堅持“以掘保采,以采促掘,采掘并舉,掘進先行”的方針。由此可見,“井巷工程”是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課程教學改革為基礎,以精品課程評審指標和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進行課程建設與考核評估,以素質拓展計劃構建多渠道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橋梁,以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以及其他素質教育文件為保障,以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成績、職業資格獲取率和就業率等為表現形式,把滿足勞動力就業市場的需求作為發展的動力,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教學改革的方向,按照調研討論,形成授課教學方案,并不斷修訂、完善及全面推廣其步驟,研究和探索出了一套“井巷工程”專業課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一)基本思路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對高職高專課程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高職高專精品課程應根據“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基本特點,以崗位能力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基礎設計課程,開發具有工學結合的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方法及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起重要支撐和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基本方法

  (1)通過人才需求調查分析,明確了“井巷工程”的培養目標:具有從事礦山井建、開拓、生產等方面施工組織設計以及檢查、監督、驗收、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勞動部、煤炭工業部關于頒發《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規范(支護工等16個工種)》的通知和現場需求,“井巷工程”確定的崗位群是:支護工、巷修工、巷道掘砌工、錨噴工、井筒維修工、爆破工。

  (2)通過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明確“井巷工程”的職業能力要求(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能力)。

  (3)通過“井巷工程”課程分析,以工作任務分析表為依據,選擇項目載體,并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融合。

  (4)通過教學分析,合理配置教學資源,進行課程教學整體優化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實踐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內容改革

  內容設計與組織安排“井巷工程”課程教學內容組織由涉及事實、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陳述性知識模塊,涉及經驗和策略方面的過程性知識模塊,素質拓展模塊組成,整個課程以六個項目為載體、以30個真實的工作任務為導向,將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中“井巷工程”部分,識崗實踐,頂崗實踐等關鍵環節融入其中,同時將校內第二課堂、校外社會實踐納入課程體系中并充實了教學內容。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按照學生學習過程中認知的心理順序,與課程所對應的典型職業工作順序采用了串行結構,針對職業工作順序的每一個工作任務環節來傳授課程相關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這樣課程不再是靜態的學科體系的顯性理論知識的復制與再現,而是著眼于動態的行動體系的隱性知識的生成與構建;不再是通過資格課程的學習,而是通過經驗反思,在經驗中獲得職業能力,使“教、學、做”融為一體。

  教學資源建設以吳再生、劉祿生主編的《井巷工程》(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全國煤炭高等職業教育采礦工程類規劃教材)為基礎,跟蹤本行業科技發展,不斷更新教學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訓實習項目、教學指導以及學習評價等教學資源。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教學方法設計根據“井巷工程”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了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情境模擬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與實踐的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培養職業素質。

  教學手段設計根據“井巷工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創設情境、確定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歸納總結、評價反饋上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實用性及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建設

  陽泉職業技術學院為提高辦學水平,建設了一定數量、具有良好實施條件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頂崗實訓提供了良好的場地保障;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為課程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培訓了一批“雙師型”教師,外聘了企業的技術骨干,配備了專用資金和物資設備,從財力、物力、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為精品課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團隊的建設依據山西省教育廳對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教學名師的評審要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建設“井巷工程”課程教學團隊,形成了穩定的、具有良好合作精神、中青結合、校企合作、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可持續發展教學研究團隊。

  崗前訓練體系教學平臺建設崗前訓練體系主要包括課堂講述陳述性知識、實驗、課程設計、涉及經驗及策略方面的過程性知識和創新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錄像播放、施工圖片、模型、實物、工程案例等創設工作情境,通過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總結等五個階段完成。同時,將“井巷工程”課程教學搬到現場、學院實訓中心進行教學,使教學與生產融為一體。

  頂崗實訓平臺建設由于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的特殊性,構建頂崗實訓平臺難度大,因此,要采取多種方式,如利用學生、教師等資源,通過校企合作在陽泉、大同、呂梁、太原、內蒙等礦區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解決了學生頂崗實訓的難題。學生在企業生產崗位,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幫助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學生在真實的生產崗位參與生產管理的全過程,在重點訓練崗位技能項目的同時,熟悉生產環境,學會與人相處,培養其應對生產中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愛崗敬業精神。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將課程教學與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機融合,構建校、省、國家三級競賽平臺,在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的運作模式基礎上,匯集學生在創新實踐中的優秀論文、專利、制作、調查報告、商業計劃書等成果,參加省、國家級比賽,為優秀的商業計劃項目提供場地,為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建設學生學習期間的成績由教師評價成績、學生互評成績、企業評價成績、職業資格鑒定四方面組成,學生必須四次考核成績全部及格方能通過;教學效果由校內外專家、用人單位、同行、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監督與評價。

  對外服務平臺的建設結合山西省是全國煤炭大省和我院主體專業為煤炭生產技術的特色,建立了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教學平臺,已培訓了翼城、盂縣、和順、平定、陽泉等地方煤礦職工,為課程開發與設計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也為學生頂崗實踐創造了更廣闊的空間。

  教學改革取得的效果

  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實踐,形成了培養學生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有利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觀;形成企業與學校、教師與管理人員、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多元合作、跨界融合的教學觀;形成基于工作過程開發“井巷工程”課程教學內容的實踐觀;建立能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具有自身特色的職業訓練體系;形成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的教學目標“整體性”、教學渠道“多元性”、教學形式“開放性”、教學過程“全程性”、教學考核“靈活性”、教學監控“嚴謹性”,“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經過2005、2006、2007、2008級四屆學生的實踐,學生在學院實訓室、頂崗實訓基地、校內第二課堂、校外社會實踐、校內大學生kab創業基地、校外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完成的實驗項目、專利、制作、大學生創業計劃書、論文、社會實踐成果以及職業工種資格考核的通過率、就業率等,充分說明了對提高“井巷工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產生顯著成效,可以在其他同類課程中推廣應用。具體效果如下:

  (1)“煤礦用報警支柱”、“傾斜巷道常閉式柔性防跑車裝置”等11項學生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2)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銅獎2項,獲山西省“興晉挑戰杯”各等級獎100多項;

  (3)獲山西省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1項;

  (4)學生發表自然科學論文8篇;

  (5)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的肯定;

  (6)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認可,一次性就業率在95%以上;

  (7)參加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培訓和社會實踐的有900多學生,為實施“創業促就業、實踐促就業”工程提供了空間;

  (8)受到同類院校的關注,產生了一定的輻射作用(在校內外做了多場報告,培訓了300多名煤礦技術人員);

  (9)學生普遍反映,在“井巷工程”課程學習中除學到了基本的專業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還學到了許多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養成了科學技術工作者應具備的多種素質,同時也開拓了自己的思路,提高了自己的職業能力;

  (10)畢業生全部獲得了相應職業工種的中級資格證書;

  (11)提升了教師的課程設計、開發與實施的能力。

  教學改革的特色與創新

  (一)“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特色

  在“井巷工程”教學改革實踐中,融力學、創造學、創業學、信息檢索與利用、自然辯證法理論、知識產權理論等于一體,滲透和應用這些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理論知識傳授與工作崗位訓練于一體;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緊密結合,建立開放式課程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性教學,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就業能力,促進了學生職業素質的形成。

  (二)“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創新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為教育目標,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構建教學目標“整體性”、教學渠道“多元性”、教學形式“開放性”、教學過程“全程性”、教學考核“靈活性”、教學監控“嚴謹性”,“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鮮明的實效性;“井巷工程”教學改革實踐經驗,具有可推廣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井巷工程”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新教學方法、手段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繼續積極地探索新技術、新教學方法、新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同時要加強與相關網站鏈接以及課堂實錄等網絡資源建設,以豐富課程內容,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全國高等學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2009—10—01]。

  [2]姜有,蔡永樂,郝寶慧,等。構建做學融合的“井巷工程”教學體系實踐[j]。煤,2009,18(11):55—57。

  [3]姜有,蔡永樂,劉金枝,等。在《井巷工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j]。中國青年科技,2008,(12):53—56。

【談基于工作過程的井巷工程教學改革的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井巷工程教學下的案例教學探析論文10-24

簡談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概述論文08-30

基于微課程的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4-30

礦山井巷工程施工的防治水技術論文11-08

教育討論 - 簡談教學過程04-30

基于工程信息管理平臺的配電工程項目全過程管論文05-01

關于談教育論文的寫作。09-16

談學生的情感教育論文05-04

冶金專業英語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論文05-02

基于工作過程的文秘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構建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