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設計思路解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
本課程貫串始終的一條主線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學習有關社會生活的常識、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適應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標準的許多提法都是從兒童的生活現實和生活需要出發,從學科的概念出發。如過去小學《思想品德》以德目構成課程標準的框架,現在《品德與社會》以兒童由近及遠的社會生活范圍為課程標準的框架。
點面結合
兒童的社會生活范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擴大的,從個人、家庭、學校到社區、家鄉、祖國和世界。我們以這大大小小的生活領域為主題組織教學內容,構成教學內容的若干“方面”。在每個生活領域里,都包含有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系等主要因素,這些主要因素還可分解為時間、空間、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日常生活活動、文化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人際關系、社會規范、法律制度等具體要素。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是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實現的。所以,這一個個要素與兒童的交互作用就成為組織教學內容的“要點”。如“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的平面圖和路線圖”,就是兒童與社會環境;“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兒童與社會活動;“感受與同學的友愛之情”,就是兒童與社會關系;等等。以社會生活領域為“方面”而設立的主題也是反映了兒童與社會的交互作用關系。每個“面”上都會涉及到各種社會要素,當然,不是每個領域所涉及的要素都相等。我們按“面”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點”,即在每個主題下面分列了數量不等的若干要點,構成了整個內容標準的框架。
綜合交叉
綜合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知識、能力的綜合;一是社會生活各要素的綜合。前一個綜合在課程性質部分已有分析,后一個綜合也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各社會要素是綜合成整體出現的(如社會環境是工業城市,則工廠勞動成為主要的社會活動,嚴格的勞動紀律和團結合作成為人際關系的準則),兒童在某一社會生活中涉及的社會要素也不是單一的,只是由于研究需要才把它分為不同的要素。所以在安排內容要點時,不明顯地按社會要素歸類,只是把要素綜合隱含在內容里面。如“我是中國人”部分第7條“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一內容里綜合包含了幾個社會要素,它既有社會環境的知識,又有社會活動的情況,還有人們之間應有的態度和規范。同時,我們雖然按社會生活領域分成了若干主題,但各主題所含內容之間也存在著交叉。如“我的成長”中有“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這個內容與“我與學校”中的“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交叉。“我的成長”中關于“抵制不良生活方式,遠離毒品”的內容與“我與家庭”中“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交叉。“我與學校”關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的內容,既可以了解自己學校的發展變化,還可以了解中國和世界學校的發展變化,這樣就從“學校”這個領域擴展到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