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社會]對社會課中歷史、地理社會常識的思考與認識
從1996年秋季起,義務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階段小學社會課將全面取代原小學歷史課和地理課。根據義務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小學課 程計劃的規定,社會課內容中應包括社會常識、地理常識。那么,為什么社會課要選擇歷史和地理社會常識? 同樣是歷史和地理常識,在單獨設課中和社會課中有什么不同?筆者認為弄清這兩個基本問題,對我們理解社 會課中歷史和地理社會常識的選擇和編排思路,進而走出歷史和地理常識分科教學的框架,走進社會課綜合認 識歷史和地理社會常識的體系,也許會有一些幫助。
一、史、地常識在社會常識中的地位
(一)史、地社會常識是學生認識社會的兩個窗口
《九年義務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全日制小學社會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社會課是九年義務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階段對小學生進行社會 常識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一門重要課程。”什么是社會常識?最簡單概括的說明,就是關于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那么社會 又具備什么樣的特點呢?借助社會學家的研究成果,可以作這樣的歸納:社會作為處于特定區域和時期的人類 生活共同體,享有共同的文化,并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任何一個社會都是從前人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份遺產 ,同時它又和周圍的社會發生橫向聯系,具有自己的特點。從社會的特點來分析,社會具有“三性”。一是時 空性。人的生活環境既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又有本地、外鄉和他國的地域差別。比如,中國作為一個 社會范疇,有其自然、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特點,而這些特點的形成又經歷著不同的發展過程。二是團體性。 人不能離群索居,要與家人、鄰居、社區居民乃至全國、全世界人民生活在一起,不同層次的環境又形成了不 同的文化。比如,華北平原人們的衣、食、住、行與江南水鄉人們的衣、食、住、行不同。三是多元性。人類 社會得以延續,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能通過不同的活動,不斷地創造財富。比如,工業生產活動、農業生產活動 、商業活動,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經濟活動。由此可見,社會的這些特點,能夠通過內涵十分豐富的歷史和地理 常識,予以最淺顯的反映。或者說,地理和歷史常識是學生認識社會的兩個窗口。
(二)史、地社會常識對學生認識社會所起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www.xfhttp.com-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小學社會教學大綱》中規定了小學社會課所要完成的三方面任務:
1.在知識方面,“要使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初步了解一些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社 會常識”。這里所說的社會常識,很大一部分是地理和歷史常識。比如,我們要了解中國地形、氣候等方面的 特點,了解不同環境下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以及風俗習慣。任何社會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都有過去、現在和 將來。歷史就是昨天的社會,因此,循著歷史的線索追尋昨天的“足跡”,更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今天的社會。 比如,我們了解了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中下游是我國人口稠密 和經濟發達的地區;了解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了 解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革命的最后勝利,就不難理解我們國家的 政治性質。因此,地理和歷史知識不僅給予了我們全面、正確地認識社會的兩個視角,還給予了我們認識社會 的方法論上的指導,比如看待社會要有時空觀。
2.在能力方面,“從小培養學生正確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