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學語文課本中民歌思想內容論文

時間:2023-05-02 13:29:10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學語文課本中民歌思想內容論文

  中國古代的民歌題材非常廣泛,思想也很復雜。這是因為民歌直接體現了各階級各階層特別是社會底層的心聲,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經歷不同,他們的思想意識也就有所不同,因而藝術活動的主題也自然不同。孔叢子說過:“古者天子命史采詩謠,以觀民風。”班固也說過:“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何休有言曰:“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些記述雖交代的是《詩經》中國風的來源和原作者,但也可以說明民歌具有群眾性的特點,說明民歌表現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思、所感。由于民歌的分類方法很多,為了便于論述,筆者將根據題材的不同分別進行闡述。

中學語文課本中民歌思想內容論文

  一、以戀愛、婚姻為題材的民歌

  朱熹在《詩集傳序》中說:“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這說明以《詩經》十五國風為代表的民歌中數量最多的是以戀愛為題材的民歌。《靜女》是衛地的民歌,舊說認為是譏刺衛宣公好色,偷娶子婦。其實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歌。全詩共三章,每章四句,以男子口吻寫幽會之樂。漂亮的女孩應約在城樓等他,他卻和女孩捉起了迷藏,急得女孩“搔首踟躕”。見面之后,女孩贈給他一件禮物,男子十分喜愛它。這首詩用三十七字就將赴約、逗樂、贈信物等過程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對女子焦急的神態和對男子戀愛時愛屋及烏的心理的刻畫技巧已經非常成熟。不僅國風大多是男女之間傾訴愛慕之意的情歌,后代的民歌也是如此。如《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欄干十二曲,垂首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除了以戀愛為題材的情歌之外,古代民歌中還有很多描寫婚姻生活特別是婚姻悲劇的題材。在古代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之下,婚姻悲劇屢屢上演。婚姻悲劇是畸形社會的產物,詩歌的社會功用使它不能不關注這一現實。《氓》是《詩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棄婦詩,也是我國最早的敘事詩之一。該詩較為完整地講述了一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全過程。“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很生動地刻畫出了女子戀愛時的心理。“以而車來,以我賄遷”,女子帶著嫁妝嫁給了男主人公,但婚后的生活是艱辛的,更是痛苦的。“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不分早晚,不分輕重,家庭的重擔壓在女主人公柔弱的肩膀上,丈夫卻“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對她倍加傷害,直至將她休棄。對比丈夫婚前婚后的巨大反差,反思自己婚后的行為,這個不幸的女子發出了憤懣的控訴:“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我們不能強求二千多年前的女子將自己的悲劇命運與黑暗的社會制度聯系起來,但該女子對丈夫的控訴、對其她女子的忠告和對渺茫的未來所發出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感嘆,無不讓我們動容唏噓。

  二、以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為題材的民歌

  在封建社會,社會中的各種利益,如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分配極不均勻,社會矛盾非常尖銳。這時處于弱勢地位的人民群眾就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反抗情緒,其中就包括民歌這一喜聞樂見的樣式。《碩鼠》是戰國時期一首流傳在魏國的民歌。《毛詩序》有言:“《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征,貪而畏人,若大鼠也。”齊、魯、韓三家對此均無異議。戰國時期,奴隸制進一步解體,地主階級的地位得到提高,他們把土地出租給佃農來收取實物地租。這首詩正是佃農對地主殘酷剝削的有力控訴。作者將剝削者比喻為大老鼠,不但非常形象貼切,而且痛恨之情溢于言表。詩中的地主“食我黍”“食我麥”,甚至“食我苗”,真是貪婪之極。佃農無以為生,四處流浪,希望找一塊“樂土”“樂國”或者“樂郊”。雖然這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但也成為他們反抗剝削與壓迫的不懈動力,閃耀著理想的火花。《陌上桑》又名《艷歌羅敷行》,是漢樂府民歌中的名篇。《古今注》云:“《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引酒欲奪焉。羅敷乃彈箏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這種說法雖不一定可靠,卻能證明這首詩是描寫婦女反抗地主官僚的迫害與侮辱的。主人公羅敷出身平民,容貌美麗,太守向她表現出非分之想,羅敷巧妙地予以回絕。本詩以夸張的手法將羅敷的美麗、機智和堅貞不屈以及太守的愚蠢、無恥和專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兩首詩都是體現社會內部各階級各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種激烈的斗爭是伴隨著階級社會的全過程的。在這一時期,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因利益分配的不同而常常爆發戰爭。這些戰爭,有的是罪惡的侵略戰爭,有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戰爭中受害最慘重的勞動人民對此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三、其他題材的民歌

  中國古代民歌中還有些屬于勵志詩的。這些詩歌常常鼓勵人們珍惜青春,拼搏進取,有些詩句至今還活躍在人們的語言中。《長歌行》就是這樣的詩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二句是起興之句,意在說明時光寶貴而短暫;“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是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希望人們不要浪費人生的春天;“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是無情的,不要虛度寶貴的青春年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卒章顯志,指出人們應該努力進取建功立業。五臣在為這首詩作注釋時說:“言當早崇樹事業,無貽后時之嘆。”中國古代民歌在詩歌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這些出自閭巷阡陌的歌謠唱出了各階層特別是下層勞動人民的心聲,具有深厚的現實主義底蘊,《詩經》更成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藝術上,民歌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語言、章法到表現手法都成為后世詩歌的楷模。正因為這樣,歷代進步的文人都主張向民歌學習,唐代文人寫作的歌行體、曲子詞就是民歌影響的結果,白居易更發起了新樂府運動,明代的李開先和馮夢龍也舉起了向民歌學習的大旗。所以,繼承和發揚民歌的優良傳統,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必將推動當代詩壇與樂壇的革新。

【中學語文課本中民歌思想內容論文】相關文章:

民歌的節奏形態與演唱論文04-30

荊楚民歌中的水味歌謠05-02

襯詞在桑植民歌中的運用04-27

課本中的作文素材07-29

課本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論文05-01

中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論文04-30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美感論文04-28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懸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教學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