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教媒體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電教媒體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
芙蓉區八一路小學 鄧希琛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占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幾年來,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若在古詩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媒體并合埋地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一、創設詩境,感知整體美
古代詩歌遣詞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濃郁的詩意。因此在教學中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優美的詩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
1.畫面展示意境法。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那么教學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鵝》這首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鵝的色彩、形象、動作等等。由于課堂條件有限,如此豐富的信息僅憑口頭講解是不易表達完整透徹的,故此根據詩意我繪制了一幅活動的幻燈投影片。畫面上:亭臺樓激,楊柳依依,岸邊一位老翁翁嘻嘻地持著胡須,一個兒童正在不斷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歡叫的大白鵝拋散谷粒。圖中白鵝的頸部、紅掌部均可活動。教學時詩畫對照,相映成趣,為學生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畫面說說、生動活潑、天真可愛的白鵝形象,學生就不難表達了:那長著一身潔白的羽毛,有看兩只紅紅的腳掌的鵝,在清澈淺綠的湖水中悠閑自在地拔掌前行,歡快的引頸高歌。此時水波蕩漾,荷葉輕搖,荷花飄香…… 這意境是多美啊!為了引發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和創造興趣,也為了更好地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我從二年級上學期起就鼓勵學生根據詩意大膽想象,自己動手在玻璃板上為古詩《所見》、《絕句》、《小池》等配畫,在創作中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膽作畫,一張張充滿重稚的畫面,展現了他們對詩意的理解程度,也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更讓他們在詩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過為詩作畫,所饋出他們對詩詞的理解,調節了教學氣氛,使學生學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