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論文
語文作為人文性很強、占課時最多的學科,在教文的同時教學生學“做人”,是責無旁貸的。陶行知先生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于學萬學學做真人!彼^學做人,也就是人生觀教育。人生觀即是:對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讓孩子首先懂得如何對人、對己,如何對公、對私,進而懂得如何對待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前途,要從小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讓學生認識到應怎樣更好地汲取課文的精神營養,正確對待貧窮、磨難,怎樣培養堅強的意志,鍛煉他們堅強的人格
初中學生正處在成長和走向社會生活的準備時期。他們對外界事物很敏感,好模仿,有可塑性。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這就明確了語文教學進行情感教育的特點。也就是說,語文教學所能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及技能,還應當受到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青少年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他們發展的總趨勢是積極向上的,是渴求進步的。但學生認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能夠圓熟把握、理性穿透事物的本質,往往憑借直觀感性進行好惡判斷,即依賴情感觀察,理解或接受周圍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因勢利導,將抽象的哲理或邏輯分析盡可能地融化在具體可感的情感熏陶中,不失時機地將古今中外的先進思想、優秀品質傳授給他們,用人類積累的一切文明武裝他們的頭腦,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準則,像孔子“學而不厭,海人不倦”的教書育人的品質。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幸福觀;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價值觀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豐富的倫理道德觀,是我們先輩留下的優秀品質,是我們后人享用不盡的人生財富。
二、教會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正確認識社會和生活,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
語文教學工作應該讓學生成為熱愛真理的真誠正直的人,其關鍵是要學生具有美好、豐富的情感乃至健全的人格。能夠正確對待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著重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如某一科“瘸腿”要想辦法趕上去,而不是聽之任之。升學考試失敗,要能夠重整旗鼓,重新站起來,能客觀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歸咎于別人,老師教的不好,同學搗亂等等,怨天尤人的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嚴重者甚至一蹶不振,于是在講《聽潮》一文,我借用作者的一句話:“人生如大海”。也就是人生得意順利時,要清醒,要戒驕戒躁,繼續前進,并且要更快,而當人生失意不順利時,遇到挫折時,不氣餒,努力奮起,這樣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如此切合實際的分析,引起了學生的共鳴。
同時,教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利用《背影》一文的父子情深;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社會責任感;我充分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美好情感的熏陶,具體地說,就是進行五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留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
正確引導學生能人人擁有一份愛心;孔乙己、范進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就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愛心的社會,不管是“短衣幫”還是“丁舉人”之流,也不管是那些范進“富貴”之后才出現的“好鄰居”及“張鄉紳”們,他們只是富貴時才有,而貧賤時,唯恐躲之不及的勢利小人,社會制度的弊端使人們普遍缺乏同情心,整個社會到處都是不人道,缺乏溫情的;而我們今天的社會制度提倡的是“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風尚,因此,我們沒理由不愛今天的社會制度,它是我們幸福的保證。 本學期,我讓學生寫了一篇想象作文,題目是《十年后我的一天》,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都想象十年后的自己是老板、經理、經理助理、主刀醫生、著名服裝設計師等,并且想象自己都擁有洋房、花園別墅、汽車等;甚至連吃飯也是機器人侍侯;都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舒適生活,除了有兩人想象自己將來是教師外,再沒有人想象自己將來是一個普通工人、農民或其它普通勞動者。批改完這次作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作文評析課上我說:這次作文大家盡管想象豐富,但卻不合理,因為,十年后,有的同學剛剛完成學業一、二年,即使你今年九年級畢業就參加工作,十年的時間,科技再飛速發展,也恐怕很難達到如此高的生活水平,事業剛剛起步的那些人,怎么會有那么高的成就,整體上反映出追求高水平的物質生活,貪圖享受,想一步登天,沒有誰想到十年后,如何吃苦,如何努力,怎樣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苦苦奮斗。如此思想境界,我們是不是還要向社會輸送一批“寄生蟲”?由此聯想到《教育時報》記者調查的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的擇業狀況:功利,自我意識過強,缺乏奉獻精神,他們希望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個人發展上,為自己謀求最理想的職業,相反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缺乏。由此看來,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思想竟如此相似,這是一個社會通病,是我們教育的失敗。而青少年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多變快變時期.他們發展的總趨勢是積極向上的,是求進步的。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過失,實在是難免的、正常的。關鍵是老師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因此,我在教《釣勝于魚》一課時,著重講了“釣”與“魚”,“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并且告訴學生“能夠欣賞釣,而不計較魚,是使一個人快樂,使一個團體健康,使一個社會
成功的條件。”利用這些活教材,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把自己清醒地看作一個未來的普通勞動者,是工作集體中的一員,自覺地融入到群體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要有合作精神,敬業態度和高度責任心,這樣的培養,才有可能使他們將來成為一代有責任感的踏踏實實干好工作的人。這才是他們所必須選擇的正確的人生之路。
三、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有句名言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睆睦硐氲慕嵌瓤矗@是值得贊揚的,目標遠大,志向不凡。不過有些學生誤解,以為只有當元帥、當將軍才有出息,才叫人才。而當士兵,當普通勞動者就沒出息,就成不了人才。一只軍隊不可能只有元帥、將軍,沒有士兵。一個社會,也不可能只有科學家、專家,沒有工人、農民。把士兵同元帥分割開來,而過分看重了“元帥”是不合適的。軍隊需要成千上萬的士兵,大家都去當元帥,都去發號施令,那誰去開槍開炮,誰去沖殺拼搏。何況,一心想當元帥的,不一定就能成才,當好一個兵未必就不是人才。當元帥往往還要從當一個好兵開始。好兵不一定都當元帥,而造就成元帥的,一定要是好兵。鑒于此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是青少年成為合格接班人的基礎,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他們才能應付和承受來自社會、學校、家庭的壓力,能夠正確處理繁重的學習任務,激烈的升學,就業競爭帶來的許多矛盾。有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才能把個人的生活理想與社會的、國家的前途聯系在一起,樹立遠大理想,從而在參加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各項事業中客觀評價自我,與人和諧相處,更好發揮作用。
語文老師大多是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如能結合平常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語文課就更加生動而有趣了。
【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對學生的人生觀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論文05-02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拓學生的視野教學論文05-02
語文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教學相長論文04-26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論文05-02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04-29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體現的論文04-27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論文05-02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04-30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素質教育04-30
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