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微課在小學數學自主學習中的運用論文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現代信息化學習方式, 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獨立學習、思考、分析、探索、質疑、創造等來喚起學生內心的學習需求, 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品質, 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目前, 使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已經成為十分熱門的話題, 各類有關微課的比賽層出不窮, 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 我們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研究微課輔助教學的積極意義, 希望借此研究助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思考; 微課; 自主學習;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 使用多媒體技術在5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微課以其學習時長簡短、學習目標精細、重難點精練、學習形式靈活并富有創意等優點, 為學生搭建起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平臺。不同微課的應用賦予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互滲透的新的含義, 微課的運用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正逐漸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借用微課預習,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
自我構建是開展自主學習的關鍵, 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借用微課預習, 只需幾2分鐘的時間, 把難懂、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通俗易懂, 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 理順脈絡, 對激發學生自學學習的潛力事半功倍。例如, 在教學三年級“年月日”一課時, 有許多知識點具有“規定性”, 如:一年有12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不同, 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年份是閏年。一方面這些規定的知識如果想全部讓學生經過探索而得到有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有些規定的合理性也很難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如何將認知的過程簡約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又使學生親自感悟到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呢?鑒于此, 我制作了該內容的微課, 讓學生邊觀看邊預習。微課視頻的動態演示:地球自轉, 并繞太陽轉, 月球繞地球轉, 從而理解年、月、日的來歷及其之間的關系, 自學“拳頭記憶法”和“歌訣記憶法”, 知道每月的天數及變化規律, 了解平年和閏年的相關知識。由于有了第一天的預習, 使得第二天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積極熱烈,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時, 小組內還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 如:一個月至少有4個星期, 最多會有五個星期日, 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如, 在教學“認識量角器”一課時, 教師只是指導學生怎樣對點、對邊、看刻度, 甚至讓學生死記量角的方法, 結果學生還是不會量角。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量角器,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呢?我要求學生借用微課進行預習, 通過兩個角比大小引入, 及時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課的探究內容;通過在量角器上找1度的角, 5度的角產生研究認識量角器的愿望并了解它的構造;通過度量50度的角, 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通過相應的練習檢測預習的效果。課前觀看微課, 自學量角的方法, 并通過“任務學習單”來檢測預習情況, 掃清障礙, 對于測量得不準怎么辦, 如何改進, 學生有了困惑, 就能帶著問題驅動自己課中的學習。
二、巧用微課設問, 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好問題”成就“好課堂”,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將學生置于問題情境當中, 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驅動他們自主地去探究、思考、發現。在教學中巧用微課設問, 學生更易于接受, 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激活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例如, 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 我們發現:學生對于為什么要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 怎么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 并沒有清晰的認識。課中, 巧用微課設計問題情境:讓三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爭論誰的內角和大, 引出要研究的問題, 為后面的學習活動指明方向, 正是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需要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 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 就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學生探究數學的愿望和興趣。另外,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 關注了三個結合:一是將三類不同的三角形的拼接情況與出錯的情況結合展示;二是將學生的靜態操作的作品與電腦動態操作的作品結合展示;三是將不同操作方法 (如剪拼、折拼、撕拼等) 結合展示。學生進而發現: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將它們拼成一個平角, 平角是180度, 從而驗證了結論。此環節不僅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了驗證活動, 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的過程中, 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等數學素養, 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三、善用微課互動,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力
《整理與復習》課型是教師普遍頭疼的課型。由于時間短、內容多、容量大、節奏快, 故對教師整體把握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對學生而言, 獲得梳理知識、建構知識網絡的能力, 形成自我建構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面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情況, 如何讓每位學生在復習階段都有所提升, 從而提高單元復習的效率呢?以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整理與復習”為例, 由于涉及本冊教材中的第二、四單元, 我分別錄制了知識點歸納的視頻和容易題、中等題、難題等幾個典型習題的解題思路的微視頻放入“教學助手”的“課前導學”中, 學生在家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從“教學助手”對應的APP———“家校幫”中選擇自己的薄弱知識點進行觀看, 輕松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 還可以通過手機錄音, 拍照等方式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 從而完成本章知識結構圖和相應的復習題。回到課堂后, 通過小組合作、互評作業、提出問題、展示優秀作業等方式, 讓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及方法, 教師采取補充點評的形式教學。此時的互動不再單一, 而是生生間, 師生間的多維互動。最后教師還可將學生課堂中的易錯點錄制成微課, 隨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這些都得益于微課的輔助學習, 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活力。
參考文獻
[1]云紹鵬.以校為本、因校制宜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芒市第四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6.
[2]邢麗艷.淺談微課對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J].信息記錄材料, 2018 (6) .
【微課在小學數學自主學習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自主探究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04-29
微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實踐論文05-01
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運用論文(通用7篇)06-30
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理論的運用04-28
[電教論文]淺談電教在社會課中的運用04-30
微課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運用體會論文04-27
體育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應用論文04-30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