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研究論文7篇
第一篇:小學數學引導式實踐教學
一、應用探究合作式實踐教學方法進行引導
探究合作式教學方法是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當一個引導者和解答者的作用,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對問題的探究和解答。在小學數學引導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無疑是最有效最科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應用時,教師要首先把握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認知,將學生按照性格、能力、成績有秩序的分組,這樣的分組能夠保證組別中人員的多元化,在探究的過程中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分組結束后,教師要將本節課的數學例題講解清楚,然后分配每一組的任務,讓組內交流得出結論,再將本組的結論拍一個代表發表出來,各組之間不一樣的結果教師可以讓其再次進行討論和確定。這樣的一個探究與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和教師引導的過程。例如在學習數獨的時候,關于“4”的數獨有很多種填充方法,教師如果自己進行講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且乏味,但是進行分組合作式探究就會讓學生有不同的答案供給,并讓學生在自己進行算術的過程中有一個數學思維的提升。探究式合作教學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引導式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分組與合作中找到自己的數學靈感,通過交流和探究能夠明白數學的重點與難點,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加強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總之是小學數學引導教學中最應該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引導式實踐教學要營造合理的問題情境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音頻、聲頻或者是自己聲情并茂的語言渲染,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感同身受的學習感覺,是最受學生歡迎且教學效果最顯著的一種教學方法。引導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營造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營造合理的問題情境無疑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問題情境的營造要充分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與數學當堂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的契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教授“π”的時候,可以將《圓周率之歌》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產生背誦圓周率的欲望,并且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問題情境的營造要充分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與數學當堂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的契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營造合理的問題情境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入開放式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要具備層次感和發射性。例如在學習百分數時,教師可以將兩家店的折扣進行比較:“一件大衣500元,A店滿200減40,B店七五折,哪一家比較便宜”這樣的開放式問題情境營造,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引導式教學時可以利用不同種方式的情景營造,有效地提高進行教學引導,提高數學教學的教學成效。問題情境的營造要與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區別開來,前者是學生讓學生找尋規律發現問題,后者是教師直接提出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產生興趣,并渴望知道答案。
引導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開展勢在必行,而引導性教學應該結合的教學策略還有很多教師沒有把握,本文筆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三種教學策略和在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為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帶來教學上的靈感,并盡早將引導性教學在小學課堂中開展起來。
第二篇:小學數學分層實踐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實踐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
(一)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分層分組,并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隨時調整層次及組別
將學生分層是我們整個實驗開展的前提,盲目分層可能導致整個研究失去意義。因此,每學期初,課題組教師會充分了解實驗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學習的興趣、平時的愛好、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習慣、在學習上所花的時間、家庭教育情況等方面,結合觀察、測試、家訪等不同的方法,認真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采取隱性分層的方法,將學生分為A(低層)、B(中層)、C(高層)三個層次。并將各層次學生進行合理搭配,建立4人異質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生表現,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二)以學科集體備課為保障,探討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分層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主要之處,也是一直以來我們研究的主要任務。為了保障備課質量,我們設計了分層備課用教案紙,其中既有每一單元的分層教學目標、學情分析(分層情況),又有每一節課的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訓練設計、分層作業布置與評價、分層輔導記錄。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數學組教師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每個年級每個學科以一課為例,集中進行研討,集體設計分層授課過程,跟蹤觀察并進行集體反思。重點研討: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方法分層、課堂提問分層、組織討論分層、練習作業分層等。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認真分析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層次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三)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得到提高與發展
在學生分類、備課分層的前提下,結合我們的理論學習,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之后,我們確定了三個層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層學生采用的是“低起點,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的方法;B層學生采用“慢變化,多練習,小步走,抓反饋”的方法;對C層學生采用的則是“小綜合,多變化,主動走,促能力”的方法。課堂上,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學習問題,使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進行解決,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和動機。事實證明,分層施教充分調動起了各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是很明顯的。
(四)嘗試布置分層作業
為了提高學生作業質量,通過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課題組教師在分層作業的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業采用優化的彈性作業結構設計:分基本作業、提高作業、超額作業。凡完成本課時所必須完成的作業,視為基本作業,允許優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慮到學生好、中、差的實際,將題目作些變化,視為提高作業。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視為超額作業,讓學習優秀的學生在更大的空間展示自己的能力,收獲到學習的喜悅。
(五)實施分層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1.課堂評價。鼓勵實驗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注意不同評價對象所處的層次,采用適合這一層次標準的人性化評語,幫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尋找到快樂的收獲,使優生確定更高的學習目標,體會到超越自我的樂趣。
2.作業評價。我們嘗試對不同層次學生提不同的作業要求,同時也給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層的學生作業做錯后,暫不打分,讓他們在小組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的幫助下真正弄懂,自己再訂正,等到他們訂正后再給A+,基礎差的學生也可以從作業中找到樂趣,學起來也就開心輕松多了;而B層的學生,完成了基礎題,并選做了靈活性題目,才能拿A+;C層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綜合性的題目才能得A+。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得A+,個個享受成功的喜悅。3.考核評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命制一、二兩級試卷。一級為基本要求的測試卷,二級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種試卷。也可以在一張試卷中使考試內容更富彈性,一部分為基礎題,另一部分為略高教材內容的附加題,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做。
二、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實踐教學策略的收獲
經過三年的分層教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收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各種研討、評比活動中,構建出適合校情的分層教學模式。
2.教師的科研素質、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課題研究的三年多時間內,從領導到教師都直接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以課題研究的切身感受促進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三年間,課題組成員在市、區級的各種比賽中作課十余節。課題研究為學校營造了濃厚的科研氛圍,教師從中獲得成長和進步。學生在課程中更加健康活潑,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主動參與,樂學好學。
三、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實踐教學策略中的問題
1.分層教學要解決分層的原則與分層的辦法。目前,我們對學生的分層主要依據新生摸底的結果,但測查的內容、難易的程度、考查的結果等,是否科學、客觀,有沒有參考價值,這是個重要的問題;其次,分層要考慮學生的“出口”與“進口”的對接,“低進高出”雖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為考核學校及教師的依據。如何通過分層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發展中柔性銜接,使學生從分層開始就有信心和動力,是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
2.分層對部分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表現為“自卑”,對家長來說是“沒了面子”。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對表現出“自卑”的學生隨機做了思想工作,但是通過A層面個別學生的實際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思想工作沒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如何在分層教學的實驗之前,客觀地宣傳分層教學有利的一面,做好學生或家長思想工作尤為重要。
第三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
小學數學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學的成效不容樂觀。小學低年級的加減乘除和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還不能見分曉,到了高年級方程和計算公式等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學習課程,就明顯出現學生學不好、學不會的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上沒有采取讓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多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中,老師教多少就學多少,老師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枯燥乏味,學生死氣沉沉,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教學設計與生活嚴重脫節,只局限于課本的知識傳授,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討精神,忽視生活中運用到的數學知識,并且有的教師甚至用考試和考核成績的高低來壓制學生,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要求,更讓學生厭惡數學的學習。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
1.生活化的教學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設良好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情境,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可以運用課前導入的方法,在上課之前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消除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緊張感,緩解學習壓力,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自主表達,發表見解。還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一起探討在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當一回小老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來上課,學生可以以個人的形式對某個知識點對同學及老師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合作講解,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中掌握知識和鞏固學習知識,從而創設出活躍、融洽的班級氣氛,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的。
2.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回歸生活,在學生原有的認知上,將生活中豐富的信息引用到教學中。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通過對書本的參照讓學生思考或者談論,然后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如長方形,生活中常見的有床、桌子、牌匾、書本等,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與書本相關聯的知識,讓小學數學的學習充滿趣味性。這種教學方式的作用在于:
(1)增強學生的動腦能力和整理信息能力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把數學的教材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時候,在課本內容中找到與生活相關聯的數學知識,通過自己的動腦思考和整理,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課本中,把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上,這樣的循環利用使學生的動腦能力和整理信息能力極大的增強,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味。
(2)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識硬塞給學生,在課堂上自導自演,自問自答。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大膽提問,大膽猜測,大膽發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在生活學習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3)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書本上的數學知識都是抽象的,教師要把這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巧妙聯系,讓學生在無形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不要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要用題海戰術來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把他們培養成只會考試做題,不會靈活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必定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運用,使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更加生動、更加活躍、更加有趣,使學生更加愿意接受數學的學習,擺脫對數學存在的緊張感和恐懼感。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互動交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強小學數學在教育中的價值意義。
第四篇:小學數學趣味性實踐教學
一、情境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使學生在上課時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趣味性的因素(例如傳統的講臺是教學方法等),會使小學生更加難以接受知識和課堂內容,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質量也就會因此大打折扣。從這一點出發,授課老師應該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其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氣氛,通過情境教學手段引入教學知識,帶動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加減法運算意義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融入到趣味性的故事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講述,既有故事情節,又不會失去教學要點,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二、動手實踐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之一,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貪玩和好動更是其突出的特征表現,如果授課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以“玩”為出發點,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來,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各種動手實踐活動,學生們不但可以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動手實踐能力,使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進行七巧板的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然后向每個學生發放一套七巧板教學工具,學生開啟后,會發現七巧板只不過是由數量不一的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等普通圖形拼湊而來,并沒有特殊之處,此時授課老師可以在故事引導的基礎上教導到同學們模擬曹沖稱象的情景,學生們便會立刻埋頭動起手來,在動手過程中不時傳出驚呼聲和陣陣的笑聲,使課堂氛圍得到充分的活躍,通過動手實踐教學使教學工作更具有趣味性和實際意義,使學生們發現了七巧板中這些看似簡單圖形可以拼湊出很多精美的圖案,授課老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交流,展示自己的發現,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三、游戲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非常適合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將,數學中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哦,互動的游戲當中,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接受,數學知識,。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將,知識點,分批灌輸給學生,但是數學是一門具有極強理論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僅僅依靠這種傳統的講臺是教學模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謂,難以越來越難以接受,因此啊,將數學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不但能使數學知識點變的,容易理解,而且能,增加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教授一元錢價值這一課程內容時,授課老師可以暫且不照本宣科的講授教學知識,而是要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融入到課堂游戲中,使學生共同參與游戲。在教學游戲進行之前,老師首先賦予學生消費者和售貨員的兩個角色,讓學生扮演實際生活中的購買和消費過程,使學生能夠尋找到一元錢所能購買的物品,進而加深其對一元錢購買能力的理解。最后在游戲結束之時,授課老師可以總結和引導學生講述在游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切實了解到一元錢的價值,而且也達到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四、以教師的感染力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因此,授課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情緒交換,注重自己的語氣和聲調,動作既要有分寸也要注意不失風趣感,使學生感覺不到上課的拘束。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應,注重充分與學生進行情緒交換,增強,教師的感染力,在向小學生提出要求時,使學生能夠感到善意,和親切,這樣老師提出的要求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并且成為推動他們,努力學習的動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盡量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學生站在一起需要共同解決,數學問題,建立也有愛的,師生合作關系。
第五篇:小學數學文化教學實踐
一、提升教師的小學數學文化素養
由于教師過于專注于應試教育,數學文化的內容被嚴重的縮水。適用于學生閱讀的數學類書籍較少,一方面此類讀物出版少,另一方面家長對這方面的認識還存在誤區,更重要的是我們老師對數學文化閱讀的要求和引導做的還不夠。因此,要將數學文化深入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接受數學文化,提高教師的數學文化素養是將數學文化融入教學的第一步。
(一)教師自身主動學習
教師主動學習數學文化是提高自身數學文化素養的最主要的方式,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查找資料,再通過思考將所學到的數學文化與本班的數學教學相融合。我拜讀了北京大學孫小禮教授與鄧東皋、張祖貴合編的《數學與文化》一書,書中精選了一批國內外著名數學家和研究數學的哲學家的文章,從各個方面來說明數學在整個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師之間互相學習
在對中高年級小學生進行數學文化融入教學實踐的前期準備中,我帶領本年級組全體數學老師對數學文化素養展開了較為系統和全面的交流,即“數學文化交流會”的活動,該活動以座談會的形式每周開展,其中每次會議有兩位老師負責準備所要交流的主要材料并準備簡單的PPT,主講老師通過PPT向其他老師介紹有關數學文化的知識和教學方法,例如針對課程中“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游戲”“實踐活動課”等有關“數學文化”板塊的教學設計,數學家的生平趣事,古今中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等方面,隨后大家展開討論:對于本周數學文化交流的感知感想,如何將本周的數學文化與教學相融合,如何更好地讓數學文化被學生們所接受等等。
二、激發學生對小學數學文化的興趣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要想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首先是要提升學生對于數學文化的興趣,使其產生好奇心,發現數學的魅力和奧妙,為日后數學文化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興趣
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游戲教學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之一。我在講數學文化深入數學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常常以游戲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數學文化的思想和概念,例如七巧板、撲克牌巧算二十四點、魔方、莫比烏斯帶等等,就撲克牌巧算二十四點來說,這個游戲主要考驗的是學生對于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熟練掌握程度,通過這個游戲可以訓練學生的心算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通過游戲的方式感受數學的奧妙,從而產生興趣,在游戲中養成數學思維。
(二)通過故事激發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興趣
故事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法,通過講述故事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常常會向學生講述一些與數學相關的奇聞軼事,或者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或者古代數學的歷史和發展等等,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等差數列的教學時,向學生介紹高斯的故事——高斯十歲的時候,老師彪特耐爾布置了遇到很繁雜的計算題:要求學生把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老師剛敘述完,就把寫著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然而老師并不在意,以為這個小家伙在搗亂,但他發現全班唯一正確的答案屬于高斯時才大吃一驚。然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高斯的算法:他發現第一個數加最后一個數是101,第二個數加倒數第二個數也是101,共有50對這樣的數,101乘以50得到5050。這種算法是連教師都未曾教過的計算等級數的方法,高斯的才華使得彪特耐爾十分激動,下課后向校長匯報,并聲稱自己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教高斯的了。
(三)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興趣
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特點,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點來激發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興趣。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所選擇的比賽項目都是基于游戲的并且參與者皆有小獎品。例如在班級中開展撲克牌算二十四點的比賽,講數學故事的比賽,七巧板的比賽等等。這樣一來,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于數學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另一方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試題的牢籠”中掙脫出來,能夠自由思考。
第六篇: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思考
1.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認識不足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對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沒有真正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意義,往將實踐教學活動內容一帶而過,甚至忽略或直接刪去。尤其是該課程還沒有相應的評價手段,故而很多教師不會花過多的實踐去研究這門課程,使得該課程的教學價值無法真正的體現出來。
1.2教學定位不清
由于許多教師仍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對實踐的重視輕而過多的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其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定位不清,在教學過程中仍將實踐課當做理論課來講,力求將實踐活動課程中所包含的內容全部呈現出來,沒有很好的把握難度和質量,完全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改革。
1.3教學實踐活動缺位
教學活動缺位是所有學科教學中的通病,教學實踐活動缺位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體,所有教學內容和程序都是教師事先設定好的,如此一來便使學生缺乏了主動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自主探索的主動性,以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教師的對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其次是教學設施的不足,使得教學實踐活動無法樹立開展,即使開展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三也可能是由于學生人數太多,組織和調控難度較大。
2.解決對策
2.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獲取直接經驗。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刻的理解這一點,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加深自己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認識,深刻理解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開創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積極的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豐富學生經驗的重要意義,以更好的推行該項數學教育改革,培養出具有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的綜合型人才。
2.2優化學校教學資源
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從教師等個人方面入手,也要從學校的整體條件入手。教師自身的素質雖然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有關鍵性的影響,學校的硬件條件不足同樣也會制約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而學校教學的硬件條件又包括學校對教學實踐活動的制度管理和相關的設備、資源等,因此,首先學校方面要優化自身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其次,學校要通過完善教學資源來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設提供硬件條件,建立實踐活動基地,拓展教學資源。
2.3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
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即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而教師要體現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要根據不同教學環節的特點來規范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相關操作,首先在確定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題和目的時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進行這項活動,并通過主題的引入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教師要與學生互動,協商活動規則和活動任務的分配,以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主動性;第三,教師要在學生獨立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時采取巡回指導的方式來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最后,教師要認真的對學生的活動表現進行評價,并對活動情況進行總結。
3.結語
綜上所述,要推進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的改革,使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體現其應有的價值,就要及時的發現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明確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糾正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完善教學資源和管理機制,最大程度的發揮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作用,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第七篇:小學數學對話式實踐教學
一、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形態落后,對話生硬
在小學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溝通,交流方式比較單一,而且教條化。主要表現為以教師作為中心點,形式上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這種簡單的交流方式沒有師生間情感、思維以及心靈上的溝通,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的效果也不佳。
(二)主客體出現異位,關系失衡
當前,在小學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教師只是采用一些教學方法為學生傳授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發表意見的權利被剝奪了。在課堂上,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從屬地位。而且,由于傳統觀念中的尊師重道的思想,使學生更大程度地失去了發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教師交流方面完全失去了主動權,形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這樣長此以往,老師說得越來越多,學生說得卻越來越少,使學生失去了表達的熱情,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二、對話式實踐教學的優點與價值
(一)教學方式得到優化
在對話式的教學模式下,常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師合理分配了學習任務之后,學生將得到充分的時間進行數學活動。這種狀態下,每個學生都能擁有獨立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并且可以進行小組間的對話交流。在進行小組反饋時,教師可以與更多的學生進行對話溝通,盡量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提高。同時,在這種不斷的交流與對話中,學生鞏固了知識,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創新能力。在對話式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有所改變,教師不再處于主導地位,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個問題的傾聽者和指導者。所以,采用對話式教學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課堂上的被動局面。
(二)課堂生活得到豐富
對話式教學將傳統模式中教師單向傳輸信息的模式進行改變,成為師生間交流互動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要倡導學生主動尋找學習方法,主動獲取知識,自主完成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設置問題的情景,將舊知識和新知識結合,進行精心的設計,使學生們可以把舊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結合。教師要建立師生間平等的對話方式,學生能夠在老師面前敞開心扉,自由發表意見。老師與學生可以從對話中汲取對方的優點、經驗和智慧,實現共同進步。
(三)師生思維得以明晰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中,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變化要建構兩個階段:同化和順應,其中同化是量變,順應則是質變。在對話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構成不再是簡單的輸入和存儲,而是新知識與舊知識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對話式教學將原有的線性交流方式變成了網絡式交流方式,使課堂上每一個因素都具有與其他因素交流的通道,這樣在交流過程中,使老師與學生的思維得到明晰。
三、對話式實踐教學模式開展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的交流氣氛
平等的原則是對話式教學模式開展的前提條件。在對話式教學模式下,老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地位及尊卑關系,他們只有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區別。在對話中,二者都是主體,學生的內心世界和表達方式必須得到教師的尊重。教師要俯下身去,用心傾聽,經常稱贊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我曾經在教學中遇到了這樣一位學生,他經常自己學習,不常抬頭看老師,但他的記憶能力極強,在學習長度單位時,很多學生都不能掌握厘米、分米、米間的進率問題,這位學生卻舉手回答,并很好地完成了問題,在得到我的鼓勵之后,他很認真積極地完成了后半節課的學習。可見,教師俯下身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進行心靈間的溝通,創造一個輕松的交流氛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合理的對話引領
對話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心靈間的溝通,是思維間的的碰撞。只有在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的情況下,再經過教師的點撥,才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我曾經在進行數字和信息的教學時,為學生出示運動會跑步的照片,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位同學的編號是022而不是22呢?”同學們進行回答:“因為比賽有上百人參加,參賽總數是一個三位數,那么編號也要使三位數,所以用0占位”我繼續問:“如果參賽人員有幾千人,那么這位同學的編號應該怎么寫呢。”同學回答“應該是0022”。上述教學片段中我創設了學生跑步的場景,通過“為什么這位同學的編號是022而不是22呢?”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自主思考。在師生間的對話中,學生可以理解編號與參賽人數有關,我繼續進行追問“如果參賽人員有幾千人,那么這位同學的編號應該怎么寫”,及時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領,通過交流對話,使學生能夠明白一組編碼應該有相同的位數,并且編碼開頭可以是0。
(三)構建多元對話平臺
新課標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師生交流、互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沒有交流就沒有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對話,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研究論文12-13
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研究論文04-29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研究論文04-30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05-21
工程教育下物聯網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論文04-30
有效教學研究與實踐04-25
小學思品活動教學研究學科論文05-01
淺談小學數學的互動型教學研究04-28
翻轉課堂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05-01
小學創新性課堂教學研究教學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