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
在各領域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學研究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
一、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活動的特征
美術情境教學與講授式、討論式等傳統美術教學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筆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觀察了幾個美術情境教學活動,并結合情境教學的相關理論進行了整理、分析,總結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活動的特征為以下幾點:
(一)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
興趣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體驗趣味的基礎上,在探索中收獲巨大的欣喜,激發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動,老師和孩子一起坐在軟軟的靠墊上,隨著音樂展開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長了翅膀,它飛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陽和小魚在一起游戲,小眼睛飛到了……看到了……又和誰在一起……孩子們還把自己的作品用兒歌說一說:小眼睛變變,變成了熱氣球的世界;小眼睛變變,變出小刺猬的樂園;小眼睛變變,講述著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從幼兒出發,將“趣”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并有豐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為動因,滲透教育性
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情感為紐帶”。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兒童心靈上這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情感紐帶的驅動作用。
例如中班美術活動《福娃啦啦隊》,因為北京舉辦奧運會,孩子們對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特別關注。教師抓住孩子這個情感,進行活動的創設。在活動中,從開始觀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來,到緊張激烈地觀看福娃比賽“實況”,到組建福娃拉拉隊進行彩繪布置,最后創設游戲情境進行福娃大比拼。孩子們的情緒始終高漲,教師用情感做橋梁,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
(三)以年齡特征為前提,體現游戲性
游戲是每個幼兒都喜愛的活動。在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可以用游戲化的語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例如在幼兒初學畫畫時,經?梢钥吹疆嫻P亂放、亂丟的現象,這樣的習慣可以通過開展藝術游戲來糾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廣闊的大海是鯨魚的家,冰冷的南極是企鵝的家,遼闊的沙漠是駱駝的家……”老師創設游戲情境:“紅、橙、黃、綠、青、藍、紫”筆寶寶們要回彩虹家。和孩子們一邊認識顏色、一邊給每個筆找“家”,在這樣的游戲中讓孩子自覺自愿地擺放畫筆,慢慢地養成了習慣。
二、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活動的指導策略
指導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采取的相對系統的行為。為了讓孩子更快樂的接受美術教育,讓美術情境教學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筆者結合美術情境教學活動的特征,通過觀察、實踐,探究美術情境教學的指導策略,總結了以下六個方面: "
(一)以語言描繪情境
想象可促進孩子更好地進行藝術創造。教學中教師通過和孩子談話,創設與美術活動有關的情境,讓每個孩子都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麗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賞米羅的畫的時候,就讓孩子暢談自己的感受。用語言的描述來表現情境,孩子的認知有著一定的指向性,并且這種語言帶著感情色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的情感,幫助孩子的思維想象,從而使孩子進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創造的起點是靈感的源頭。自然是那樣的美麗多姿,生活是那樣的絢麗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導孩子去體驗藝術的語匯、豐富創作的靈感是最恰當的。
例如美術活動《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見所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師以旅行貫穿活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創作的根源,才會有更豐富的'想象。
綜合活動《大家來幫忙》,以汶川大地震的現場情境引導幼兒聯想森林里發生地震的場景,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展示情境,激發幼兒創作的激情;從汶川地震后為災區人民造房子遷移到我們小朋友要幫忙森林的小動物一起蓋房子,包括蓋房子的基本要求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
(三)以游戲展現情境
在孩子們心中,各種繪畫工具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概念,能畫出線條色彩,是這種“玩具”的特殊功能。筆者開始了游戲在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中的實踐探索,在組織幼兒繪畫過程中,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的手段,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得到發展,讓他們感到美術活動本身就是輕松愉快的游戲。
例如小班美術活動《和葉子做朋友》,自始至終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戲的氛圍中——和各種各樣的葉子做朋友,做游戲。首先用玩宣紙給葉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戲;然后在印畫畫找秘密,玩添畫的游戲;最后大家都很開心地下雨啦,體驗暈染的游戲,每一個環節孩子都在“玩中學習,玩中作畫”。
(四)以表演體會情境
表演是直觀的、是視覺的,通過表演傳達信息、反映情感,增強情緒體驗,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現,并且也是孩子樂于接受的。
在活動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開始,讓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傳達直觀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結束,孩子通過肢體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悅的表現自己內心世界。情境表演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與激情。
(五)以多媒體演示情境
在美術教學中使用電腦,創造出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的生動、形象的情境,能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從而提高了美術課堂效率。
《美麗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師幼合作創作范例這個環節就用到了多媒體演示情境這一策略。教師用電腦軟件與孩子一起在米羅的畫上進行再創造,畫面生動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靜態畫面為動感畫面,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從而使課堂教學變為孩子邊看、邊聽、邊動手實踐的全新教學情境,當孩子在美的氛圍中進行創作時,自然會用心靈繪畫,釋放自己的潛能。
(六)以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中優美的旋律、跳動的音符、輕快的節奏都會撞擊、觸動孩子幼小的心靈,隨著音樂波動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以音樂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帶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美術情境教學活動很多都用到了采用音樂調動氣氛的方法,音樂渲染氣氛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有趣想象旅行中》,讓孩子們在夢幻般的音樂中想象旅行;在《美麗的西班牙旅行》活動開始,師幼隨著斗牛士的音樂做各種歡快的動作,孩子一下子就進入了教師欲設的情境之中。音樂可以幫助孩子更加沉浸在某個特定的情境之中。
提高兒童的美術水平并不僅僅為了培養藝術家,美術教育的目的也不在美術教育本身,重點在于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兒童的藝術素養。依“范畫”臨摹式教學并不是美術教育的最佳的起點。美術情境教學為幼兒園美術教學提供了一條嶄新的路,但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是否就能順利托起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明天,還需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和探索。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2
摘要:多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生對園林美術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使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更加現代化。此文就多媒體環境下的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教學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環境;中職教育;園林美術;教學現狀;策略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的運用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在中職園林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為教師教學帶去了很大的方便。為此,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授課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應該重視對多媒體的運用。
1多媒體對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滲透到生活與學習的各個方面,給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多媒體被中職教師運用到教學中,在授課同時,節約了教師寫板書的時間,增大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運用多媒體可以展示一些園林美術作品,使中職生在學習有關知識的同時,可以觀看圖片,眼、手、腦并用,鼓勵中職生去思考,在欣賞圖片的同時,熟記園林藝術的特點,增強對專業知識的認知。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特點,讓中職生了解更多有關園林美術的知識,提高中職生自身的專業素養。多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中職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增強園林美術的時代性,提升中職生對園林美術的敏感程度,促進中職生全面發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多媒體環境下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中職院校中,雖然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但大部分處于閑置的情況下,教師在授課時,只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中職生處于固定化的教學模式下,缺乏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教師講課時,并未合理的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的出現就是一個擺設。而且,中職生自身并未正確理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一味沉溺于網絡,并未使多媒體起到其真正的教學作用,致使在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教學中,無法正確運用多媒體,體現不出多媒體自身的優越性。
3多媒體在課堂上無法得到正確運用的原因
3.1教師采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多媒體無法發揮其作用:目前中職院校園林美術教學中依舊以教師的“教”為主,課堂上,教師占有主導地位,中職生只是教師的受教者。這樣陳舊的教學模式使中職生產生依賴心理,中職生每天只有學習理論知識,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薄弱。原因在于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多媒體對于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教師無法很好的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使得課堂枯燥乏味,中職生對于多媒體教學缺乏概念。
。常仓新毶趯W習過程中無法合理的應用多媒體: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設備遍及我們的學習中,而有些中職生沉溺于網絡無法自拔,例如玩網絡游戲,聊天,網購等,中職生用這些方式,打發自己的課余時間,并非用多媒體來學習相關知識。因為網絡的運用占據了中職生大部分時間,學生之間的話題由此展開,互相之間缺乏鼓勵與競爭,致使中職生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常硨W校設備不齊全,課程安排不合理:有些中職院校多媒體設施尚不齊全,教師授課受到限制,使得教學質量無法提高。另外,學校的教學安排不合理。目前,中職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科目較多,而學校的課時安排較少,使得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忽略了對中職生進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對知識點運用不熟悉。
4提高多媒體在中職院校暈啊林美術課堂中運用的措施
4.1改善教師教學模式,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在中職院校園林美術的課堂中,教師要摒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樣陳舊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增大多媒體的利用率。教師作為中職生知識的傳播者,在課堂上除了講授相關知識外,還要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美術成品,增大中職生的視覺沖擊,開闊中職生的視野,提高中職生對色彩的敏感度。讓中職生在學習與欣賞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程度,了解美,發現美,進而創造美,傳播美。另外,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將書本與多媒體綜合利用,使課堂處于一個動態的環境下,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使學生主動投身到園林美術的學習中去,提高中職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改善課堂模式。
4.2增強學生合理利用多媒體的意識,提高學習效率:中職生目前的學習與生活離不開多媒體,而大部分中職生無法正確的使用多媒體,許多中職生沉溺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還有一部分學生利用多媒體來購物,聊天,使得中職生之間的話題圍繞此進行,缺乏學習的動力與意識,認為學習是自己的副業。所以,教師應與家長進行溝通,掌握中職生的心理變化,引導中職生合理的利用多媒體。在學習方面,借助多媒體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學習園林美術有關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授課,讓學生逐漸明白多媒體的正確用處,提高合理利用多媒體提高自身學習成績的`意識。
。矗吃鲈O教學設備,改進教學安排:多媒體為中職院校園林美術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交流平臺,利用多媒體,中職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園林美術的動態,開闊自己的眼界,掌握最新的繪畫技巧,所以,中職院校應為中職生提供最好的教學環境,在教室中增設多媒體設備,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營造一個現代化的氛圍,增強教師教學的動力,提高中職生學習的激情。而且,多媒體的運用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利于教師與中職生進行交流。園林美術的學習是一個欣賞,模仿的過程,所以在教師授課時可以與中職生進行學術交流,激勵中職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增強中職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拉近教師與中職生之間的距離。使中職生對園林美術的學習產生興趣,提高中職生的學習效率?偨Y:多媒體將中職院校的園林美術教學,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園林美術本身就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所以對于園林美術的學習,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同時,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傳達最新的園林美術動態,因此改變教學模式,使學生愛上園林藝術。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利用多媒體開闊眼界,提高中職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此外,教師應引導中職生合理利用多媒體,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郏保蓐P文晶.中職院校園林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J].現代婦女(下旬).2013(12)
[2]廖漫云.《園林美術》課程教學改革之我見[J].中國科技信息.2012(09)
。郏常堇钚萝姡新氃盒V袌@林美術課程在園藝專業中開展的重要性[J].電子制作.2014(04)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3
摘要:高中美術欣賞課堂中較為困難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就是抽象藝術教學的應用,由于抽象藝術作品的特殊性,使得學生會忽視該教學內容,為了能夠改善這一教學現狀,使學生能夠掌握抽象藝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更進一步的了解抽象藝術作品,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科學、合理的對學生予以指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探究性思考和學習,從而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課;抽象藝術;教材;深入淺出;美術素養
美術作品根據不同藝術形式語言所劃分的類型也不相同,通常可以劃分為具象藝術、抽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三種藝術類型。具象藝術大多以西方作品為主,他們的傳統繪畫作品具備寫實的特點,這種繪畫藝術類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理解為記錄的作用,其功能類似于照片,所以,不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也能夠對其繪畫作品所表達的內容進行理解。
炎黃子孫對意象藝術可以說相對比較了解,因為意象是中國主流的傳統繪畫藝術,但是,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認知抽象藝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他們不太能夠真切的感悟出抽象藝術所傳達的內涵,并且也時常會出現看不懂的現象,為了能夠改善這一教學現狀,高中美術教師在欣賞課堂中需要注重抽象藝術教學的'應用,通過引導使學生對抽象藝術有更加深入的了解[1]。
高中美術教師在欣賞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各種抽象藝術作品進行展示,雖然說會有學生表示不理解,認為展示這種他們不明白的東西沒有任何教學意義,但是,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比如說,教師在展示抽象藝術作品后提問學生:“抽象藝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學生就會有意識的對其進行思考,進而教師講授抽象與具象之間的關聯,抽象藝術的由來,抽象藝術對于藝術而言具有何等重要的價值等。據了解,古希臘時期便已經出現了具象藝術,甚至說早在古希臘之前的古埃及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非常豐富的具象藝術作品,西方藝術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發展,直至文藝復興時期,不僅可以稱之為平面繪畫的頂峰,還可以稱之為立體雕塑技巧的頂峰,各藝術流派在往后的時間內不過是在深入探討其細節方面。而抽象藝術主要以冷抽象和熱抽象兩種類型為主,在理解抽象藝術作品時需要對其通感手法進行借用,使其畫面中的美術語言能夠被音樂語言所替代,由此促進學生從情緒、節奏以及情感等方面對其作品進行體會,再者,抽象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理性元素。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欣賞課堂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實際與教材結合開展課堂實踐,引導學生對其作品進行感悟,指導學生思考作品內涵,使學生能夠區分出抽象藝術作品和具象藝術作品之間的差異,更加真切的體會抽象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自由和靈動感[2]。
由于學生是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主要對象,而抽象藝術教學對于他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對象,為了能夠使高中學生更好的學習抽象藝術,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切忌在教學過程中故作高深。受社會傳統民間藝術的影響,高中學生的審美取向也會受到一定的感染,他們的審美觀不太能夠理解這種沒有形象的西方現代藝術。所以,高中美術教師在美術欣賞課堂中應用抽象藝術教學時,不可再對這種藝術作品進行進一步的專業化,而應做到深入淺出的開展抽象藝術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比如說,為了能夠使學生從觀念方面接納抽象藝術,教師可以講解與抽象藝術作品相關的故事:香山飯店是由律銘這位僑居在美國的著名建筑師所設計,而香山飯店休息廳中擺放有畫著水黑畫的兩扇大屏風,這是律銘專門邀請趙無極所繪制的,趙無極專程回國觀看了現場實際情況,耗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將兩幅巨型水墨畫完成,這也成為了兩位藝術家獻給祖國的禮物,本來這是一段佳話,但是仍有部分人不大贊成趙無極的抽象繪畫藝術,認為抽象畫不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理念。這件事情發生在八十年代,抽象藝術作品在現代社會已被很多人所接納和喜愛,由此可見,時代的發展必然導致藝術的進步,人們的理念也會逐步發生變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有助于學生了解抽象藝術的由來和發展歷程,又能夠有利于學生感悟抽象藝術作品的特點,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抽象藝術形式以及其傳遞的語言信息。
為了能夠在高中美術欣賞課堂中促進學生抽象藝術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需要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思考,讓學生的學生態度得以端正,對抽象藝術作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既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又能夠促進學生藝術涵養的提升,F代化的高中學習有必要對抽象藝術特點和語言進行學習和了解,由此確保學生能夠與現代藝術相交流,使學生從精神特質方面對當代藝術進行領悟,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這種具有爭議的現代藝術,促進學生美術知識儲備的提升,使學生能夠掌握對抽象藝術作品的欣賞方法。
參考文獻
[1]胡雯雯.如何引導中學生欣賞抽象美術[J].美術教育研究,20xx,(04):144-145.
[2]岳仁彥.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xx,(16):149.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4
摘要:速寫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術繪畫的一個基本技能,小學美術速寫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學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就需要廣大小學美術教師正視這些問題,采用各種方式方法,促進小學美術速寫教學。
關鍵詞:小學美術速寫教學學生
新課程改革中關于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提高學生的“雙基”,而現實情況卻是學生的創造能力明顯缺乏,而小學的學生由于其所處的年齡階段,應該是天真爛漫,善于觀察發現,小學美術教學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用好速寫,幫助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表達展現出來。速寫是美術創作中常用的繪畫手法,它是指用簡短的時間,快速地概括勾畫出所要描繪的事物,對于培養下小學生的觀察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1小學美術速寫教學的意義
1.1鍛煉小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還不是很精細,所作的畫也只是對于繪畫對象籠統的認知。在日常教學中,小學美術老師會發現,學生的繪畫往往不是畫他們所看到的事物,而是傾向于畫學生想到的事物,速寫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學生從畫所想的事物過渡到畫所看到的事物。速寫能幫助學生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通過速寫的訓練,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更善于發現小學升眼里所看到的事物美。
1.2提高小學生概括感受能力
年齡越小的學生越喜歡用線來繪畫,所以對于學生用線的訓練學生更樂于接受,而線正是速寫的一個重要表現方式,通過對于小學生的速寫訓練,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線的粗細、直曲、長短等特點,通過對于生活中的事物的感受,用速寫中常用的線條勾勒概括出繪畫對象的特點和輪廓。
1.3拓展小學生視野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才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學生的創作是對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的直觀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采用范畫跟圖片的結合,這樣的方式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要想得到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只有在教學中多多的讓學生接觸生活和大自然。特別像在小學生速寫練習時,可經常性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校園、走向大自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教師需要做的是在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
2小學美術速寫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忽視小學美術速寫教學
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速寫教學對于學生的繪畫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校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往往忽視了小學美術中的速寫教學,盲目的追求“素質教育”,只追求形式,開展貼畫、沙畫、涂色畫等,在這樣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只是被動的跟著老師展示的范本,模仿作畫,這樣的小學美術教學只是“急于求成”,學生的美術創作浮云表面。
2.2小學美術速寫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在日常的小學美術速寫教學中,有些老師過于關注學生所謂的美術素養提高,對于學生的美術繪畫技能和繪畫的基礎知識的傳授過于弱化。這樣的美術教學以提高學生美術創造能力和想象力為借口,無視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所對應的美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反而使得學生的繪畫作品過于樣板化,起不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2.3小學美術教師自身基本不足
部分教師本身速寫基礎就比較差,對于繪畫對象的快速勾勒不夠準確,導致這些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時,刻意的回避速寫教學,或者是開展速寫教學時也是敷衍而已,此外小學美術教學除了速寫以外還有大量的簡筆畫和制作課,很多小學美術教師就把教學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此,忽視了速寫這一美術教學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3小學美術速寫教學的方法
3.1立足學情,開展速寫教學
小學的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分布的比較廣,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這個年齡段的小學生更趨向于幼兒階段的形象思維,對于繪畫充滿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教授一點簡單的速寫勾勒知識;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繪畫的創作熱情已經不是那么高了,這個時候的速寫教學應該結合提升學生的興趣點,不能用成人化的速寫訓練,一味的要求學生重視比例和透視這些難懂的概念。
3.2形式多樣,喚醒學生速寫學習熱情
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速寫教學不只是寫生課,還要包括觀察課,在觀察課中滲透小學美術速寫的基礎知識,小學美術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有目的去觀察一些事物,逐漸在觀察的過程中理解一些速寫的基本知識。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活動之后,可以收集一些學生具有代表性的'速寫作品,組織學生一起欣賞品鑒,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提升學生的審美,又能啟發學生。
3.3珍視小學生速寫作品,樹立學生速寫自信
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速寫教學時要明確:小學的美術教學不是專業的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速寫要求不可以太過嚴苛。這個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學只能稱之為生活中的美術教學,學生的繪畫對象和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學生的速寫作品更是各不相同,有點學生關注明暗對比,但對比又過于強烈,有的關注事物的比例,但是在比例的把握上又不夠準確。教師面對學生的這些速寫作品,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而不是一味按照速寫的標準批評指正,這樣會挫傷學生速寫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更本不愿意去開展速寫創作,那小學美術速寫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3.4延伸小學美術速寫課堂,培養學生速寫能力
速寫所需要的材料也相對簡單,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速寫,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學范圍也存在局限性,如果只是依靠課堂的教學想要學生學好速寫,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小學美術教師鼓勵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速寫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課間,課后去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速寫技能開展創作。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速寫教學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觀察事物,概括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正視速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考慮小學升的年齡特點,采取積極的方法,鼓勵學生開展速寫創作,延伸小學美術速寫課堂,幫助學生學好速寫。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5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在提升學生審美價值觀方面效果顯著的學科,應當在學校教育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高考壓力的逐漸增大,高中美術教學開始受到高中教育者的重視。本文選取高中素描教學作為切入點來進行分析,從高中素描教學的內容、目標等方面切入,分析當前高中課堂素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高中美術;素描教學;策略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應試教育就成了我國教育的代名詞,各種升學考試都以文化課成績作為標準,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輸出了更多的專業人才,卻忽視了對于學生心理、審美和情感的教育,“高分低能”的情況層出不窮。近年來,隨著高考壓力的不斷上升,藝術類院校開始擴招,高中院校也為提升升學率,開始注重美術課程的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高中美術教育開始走向正軌。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素描是其中較為重要的課程,也是最簡單和最基礎的課程,研究高中素描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素描及高中素描教學概述
素描作為一種美術形式,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雛形,人們在巖壁上進行繪畫就是最早的素描。素描的成型則從文藝復興開始,藝術家開始注重對物體進行觀察,并用鉛筆將其定格在畫卷上。素描進入中國始于明清時期,嚴格意義上來說,李叔同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使用素描的藝術家,他開創了近代的美術教育。后來徐悲鴻將歐洲的'繪畫技巧和中國民族繪畫精神融為一體,使素描進一步在中國流行。高中素描教學分為兩種,一種針對的是大多數學生,對其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能夠進行簡單的素描即可,對于學生的專業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種是針對美術特長生,其要求更高,教學方法也更加深入,要求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素描技巧,對應試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為順應高考美術的要求,學生應當達到熟練地、有技巧地進行胸像或者半身像寫生的程度。
二、當前高中課堂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素描教學并不重視。由于高中大多數學生仍要經過全國普招統考進入高校,所以美術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何在課時少、時間緊的情況下教會學生素描技巧是美術教師的主要任務。但目前美術課時少,高考也沒有考查,所以美術教師對素描教學不重視,導致素描教學根本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第二,忽視素描基礎。素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甚至可以說素描是美術的基礎。因此,學生需要扎實地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素描教學應從簡單的幾何體開始,然后對石膏人像進行寫生,最后進行真人的寫生。而在實際的高中美術課堂中,學生的素描基礎非常薄弱,素描作品狀況頻出。第三,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在高中美術課堂素描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拿出一個實物讓學生進行繪畫,桌上擺什么,學生就畫什么,沒有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的空間,讓學生對物體本身產生依賴,如果脫離了物體,學生腦海中將是一片空白。
三、高中美術課堂素描教學策略
第一,充分重視素描課程。素描課程作為美術課程的一種,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觀,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做事耐心、觀察細心的習慣,這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也很有幫助。通過素描學習,能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其在緊張枯燥的學習生活中尋得一些樂趣。第二,應當重視基礎教育,注意循序漸進。素描是美術的基礎,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真正從美術課程中汲取營養。萬丈高樓平地起,對于任何教育都是如此,基礎性教育枯燥無味,但那是必須經歷的過程。第三,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應當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素描基礎后,進行命題繪畫,但是并不設置任何實物,讓學生將腦海中的形象復刻到紙上,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會創造一些非常優秀的美術作品。第四,提升學生對于素描的鑒賞能力和臨摹能力。模仿和學習是提升學生美術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素描教學不能僅僅重視素描過程,還應當給學生多進行著名素描作品的背景介紹與賞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為提升學生素描水平打下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四、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藝術類院校的不斷擴招,高中美術在高中教育中所占的分量會越來越重。作為最基礎、最容易入門的素描也將受到更多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喜愛。當前高中素描教育存在許多問題,影響美術教育作用的發揮,學校和教師應重視素描,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嚴格要求學生做好平時的積累和學習,為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立華.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系列教材素描[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
[2]劉振敏.新課程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素描基礎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6
摘要:靜物素描是繪畫學習的基礎,通過對靜物素描的學習,學生可以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時候,要重視靜物素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引導學生全面認識靜物素描;做好教學示范,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靜物觀察能力。
關鍵詞:中學美術;靜物素描;審美能力;美術能力
中學生學業壓力較大,學習美術課程不僅可以釋放壓力,還能培養藝術修養。特別是通過學習靜物素描,學生能夠鍛煉自己的構思能力、構圖能力和表現各種不同物體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靜物素描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素描基礎知識,認識幾何形體的體積、結構和在空間中的透視原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和造型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學美術課程中的靜物素描教學進行研究。
一、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引導學生全面認識靜物素描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引導學生對靜物素描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注重深化學生對靜物素描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研究。在美術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整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靜物素描整體意識,那么他們就只會局部地對物體進行觀察,不能從整體上對物體的結構進行了解。這樣,學生在繪畫的時候,就會出現結構不完整、風格混亂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靜物素描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對學生的整體意識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物體的布局進行把握。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人物素描作業,讓學生兩人分組,互相作畫,并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有效地鍛煉自己的素描能力,學會怎樣對人物的神韻進行展現。
二、做好教學示范,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靜物素描是繪畫學習的基礎,通過對靜物素描的學習,學生可以培養對事物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能力,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靜物素描的時候,要做好教學示范,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光源、構圖等知識,提高素描能力。因此,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書本知識,有效地進行示范。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靜物素描知識的時候,要通過有效的示范,不僅讓學生掌握靜物素描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提高審美素養,提高學生的實際繪畫能力。示范性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學生剛接觸素描知識的時候,教師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素描知識,就可以進行示范性教學,巧妙運用透視規律突出畫中主體,把透視規律和明暗的運用等知識直觀地傳達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靜物觀察能力
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是一個關鍵部分。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通過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靜物觀察能力,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對形體空間狀態進行正確的理解和分析,掌握透視現象和原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學校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一些抽象的素描概念通過靈活多變的展示方式、有趣的動態影像直觀地傳達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脫離刻板的書本講解,還能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搜集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們仔細觀察之后進行素描比賽。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學生的美術能力能夠通過靜物素描的學習來進行培養和提高。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地對美術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靜物素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美術知識,充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師還要注意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子團.中學素描教學新思維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xx(08).
[2]史玲.提高美術專業素描造型能力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xx(11).
[3]刁秀航.高等美術院校中素描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xx(09).
[4]葉小雷.淺談靜物素描寫生應注意的問題[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xx(09).
[5]楊愛霞.初中美術課堂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xx(02).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7
[摘要]生活情趣化的美術教學往往是復合交叉、不拘一格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生活情趣化;美術教學;意識;能力;體驗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使美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有趣生活的一部分,把學生培養成文明、樂學、求實、創新的人!毕旅,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美術生活情趣化教學藝術的實踐與研究。
一、生活情趣化的繪畫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生活情趣化的繪畫學習,改變以往每次美術課堂上教師示范、學生照抄的教學模式,指讓學生在繪畫、臨摹前加以分析作品背景、內涵后再臨摹,或是做“加減法”的嘗試,融入自己的獨特感受,最后定稿,完全是自己的創作表達。同時,生活情趣化的繪畫學習在表達方式上有單獨創作、教師輔助創作、生生合作創作等,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例如,教學《春天的暢想》一課時,教師設計以下繪畫作業:自由發揮,畫出自己筆下最美的春天。但有一部分學生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教師提出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這樣教師就會經常有驚喜,不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合作交流,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二、生化情趣化的拓展學習,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拓展學習包括鑒賞、繪畫、表演、制作等,旨在盡可能地展現美術學習的廣闊空間,開拓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習內容或主題,讓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圍繞一個專題創編小報、小冊子,用繪畫改編課本劇或編寫文集。例如,教學《詩情畫意》一課后,教師讓學生設計一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的作業。學生在認真思考、借助工具書理解詩意后,出現吟誦、揮毫、繪畫、表演等多種表達方式,既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學習,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學習,能深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生在課前、課后搜集一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能為課堂學習服務,又可以達到解決問題、開闊眼界、培養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學《元宵節里掛彩燈》一課前,教師可讓學生了解元宵節的故事、搜集各種各樣的彩燈圖片和了解制作流程等,為課上深刻理解學習內容做好準備,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四、生活情趣化的實踐操作,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實踐操作,旨在通過多種感官的協同運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如繪畫領域中國畫筆法、墨法的實踐體驗,設計應用領域中彩燈、面具、臉譜、風箏等的制作,還有拓展領域中泥塑、麥稈畫、補貼、刺繡、剪紙、石畫、廢舊酒瓶、塑料瓶、牙簽、筷子等的制作……例如,教學《會跳的玩具》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玩具是怎樣跳動的,教師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如拆卸廢舊的玩具等。通過親身實踐,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就十分輕松了?梢,讓學生動手參與實踐,可以讓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動手中感悟、尋找中收獲。
五、生活情趣化的活動體驗,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活情趣化的活動體驗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積累點滴感悟,隨時隨地記錄觀察日記,旨在讓學生在學習中回歸生活,啟迪智慧,潤澤心靈。如日月星辰、鳥獸蟲魚、風雨雷電、凡人小事等都是良好的素材,報刊影視、參觀游覽也是觀察體驗的重要內容。例如,教學拓展型課《麻袋上繡花》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發現麻袋上繡花不是不可能,也有它的獨特美,甚至有些家長將學生的作品裝裱懸掛在家里,同樣別有一番情趣。
六、生化情趣化的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美術生活情趣化教學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有意識地溝通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將各學科知識綜合起來學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在三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中,教師讓學生查找雷鋒資料,調查周圍學習雷鋒的好人、好事,最后畫出繪畫日記、開班會、出小報、寫小報道、討論交流等。于是學生收聽廣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察大自然中的某種現象,畫觀察日記;了解某種產品的性能、用途,為其設計包裝、廣告語;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經典古詩文,給古詩配畫;搜集本地文化、資源,關注家鄉的發展……總之,美術生活情趣化的實際運用往往是復合交叉、不拘一格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8
摘要:色彩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了不同的視覺感受,對眾多色彩進行融合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變化。高職的色彩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色彩的變化和觀察方法。當前,高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該文旨在針對高職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措施進行分析,以提高色彩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美術 教育色彩 教學教學 策略
如今,人們對下一代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素質教育要求以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現在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滿足于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F在許多高職都要求開設美術課,在進行美術教育時,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對色彩的掌握。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對色彩的理解程度還不到位,僅僅是掌握了理論知識,而缺乏創新思維的投入,學生很難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因此,要加強學生對色彩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高職教學中色彩教學的質量。
一、色彩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美術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過于模式化,導致原本生動活潑的色彩教學變得單調枯燥。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惰性,缺乏創新能力,其作品習慣性地采用條件色寫生理論。該寫生理論過于單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學生對色彩的挖掘和發揮。部分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而進行創作,缺乏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佳。綜觀當前我國的高職美術教育,色彩教學存在知識結構膚淺、缺乏創新、形式單一的現象,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程式化,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忽視了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色彩。一些教師很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這種教育模式面前,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描摹物象,導致其在面對藝術作品時缺乏創造力和靈性,藝術素養和色彩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色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使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學氛圍,還解決了色彩教學中的局限性。雖然很多高職學校引進了先進的多媒體,但是部分教師受以往教學思想的禁錮,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有效提升,依然套用僵化的教學模式,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導致課堂教學較為乏味,缺乏新鮮感,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消化。所以,高職美術色彩教學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和提高。
二、高職美術色彩教學的策略探索
1.加強信息化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操作簡單、形象生動、更具直觀性的教學新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基礎的教學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相互結合,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傳授色彩方面的知識時,通過三維技術、色彩對比的形式對色彩知識和色彩構成進行生動詮釋,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還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優秀的色彩作品進行展現,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場地式展出模式,能使學生更好地對作品進行欣賞,加強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對色彩的理解。
2.加強學生對色彩的認識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色彩是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情感的由衷體現。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只有學生充分掌握了色彩的運用,教師的色彩教學才能算成功。在色彩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掌握色彩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掌握觀察方法。教師先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寫生對象的固有色和環境色,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感受進行創作。教師進行色彩教學之后,學生對色彩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就會明白色彩產生的效果。這樣,學生在學習完色彩課程之后,可以靈活運用色彩,在創作作品時,可以運用生動的色彩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3.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作品的欣賞
部分高職教師在色彩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重視對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以這種教學方式教出來的學生,在創作時往往缺乏創新意識。一幅優秀作品的創作,不僅僅體現在熟練的繪畫技術上,更體現在作品深刻的內涵意義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熟練的技術而忽視作品的內涵,那么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會千篇一律。教師應當經常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大畫家的作品,了解其色彩搭配運用的方法。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最先關注的便是作品的色彩,可見色彩的表達在作品當中的重要性。學生在欣賞作品時要加強對色彩的認知,借鑒和學習別人的色彩運用方法,這對于學生對色彩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結語
美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學科,更是學生情感內涵的體現。色彩教學在高職美術教育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處理好高職色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讓高職美術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祥.談高職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xx(10).
[2]王洪宇.淺談高職美術色彩教學.考試與評價,20xx(12).
[3]柳清.如何在設計教學中加強色彩構成的重要性.藝術與設計(理論),20xx(5).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9
一、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給了教師對教材選擇、拓展的權利空間
新教材的編寫為一線教師提供了許多鮮活的課例,老師在教學中能靈活地把自己的思維融合在這些課例中,使其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新教材給老師一個創新的活動空間。老師能根據自身的素質、學生的實際及生活環境來創設學習情境,改變課的容量,甚至可以舉一反三。比如在《花的世界》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只需適當地引導,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如手工折紙、布貼或者色彩涂畫,有條件的甚至可以用電腦描繪。上完的課如果有需要還可以拓展新教材,如上完《花的世界》后我就設計《美麗的樹葉》一課,安排學生課后觀察學校的各種樹葉,有條件的可以采集一些,課堂上讓學生觀察不同樹葉的輪廓和顏色,引導學生將普通樹葉和花相比較,感悟不一樣的美麗。另外在特殊情況下設計上課內容和上課目標,如在“六一”游園活動前,需要裝扮教室,我就設計了《五彩繽紛的彩帶》一課,由于事先向學生說明目的是把教室打扮得漂亮,所以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將自己做好的一條條五彩繽紛的彩帶掛在教室里,確有節日氣氛。欣賞著自己的杰作,同學們心中充滿了驕傲。當然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感悟和動手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留給了教師更大的.知識技能、理念的提高空
教育改革就是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主要的手段是體現在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上,然而教育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卻是教師素質的高低。從新教材的內容可以看出,新教材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這要求不僅限于美術專業知識,還有綜合知識,包括自然、科技、歷史,甚至音樂等。毋庸諱言,一個教師如果只是單純依靠在師范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來教學,那是很不夠的,也是很不稱職的。我們不僅要徹底地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摒棄自己原有的機械的教學方法,還要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加強各學科知識與資訊的學習與收集,在理念上充分認識到美術學科必須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將美術專業課轉變成美術文化課。新教材中的課題多數和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如《長呀長》和《春天的色彩》兩課與自然知識有相連,《介紹我喜歡的玩具》和《船》與科技知識有聯系。以《春天的色彩》為例,如何讓小學生把春天的色彩表達出來,學生腦海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需要老師去引導,而巧妙正確的引導則要求老師有足夠的自然知識。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能量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才會如有神助,靈感頻現。
三、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讓學生的學習內容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
在學習內容上,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為學生打開了更多通向藝術世界的大門,指引他們到更多的領域里嘗試感受。美術課以往在人們的心中只是圖畫,每節課只要求完成一幅畫或做完一件作品就行了,而新課標下的美術課則是一門美術文化課,是一門提高個人素質的科目。從新教材中可以看到學習內容比以往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更加豐富多彩,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強。在《太陽》這一課中,讓學生知道原來太陽可以千變萬化,學生心中的太陽不再僅僅是一片紅色了。
四、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教學活動中,新教材為師生提供了許多走出教室的機會。在教學《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時,發現這一課的重點是發現生活中、藝術作品中線條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如果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線條,是很難完成的。我把學生帶出教室,指導學生在校園內找尋各種各樣物體形成的形式多樣的線條,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線,認識直線、曲線、折線、波浪線。為了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物體都可以用線條表現,我讓一個同學躺下,然后用粉筆把這同學的外輪廓描繪出來,學生覺得有趣,都紛紛躺下,互相描繪。描繪過程中我有意讓學生在特定的范圍描繪,由于范圍有限,圖像無意中出現很多重疊的線條,一眼望去雜亂無章,讓同學尋找自己的身形,學生又很快能找出來,這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線條的樂趣和用法。
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使學生的思維具有了更大的開拓空間
在美術課堂上,我發現材料變化、教學手段的綜合利用,能使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產生不同的思維火花,教學手段越多樣,學生的思維越活躍,選用的材料越豐富,學生創作的思維的空間便隨之擴展開來。學生常常會把用剩的彩色紙的邊角廢料珍愛地保存起來,會跟同桌或老師說:“這個廢紙像長頸鹿,這個廢紙像堡壘的屋頂!睂W生常常會發出感嘆:“顏色好美呀!形狀好獨特!币苍S他們是感嘆它的顏色,也許他們感嘆它的形狀。但不管怎么樣,他們已學會了觀察和思考,會將材料和物體聯系起來想問題,不再對身邊的事情漠然視之。我想,新教材在教學內容上的安排,不但改變了老師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且也在無意中讓孩子學會了思考。新課程標準給予我們一種新的理念,一個更大的自主的空間,新的實驗教材也在要求我們:結合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活動,為他們營造更適合他們學習的空間,讓他們獲得更大的發展和更長遠的利益。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0
摘要:美術教學提升成效需要多方努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將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激發創新的火花,并注重培養特長生。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研究課程改革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廣大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及其要求,拓展教學空間,整合教學資源,打造更加生動高效的美術課堂。
一、美術教學要建立在濃厚情境基礎之上
在初中教學工作中,許多學生受制于應試壓力,對非中考學科重視不足,投入不深,興趣不高。美術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營造美術教學的濃厚情境,才能夠實現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從名家名作的介紹入手,將學生帶進藝術的海洋,讓他們領悟到藝術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帶著濃厚的情感投入學習過程。眾所周知,凡高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大家,其創作的《向日葵》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和境界。筆者在美術教學中向學生投影了《向日葵》這一作品,在學生直觀形象地觀察這一名作的過程中,筆者介紹了凡高的生平以及有關向日葵的故事。筆者引導學生對《向日葵》進行分析鑒賞,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凡高使用絢麗的黃色色系:因為他認為黃色是太陽的顏色,太陽象征著愛情,這幅畫的背后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通過這樣的講述,使學生了解了趣味知識,學習興趣自然更為濃厚。
二、美術教學要體現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
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最為顯著的差異在于其需要大量的藝術品影像資料輔助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往受教學條件限制,教師難以獲得更多的資料,而有了現代教學手段的幫助,網絡中海量的圖像信息可以被迅捷地下載下來并運用到課堂演示中,極大地提高了藝術鑒賞的生動性、形象性,為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金人武元直的《赤壁圖》是一幅重量級的作品,筆者通過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了這幅圖,圖中所畫的是北宋蘇軾在赤壁泛舟游覽的情景。雖然繪畫建立在想象的基礎上,但是其表現的形象很有藝術韻味。峭壁懸崖的險峻,水流的洶涌湍急,樹木的吹拂搖動以及開闊平川的江天,這樣的藝術表現手法給人以視覺的強烈震撼,使人不禁感慨武元直筆力之深厚、藝術精華之濃縮,充分體現了對這一幅作品的全方位鑒賞效果。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手段的加入能夠為美術課堂添加豐富的信息,提供更多的素材,而且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這對于美術教學工作而言非常重要。
三、美術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感知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美術學習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感覺到美術學科和自己息息相關,就在生活之中。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搭建教材與生活的溝通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如,在《我為校園添色彩》一課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校園色彩之變化、組合之神奇,并分別從自身的審美觀點、視覺感受出發,探討校園在色彩組合方面還有哪些不足,應當怎樣進行優化。這樣的教學活動使教材與學生的校園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各抒己見,活躍了教學氛圍,使美術教學真正融入學生內心。再如,《實用又美觀的生活用品》一課與美術設計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一些造型獨特、設計巧妙、非常實用的小物品體現了實用美術設計的一些理念,筆者要求學生尋找家庭中這些精巧設計的小物件,和大家說一說巧妙之處在哪里。如,三角造型的小書櫥、儲藏柜較好地將一些空間的死角運用起來;還有一些刀架、筆架等都緊貼生活所需,設計巧妙,這就是實用美術設計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美術教學要著力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
美術教學除了要讓學生學會鑒賞之外,還要學會創造,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如標志設計、海報設計這些內容的學習,筆者引導學生首先確定主題,把總的方向定下來,接下來進行思維拓展,考慮哪些關聯因素要體現在標志、海報之中,將這些要素充分融合進去,從而實現內容的豐富性。接下來對其造型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從實用、美觀以及所表現的主題寓意等角度進一步調整優化,最終集聚大家的智慧設計出一些精美的作品。筆者還在教學中開展設計競賽,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集中智慧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構思和創作,共同完成作品并在班級進行評選。以賽促學的方式能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讓學生的創新火花得以綻放。
五、美術教學要注重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
新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發展、素質提高,要為學生打造更加生動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針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既要抓好課堂,也要抓好課外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并教給學生一些美術技能,如國畫、篆刻等,通過此類拓展活動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另外,對于一些美術潛質較好、將來立志于從事藝術專業工作的學生,教師還要為其量身定制培養計劃,進一步爭取和整合教育資源,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拓展空間。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美術教學也在向著素質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每一位教師都要重視分析研究,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全面推動教學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清.芻議當前初中美術教學工作中的困境及對策.科教導刊(中旬刊),20xx(6).
[2]郭繼紅.新課改下的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探析.新課程(教育學術),20xx(8).
作者:蔣廣云 單位:江蘇邳州市車輻山中學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1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指出:“公共藝術課程是以學生參與藝術學習、賞析藝術作品、實踐藝術活動為主要手段和方法的!辟p析藝術作品能夠拓展視野、豐富知識、促進學生個人審美觀的形成。如果說實踐藝術活動代表“動”,那么賞析藝術作品相對地代表“靜”。我校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聽理論型美術課,或反映課堂體驗不愉快,如何解決這一現象,是教師進行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賞析藝術作品課是否等于浪費時間。學生以否定課程或自我否定為前提,是開展賞析藝術作品教學活動遇到的首要問題。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中小型鄉鎮,受家庭和周邊環境等因素影響,許多非工美專業學生為了今后順利參加工作,以成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首要目標,認為美術課可有可無。同時,一部分學生過去接受的美術教育較少,認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天生和美術絕緣,賞析藝術作品就是對牛彈琴。越是沒有深刻體驗過賞析藝術作品帶來的精神震撼和愉悅,學生越是懷疑自己對藝術的感知及鑒賞能力。長此以往,將來他們走上社會和他人交流涉及藝術相關內容時很可能會有自卑情緒。
2.忙于聽講的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賞析藝術作品教學被不少學生稱為“不畫畫的美術課”。學生認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要聽課即可。通過學校定期抽選學生進行的教學質量反饋和測評結果,可以發現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講解所占比例過重。賞析藝術作品一般是針對課本中某張作品圖片,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分析作品名字含義、時代背景、作者簡介、作品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意義,再結合專業美術知識分析用色、構圖、設計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賞析一件藝術作品,從而引申至精神層面,達到以美育人,提高修養的目的。如此全套賞析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地理、自然、哲學等學科的知識,不過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前期就被龐大的知識體系打敗,對后續的引申教育已經麻木,無力思考,造成了學生的固有印象———賞析藝術作品就是一個聽講過程。
3.一口氣“喝”四十五分鐘“白開水”。雖然課本中選取的藝術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經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遠,采用的技術脫離學生實際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時,大部分非工美專業的中職學生之所以選擇其他專業,是因為本身對其他專業的興趣遠大于美術。諸多因素讓學生在賞析過程中無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談產生共鳴。完全理性、專業地講解賞析藝術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專業學生的興趣方向,也不符合該年齡段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學生覺得教學內容食之無味,課堂體驗就像被動地灌白開水。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知識的補充、不同藝術作品間的切換,無非是稍微改變了“開水”的溫度,有所調節但本質不變,這樣學生課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學對策
1.擺正心態,走出誤區。學習賞析藝術作品并不像部分學生認為的那樣毫無用處,反而益處眾多。不少美術知識當下看著似乎沒有用處,其實是存在生活的細節中而沒有被人意識到。教師應先向學生說明美的應用無處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布現實生活和虛擬網絡的各個角落。繪制黑板報、拍攝攝影作品、設計網頁、設計公司VI形象等,這些都需要用到美術知識,而賞析藝術作品是掌握美術知識的必要途徑。教師可以以此來說服學生擺正心態,端正學習態度。部分學生表示自己沒有美術細胞,這是一個自我認識誤區。美的感受源自視覺,是人人都能感覺到的.。擺事實講道理,教師可借由學生覺得校服不美于是普遍不喜歡穿校服,來展開說明對服裝的選擇這一小事上體現著每個人對美的感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服飾進行分析,對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給予鼓勵,增加學生對賞析行為的親近感。
2.內容有取舍,增加互動性。賞析藝術作品時,面對課本中大量范例和涉及各個學科的海量知識點,教師需要有所取舍,不用面面俱到。處處重點等于沒有重點。每個例子都按重復步驟賞析,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比如,賞析西方印象派繪畫時課本有三個范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范例一系統地詳細分析、范例二簡略分析同時加入涉及該范例的短視頻觀賞、范例三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法,讓學生參與進來,打破全程教師說、學生聽的局面。審美是相對自由的,公共藝術美術課不是培養學生流水線式的審美,而是在學生固有的個人審美的基礎上,往積極的方向引導,使學生健康成長。使用問題引導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師設置的問題,自主地思考,根據已學的系統全套分析方法,舉一反三,學會賞析的方法,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不要設置完全開放式的問題,如:關于這幅圖你有什么看法?這樣的問題易造成課堂冷場。
3.挖掘教材魅力,提升課堂趣味。非工美專業的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關注點和工美專業學生不同,比較隨性。如:對畫面角落的奔跑的動物、架子上的一塊豬肉、墻上的一個花紋等次要瑣碎的部分給予大量關注。這樣欣賞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和正統主流賞析切入點不同。專業美術賞析或許會分析畫面構圖、色彩情感,然后引申展開,但學生可能更關注配角人物的一個表情。只要學生肯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切入點稍微另辟蹊徑也沒有關系。教師不能光說自己想說的,也要兼顧學生想聽的,挖掘教材中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部分,要制定多種方案,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切入點和話題做出相應調整。如果能在課堂導入環節引起學生興趣,就能激發其學習欲望讓后續教學順利進行。在兼顧講解課本知識點的情況下,教師可添加與時俱進的學生喜歡的例子,讓課堂成為“一包刺激的跳跳糖”。只有解開學生抵觸學習的心結,才能讓學生積極、自愿、快樂地學習。教師也要不斷反思,改進現有教學方法,才能讓賞析藝術作品教學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逐步實現以美養德、以美啟智、以美育人,使學生未來人生更美好。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2
1結合實際生活,提升美術感知
藝術來源于生活,想要提升幼兒審美水平和美術技能,教師就必須從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尋找對應的事物提升學生對美術的感知。從以往教學中通過學生反映,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美術作品十分欣賞,但覺得美術世界離自己很遠,似乎與之不會有多大交集,而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教學,更能夠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材料都是源于生活的,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可以直接接觸到這些內容,因此會感到十分熟悉,在繪畫的時候能夠更加容易就畫出,以此不斷積累學生的繪畫經驗,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美術感知。比如,在學習靜物繪畫基礎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孩子畫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東西,如桌子、教室、蘋果等,讓其在這些熟悉的事物中進行繪畫訓練,幫助學生不斷夯實繪畫基礎,提高美術技能。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一開始接觸素描的時候,都覺得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仿佛通過自己的能力很難去完成,但教師將繪畫的物體變成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之后,學生們的興趣立馬就來了,都爭先恐后地想要進行嘗試,教師這時可以趁熱打鐵,教給學生們一些基礎的畫法,學生按照教師指定的技能進行多次訓練,能夠更加快速地掌握繪畫技能,并且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充分地了解生活中的事物,也在美術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有很大幫助。
2設計教學任務,豐富教學活動
幼兒是一群十分特殊的受教育群體,其身心各個階段都屬于發展的時期,對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學生很難通過教師簡單的語言表達對美術做出很好的理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設計出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可行性的美術教學方案,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提升學生對美術教學活動的興趣。比如,最為常用的方法有意境想象法、啟發探索法、修改圖像法、色彩欣賞法等,都是十分高效的方式。另外,在組織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開發不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讓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進行自由創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可以根據現有的教材內容,設計出與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美術游戲活動,讓學生能夠處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之中,在美術學習中能夠通過自身的探索和互動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比如,在講解到繪本作品《鼠小弟的小背心》時,教師可以讓對這個故事比較熟悉的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話去表達,將鼠弟弟穿著媽媽給他織的小背心,小鴨、小猴、大象、獅子都想借著穿一穿,而當最后小背心回來時,已經變成一根繩子的故事講解出來。其他學生都會感到十分有趣,對此聽得是津津有味,而教師可以像小朋友們提議:孩子們,剛剛這位同學講的故事這么有趣,你們想不想參與進來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答應,教師接著說:那讓我們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吧。學生對此都十分樂意接受。在接下來的時間,學生按照故事中的人物進行了自由分組,互相排練起來,十幾分鐘之后,教師讓不同的小組在班級進行展示。在表演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故事中的人物理解是十分到位的,并用自己的情緒將小動物的內心情感變化表現的十分到位。如扮演鼠弟弟的學生一開始將小背心給大家展示的時候十分自豪,當其他“小動物”向他借衣服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但是在“小動物”們穿了一輪下來,將衣服變成了一根繩子,“鼠弟弟”別提多傷心了,甚至都要流出眼淚。通過這種角色扮演的模式,能夠直擊學生的內心,讓其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靈魂,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以此帶來更多全新的體驗。
3優化評價模式,鼓勵學生創作
幼兒對美術的天分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在創作作品時會造成一些偏差,而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也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水平,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這對教師的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必須在平時細心觀察每一個幼兒的學習情況,了解其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特點,對幼兒的評價更加具有針對性。因此,在評判幼兒的作品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一定要結合兒童自身的差異性,尊重這種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標準的評價,幫助兒童建立創作的信心,使其能夠在未來發揮無限可能,不斷提升美術技能。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學中,想要提升幼兒的美術技能,就必須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創建一個更加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更加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慶云.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世界———探索幼兒的“繪畫日記”[J].好家長,20xx年42期.
[2]沈亞蕾.大班幼兒美術作品在活動中再利用的實踐研究[J].家教世界,20xx年22期.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3
摘要: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逐步推進,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結構也隨之進行了優化革新;诖,本文首先闡述了提高學生藝術審美水平、激發學生創造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三個當前初中美術教學的目的,其后重點從教學方式、課堂氛圍、作品鑒賞三個方面提出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戰略;初中美術課堂;《向日葵》
一、引言
在當前,大多美術教師所考慮的不再是如何訓導學生、如何讓學生按著自己的教學思路走,而是考慮自己應怎樣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怎樣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美術學習興趣。對此,為了促進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必要對新時期的初中美術教學工作進行分析研究。
二、基于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的教學目的
(一)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
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美術教學,有利于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學習繪畫知識的過程中,發現自然、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美學價值,在美學世界的探索和深入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審美水平,繼而感受到世間萬物的美好與活力,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念。
(二)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美術是人思想空間向現實空間延伸的行為活動,美術作品是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具象結晶。新課程改革戰略“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求,美術課堂應給予學生自由、開放的創作空間,鼓勵學生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通過美術方式呈現出來,繼而增強自身的創造能力。同時,教師通過帶領學生認識和了解中西方優秀的各種藝術作品和藝術流派,有利于學生拓寬自身的思維邊界和認知范圍,成為多角度審視世界、多方式創造價值的優秀人才。
(三)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過去,初中的美術教育都以藝術知識普及為主,只在寥寥無幾的課堂考試中帶領學生進行繪畫,并沒有給出學生足夠的實踐空間。借新課程改革的機遇,教育部門對美術課堂的教育結構進行了優化升級,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帶領學生進行手工制作、雕塑、繪畫等實踐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性,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美術的教學策略
(一)結合多種資源,創新美術課堂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可將課本內容和網絡資源相結合,應用視頻、動畫、網頁等資源彌補教材篇幅的不足,加強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教材中的藝術作品《向日葵》時,先結合百度百科為學生全面地講解了創作者梵高的生平和《星空》等其他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后為學生放映了動畫短片《至愛梵高》,使得學生進一步直觀、強烈地感受梵高的畫作之美。其次,為了強化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教師還可與之俱進,將美術教學與時下熱門的社會事件相結合。
(二)組織多種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
首先,藝術與自然是分不開的,采風是藝術家激發創作靈感、鍛煉創作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美術教師應定期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置身于鄉村、公園、景區等自然化的環境之中,進行采風和寫生。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審美視角和參照物不同,往往能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美術作品,繼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性。其次,教師還可在課堂上組織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出自由、愉悅的美術學習氛圍。例如某初中教師結合當下流行的“表情包”元素,設計了特色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將世界名畫和表情包結合起來,創作出新的美術作品;顒又黝}一出,學生便積極投身到繪畫當中,向教師交出了“蒙娜麗狗”、“機器貓式吶喊”、“憤怒的斗牛士”等由世界名畫改編的新作品。
(三)從多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感悟和鑒賞美術作品
作品鑒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學生審美能力和美術常識儲備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出發,帶領學生全面地賞析藝術作品。以《蒙娜麗莎》的鑒賞教學為例:在上課前,教師為學生布置出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書籍查閱等形式了解《蒙娜麗莎》的歷史背景、作者生平、人物原型等,以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在上課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出《帶胡須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達利》等歷代畫家的改編作品,并帶領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繼而了解各個畫家的藝術特點和畫風特色。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將初中美術教學基于新課程標準進行優化改良,是推廣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分析可知,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學習階段,初中對學生日后世界觀、審美觀等素質的塑造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教師在此時結合網頁、動畫等網絡資源以及自然寫生、主題繪畫等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美術素質水平,有效地提高了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最后,希望本文對初中美術教學日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郏保萃跤利悾囌摦斍靶抡n程改革下初中美術教學要點[J].新課程(中學),2015,(07):59.
[2]邱長華.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對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下),2017,(02):48.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4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的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習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的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以上的兩項內容。
2.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狀
當前,我國在藝術教育理論研究方面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整理和研究普通學校藝術教育的歷史,以作為進一步發展藝術教育的依據;收集和研究國外各個藝術教育學派的理論、方法和經驗,以作為發展我國普通學校教育的借鑒。為此,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托國家教委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進行題為“學校美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將此課題列為國家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項目。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以學校藝術教育研究叢書的形式出現。叢書分為“學校音樂教育系列”和“學校美術教育系列”及《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法規匯編》和《中國近現代美育論文選》。內容包括對我國古代、近代和當代學校音樂、美術教育的研究;著重介紹我國美育及藝術教育理論著作、學校藝術教育的政策法規、教育機構、主要教材等,以及外國學校藝術教育的政策法規、教學經驗、主要學派等。
3.課題研究的目的、價值和意義
音樂美術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是人類通過特定的手法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載體,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藝術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
通過音樂、美術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藝術學科的真正內涵,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理解藝術美與生活美的聯系,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理解藝術學科的廣延性,關注藝術作品中的文化現象,激發人的潛在素質。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逐步形成協調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尤其在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藝術教育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更加顯示出它所具有的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偨Y、吸取和借鑒國內外藝術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推動我國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我們中學音樂、美術教師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具體實施者,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的情趣,發展藝術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從課題組成立至今,這期間我們經歷了明確指導思想、開展交流、提高認識水平、組織指導學生實施、師生共同積累成果的漸進過程。
第一階段:教師準備階段
1.學習理論:廣泛收集并學習有關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有關資料,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2.設計方案:共同研究探討制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課題實施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實踐,明確各階段的研究任務,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明確分工,各負其職。音樂學科研究性學習在高一進行,美術研究性學習在高二進行。
3.挖掘、編寫出藝術學科教材中的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化分階段任務,分階段實施。
4.組織相關教師上好研究性學習研討課并撰寫出音樂美術實施研
究性學習的教案
5.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體會。
第二階段:指導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籌備階段
首先,我們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有關藝術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圍繞教材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挖掘了藝術學科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同時將每個班級的同學分為四組,將研究素材和信息提供給每組學生,讓學生自主選題,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求每組同學的選題應結合本組同學的實際做本題目的可行性調查,在籌備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全員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自主性原則、探索性原則等研究的基本原則。
第三階段:學生自主實施研究性學習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確定本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采用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研究課題的可行性進行評估、最后確定實施的策略。然后通過上網查詢法、親自參與實踐等方法,組織本組學生進行排練,將知識內容、對藝術類別的研究與學生的演唱、演奏、舞蹈、音樂劇、詩歌、繪畫等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課型,以備在課堂上展示。完成學生研究性學習方面的作業。
第四階段:學生自主實施研究性學習小組成果展示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利用每班每周一節音樂、美術課的時間,將每班一個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然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拓展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形成正確結論。這一過程主要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烈的參與的意識,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
三、研究的成果:
研究報告、論文、研究性學習教案、藝術學科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材料,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論文、學生研究性學習作業等成果資料作為本實驗報告的附件的形式一并上交。
四、研究的結論:
高中音樂、美術實施研究性學習,為我們探索藝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于教師樹立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挖掘探討藝術學科自身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使藝術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之中建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最終實現藝術教育的目的。
本課題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至此順利結題。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15
在高校中非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美術欣賞課,一直被美術教師們認為是較難掌握的一門課程,因為當前中國的很多中學美術課除了初中開設了一點素描、色彩的臨摹課程以外,類似書法、中外美術史論、美術欣賞等課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接觸。很多學生對美術常識和美術史論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所以進入高校后開設美術欣賞課是非常有意義的。
美術欣賞是一個觀察、體驗、品味藝術作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學知識。通過不斷的欣賞學習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教育,從而發揮其社會功能。普通高校加強和實施美術欣賞教育,是抓好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講,素質不單單是專業知識的技能,還包括很多直面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養,如道德素質、生存能力、應變能力、潛在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等等。特別是在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在感覺、知覺、記憶、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興趣、情感、動機、意志等這些將構成心理素質的總體,而這些又直接影響著創造力的發揮。
人的視覺認識是從自然主義開始的,盡管一個立體的自然場景不像是一幅圖畫,而一幅平面的圖畫都被看作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公眾要求藝術家在一塊想象的舞臺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現得栩栩如生。教師經常聽到學生說:“我看懂了這幅畫”,或是“我看不懂這幅畫”,他們也許是僅限于理解了畫的表面畫了些什么內容,而不會欣賞畫面內在的表現手法和含義。在這種認識方法中,絲毫沒有審美氣息。藝術是以感知為基礎的,人們認識美、發現美、鑒別美、創造美都離不開感覺,這種感覺決不是依靠某些邏輯推理或者數字計算,比如對畫面物體和人物的比例關系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來是數字形態的東西,我們可以依據數理邏輯變換出多種方案,但是,只有使數字形態視覺化以后,才能靠感覺來比較、推敲、判斷出美與不美。而對藝術的感受力的加強,就會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從色彩上來分析,色彩的構成要素十分復雜,色彩的生理效應更為微妙,色彩美感的個性特征更強,盡管有著十分詳盡的色彩理論,有著各種色表,色立體和各種配色寶典的工具手冊,也只能對色彩的學習與使用起一定的指導作用,最后如不能落實到視覺感覺上來,總是不行的。正如音樂家對樂感的感受、舞蹈家對肢體語言的感受、書法家對筆墨揮毫的感受一樣,他們無一不是憑借著一種強烈的藝術感覺來實現著藝術的升華。
具體到普通高校的美術欣賞課,教師要通過審美教育來豐富與開闊學生的審美天地,讓學生感受到全面與完善的藝術教育,對于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并不要求他們了解太多的繪畫技能,通過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使其學會一些美術常識及學會如何欣賞。如通過中國美術史論的欣賞,懂得各門類畫種的美感特征與技法特點,懂得其透視上的高遠、平遠、深遠和散點的運用,用墨上的濃、淡、干、濕、焦所產生的藝術魅力和創境達意的藝術手法。美術作品及美術現象的種類繁多,比如從種類上分:油畫、中國畫、水彩水粉畫、版畫、雕塑、建筑、民間美術、現代美術等;從時間上分,外國美術有:原始與古希臘、古羅馬美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18、19世紀歐洲美術直至現代抽象藝術等,中國美術有:新舊石器時代的美術、商代青銅器、秦漢石雕、魏晉壁畫以及唐以后的繪畫;從作品的內容上分:人物、風景、靜物、風俗畫、宗教畫、裝飾畫等;從藝術流派上分:西方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以及后面的印象派、野獸派和立體主義、超越現實主義等;中國畫中顧愷之的《傳神阿睹》,吳道子的《吳帶當風》,范寬、郭熙的《高山仰止》……這些美術欣賞的內容,可自成體系,但也有局限,教師要將這些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尋找切入口,達到最佳效果。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各種角度建立“真實”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真實有不同的理解。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安格爾的“古典主義”,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以及非洲的木雕,中國的農民畫等等,于創作者來說,都是真實的。因為每位藝術家都以自己內心中的“真實”的尺度來描繪對象。但是它們之間在觀念上、風格上的差異卻是相當大的。同樣,作為欣賞者來講,每個人也會因修養、知識、性格的不同而對“真實”的體系標準做出不同的判斷。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
英國的藝術家和批評家艾瑞克·牛頓曾十分形象地將藝術品比作一層層剝開的洋蔥,表皮是“再現層”,表皮之下一層為“詮釋層”,再往里一層稱為“審美層”,也就是講,看一幅畫,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畫面表現的內容:人物、場景或是一些抽象的符號。其次,再看一看畫家是用何種方法來表現,如構圖、線條、色彩、筆觸以及總體的表現符號等等。最后,綜合以上兩點,想一想作品給你一種何樣的意境,強烈程度如何,是否領悟到了一種以語言、文字所不能表達的體驗,如果有了,那應該是基本上看懂了。
現在我們拿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來作為欣賞對象,第一眼的印象是一個安詳、溫和、完美的女性形象,然后知道藝術家在應用了科學的方法在繪畫觀念、技能上采用的獨特方法。然后,將其和以“神”為主導的中世紀作品相比較,《蒙娜麗莎》那傳神的眼睛和會心的微笑,是對人生的充分肯定,是對人性的贊揚,從而表達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類似的表現技法,在今天屢見不鮮,但在那個年代,那個歷史環境下有如此成果,確實是相當有藝術價值的。
我們再以畢加索的'現代作品《格爾尼卡》來欣賞,畫面中的各種奇怪造型令初見者費解,然而那種具有張力的感覺是每個人都感受得到的。接下來,如果我們了解了牛頭是殘暴與黑暗的象征,馬是民眾的象征,孩子的哭號掙扎的形象以及立體主義的基本造型方法與法則,那我們就會知道畢加索在畫中表現了人民受到各種苦難而造成的暴烈恐怖的氣氛,畫家用犀利的筆觸表達了他對法西斯的仇恨與宣泄,而立體主義就是他觀察、表達事物的一種表現方法。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美是具有多樣性的,但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藝術的價值并非在于精確地摹寫事物的表象,而在于表現出事物的本質以及傳達作者對事物的理解和情感。藝術史告訴我們,藝術的發展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外部世界向內心精神狀態發展的過程。從每個時代所留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前人的成就都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并和時代緊密結合在一起。僅看懂一幅作品或是幾幅作品并無太大的意義,只有通過大量的、不同風格的作品欣賞,并且使這些作品在腦子里串起來,形成一定的概念和框架,逐步建立起學生自己的審美價值系統,這才算真正地學會了欣賞。
美術是一門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藝術,非藝術專業的美術欣賞教學又是人生感知美術審美教育和美術技能教育的重要階段。讓美術從美術家的小天地中解放出來,“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大學的美育教學工作立足于審美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廣泛地參與審美活動,從被動地接受美育變為主動地需要美育。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在審美活動中實現自身精神意識的升華,對造就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社會風氣也是大有益處的。
【美術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教學研究論文12-13
初中英語教學研究論文12-26
初中生生物教學研究論文05-16
美術鑒賞論文12-30
美術教學論文11-04
美術教學論文05-18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1-03
美術教學論文15篇11-11
美術畢業論文提綱范文11-27
美術教育學論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