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 網 絡 新 聞 編 輯 規 律》(三)
第三部分 宏觀視角:網絡新聞編輯思想與網絡新聞受眾的需求對于傳統媒體來講,編輯思想定位已經很明確,人們已經約定俗成地按照慣例遵循這些規律。但對于網絡傳媒這樣一個新生事物來講,還沒有形成明確的編輯思想。由于技術的原因,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傳統的一方面,比方說網絡編輯過程中容易形成“人機處理”、“技術至上”等,同時,由于對受眾多樣需求的重視不夠,在網絡新聞編輯工作中,沒能有效地處理好傳受之間的諸如“迎合”與“引導”之類的關系,已經并且還在給網絡新聞編輯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比如說忽視“把關”的作用,使得網上虛假新聞時有出現;忽視編輯中的“發言”功能,一味追求新聞的煸情效果。從長遠看,這些都將制約網絡新聞的長足發展,只有強調網絡新聞編輯思想,才能從根本上找到網絡新聞編輯的立身之本。
一、 網絡新聞編輯定位和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傳統媒體傳者、受者之間的界限清晰明確,傳統媒介需要專門的編輯為所服務的受眾提供信息;網絡媒體人人皆可為傳者,人人皆可為編輯,傳受雙方界限并不明確,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網絡媒體倒底需不需要專門的編輯?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樣的編輯?
最初的因特網看上去是不需要專門的編輯的,正如1996年美國因特網任務組聚會時T衫上寫著的“我們拒絕國王、總統和選舉,我們信奉運行代碼和求大同、存小異”,這一度被認為是因特網精神的寫照。[1] 因特網是絕對自由的,不需要國王,不需要總統,當然也不需要對信息進行控制的編輯們(那時人們并沒有信息過量的擔憂),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由發布信息,自由地選擇信息,不受任何人的操縱與控制。
由于因特網的超速發展,泛濫的信息開始蔓延到網絡的角角落落。互聯網網頁數量已達8億個,這意味著“一個人不吃不睡不停,而且以1秒鐘看1頁的速度,看完這些網頁也需要25年零4個月”[2]。對此,即使功能最強大的搜索引擎也無能為力:對于8億個網頁,最佳的搜索引擎僅能覆蓋16%。;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專家邁克爾用Alta Vista搜索“棒球”的信息,結果是50萬個網站。[3] 面對浩瀚的信息,人們開始感到無所適從,開始需要有人幫助。
與此同時,美國《電視導報周刊》利潤超過所有4家電視網利潤總和的事實給人們以啟發。尼葛洛龐帝認為刊登“關于信息的信息”正是該刊物成功的秘訣,因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里,由專人選擇、提煉出的信息對受眾來講更為有用。
于是,網絡開始渴望專門人才負責挑選、編輯信息。網絡編輯成了人們面對信息爆炸賴以依靠的一個好助手。
網絡既然需要專門的編輯人才,那么什么樣的編輯人才與什么樣的編輯方法才是網絡需要的呢?
是對網上信息進行簡單地“copy and paste”,將未加分析、零散的信息直接推送給受眾? 是在信息過剩的情形下,為了爭奪受眾的眼球而拼命地運用煽情手段?是將網絡作為技術的實驗田,不管新聞的實質與要求,一味地崇尚并擺弄技術技巧?
顯然,這些都不是受眾需要的網絡編輯,受眾需要的不僅是眾多的信息,而是共同的理解。這就要求網絡編輯必須學會分享信息、精心處理信息,并將之轉化為共同的知識。網絡編輯應該“成為人類全部知識的電子檔案的照看者,成為具有預測能力的電子圖書館的館理員,而不單單是簡明新聞的播報者”[4]
在這里,有必要重塑信息的價值觀,認識到分享和整理已有的信息比搜索純粹的新信息更重要。新新聞/舊新聞這種范式已經過時,新信息就其本身來說,不再是一個值得最好的編輯、最好的分析家追求的目標。網絡新聞編輯必須從一種更加宏觀的角度來把握信息,把它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來處理,而不僅僅是獲取。“放棄單純求新的新聞,轉向共享的、中肯的信息”應該成為網絡新聞編輯應有的一種意識。
從上面的論述看到,網絡新聞受眾需要編輯們“篩選信息”、“評介信息”、“溝通共識”、“創造共同的理解”。這就要求網絡新聞編輯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自我定位:
1)信息的培育者: 面對浩瀚的網上信息,受眾常常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入手。受眾需要專業人士替他們進行“信息過濾”,從而將無用的信息拒之門外,將有用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正是基于此,網絡新聞編輯不應該僅僅充當信息的收集者的角色,而應當擔當起“信息培育者”的重任。“信息的培育者”意味著網絡新聞編輯要對信息進行仔細地鑒別、精心地挑選,他不僅僅 “告知公眾正在
[1] [2] [3] [4]
【《論 網 絡 新 聞 編 輯 規 律》三】相關文章:
論康德的道德律04-29
論視覺的規訓04-29
新古三論略議04-27
銀行卡新規12月1號新規03-13
論新國學04-27
論補史藝文志的輯考體提要04-27
論書院學規的思想內涵04-29
減免稅新規新知04-27
減免稅新規新知04-27
論現代新儒學的產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