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院線制下的電影市場競爭環境
院線公司的形成改變了電影市場內部的市場環境,形成了多元競爭的態勢,傳統意義上的制片商、發行商、電影放映商以及消費者均因此賦予了各自明確的市場定位,均有各自的利益驅動和價值取向,并通過在市場上的運作實現各自的目標。作為銜接制片商、電影放映商以及消費者的院線公司,既承擔著流通渠道中分銷商的作用,也承擔著院線公司戰略規劃與整體市場營銷的功能,相對于傳統的發行放映公司,職能不僅發生了變化,所處的競爭環境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是從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角度,分析企業需要面對的各種競爭力量以及相互的力量對比。因此將傳統的電影發行放映公司與院線公司的競爭環境作一個比較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發生的變化。這種分析將有利于確定院線公司在市場中的定位,幫助院線公司尋找機會,規避風險,學會合理地運用規則開展積極的競爭,從而逐步完善并發展院線制這一先進的電影發行放映運作機制。一、邁克爾·波特的五種力量競爭模型簡介
附圖
資料來源: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 華夏出版社 1997年
企業是在一定行業中從事經營活動的。行業環境的特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分析認為,影響企業競爭結構及其強度的五種因素(力量)可分為:現有企業間的競爭、潛在競爭者進入、替代產品的開發、供應商的議價力量、購買者議價力量共五種影響行業競爭力量。
作為一個開放的市場而言,企業面對的市場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從事相同產品或服務經營的企業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業必然會采取各種措施爭奪客戶,從而形成企業間的競爭。就電影市場而言,隨著院線制的形成,電影企業間的競爭將從原來基本沒有,變得越來越強烈。
由于一種產品或服務開發的成功,或由于某種原因使市場的價值得到巨大的發現,會引起許多其他投資者的加入。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給該行業注入活力,促進市場競爭,也會給原來的企業帶來壓力,威脅他們原有的市場地位。由于進入門檻的降低,政策的進一步透明,電影市場的投資價值日漸顯現,高達20%以上的投資回報率使電影市場成為投資資本關注的焦點。可以預見潛在競爭者的進入將是院線制發展過程中一個顯著的特點。
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或功能相似,能夠滿足消費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這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之間就會成為相互的替代競爭者。作為提供精神文化消費產品的電影企業,其替代的競爭者有很多,比如電視傳播企業、音像制品行業、互聯網、酒吧舞廳等各種大眾娛樂場所,這些替代者均構成了對電影行業的競爭。
企業的經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提供生產要素的供應商會在兩個方面制約企業的經營。一是供應商能否按時按量地提供企業所需的生產要素;其次提供的生產要素成本會影響該企業的利潤水平。所以供應商提供生產要素的能力、價格談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業尋找其他供貨渠道的可能性,是企業在市場環境中需要考慮的競爭力量。電影發行放映企業的供應商是上一級發行商或制片廠,他們的競爭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會制約發行放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用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用戶的多少、用戶的實際購買能力將決定企業經營規模的大小以及企業的獲利能力,同時用戶的討價還價能力將會引起同行之間的價格競爭。電影發行放映企業的用戶可以是下一級的發行商,也可以是電影院,他們的競爭實力會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和調整,隨著院線制的發展,作為用戶的電影院在院線中的作用將更為顯著。
二、傳統發行放映機制下的市場運作模型及五種力量的競爭分析(以一個省的電影發行放映業務的基本流程為例)
1.傳統機制下的電影市場五種力量競爭模型
附圖
(注:從1993年起國產影片可以直接向市縣電影公司發行)
2.傳統發行放映體制下的市場競爭分析
上圖概括了一個省級電影市場在傳統的發行放映體制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所處的競爭環境。從圖中可以看出,不論是省級電影公司,還是市級電影公司,均面臨著波特理論的多種力量競爭。結合當前院線制改革的實際,重點分析傳統發行放映機制下各級電影公司面臨的市場競爭狀況。
(1)地區市場的高度壟斷抑制了行業之間的競爭
傳統的發行放映機制下在一個地區只存在一個電影公司,形成了地區市場的高度壟斷,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業之間的競爭。高度壟斷的行業管理雖然在一定歷史時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