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當今時代,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時代隨之而來,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凸顯出其優勢,應用領域也延伸到教育界。因此,傳統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也需做出相應的改革,以順應時代和教學的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公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
1.大數據背景
大數據是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簡而概之就是大量數據信息的集合。大數據,給我們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大數據的發展歷經了許多變革[1]。其概念由麥肯錫提出,他認為大數據就是由數據規模龐大、種類繁多、速度快的數據集合。目前,數據呈爆炸性膨脹狀態,數據量已經從上世紀的KB單位,上升到了PB、EB甚至ZB單位。研究表明,2008年人類存儲了超過500EB的數據,2011年,數據量竟達到1.8ZB;根據IDC公司預測,每過兩年全球的數據量將翻一番,到2020年數據量將超過35ZB[2]。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獲取信息方式的改變會對課程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是當今從事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面臨的嚴峻挑戰。
2.當前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基本都設置了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在高校所有公共基礎課程中占一定地位,也是高校的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但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阻礙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發展。
2.1學生入學基礎的差異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都是大一學生學習這門課程,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很多學生在初高中階段都已經對計算機有一定的了解,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相比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在發達城市,由于教學水平和教學設施優越性,部分學生在中學時代就已經很好地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而在偏遠地區農村,由于教學條件落后和教學水平欠缺,有些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沒有任何計算機基礎。因而使得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很難統一性。
2.2班級制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現有的大部分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都是班級制教學模式,都是一個教師教授一個班級的所有學生,都采用統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標準進行教學。屬于“一把抓”模式教學,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學生的差異性被教師忽略,因而課堂中常常出現有些學生覺得過于簡單而不專心聽講,而有些學生又因沒基礎聽不懂而放棄聽課,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導致達不到課程設置的預期效果。
2.3學生的理論水平與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不一致
當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很多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計算機一些常用的應用軟件,但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如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很難懂得計算機內存和外存的正真區別,很容易混為一體,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更是略懂皮毛。
2.4教學模式單一
當今大部分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以“教”為主體,而不是以學生“學”為主體。使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為依托,對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探討
大數據資源具有數據量大、類型多、展現方法多、時效性高等特點,這些特點正好符合人性化與個性化的需求。大數據技術能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有要素。隨著各種數字設備在教學過程中的廣泛應用,整個教學呈現出多姿態,如遠程教學、慕課,微課等多種教學方式。基于moodle學習、慕課學習等各種網絡學習資源能詳細記錄學生每次答題過程和答題結果,包括答題時間、答題步驟、答對題和答錯題等。這些信息幫助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掌握。利用大數據技術,很容易統計出哪些知識點是難點,哪些概念容易被混淆,學生學習哪些內容或完成哪些習題時花費時間較多。教師根據大數據技術統計結果進行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難點,為學生把握學習重點提供依據。
3.1對學生進行摸底考核、根據考核結果有針對性的教學
在開設大學公共計算機基礎課之前,對大一新生進行計算機水平的摸底測試,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測試,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專業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置大學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對于基礎差的專業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進度,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入手講解;對于理科基礎好的專業,可以加快教學進度,增加教學難度和教學內容。
3.2采取學生選老師重組班級的教學模式,破除班級制教學模式
通過對大學新生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理論水平摸底測試,能反映每個學生在中學階段對計算機的操作熟練程度和理論水平。有部分高校已經開始試點對全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進行重組班級制,開設基礎班和提高班,分別使用不同教材和不同教學內容。對于計算機水平高的學生重組班級,設置為提高班,可對他們調整教學難度和深度,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計算機水平更上一層樓。而對基礎差的學生重組班級,設置為基礎班;只教會他們基本的實用操作技能和基本計算機理論知識。分班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能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弊端。
3.3改變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想
在網絡信息高速公路時代,手機、筆記本電腦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日常使用的移動終端設備。許多學生都是“低頭族”,部分低頭使用微信、QQ等通信軟件進行人際交流[3],部分學生低頭“淘寶”,這對高校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有著極大的沖擊和誘惑。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主體”制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網絡多元化終端設備中,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學生不再只能通過課堂教師傳授知識,也可使用多樣化的學習平臺與學習方式去學習操作使用計算機。因此,作為一名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教師,需努力改變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弊端,改變教學模式,將網絡由弊變利。由教師占主體的課堂教學改成由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即翻轉課堂。用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入式,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自由討論,最后由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樣能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不再以課堂模式為主體,充分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不再限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能有效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熟練操作OFFICE辦公自動化等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教師需根據不同學科的發展需求,去選擇相應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比如,對藝術專業學生,多注重實用軟件的操作技能講解,而論理知識則可就輕避重;對于理科專業,理解能力更強,則可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數據表示等理論知識詳細透徹講解,對使用軟件的操作可以簡單概括,適當減少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教師需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進行統計分析,掌握好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規律,轉變教學觀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努力使得大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來提升個人的專業學習能力,為以后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知識技能儲備。
3.4教學內容實時更新并注重實際應用
互聯網下的大數據是一種新生事物,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由于諸多主觀因素,導致教材知識與大數據相背離,教學內容無法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應及時更換陳舊的教材知識。作為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師,由于計算機的更新換代快,必須以大數據為背景,對教材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特別是在講解計算機的硬件時,每月都有可能有新產品出現,需實時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中的硬件與實際市面流通硬件吻合,避免因教材更新不及時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真正幫助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硬件技術和軟件操作技能。
4.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思維方面,凡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具備“大數據思想”,將大量的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在相關技術預測和分析下,對教育和教學改革做出深度的分析,使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不被時代所淘汰[4]。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面臨著改革的挑戰,詳細了解學生入學前計算機掌握程度,教師根據需要進行有針對性教學、調整教學內容等。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培養學生對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楊云,李建芳.職業院校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教學中的困惑和變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6):188-190.
[2]陳琨.大數據與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J].科教導刊2017(20):129-130
[3]劉鈺慧.大數據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探討[J].通訊世界2017(10):284-285
[4]高建英.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電腦迷2017(07):152-154
【高校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的論文04-27
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04-29
高校公共體育瑜伽課程研究論文04-27
高校電子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論文05-03
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04-29
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5-03
《學前音樂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改革論文05-02
高校文秘專業檔案課程教學改革淺析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