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乘數法的擴展與中國貿易收支的實證分析
一、理論回顧對外貿易乘數理論是傳統的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初,是凱恩斯主義者哈伯格(A.C.Harburger)和蒙特格勒(L.A.Metgerler)將凱恩斯“投資乘數”理論在對外貿易方面的運用和發展,主要闡述了貿易收支與收入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故又被稱為收入分析法。后被運用于國際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形成了國際收支的收入—吸收分析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該理論占據了國際收支理論的主導地位。
假定宏觀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匯率和價格不變而收入可變,同時不考慮國際資本流動,而且將國際收支問題簡化為貿易收支問題。在開放的經濟體系中,國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為:
Y=C+I+G+X-M (1)
Y為國民收入(這里的收入是泛指,嚴格來說應該是國民生產總值),C為國民消費,I為國民投資,G為政府支出,X為商品與勞務的出口額,M為商品與勞務的進口額,X-M即為凈出口或貿易收支。
假設消費函數為:
C=C[,0]+bY (2)
C[,0]為自主性消費,與收入無關。bY為誘發消費,又叫引致消費,隨收入變化而變化。b為邊際消費傾向,b=△C/△Y。假設人們只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費,即0<b<1。
同樣,進口函數也可寫成:
M=M[,0]+mY (3)
M[,0]為自主性進口,m為邊際進口傾向,m=△M/△Y,且0<m<1。
將(2)式和(3)式代入(1)式整理后可得:
附圖
系數1/(1-b+m)就是開放經濟體系中的凱恩斯乘數,又叫外貿乘數。當一國的投資、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時,國民收入會因為外貿乘數的作用而成倍增加。這就是開放經濟體系中國民收入的決定。與封閉經濟相比,開放經濟體系中的國民收入乘數減小了,這是因為收入增加會引起進口增加,即增加的收入沒有全部用來購買國內產品,其中一部分購買的是外國產品,這部分收入就外流,從而刺激外國的經濟增長了。
上文已經提及,乘數法將國際收支簡化為貿易收支,因而國際收支差額的增量方程可表示為:
△TB=△X-△M=△X-m△Y (6)
其中TB為貿易收支,將(5)式代入(6)式整理后可得:
1-b m
△TB=─────△X-──────(△I+△G) (7)
1-b+m 1-b+m
二、模型的擴展
一國的貿易收支不僅受本國的自主出口、自主進口以及由收入引發的進口所影響,還要受到由外國收入引發的出口所影響。當本國收入增加引起進口增加時,這些增加的進口會增加外國的收入和創造外國的就業機會;同樣當外國收入增加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國會購買更多的本國出口產品。本國出口增加又會進一步增加本國的國民收入。因此,出口函數又可以表達為:
附圖
三、中國貿易收支的實證分析
下面用中國1985-1999年的相關數據做一實證分析,考察加入外國收入因素后對中國國民收入和貿易收支的影響。
(一)外貿乘數的計算
表1 中國外貿乘數的相關數據測算
附圖
注:GDP、居民消費、進口分別視為Y、C和M,單位為億元,均為當年價格,數據資料來源于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其他數據根據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如表1所示,中國15年的平均邊際消費傾向為0.4713,平均邊際進口傾向為0.1721。由此根據外貿乘數的定義可算出我國的外貿乘數,變化范圍在1.1
[1] [2] [3] [4]